-
采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蚊媒密度概率分布及其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登革热蚊媒 MOI 风险的概率分布,为更加科学精准开展 MOI 风险评估提供新方法.方法 采用三次样条函数、累积概率分布和Python语言编程对广州市 2016-2019 年各月MOI监测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 本研究绘制了广州市 1-12 月的MOI风险评估概率分布表和分布图.1-12 月各月累积概率小于 0.01 和 0.05 的MOI临界值分别在7.54~60.12、5.02~34.10 之间.该临界值均在1 月最低,其次是12 月和2 月;均在6 月份最高,其次是5月和 7 月.1-12 月各月MOI风险等级为传播、暴发和流行的概率分别在 5.07%~66.60%、0.25%~36.19%、0.00%~16.80%之间.传播、暴发和流行的风险概率最低值均出现在 1 月,其次均在 2 月;最高值分别出现在 7 月、7 月和 6 月,其次是 6月、6 月和 5 月.结论 广州市各月的MOI风险概率分布具有显著的季节性消长规律和特征,在开展登革热蚊媒监测评估与控制工作中值得重视.三次样条函数和累积概率分布拟合法为开展MOI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诱蚊诱卵器法与人诱停落法在伊蚊密度监测中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观察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时诱蚊诱卵指数(mosquito and oviposition positive index,MOI)和伊蚊成蚊停落指数(landing index,LI)变化趋势,分析不同生境和时期下2种监测方法指标(MOI和LI)相关性及风险等级评估一致性.方法 2021年6-9月,每月在上海市松江区15个街道、镇监测点运用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伊蚊密度,在放置诱蚊诱卵器的7d前、当天以及回收7d后分别开展人诱停落法监测,计算MOI和LI7d前、LI当天、LI7d后,采用Spearman相关进行MOI与LI7d前、LI当天、LI7d后的相关分析,Kappa检验进行风险评估一致性评价,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与温度、湿度、风速的关联程度.结果 6-9月上海市松江区MOI和LI均呈现先升后降变化趋势,MOI在8月达到最高值19.46,平均LI在7月达到最高值3.51,轮胎聚集地、公园密度较高,学校、医院密度低于其他生境.MOI与LI7d前、LI当天、LI7d后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393、0.396和0.342(均P<0.05),Kappa值分别为-0.084、0.012和-0.075(均P>0.05);MOI与温度、湿度、风速的灰色关联度为0.784、0.771和0.751,LI当天则为0.793、0.785和0.774.结论 MOI与LI具有一定相关性,且2种指标均与主要气象因素的关联较紧密,但在登革热风险等级评估上不存在一致性,指标MOI较LI更加灵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上海市长宁区学校白纹伊蚊侵害状况调查及控制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通过开展长宁区各类学校 4-11 月白纹伊蚊侵害情况调查及现场防制效果观察,为后期学校蚊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4-11 月间在长宁区 5 所中学、5 所小学、5 所幼儿园采用蚊虫孳生地调查、诱蚊诱卵器法(MOI)以及人诱停落法开展白纹伊蚊的监测调查,并从中选取 2 所中学、2 所小学、2 所幼儿园分别设立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施防制措施并进行效果观察.结果 长宁区 6-10 月间幼儿园孳生地阳性率及停落指数均高于上海地方标准,8-9月间中小学校孳生地阳性率及停落指数均高于上海地方标准,其中幼儿园孳生地阳性率最高为 24.66%、其次为中学(17.46%)及小学(16.6%),各类学校 7-9月诱蚊诱卵指数(MOI)均大于 5.实验组的 3 所学校在 6-9 月间每周实施控制措施后,孳生地阳性率、停落指数均维持在较低水平,诱蚊诱卵器指数均低于 5,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建议教育部门应重视校园内外环境治理,建立常态化蚊虫孳生地清理制度,定期规范实施控制措施,将校园蚊虫密度降低到无害水平,从而避免虫媒传染病在校园中出现及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网格化的诱蚊诱卵器法与人诱停落法监测白纹伊蚊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索网格化模式下诱蚊诱卵器法监测媒介伊蚊的影响因素,为媒介伊蚊及其传播疾病的监测和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7-9月在上海市静安区辖区内选择相邻的3个面积、建筑年代、绿化比例接近的居民区作为监测点,每个居民区以九宫格形式划分为二级监测块(约90 mx60 m),以监测块为单位对媒介伊蚊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和人诱停落法进行现场监测,每月3次.通过比较不同居民区、不同监测块、不同环境特点对媒介伊蚊的监测结果来探索诱蚊诱卵器法监测效果的影响因素.采用Excel 2016和SPSS 16.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划定二级监测块30个,完成监测8次,设置诱蚊诱卵器131只/次,居民区1、2、3的诱蚊诱卵指数(MOI)分别为8.71、12.38和11.