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在持续,今年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出现夏季流感流行高峰,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情况。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挤兑。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IIV4为裂解疫苗,LAIV3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居民自愿接种。2018年以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印发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接种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21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流感防控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2022—2023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更新了2022—2023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接种禁忌的人提供接种服务。≥18岁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仍大于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1)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2)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3)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4)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5)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对于IIV,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21—2022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次。对于LAIV,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早开展接种工作,尽量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同一流行季,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再次接种。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本指南适用于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接种单位等从事流感防治相关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北京市社区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压力感知和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的压力感知和应对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3年2—6月选取北京市某社区19名失能老人的配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将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的压力感知和应对体验归纳为3个主题和10个子主题,即配偶压力感知动态多变(压力随失能老人的状态同步变化、压力呈"U"形变化、压力递增式变化)、配偶在长期照顾失能老人中的挑战(意见观点难以统一、内心情感不被理解、自身养老难以保障、多种角色共存)、配偶的积极应对体验和策略(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尊重失能老人的主观意愿、提高二元应对能力)。结论:社区护理人员应根据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压力感知特征的变化对承担照顾工作的配偶进行支持和指导,同时了解其在长期照顾中面临的多种挑战,借鉴配偶积极的应对经验,为构建居家养老友好型家庭支持体系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国际居家护理模式现况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居家护理成为健康养老的新理念。如何为老年人提供连续实用、经济便利的居家照护服务,已成为各个国家长期照护体系改革的目标。目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居家护理体系包括私人及社会保险支付费用、私有机构提供服务的模式(美国模式);政府支付费用、私有机构提供服务为主的模式(加拿大模式);政府与个人共同支付费用、多元化服务提供主体的模式(澳大利亚模式);保险支付费用、多元化服务提供主体的模式(日本模式)。本文总结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为代表的居家护理模式,阐述居家护理的核心要素,分析其特征及优缺点,提出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居家护理的长处,结合我国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特点,创建符合国情的居家护理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家庭参与老年人机构养老行为量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制家庭参与老年人机构养老行为量表,为家庭成员参与养老机构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现状和水平提供测评工具。方法:于2018年10月—2019年7月,以平衡、责任分担理论,家庭参与概念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和专家小组会议构建家庭参与老年人机构养老行为量表的维度和条目池。选择与本研究领域相关的来自我国11个省市的18名专家,应用德尔菲法对量表的内容进行2轮函询。计算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条目的变异系数、条目的重要性评分、满分率(%)。 结果:第1、2轮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0%和100%,权威系数为0.925,Kendall's W值分别为0.160、0.287(均 P<0.01),变异系数分别为0.10~0.31,0.05~0.24,重要性评分均数分别为3.67~4.78,3.78~4.97。最终形成了包含6个维度35个条目的家庭参与老年人机构养老行为量表。 结论:家庭参与老年人机构养老行为量表构建过程可靠、科学,可为进一步制订促进养老机构老年人家庭参与内容、提高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养老机构护士灵性健康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养老机构护士灵性健康现状,分析养老机构护士灵性健康的潜在类别并探讨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法,2022年4—7月便利选取山东省15所养老机构352名护士,对人口学特征及灵性健康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识别不同灵性健康类别,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有序Logistic回归对人群特征差异进行检验。结果:养老机构护士灵性健康存在群体异质性,分为"高水平稳定型"(34.66%)、"中等水平型(44.89%)"和"自我超越低下型"(20.45%)。有序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 OR = 1.054,95% CI 1.031 ~ 1.078, P<0.01)、自评健康( OR = 3.034,95% CI 1.478 ~ 6.221, P<0.01),有灵性学习培训经历( OR = 2.221,95% CI 1.370 ~ 3.600, P<0.01)是灵性健康的保护因素。单亲家庭( OR = 0.018,95% CI 0.002 ~ 0.197, P<0.01)、每天工作时长12 ~ 16 h( OR = 0.029,95% CI 0.009 ~ 0.091, P<0.01),每天工作时间>16 h( OR = 0.046,95% CI 0.018 ~ 0.119, P<0.01)是灵性健康的危险因素。 结论:养老机构护士灵性健康存在3个潜在类别,不同类别的护士具有特征差异,机构管理者应根据不同差异特征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提升其灵性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罹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2021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将持续,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占用。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IIV4为裂解疫苗,LAIV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2018-2020年,中国CDC均印发了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20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我国2021-2022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更新了2021-2022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应>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疫情形势,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推荐按照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接种:①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②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③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④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⑤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妊娠的女性。首次接种或既往接种<2剂次流感疫苗的6月龄~8岁儿童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对IIV或LAIV均建议上述原则;2020-2021年度或以前接种过≥2剂次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年人仅需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IIV。