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肌声学造影定量分析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短期预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深度神经网络(DNN)辅助的心肌声学造影(MCE)定量分析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后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1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PCI成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心肌梗死再灌注后血流分级3级)的STEMI患者97例。PCI后48 h内进行MCE检查,随访至术后12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定义为心源性死亡及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卒中、再发心绞痛再入院。心肌分割框架由基于U-net和LSTMs的组成,输出各心肌节段平台期增强强度(A)、灌注速率常数(β)和微循环血流量(MBF),并进行MCE定量参数重复性检验。通过MBF将患者等分为低MBF组与高MBF组,比较两组间基线特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差异。其他纳入变量包括常规生化检查、室壁运动分析、MCE定性分析及左室射血分数等。通过Cox风险回归分析探索各变量与预后的关系。绘制ROC曲线以评估模型预测效能,使用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进行模型间的预测效能比较。结果:自动心肌分割所有帧(3 810帧)耗时377 s。其中92.89%、7.11%的帧由经验医师评价为"良好分割"和"需要校正"。A、β、MBF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为0.97~0.99。20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相关动脉支配区域MBF每增加1 IU/s,短期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降低6%( HR 0.94,95% CI=0.91~0.98)。低MBF组短期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比高MBF组高4.5倍( HR 5.50,95% CI=1.55~19.49)。在MCE传统定性分析中加入DNN辅助的MCE定量分析后,预后预测IDI为15%(AUC 0.86,敏感性0.78,特异性0.73)。 结论:STEMI患者PCI术后的梗死相关动脉支配区域微循环血流量是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基于DNN的MCE心肌分割框架可快速、客观、可重复地输出微循环定量灌注参数。在传统定性分析中加入DNN的定量分析对预后预测提供了增量价值,有望成为STEMI-PCI术后患者风险分层与临床随访的有力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发急性心力衰竭与急性失代偿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及不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新发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新发急性心衰和急性失代偿性慢性心衰(ADCH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因心衰在北京医院住院并有随访记录的患者,根据心衰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新发急性心衰组(心衰持续时间<1个月)和ADCHF组(心衰持续时间≥1个月),收集临床资料,记录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组间生存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心衰患者562例,其中新发急性心衰组292例(52.0%),ADCHF组270例(48.0%)。新发急性心衰组中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比例较高,舒张压较高、肌钙蛋白I水平较高(χ 2=12.999、15.018, t=-2.088, Z=-2.727;均 P<0.05)。ADCHF组患者中NYHA分级Ⅲ~Ⅳ级的患者比例较高,合并心房颤动比例较高,左心室、左心房内径较大,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比例较高(χ 2=16.565、15.688, t=2.714、5.029,χ 2=15.274;均 P<0.05)。随访28(14,60)个月,发生全因死亡205例(36.5%),心血管死亡132例(23.5%)。新发急性心衰组全因死亡率[33.2%(97/292)比40.0%(108/270),log-rank P=0.010]和心血管死亡率[18.8%(55/292)比28.5%(77/270),log-rank P=0.001]均低于ADCHF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降低、较慢的静息心率、左心房扩大、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新发急性心衰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ADCHF患者有所不同。 结论:新发急性心衰患者中冠心病比例较高,不良预后与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需早期识别基础病,积极规范化治疗,避免心功能恶化和再入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肺复苏后原发性直肠坏死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62岁,因“心源性猝死抢救治疗后6 d,胸闷、憋喘2 d”就诊,既往有冠心病、糖尿病病史。6 d前因心源性猝死于外院行心肺复苏,复苏成功后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提示心肌梗死并置入冠脉支架。心脏超声示:射血分数28%,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高敏肌钙蛋白17.400 ng/ml,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35 000 pg/ m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77×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入院8 d后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术后第9天出现下腹痛,急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04×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1.6%。行腹部CT检查提示直肠扩张,腔内大量内容物(图1)。术后第10天患者下腹痛加重并出现高热、腹膜炎体征。腹部CTA检查提示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图2,3)。急诊行腹腔镜下探查发现直肠上段前壁坏死(图4),行Hartmann手术(切除坏死直肠,远端直肠封闭,近端结肠造口)。术后病理检查示:直肠壁组织急性化脓性炎,部分组织坏死。