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预防高度近视SMILE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预防高度近视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术后屈光回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7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黔西南附属医院眼科行SMILE的76例(134眼)高度近视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予常规滴眼液点眼治疗,观察组在术后第1天加点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每日2次,连续点眼1个月.两组患者均采集术前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眼压、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眼轴、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角膜表面曲率(K1、K2),术后1周及1、3、6个月UCVA、眼压、SE、眼轴、CCT、K1、K2.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UCVA优于对照组(1.21±0.27 vs.1.10±0.16,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UCVA较术后1周下降(P<0.05);在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S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6±0.50)D vs.(+0.06±0.38)D,P<0.05;(-0.35±0.52)D vs.(-0.04±0.40)D,P<0.05];两组患者SE在术后6个月与术后1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SE均较术后1周回退;在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角膜曲率K1、K2、CCT及眼轴均无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CCT与术后1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SMILE术后应用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可有效抑制房水生成而降低眼压,使角膜在稳定状态下愈合,阻止角膜表面前移,进而起到预防屈光回退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MILE术后增效手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是目前主流的角膜屈光手术之一,尽管手术成功率高,但术后仍会出现过矫、欠矫和屈光回退等问题,影响术后视力。随着SMILE的日益普及,一些患者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增效手术。现笔者就SMILE术后增效手术的种类、优缺点及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的并发症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IMLE)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长春爱尔眼科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近视768例(1 500眼)行SMILE矫正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并发症。结果:术后并发症共21眼(1.40%),其中弥漫性板层角膜炎3眼(0.20%),角膜基质层间雾状浑浊4眼(0.27%),感染1眼(0.07%),欠矫3眼(0.20%),过矫3眼(0.20%),屈光回退2眼(0.13%),切口处上皮植入1眼(0.07%),角膜帽下异物2眼(0.13%),角膜板层层间微皱褶2眼(0.13%)。结论:SMILE并发症较少,手术安全性、稳定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角膜激光矫正术后上皮重塑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角膜上皮细胞具有重塑性,角膜激光手术后,为了维持角膜前表面的光滑,上皮细胞重新排列,上皮厚度在不同区域和象限呈现不均匀分布。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幅度受拟矫正屈光度、手术方式、眼表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角膜上皮重塑与术后的屈光回退有一定的相关性。认识角膜激光矫正术后上皮重塑的规律有助于提高屈光手术的精确性。现笔者对目前角膜上皮厚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各种角膜激光矫正术后的上皮重塑特点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8—2023年无锡市6~12岁儿童视力损伤及近视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2018—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封控前、封控期间、封控解除后无锡市6~12岁儿童视力损伤患病率、屈光度及近视患病率变化。方法::纵向横断面研究。团队于2018年5月、2021年5月及2023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无锡市市属小学6~12岁儿童进行视力、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屈光度、眼位、眼前节、眼底等检查。视力损伤定义为任一眼裸眼视力(UCVA)<4.7,近视诊断标准为任一眼UCVA<5.0,且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SE)≤-0.50 D。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年龄段近5年的视力损伤患病率和近视患病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年龄段近5年的屈光度变化。结果::2018、2021、2023年,无锡市6~12岁儿童视力损伤患病率变化明显( χ2=12.33~45.86,均 P<0.05),其中,6~8岁儿童2021年视力损伤患病率较2018年明显升高( χ2=11.86~26.85,均 P<0.0125),2023年较2021年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125)。2023年,9~12岁儿童视力损伤患病率较2018年和2021年明显升高( χ2=7.72~44.60,均 P<0.0125)。近5年,6~12岁儿童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4.40~43.06,均 P<0.001),其中2021年,6~10岁儿童SE较2018年明显向近视漂移(均 P<0.0125);2023年,6~8岁儿童SE有所回退,只有7岁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5);9~12岁儿童SE则较2021年继续向近视漂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25)。2018、2021、2023年,6~12岁儿童近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1.54~124.01,均 P<0.05)。