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实兵对抗演习的卫勤时效救治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卫勤演练考核以救治为核心,以检验部队卫勤保障能力为目的.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卫勤演练时效救治评估指标体系,能够科学检验卫勤保障部队效能,发现问题,针对性开展修正与循环评估,力求提高检验部队的卫勤保障水平.卫勤演练评估对伤员救治效率、时效救治效果、卫勤力量编成合理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评,以获得客观数据及专家考评结果综合评判卫勤保障的效能.文章针对时效救治指标,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一套卫勤演练时效救治评估指标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平战结合应急检验系统在实兵对抗军事行动中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组建平战结合应急检验系统,提高检验效率和质量,有效提升野战医疗队批量伤病员的救治保障能力.方法:根据实兵对抗中野战医疗队任务要求,组建平战结合应急检验系统,开展必要的检验项目;通过分析实战条件下各种因素对医学检验质量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检验质量.结果:应急检验系统在实兵对抗中开展的检验项目符合质量目标要求,能满足野战医疗队诊疗需求.结论:组建平战结合应急检验系统在野战条件下具有较多优势,可应用于大型的军事演习任务中,有效提高野战医疗队医学检验专业卫勤保障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实兵对抗演习坦克乘员肌疲劳的特征及血清指标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参加实兵对抗演习坦克乘员肌疲劳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血清指标的变化.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演习中坦克乘员1121人的肌疲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同时观察血清指标的变化.结果 坦克乘员肌疲劳发生率38.80%,其中驾驶员发生率最高为53.33%,车长最低为17.42%(P<0.01).轻度肌疲劳者占51.49%,中度占37.47%,重度占11.03%.肌疲劳以腰骶部发生率最高49.43%,下肢最低9.66%(P<0.01).7月份(52.33%)和9月份(50.48%)坦克乘员在演习中肌疲劳发生率高于5月份(20.19%)和10月份(19.35%)(P<0.01).与演习前比较1121人坦克乘员演习后血清指标均升高(P<0.05),肌疲劳程度与血清指标成正相关(P<0.05).结论 实兵对抗演习中坦克乘员肌疲劳发生率高,与振动、季节、演习持续时间、从事专业时间等有关.血清指标可以反映实兵对抗演习中坦克乘员肌疲劳的发生及疲劳程度的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实兵对抗演习坦克乘员肌疲劳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查某训练基地参加实兵对抗演习坦克乘员肌疲劳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演习中1121例坦克乘员肌疲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按照延迟性肌肉酸痛评分法(DOMS)进行疲劳程度分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肌疲劳后疼痛程度,并分析不同专业、季节以及不同军龄、驾乘时间等因素对肌疲劳的影响.结果:坦克乘员肌疲劳总体发生率38.8%,其中,驾驶员组肌疲劳发生率53.3%,非常显著高于车长组的17.4%(P<0.01);1年军龄组肌疲劳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2年军龄组及≥3年军龄组(P<0.01);驾驶员组VAS评分(7.3±2.4)分,非常显著高于车长组(4.7±1.3)分(P<0.01);从事坦克专业驾乘时间<4年组肌疲劳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9年组(P<0.01);7月、9月和1月份演习时坦克乘员肌疲劳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5月和10月(P<0.01).肌疲劳发生率以腰骶部最高,为49.5%,下肢最低,为9.7%;肌疲劳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其中,轻度占51.5%,中度占37.5%,重度占11.0%.结论:实兵对抗演习中坦克乘员肌疲劳发生率较高,与军龄、演习季节、乘员专业及从事时间、作业姿势、舱内环境、工作负荷、演习科目等因素有关,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交互式头盔的虚拟训练仿真演示环境开发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传统的实兵演习存在着成本高、伤亡大和新式武器装备难以普及等局限.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并实现了虚拟训练仿真演示环境.采用动作捕捉设备和虚拟现实头盔实现人体运动数据实时采集,实现定位功能;实现虚拟兵力生成,并采集相关运动数据形成动作驱动数据源,基于有限状态机和NavMesh导航网格实现虚拟士兵与参与者之间的对抗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虚拟训练演示环境FPS达到80以上,实时性较好,交互性较强,沉浸感充分,满足虚拟训练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对战术卫勤“蓝军”系统构建的探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战术“蓝军”最早用于合成作战部队战术训练假想敌的代替,是满足对抗训练的重要条件构成.实兵对抗卫勤演练是当前军队卫勤领域训练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战时卫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各级卫勤部(分)队都尝试组建本级的战术卫勤“蓝军”,作为卫勤训练专业对抗力量.“联合救援-2016”中国-德国卫勤实兵联合演习中,陆军军医大学组建的战术卫勤“蓝军”第一次整建制投入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战术卫勤蓝军的系统定位、系统构建和系统训练3个方面对此问题展开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战术卫勤蓝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编辑人员丨2023/8/5
实兵对抗作为部队最高层次方式,对检验和提升整建制部队实战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现阶段,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普遍通过完善的实兵对抗系统,组织和完成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的模拟实战训练过程,进而达到"战训一致"的综合训练目的[2].与传统的实兵对抗不同,卫勤演习过程中的对抗形式通常为勤务和技术对抗,其重点检验"红军"卫勤机构的勤务流程与技术水平[3].因此,立足于战术卫勤体系战时任务需求,探索实兵对抗过程中的功能单元,并以系统论的研究思维为牵引,构建一套综合性强、延展性高、适应性好的战术卫勤蓝军系统,为创新性地发展我军卫勤实兵对抗训练方式,加速部队一线卫勤保障能力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