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50,P=0.253),居民区1、2内各板块间M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5,P=0.047;F=2.168,P=0.044);居民区内居住区域MOI为12.24,社区学校区域为5.76,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57,P=0.010);诱蚊诱卵器放置不同位置的MOI,屋侧绿化区域为14.10,集中绿化区域为8.87,道路侧绿化为7.98,3类环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2,P=0.015);诱蚊诱卵器法监测期间,降雨时间<2d时的MOI为13.28,≥2 d时为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8,P=0.047);居民区1、2、3 MOI均值分别为8.69、12.45和11.88,停落指数均值分别为3.33、8.58和6.50只/(人·h);MOI与停落指数之比为1∶1~3∶1;经Pearson相关分析,各板块MOI与人诱停落指数高度相关(r=0.549,P=0.005).结论 大型居民区中的不同区域媒介伊蚊密度因绿化类型、功能分区等差异都可能有较大的差异.相较其他监测方法,诱蚊诱卵器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等,其监测结果与人诱停落法监测结果高度一致,实际监测中可采用诱蚊诱卵器法进行网格化的布点监测,能有效避免因布点造成的偏差,全面反映媒介伊蚊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广西柳州市常见蚊媒传染病流行风险评估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开展蚊媒传染病综合监测,并开展风险评估,为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蚊媒传染病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成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白纹伊蚊专项监测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检测方法对收集到的蚊虫开展登革病毒、乙脑病原学检测;风险评估利用曾晓巩的病媒生物风险评估体系并适当增加指标.结果 柳州市2005-2016年共报告3种蚊媒传染病计149例,年均发病率0.35/10万,其中乙型脑炎72例、疟疾74例、登革热3例;2016年3~1l月共捕获雌性蚊9 535只,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群占86.49%(8247/9535),其它依次为中华按蚊占6.50%(620/9 535)、骚扰阿蚊占4.16% (397/9 535)、白纹伊蚊占2.84%(271/9535);诱蚊诱卵器平均指数达20.45,公园平均指数最高25.40,花鸟市场最低6.26;共捕获到的8 247只致倦库蚊用螺旋管分成成224份标本进行乙脑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有9份为阳性,阳性率4.02%;对捕获到的271只白纹伊蚊分装成14份进行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综合判断乙型脑炎、疟疾风险评价指数为低危险度风险,登革热为中等危险度风险.结论 开展蚊媒传染病风险评估是可行的;柳州市登革热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加强蚊媒传染病监测和蚊媒孳生环境的综合治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深圳市登革热风险指数建立和应用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登革热风险指数及应对体系,为深圳市登革热疫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深圳市2005-2015年登革热媒介监测、病例监测数据,分析有关登革热和风险评估资料,确定风险评估指标及指标评判的内容与依据.结果 根据深圳市登革热监测网络的监测数据,在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指数及登革热新发病例数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深圳市Ⅰ~Ⅳ级登革热风险指数等级,登革热风险指数分级预警信息划分为4个等级:感染风险非常高(Ⅰ级)、感染风险高(Ⅱ级)、感染风险中等(Ⅲ级)和感染风险低(Ⅳ级).结论 深圳市登革热风险指数及应对体系在预防控制登革热疫情暴发流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云浮市登革热媒介密度与气候因素相关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云浮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与季节消长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布雷图指数法监测伊蚊幼虫密度,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伊蚊成蚊密度,应用相关关系和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化与蚊虫密度的关系.结果 2015-2016年3-11月份布雷图指数为2.63 ~6.38,伊蚊诱蚊诱卵指数为2.34~8.14;布雷图指数(BI)与诱蚊诱卵指数(MOI)存在正线性相关关系(r=0.666 5,t=3.575 8,P<0.01),伊蚊密度与月平均气温呈正线性相关(BI:r =0.648 3,tr=3.406 l,P<0.01;MOI:r=0.712 5,tr=4.061 8,P<0.01),伊蚊密度与前1个月降水量呈正线性相关(BI:r =0.615 4,tr=3.122 8,P<0.01;MOI:r =0.568 2,tr=2.761 7,P<0.05),伊蚊密度与前1个月日照时间呈正线性相关(BI:r=0.485 9,tr =2.223 8,P<0.05;MOI:r=0.4834,tr=2.208 7,P<0.05),与月平均气压呈负线性相关(Bl:r=-0.480 8,tr=2.193 1,P<0.05;MOI:r=-0.6294,tr=3.239 8,P<0.01),与月平均相对湿度(BI:r=-0.135 1,tr=0.545 2,P>0.05;MOI:r=-0.629 4,tr=3.239 8,P<0.01)和月平均风速(BI:r=-0.164 8,tr=0.668 5,P>0.05;MOI:r=0.036 2,tr=0.144 7,P>0.05)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云浮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夏秋季较高,与气候因素相关,与月平均气温有正线性相关,与月平均气压有负线性相关,月定时降水量和月日照时间对蚊虫密度有滞后正效性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年柳州市蚊媒及蚊媒传染病与气候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柳州市蚊媒及蚊媒传染病与气候的关系,为柳州市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柳州市蚊媒传染病数据以及气候数据,并于2016年3-11月在柳州市4个城区开展蚊媒种群及密度监测,利用多元相关分析蚊媒及蚊媒传染病与气候的关系.