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社区中老年人群抑郁症与髋部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社区中老年人群抑郁症与髋部骨折的相关性。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数据库,选择2018年第四次全国追访数据中1.24万户家庭中的16 831例受访者为研究样本。将样本按7∶3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测试集数据进行内部验证;外部验证选取2018至2023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伤研究所招募的2 337例受试者为调查对象。抑郁症评估采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CESD≥16分定义为抑郁症,CESD<16分定义为无抑郁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调整不同协变量,逐步分析抑郁症与髋部骨折的相关性。结果:训练集中发生与未发生髋部骨折患者合并抑郁症的比例(χ 2=16.310, P<0.001)、年龄(χ 2=9.417, P=0.009)、文化程度( P<0.001)、婚姻状况( P=0.019)、居住地( P=0.03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测试集中发生与未发生髋部骨折患者合并抑郁症的比例(χ 2=10.130, P=0.001)、性别(χ 2=4.368, P=0.037)、文化程度( P=0.013)、吸烟史(χ 2=8.804, P=0.01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部验证集中发生与未发生髋部骨折患者合并抑郁症的比例(χ 2=337.885, P<0.001)、年龄(χ 2=29.475, P<0.001)、吸烟史( P=0.02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了人口学特征、锻炼情况、吸烟及饮酒史后,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训练集抑郁症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风险是非抑郁症患者的1.78倍( OR=1.78, P<0.001),测试集抑郁症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风险是非抑郁症患者的2.73倍( OR=2.73, P=0.002),外部验证集抑郁症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风险是非抑郁症患者的15.21倍( OR=15.21, P<0.001),提示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良好。 结论:我国社区中老年人群中抑郁症是导致髋部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中老年人群抑郁情况并进行积极干预有助于降低髋部骨折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空巢老人高血压健康管理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空巢老人高血压健康管理现状及需求。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连续选取2022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677例患有高血压的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高血压健康管理现状及需求。共发放问卷677份,收回问卷677份,其中有效问卷675份(99.7%)。根据《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将平均收缩压控制在90~139 mmHg(1 mmHg=0.133 kPa)且平均舒张压控制在60~89 mmHg者分为血压正常组(257例),平均收缩压≥140 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90 mmHg者分为血压异常组(418例),比较空巢老人高血压管理现状及需求差异,采用 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空巢老人高血压健康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空巢老人血压监测频率为1次/周者居多(40.30%),年门诊复查频次≤1次者居多(40.89%),血压控制方法以药物为主(48.30%),非常规律服药者过半(51.84%),血压异常者比例远高于血压正常者(61.93%比38.07%);相比于与子女同住或在子女附近居住,空巢老人更希望独居或与配偶同住(63.11%比15.85%、21.04%),希望子女照顾比例远低于社区照顾和老人间互相照顾(7.70%比58.07%、34.22%),希望倾诉对象则以子女为主(53.19%);在社区服务方面,空巢老人医疗服务需求高于养老保障和文化娱乐需求(43.11%比36.15%、20.74%),社区医疗需求集中在血压测量(89.04%)。血压异常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高收入、规律服药、每天监测血压、希望经常获得子女照顾比例均显著低于血压正常组(34.91%比58.35%、5.17%比24.16%、34.89%比63.72%、28.47%比44.75%、3.35%比10.12%),无医保比例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8.13%比3.11%)(均 P<0.05)。有医保(职工医保, OR=1.986,95% CI:1.130~3.492;居民医保, OR=1.291,95% CI:1.044~1.598)与空巢老人高血压健康管理水平呈正相关,血压监测频率低(1次/周, OR=0.243,95% CI:0.101~0.583;≤1次/月, OR=0.210,95% CI:0.067~0.661)、服药不规律(偶尔忘记, OR=0.430,95% CI:0.186~0.996;经常忘记, OR=0.361,95% CI:0.147~0.886)与空巢老人高血压健康管理水平呈负相关(均 P<0.05)。 结论:空巢老人高血压健康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社区照顾、医疗服务及子女沟通是其主要需求,医保类型、血压监测频率和服药情况与空巢老人高血压管理水平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浙江省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浙江省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65岁、在当地居住≥6个月的2 300例居家养老人群,于2021年7月15日—8月15日以面对面问卷方式收集其基本特征、健康状况和行为、中医文化素养、中医认知信念和中医药服务使用情况等信息,回收有效问卷2 123份。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浙江省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整体使用率为36.46%(774/2 123),6个种类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药口服(22.00%)、中药外治(15.12%)、针灸治疗(11.96%)、药膳调理(7.44%)、体质辨识(7.40%)和功法调理(4.57%)。居住地为城镇、没上过学、学历为小学或高中及以上、患有慢性病、适度活动或体育锻炼、相信中医、参加过中医药知识讲座的居家养老群体更倾向使用中医药服务(均 P<0.05);退休前职业为农业劳动者、生产运输工人、家庭劳动者更不倾向使用中医药服务(均 P<0.05);女性、有医疗保险、饮酒、中医文化素养较好者更倾向使用≥2种中医药服务(均 P<0.05)。 结论:浙江省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使用率相对较高;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医疗保险、相信中医、参加过中医药知识讲座等是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使用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2023年2月中旬至4月底,我国呈现一波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的流感流行季,强度略高于新冠疫情前的自然流行年份,今冬明春可能会面临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挤兑。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其中IIV3和IIV4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LAIV3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居民自愿接种。自2018年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每年流感流行季之前均更新并印发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年9月以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新的流感疫苗在我国上市,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使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22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2023-2024年度国内上市使用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更新了2023-2024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18岁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流感疫情形势和多病共防的防控策略,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①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②≥60岁的老年人;③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④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⑤孕妇;⑥6~59月龄儿童;⑦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⑧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对于接种灭活流感疫苗,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22-2023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年人仅需接种1剂次。对于接种减毒活流感疫苗,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早开展接种工作,尽量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同一流行季,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再次接种。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本指南适用于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接种单位等从事流感防治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