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电碳颗粒促进污泥厌氧消化及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添加导电碳颗粒能够促进厌氧消化过程稳定性、底物降解率以及产沼气品质的同步提高.本文总结了以活性炭和生物炭为代表的导电碳颗粒对城市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探讨了导电碳颗粒促进城市污泥厌氧消化的机理,阐述了导电碳颗粒介导的微生物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rect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DIET)在强化污泥厌氧消化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复杂厌氧消化体系中微生物DIET互营关系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导电碳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对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未来导电碳颗粒促进城市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维多孔电磁复合支架构建与理化表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模拟心肌细胞外基质(ECM)的组织结构和电生理特性,构建具有导电性和超顺磁响应性的三维多孔纳米纤维复合材料支架,为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提供有利的微环境.以明胶为壳层、聚乳酸为芯层,并在各层中引入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采用共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薄膜;将其粉碎并与碳纤维混合,经冷冻干燥和交联处理,得到三维多孔支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支架形貌及结构,用四探针仪测定支架的电导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支架磁滞回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检测支架材料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根据质量和体积计算支架密度,根据支架吸水前后质量计算吸水率.用CCK-8和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在支架上的活性及功能.支架内部呈多孔蜂窝结构,孔隙间相互贯通;当碳纤维含量为0、1、3、5 mg/mL时,支架密度分别为73.07、72.56、65.88、63.34 mg/cm3,吸水率分别为1 164.60%、1 186.48%、1 284.84%、1 323.66%;电导率分别为0、0.008 8、0.246 7、2.662 5 s/m,最大磁饱和强度分别为3.68、3.15、2.45、2.90 emu/g,抗压缩能力也相应提高.上述复合材料支架能够显著促进心肌细胞成熟相关蛋白Cx43和RhoA的表达,诱导心肌细胞向成熟分化.三维多孔电磁复合支架同时具有超顺磁性和导电性,微观上具有纳米纤维网络和多孔结构,并通过碳纤维的复合,使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支持心肌细胞生长并促进其成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铁铬合金电警棍遗留金属颗粒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检测两种电警棍铁铬合金电极遗留金属颗粒的成分,对同一电警棍电击前后遗留金属颗粒成分特征进行分析,对电警棍遗留金属颗粒成分的稳定性、差异性进行评价.方法 使用电警棍分别多次摩擦滤纸和电击猪皮,使用碳导电胶带粘取遗留金属颗粒,应用SEM/EDS技术检测颗粒元素成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电警棍电击前遗留铁铬合金颗粒及电击后遗留铁铬合金颗粒成分均稳定,存在差异;实验两种电警棍电击后遗留金属颗粒成分分布发生显著变化,除原成分铁铬颗粒外,实验猪皮表面均检出全新成分的铁铬合金颗粒,且两种电警棍电击后产生的全新铁铬颗粒成分稳定无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分析两种电警棍铁铬电极电击前后遗留多金属颗粒成分分布特征,可以实现对两种电警棍电极的识别,为人体电警棍损伤的识别与认定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碳纤维/磁性纳米颗粒/高分子共轴纤维复合支架构建及其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构建碳纤维/磁性纳米颗粒/高分子共轴纤维复合支架,研究支架的微观形貌及理化性质,初步评价支架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 采用共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薄膜,芯层为聚乳酸,壳层为明胶,各层均含有Fe3 O4纳米颗粒,在薄膜层中间加入碳纤维,得到复合支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电纺丝纤维及碳纤维的微观结构,使用四探针测试仪、震荡样品磁强计、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差示扫描量热仪检测支架的电导率、磁滞回线、弹性模量和热行为.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形貌,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评价细胞活性.结果 电纺丝纤维呈无规缠结状态,碳纤维均匀散布在电纺丝薄膜上.Fe3 O4纳米颗粒和碳纤维的加入均提高了复合纤维薄膜的电传导性和弹性模量,Fe3 O4纳米颗粒还赋予复合薄膜以超顺磁响应性.细胞在支架上能正常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复合支架上细胞的骨架蛋白F-act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骨架纤维更具张力.结论 复合支架获得了超顺磁响应性和导电性,并可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