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核心医院全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识情况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研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医联体核心医院全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家医签约)服务的认识情况。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北京市丰台区、密云区为调查现场,2023年11—12月对医联体覆盖的共3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家医签约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医联体核心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及参与基层医疗工作情况、核心医院参与家医签约工作情况,以及基层医生对核心医院全科医生参与家医签约服务的态度、需求、问题与建议等。结果:共回收问卷234份,有效问卷211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0.17%。其中女性147名(69.67%),年龄≤35岁者110名(52.13%)。71.56%(151/211)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知道医联体核心医院参与家医签约服务工作,签约地点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2.05%,139/151),参与原因主要为医院工作安排(60.93%,92/151),参与形式主要是作为团队成员加入家庭医生团队(57.62%,87/151)。48.82%(103/211)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认为综合医院医生应该参与家医签约服务,希望参与的工作排前3位的分别是作为联络基层和综合医院的纽带负责安排转诊等工作(46.45%,98/211)、作为团队成员参与(43.13%,91/211)和作为专家指导复杂问题处理(33.65%,71/211),最大的担心在于综合医院医生不能保证时间和精力因而影响工作(45.97%,97/211)。建议采取的措施排前3位的分别为绩效支持(78.20%,165/211)、政策支持(72.04%,152/211)和配备更多的人员(58.77%,124/211)。结论:目前医联体核心医院全科医生到基层参与家医签约服务工作开展不理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相关情况的认识程度不一,可建立多层面机制推进工作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产后失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产后随访失访的相关因素,探索完善产后管理的相应对策,以提高产后随访率。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月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病区分娩,并在产前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212例,通过院内宣教及电话回访提醒,于产后12周进行问卷随访,统计产后随访回复率、产后血糖筛查率,比较随访组与失访组人口社会学资料、孕产期临床资料、产后血糖筛查情况;对失访者进行电话调查,进一步了解产后失访的原因。结果:212例中159例完成了产后随访,随访率75.00%(159/212),失访率25.00%(53/212);共52例进行了产后血糖筛查,血糖筛查率24.53%(52/212),其中随访组22.64%(48/212),失访组1.89%(4/212)。不同的常住地、职业、家庭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产科并发症、家族史、经管医生、孕期专科门诊参加情况及并发症宣教接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392~65.328, P<0.01或0.05)。 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妇女的产后失访率较高,医务人员应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强化多学科联合管理模式,制订规范化、针对性的产后随访流程,并对重点人群加强产后随访宣教工作,提升产后随访的管理质量和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家庭医生团队的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管理路径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家庭医生团队承担居家养老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评估职能的背景下,亟需通过强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其医养结合服务效能。上海市闵行区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构建家庭医生的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管理路径,并于2021年2月开始实施。该管理路径主要包括入径标准、对各项工作的管理要求和评价指标,并基于此制定服务路径表单。表单分为上门服务前、上门服务当日及上门服务后3个阶段,每个阶段又细化为主要医养结合服务工作内容、家庭医生重点工作内容和助理护士重点工作内容3个维度。该管理路径的实施有助于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更加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医养结合服务,避免服务延迟,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深圳市全科医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能力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深圳市全科医生担任的具体工作和培训需求,探讨深圳市全科医生应对重大疫情的能力和改进培训的措施。方法:2020年2月19—29日,使用问卷星软件向深圳各医院和社区的4 002名全科医生发布《深圳地区全科医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对》调查问卷,调查疫情期间深圳市全科医生具体工作内容变化、宣教模式以及对疫情期间所担任角色的认知变化;比较2008年前、后从事全科工作的全科医生在宣传教育与社区工作角色的差异;了解全科医生对防疫相关知识培训的需求。结果:共回收382份问卷,其中361份有效,有效率为94.5%。83.1%(300/361)的全科医生认为疫情期间患者明显减少,主要工作内容为对社区内疫区来源人员的筛查(68.9%,249/361)、电话咨询(54.0%,195/361)以及对密切接触人员的筛查和随访(42.9%,155/361);98.9%(357/361)的社区医生参与了门诊宣教。2008年前从事全科工作的全科医生较2008年后从事全科工作的全科医生更愿意在抗击疫情中承担更多的管理工作(χ 2=77.370, P<0.05)。全科医生对培训的需求依次为隔离人群的心理干预(80.6%,291/361)、社区人员入户防护知识(74.2%,268/361)、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家庭隔离措施(67.3%,243/361)、穿脱防护隔离衣(65.1%,235/361)、采集咽拭子标本(57.3%,207/361)和患者的转诊流程(52.4%,189/361)。60.6%(219/316)的全科医生认可来源于政府和专家的新闻发布会或所在组织(例如医院管理部门)内部网的疫情相关信息。 