结果 2005-2016年柳州市共报告3种蚊媒传染病计149例,年均发病率为0.35/10万.2016年3-11月份成蚊专项监测共布放诱蚊灯495盏次,共捕获雌蚊9 535只,平均密度为1.61只/h·灯.伊蚊专项监测共回收有效诱蚊诱卵器3 271个,其中阳性669个,诱蚊诱卵器阳性率(诱蚊诱卵指数)为20.45%.成蚊密度与各项气象因素作相关分析无统计学关联;伊蚊诱蚊诱卵指数与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气压及月平均风速等5个因素显著相关(P<0.05),与平均相对湿度、月总降水量及降水天数不相关(P>0.05);柳州市蚊媒传染病发病数主要与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气压及月平均风速等因素相关(P<0.05),与平均相对湿度、月总降水量、降水天数及总日照时间等因素不相关(P>0.05).结论 成蚊密度和伊蚊诱蚊诱卵指数与气候相关性不一致;气候因素对蚊媒传染病发病具有影响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东省潮州市登革热防控试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开展综合干预措施,评估已开展措施对登革热防控工作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估,摸索出一套适合潮州市实际情况的综合防控策略.方法 在示范区建立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机制,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形成多维度的宣传动员模式,建立和管理区域性消杀队伍,依据抗药性监测结果开展消杀.对2016年创建的示范区西新街道以及对照区的布雷图指数、幼虫或卵密度(诱蚊诱卵器)、成蚊密度(灯诱)、登革热发病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创建示范区前,2015年示范区和对照区布雷图监测结果均长期高于5,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建示范区后,2016年示范区内的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能控制在5(符合防控要求)以下,低于同期的对照区,且和对照区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示范区诱蚊灯指数总体趋势下降,高峰出现在9月上旬,此后逐渐下降为0.示范区的病例从2015年468例下降到2016年登革热病例零报告.结论 登革热防控示范区以政府主导,群防群控,全民动员起来,平时注重干预,达到了有效防控登革热的目的.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登革热防控长效机制并在全市推广,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开展孳生地清除活动,防蚊灭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5-2017年我国媒介伊蚊幼蚊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我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媒介伊蚊幼蚊密度,为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的风险评估、预警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登革热中转支付项目媒介伊蚊监测系统中2015-2017年各地媒介伊蚊幼蚊密度数据,采用SPSS 20.0和Excel 2007软件对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媒介伊蚊幼蚊密度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期内(2015-2017年)海南省全年、浙江和福建省4-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4-9月以及云南省6-10月的媒介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BI)均>5,达到登革热传播风险.广西4-10月和广东省3-11月的诱蚊诱卵器指数(MOI)>5,与BI监测结果呈现相对一致的趋势.重庆、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四川省(直辖市)的大多数监测月份伊蚊幼蚊BI>5,且河南和湖北省大多数监测月份BI>10,达到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的暴发水平.上海市和湖南省5-9月间的大多数月份BI>5.2016-2017年,河北省6-9月BI均>5,山东省2017年7-9月BI均>5,陕西省2016年6-9月及2017年5月BI均>5.结论 我国媒介伊蚊分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月份的传播风险不同,总体来看,南方Ⅰ类省份〔包括广东、云南、广西、海南、福建和浙江6个省(自治区)〕传播风险相对较高.建议各地应持续加强媒介伊蚊的监测、风险评估、预警和控制工作,特别是南方重点省份,为我国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