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痂质量的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痂愈合质量中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剪切波弹性成像观察30例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第2、4、8、12周骨痂形成的声像特征,采集骨痂处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剪切波速度及杨氏模量,并与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第1周骨折断端可见血肿,无血流信号,X线片未见骨痂.术后第2周,所有患者骨折断端处均可见骨痂回声,灰阶超声提示骨痂横切面3.0mm×0.7mm~4.0mm×1.0mm,骨折部位可见血流信号,RI为0.51~0.55,骨痂剪切波速度平均2.58 m/s,杨氏模量平均20.8 kPa,RUSS得分1~4分.术后第4周,骨折断端处灰阶超声提示骨痂横切面1.7 mm×1.1 mm~4.0mm×2.3 mm,骨折部位血流信号强,RI为0.51~0.57,骨痂剪切波速度平均3.04 m/s,杨氏模量平均28.6 kPa,X线片显示骨痂开始增厚,RUSS得分5~7分.术后第8周,X线片提示骨痂愈合良好,灰阶超声提示骨痂横切面1.8 mm×2.1 mm~9.9mm×2.1 mm,骨痂处血流信号较前减少,RI为0.55~0.58,骨痂剪切波速度平均4.58 m/s,杨氏模量平均52.5 kPa,RUSS得分6~8分.术后第12周,灰阶超声骨痂横切面2.6 mm × 1.2 mm~10.7 mm × 1.8 mm,骨痂处无血流信号,骨痂剪切波速度平均4.83m/s,杨氏模量平均70.9 kPa,RUSS得分均为8分.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能有效监测小儿桡骨远端骨折端骨痂愈合的过程及其血运变化,能定量分析各阶段骨痂愈合质量,可为临床早期预测骨折愈合的趋势提供有效参考,利于早期预警、干预以降低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等情况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手术治疗儿童股骨近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近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手术治疗方式、临床效果及翻修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行手术治疗的26例股骨近端多骨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9.2岁(范围:5~16岁),其中1例为McCune-Albright综合征。15例患儿为首次手术,11例患儿为翻修手术;手术方式采用带锁髓内钉或儿童髋钢板固定。观察26例患儿的手术效果并分析其中11例行翻修手术患儿的畸形复发原因。结果:行初次手术的15例患儿中,13例行截骨或骨折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1例行外翻截骨+儿童髋钢板内固定;1例行外翻截骨+病灶刮除+异体骨植骨+儿童髋钢板内固定。行翻修手术的11例患儿中,9例行带锁髓内钉固定、1例行儿童髋钢板内固定、1例行儿童髋钢板内固定+异体骨植骨。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年(范围:1.0~3.5年),患儿截骨或骨折端愈合良好,畸形矫正满意,疼痛症状消失。术后发生感染1例,局部骨吸收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11例翻修患儿在既往16次手术后复发,复发原因包括带锁髓内钉远端失效6例次,带锁髓内钉近端失效3例次,钢板固定失效5例次,病灶刮除人工骨植骨术后复发2例次。结论:截骨矫形辅以坚强内固定支撑是治疗儿童股骨近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有效手术方法,以带锁髓内钉最为常用。由于生长发育、疾病进展等原因导致内固定失效是畸形复发导致翻修的主要原因,需术后密切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踝关节Dias-Tachdjian分型旋后外旋Ⅱ度损伤腓骨骨折治疗方案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儿童踝关节Dias-Tachdjian分型旋后外旋Ⅱ度损伤腓骨骨折内固定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潍坊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和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69例Dias-Tachdjian分型旋后外旋Ⅱ度损伤的儿童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男41例,女28例;年龄(10.1±1.4)岁;左侧37例,右侧32例;根据是否进行腓骨内固定分为2组:A组21例(术中解剖复位胫骨远端骨折后内固定腓骨骨折),B组48例(术中解剖复位胫骨远端骨折后不内固定腓骨骨折)。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末次随访时行双下肢全长及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患侧胫骨远端外侧角(LDTA)、患侧胫骨远端前倾角(ADTA)和双侧踝关节胫距角差值,同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踝关节功能,并记录骨骺早闭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术后获(19.5±4.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A、B组患儿患侧LDTA分别为89.6°(87.9°,90.5°)、88.6°±1.9°,患侧ADTA分别为80.9°(79.0°, 81.4°)、80.0°(78.6°, 81.2°),双侧踝关节胫距角差值分别为1.1°±0.5°、1.2°±0.5,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9.5±5.2)、89.0(87.0,92.0)分,以上项目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A、B组的骨骺早闭发生率分别为14.3%(3/21)和14.6%(7/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儿童踝关节Dias-Tachdjian分型旋后外旋Ⅱ度损伤患儿腓骨骨折内固定与否对踝关节影像学角度和功能均无明显影响;踝关节旋后外旋Ⅱ度损伤患儿胫骨远端得到解剖复位后,腓骨骨折可不行内固定治疗,能够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车祸中安全带致Chance骨折合并小肠破裂一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有关汽车安全带在车祸中致儿童受伤的相关报道较为罕见,该损伤可致脊柱的屈曲-牵张损伤( Chance骨折) ,其机制在相应的英文文献中有所描述.本文旨在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创伤中心收治的1 例典型儿童车祸中安全带损伤所致脊柱Chance骨折合并小肠破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国内小儿骨科及小儿外科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克氏针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克氏针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小儿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儿童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20例,女8例;年龄10.0(9.0, 12.8)岁;左侧22例,右侧6例;Craig修订的骨折Neer分型:Ⅱ型22例,Ⅳ型5例,Ⅴ型1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克氏针组(12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和钩钢板组(16例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简易版上肢功能评分(quickDASH)及外观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28例患者获(14.8±6.5)个月随访。