术后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经积极治疗,于术后第35天治愈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左心室压力-应变环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评估无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左室整体心肌做功,探讨其在NSTE-AC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2019年6-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169例LVEF正常(>55%)的无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的NSTE-ACS患者。依据冠脉造影结果,任意1支心外膜下冠脉直径狭窄≥70%的患者为单支冠脉严重狭窄组(52例),2支及以上心外膜下冠脉直径狭窄≥70%的患者为多支冠脉严重狭窄组(69例),<70%的患者为非严重狭窄组(48例)。冠脉造影前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进行整体纵向应变(GLS)分析,再将袖带血压作为左室压力构建无创左室压力-应变环,计算并比较各组整体心肌做功指数(GWI)、整体有效做功(GCW)、整体无效做功(GWW)和整体做功效率(GWE)。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各参数预测患者发生冠脉严重狭窄的最佳截点值,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左室心肌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非严重狭窄组相比,冠脉严重狭窄组GLS、GWI、GCW、GWE显著降低,GWW显著增高(均 P<0.05)。GLS在多支冠脉严重狭窄组显著降低( P<0.05),而在单支冠脉严重狭窄组无明显降低( P=0.32)。GWE是NSTE-ACS心肌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GWE<96%作为诊断冠脉严重狭窄的截点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83(敏感性为74%,特异性为81%),优于GLS (AUC=0.66, P<0.05)和GWI (AUC=0.70, P<0.05)。 结论:在LVEF正常的无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NSTE-ACS冠脉严重狭窄患者中,基于无创压力-应变环的左室心肌做功受损,GWI、GCW、GWE降低,GWW增高。GWE可作为预测NSTE-ACS冠脉严重狭窄患者的敏感指标,且预测价值优于GLS和GW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评价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肌做功的定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PSL)评价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肌做功情况,探讨心肌做功参数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238例患者的资料。根据CAG结果,分为对照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1~2支)组、重度狭窄(复杂多支)组。应用PSL评估左室纵向应变(GLS)、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LS、GWI、GCW、GWW和GWE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狭窄组GLS、GWI、GCW、GWE低于对照组、中度狭窄组(均 P<0.05),而GWW高于对照组、中度狭窄组(均 P<0.05);重度狭窄(复杂多支)组GWI、GCW、GWE低于重度狭窄(1~2支)组(均 P<0.05),而GWW高于重度狭窄(1~2支)组(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WE是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 OR=0.266, P<0.05)。与GLS、GWI、GCW、GWW相比,GWE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曲线下面积(0.920)最大,灵敏度为92.24%,特异度为73.77%。两位超声医师分析得出的GWI、GCW、GWW、GWE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16和0.907、0.989和0.981、0.932和0.955、0.931和0.937,结果显示重复性较好。 结论:PSL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定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GWE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敏感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病例02(2024):冠状动脉夹层致妊娠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1例冠状动脉夹层导致孕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例。孕妇41岁,1岁时曾行心脏瓣膜手术,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2021年6月1日孕31周 +1突发胸痛4 h,急诊转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电图提示Ⅰ、aVL、V 2~V 6导联ST段抬高;血生化检查示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MB升高;超声心动图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不良(心尖部),左心室功能减低,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确诊冠状动脉夹层,术后予抗血小板、抗凝及支持治疗。孕34周 +3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情相对稳定,行剖宫产顺利分娩。产后定期心内科随诊,出院2年随访心功能基本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ROC曲线评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AHCM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室壁各节段圆周应变峰值(CS)及纵向应变峰值(LS),并测量二尖瓣水平和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平面内膜下心肌旋转(endo-rot)、外膜下心肌旋转(epi-rot)、平面旋转(bulk-rot)、跨壁扭转(mural-tor)及整体扭转角度(G-tor),筛选有效指标并应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EDV、ESV、LADs、E、A、E/A、AP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乳头肌水平的CS、LS及整体CS(GCS)、整体LS(GL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心尖水平CS与LS联合诊断价值更高,为0.821(0.791,0.904);观察组和对照组二尖瓣水平及心尖水平endo-rot、epi-rot、bulk-rot、mural-tor及G-to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G-tor诊断价值更高,为0.844(0.771,0.918)。 