结论:深圳市全科医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担任了重要的筛查和宣教工作,应加强对全科医生与疫情相关心理干预和防控知识方面的培训,以应对公共卫生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农村家庭医生非技术服务能力框架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当前,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连续性不足、供给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升家庭医生的非技术服务能力是促进农村签约服务发展的关键。作者借助情境主义理论,认为农村家庭医生的非技术服务能力可划分为服务移情、信息管理、关系管理、服务管理、外部联系等。由此,基于工作情境构建了农村家庭医生非技术服务能力框架,并进行了解析,为提升其非技术服务能力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签约服务费的家庭医生团队绩效"一次分配"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3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在被大力推进.与个人绩效考核方案相比,以家庭医生团队为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案包括"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两个过程,更能调动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目的 构建基于签约服务费的家庭医生团队绩效"一次分配"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归纳分析与半结构访谈,初步拟定"家庭医生团队绩效'一次分配'指标体系"草案.在草案基础上设计专家咨询问卷,并在2021年10月—2022 年 4 月实施并完成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基于签约服务费的家庭医生团队绩效"一次分配"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 100.0%.第一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为 0.761 6,两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分别为 0.067(P<0.001)和 0.712(P<0.001).最终构建了包括一级指标 3 个,二级指标 15 个的家庭医生团队绩效"一次分配"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基于签约服务费构建的包括 3 个一级指标(有效签约、有效服务、有效控费)的绩效分配体系具备一定逻辑性和科学性,体现了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签约服务的劳务价值,有利于发挥签约服务费的专项激励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
编辑人员丨2023/8/6
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提高签约居民满意度,提升家庭医生工作效率,增强医疗机构科学管理水平,以家庭医生需求为导向,联合互联网企业共同研发了以签约、双向转诊、客服中心、移动App和服务监管为主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平台运行8个月,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加强患者院后管理,形成“签约+服务”的闭环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
编辑人员丨2023/8/6
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提高签约居民满意度,提升家庭医生工作效率,增强医疗机构科学管理水平,以家庭医生需求为导向,联合互联网企业共同研发了以签约、双向转诊、客服中心、移动App和服务监管为主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平台运行8个月,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加强患者院后管理,形成“签约+服务”的闭环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评估指标体系,以便从卫生服务的不同层面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行评估.方法:运用文献、现场调查以及专家咨询构建筛选评估指标的初步框架;通过Delphi法专家咨询后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模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分别为准备性、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指标;二级指标8个,主要有人力资源投入、基本医疗、基本公卫、服务效率和满意度等;三级指标39个,如每万人口家庭医生数、首诊率、签约居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率等.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敏感性和可行性,能够对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管理、考核及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海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社区药学服务的认知、评价和需求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优化社区药学服务(CPC)工作模式和服务内容,发挥社区药师在家庭医生团队中的作用提供借鉴.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上海市虹口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CC)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家庭医生-家庭护士-公共卫生人员人数比为3:3:1)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了解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CPC的认知、评价和需求.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24份(其中家庭医生96人、家庭护士96人、公共卫生人员32人),问卷有效率100%.77位(34.4%)被调查者"了解"CPC;157位(70.1%)被调查者"非常想"获得关于合理用药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家庭医生团队3种岗位成员在对CPC的了解渠道、对社区药师应掌握临床知识的程度及对社区药师参与治疗方案制定的建议采纳程度上等项目的调查结果有差异.结论: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CPC工作有一定的认知,且有较高的需求;现有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构成仍有必要进行完善,有必要让社区药师参与家庭医生药疗工作.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社区药师队伍的培养,优化知识结构,优化服务能力,使其能提供优质的CPC,满足不同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