克氏针组患者手术时间[(34.3±12.1)min]显著短于钩钢板组[(49.4±16.8)min],末次随访时患者外观满意度VAS评分[(8.2±1.1)分]显著高于钩钢板组[(6.2±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克氏针组与钩钢板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quickDAS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儿童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而言,克氏针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功能,但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患者外观满意度更高且无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引导下撬拨复位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撬拨复位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小儿骨科共收治的42例Judet Ⅲ型、Ⅳ型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27例;年龄3~12岁。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联合Métaizeau技术,根据采用超声引导还是C型臂X线机透视分为2组:超声组20例与透视组22例。术后评价参照Métaizeau影像学标准、Tibone和Stoltz功能标准评定疗效,同时记录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声组与透视组儿童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超声组与透视组患儿在Métaizeau影像学评分、Tibone和Stoltz功能评分优良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超声组与透视组透视次数分别为(2.7±0.6)、(14.6±3.4)次/人,手术时间分别为(25.8±5.9)、(38.1±9.2)min,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超声组患儿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透视组有4例桡神经损伤,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撬拨复位适用于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简单、有效、安全,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98例儿童滑雪运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策略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并总结我国儿童滑雪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因滑雪运动损伤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的98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63.3%,62/98),女36例(36.7%,36/98);患儿平均年龄为9.8岁,范围在4.4~14.0岁;单板滑雪运动致伤患儿51例(52.0%,51/98),双板滑雪致伤患儿47例(48.0%,47/98)。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分布、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受伤至就诊时间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总结儿童冰雪运动损伤的临床特点。结果:98例患儿中,软组织损伤15例(15.3%,15/98),以膝关节扭伤(33.3%,5/15)及大腿损伤(20.0%,3/15)最为多见;骨折83例(84.7%,83/98),以胫腓骨干骨折(38.6%,32/83)和尺桡骨远端骨折(20.5% ,17/83 )发生率最高。单板滑雪损伤最常见的部位为腕关节周围(27.5%,14/51)及小腿(27.5%,14/51),而双板滑雪以小腿损伤最为常见(40.4%,19/47)。35.7%(35/98)的患儿因不慎摔倒受伤,19.4% (19/98)的患儿因装备型号不匹配受伤,6.1 % (6/98)的患儿因雪板脱离装置失效受伤,其余受伤原因包括操作不熟练、被人撞伤、跨级别滑雪及疲劳。15例软组织损伤患儿中,1例(6.7%,1/15)患儿因大腿软组织裂伤行清创缝合,其余保守治疗。83例骨折患儿中,11例(13.3%,11/83)患儿接受手术治疗;24例(28.9%,24/83 )接受闭合复位石膏固定;47例(56.6%,47/83)接受原位石膏或支具固定;1例(1.2%,1/83)患儿予制动休息观察。结论:我国儿童滑雪伤与传统滑雪国家报道的临床特征整体类似,但又具备自身特点:①我国儿童参与单板运动比例较高,上肢伤比例相对较高;②整体运动水平相对较低,体验式滑雪受伤比例较高;③需要手术治疗的严重外伤相对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男童尿道损伤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尿道损伤仅次于肾脏损伤,在泌尿生殖系统的损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 [1]。基于生理解剖的特点,儿童尿道损伤程度往往重于成人,尤其是骨盆骨折相关的尿道损伤(pelvic fracture-associated urethral injury,PFUI),其治疗更加复杂,并发症率更高。目前儿童尿道损伤的诊治多借鉴成人诊治原则,在治疗上许多方面存在争议 [1-3]。为了提高儿童尿道损伤的诊治水平,规范儿童尿道损伤的诊治流程,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泌尿学组在结合国内外诊治现状及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共识,因男童比女童尿道损伤更多发,且处理原则和方法不同,本共识仅适用于男童尿道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学龄期患儿骨折术后恐动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学龄期骨折术后儿童恐动症现状,探索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儿童恐动症的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量表(TSK)对小儿外科住院部65例骨折术后1 d的学龄期患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儿年龄(9.55 ± 2.15)岁,TSK总得分(45.12 ± 5.33)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受伤原因、受伤部位、疼痛程度、是否接受疼痛相关指导患儿TSK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3.913~33.333,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疼痛相关指导、疼痛程度进入回归模型。 结论:学龄期骨折儿童术后恐动症发生率高,建议以疼痛控制及指导为切入点进行预防及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四肢骨折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父母认知与态度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父母对四肢骨折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的认知与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9年6—12月,便利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因四肢骨折行择期手术并住院的6~16岁患儿父母170例,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父母疼痛管理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67例父母认知、一般态度和对止痛药的消极态度得分分别为15.0(3.00)、24.0(4.00)和17.0(3.00)分, χ2检验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认知、不同年龄段父母的一般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1.599、7.053, P=0.021、0.029)。Spearman相关显示父母认知与一般态度呈正相关关系( r=0.394, P<0.01)。 结论:大多数父母对骨科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的认知、一般态度和对止痛药的消极态度处于中至高水平,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父母对疼痛测量工具以及所使用止痛药的认知缺陷和消极态度,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案,从而促进其参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