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观察心肌运动形变能力,还可观察左心室心肌旋转及扭转变化,其中心尖水平CS与LS联合检测及G-tor可较好鉴别AHC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后的双心室重构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E)技术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后双心室重构及功能改变。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6年9月西京医院实施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28例,随访12~24个月。术前及术后均采集常规及全容积超声图像,图像输入TomTec分析软件,计算左室及右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及射血分数(EF),左室16节段纵向应变(LS)、圆周应变(CS)、径向应变(RS),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每搏量(LASV)、左房射血分数(LAEF),室间隔右室侧纵向应变[RVLS(S)]、右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LS(FW)]、三尖瓣环位移(TAPSE)、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结果:术后室间隔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左室流出道压差减低,左室流出道内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左室基底部的前壁及侧壁LS较术前增加(均 P<0.05);术后基底部及中部左室侧壁CS较术前增加(均 P<0.05);左室基底部的前壁、侧壁及后壁,中部的前壁及侧壁RS较术前增加(均 P<0.05)。术后左房LAVmax、LAVmin、LASV较术前减低,LAEF较术前增加(均 P<0.05)。术后右室RVLS(FW)及TAPSE较术前增高(均 P<0.05)。 结论: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HOCM患者后,可同时改善左室、左房及右室心肌运动能力,导致其形态学重构;3D-STE技术在评估改良扩大Morrow术后疗效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收缩后缩短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心脏损伤中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收缩后缩短(PSS)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心脏损伤中的预测潜能。方法:本研究是一项针对乳腺癌患者化疗结束后随访观察发生心脏损伤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9年2-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女性患者69例。借助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获取患者化疗结束后左室心肌各节段的收缩后应变指数(PSI)。PSI(%)定义为:[(心动周期中峰值应变-收缩期峰值应变)/心动周期中峰值应变]×100%。当PSI>20%时,提示存在有意义的PSS。终点事件为心脏损伤,可表现为心脏毒性、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严重的心律失常,满足其中之一,即可认为出现终点事件。根据表现为PSS的心肌壁数,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无心肌壁表现为PSS),B组(1个心肌壁表现为PSS)和C组(≥2个心肌壁表现为PSS)。根据PSI值的三分位数对患者进行分层:A层(第一个三分位数),B层(第二个三分位数)和C层(第三个三分位数)。结果:在中位随访18个月(四分位数:Q 1为17个月,Q 3为18个月)中,有17例(24.64%)患者出现了终点事件。随着表现为PSS的心肌壁数目的增加和PSI分层级别的升高,出现终点事件的风险逐渐增加。在对混杂因素如年龄、高血压、收缩压、整体纵向应变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E峰/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平均峰值运动速度e′(E/e′)等调整后,这种关联仍很显著(每增加一个表现为PSS的心肌壁数,风险比为1.96, P=0.007;PSI每增加1%,风险比为1.44, P<0.001)。就预测能力而言,PSS和PSI的Harrell′s C指数分别为0.70和0.73(均 P<0.01),提示为中等准确度。 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结束后,PSS的存在可以对未来心脏损伤的发生提供独立的预后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创心肌做功定量评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早期左心室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无创心肌做功定量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无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左室心肌功能,探讨PCI术后患者左室心肌功能恢复演变。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9年7-12月92例LVEF正常(>55%)且无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成功行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 d、2周、1个月、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以袖带血压作为左室收缩末压构建无创左室压力-应变环,比较术后各组间左室整体心肌做功指数(GWI)、整体有效做功(GCW)、整体无效做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的差异,探讨心肌做功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相比,PCI术后1 d GWI、GCW、GWE改善(均 P<0.05),2周后GLS升高( P<0.05),GWW降低( P<0.05),1个月后LVEF改善( P<0.05)。基线GWI、GCW与GLS呈中等负相关( r=-0.67、-0.66,均 P<0.05);GWW与机械离散度(MD)、收缩后收缩指数(PSI)呈中等正相关( rs=0.45、0.50,均 P<0.05);GWE与GLS、MD及PSI呈中等负相关( rs=-0.47、-0.55、-0.56,均 P<0.05)。 结论:LVEF正常且无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NSTE-ACS患者成功行PCI术后左室心肌功能逐步改善,心肌做功参数较GLS和LVEF变化更敏感,可用于PCI术后早期左室心肌功能变化的定量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