6~8岁儿童2021年近视患病率明显高于2018年( χ2=31.18~117.72,均 P<0.0125),2023年近视患病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125)。2023年,9~12岁儿童的近视患病率较2018年和2021年都明显升高( χ2=8.62~52.84,均 P<0.0125)。 结论::低龄儿童视力及屈光度受环境影响更大,COVID-19疫情封控期间,视力显著下降,出现明显近视化。封控解除后,低龄儿童视力及屈光状况有所好转,但大龄儿童仍在持续恶化,提示COVID-19疫情带来的生活及学习习惯改变等的影响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是持续存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屈光手术联合预防性角膜胶原交联矫正屈光不正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角膜屈光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屈光不正矫正方式。尽管因术后角膜组织完整性改变,导致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下降,但术后角膜结构绝大多数是安全的。如果术前存在危险因素,如屈光度数高、角膜薄、角膜地形图形态欠规则、散光度数高、双眼对称性差、过敏体质、有揉眼习惯等,术后有可能发生屈光回退和角膜膨隆。角膜胶原交联术可增强角膜生物力学,有效阻止角膜膨隆、圆锥角膜或其他扩张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者相继尝试一种新型的屈光手术设计,即角膜屈光手术联合预防性角膜胶原交联术,以期改善屈光术后角膜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而潜在预防角膜扩张和屈光回退。多项研究已经观察到联合手术具有良好的视力和屈光预后,尤其是对于术前评估角膜存在相对扩张风险的患者。本文将主要从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并发症5个方面综述该联合手术矫治屈光不正的疗效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视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在提高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远期安全性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角膜激光近视手术在我国已开展近三十年,手术的临床效果良好,手术的稳定性、远期安全性更是一直被关注的焦点。角膜组织是一种典型的黏弹性组织,作为人眼重要的屈光介质,其生物力学特性是影响角膜屈光手术可预测性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涉及手术方式及设计、手术安全性及稳定性等多个方面。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异常改变与角膜屈光术后发生角膜扩张、屈光回退密切相关。因此,重视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作用,对于提高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术前近视屈光度及术后角膜曲率变化与SMILE术后屈光回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术前近视屈光度及术后角膜曲率变化与高度近视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屈光回退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南阳南石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行SMILE术的高度近视者300例,术后随访1年,按术后有无发生屈光回退分为屈光回退组及无屈光回退组。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均选取右眼纳入本研究。分析高度近视SMILE术后发生屈光回退的影响因素,术前近视屈光度及术后角膜曲率变化与术后屈光回退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SMILE术后1年的屈光回退发生率为7.33%(22/300)。与无屈光回退组比较,屈光回退组术前近视屈光度、术后角膜曲率变化幅度较大(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近视屈光度及术后角膜曲率变化幅度是高度近视SMILE术后发生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 OR=0.43、1.62,均 P<0.05)。术前近视屈光度与SMILE术后屈光回退发生率呈负相关( r=-0.30, P<0.05),术后角膜曲率变化幅度与屈光回退发生率呈正相关( r=0.23, 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发现,术前近视屈光度及术后角膜曲率变化幅度在术后屈光回退中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预测药时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一预测方法。 结论:术前近视屈光度及术后角膜曲率变化是高度近视SMILE术后屈光回退发生的影响因素,与屈光回退发生率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术后屈光回退发生的预测因子,且联合预测效能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具有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简称准分子术)史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05─201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就诊、具有准分子术史且随访2年以上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记录一般情况以及特殊检查结果,选取每例视野较差的眼或双眼相似者随机1眼作为研究眼。对视野进展分析采用非参数分析(NPA)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共纳入33例患者,青光眼确诊均在准分子术后,手术至青光眼确诊间隔(10.3±6.1)年,确诊时年龄(37.5±10.4)岁,最高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者27例(82%);中央角膜厚度为(456±47)μm。眼底照相显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18例(55%),无法辨认的15例(45%);杯/盘比为0.7±0.1。视野平均缺损(MD)绝对值小于6的有18例(55%),6~12有8例(24%),12以上有7例(21%)。其中随访2年以上21例,随访时间为(4.5±2.2)年;视野进展13例(62%),视野进展速度为(0.5±0.6)dB/年。视野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治疗后降眼压幅度分别为(28.3±20.7)%和(15.4±11.0)%( t=-1.867, P=0.078),屈光回退发生率分别为92%和25%( P=0.003)。21例中屈光回退14例(64%),屈光回退组中12例(12/14)视野进展,无回退组中1例视野进展(1/7) ( P=0.003);屈光回退组的视野进展[(0.7±0.7)dB/年]快于无回退组[(0.1±0.1)dB/年]( t=-2.899, P=0.011)。 结论::准分子术后的青光眼患者确诊时大多处于病情早中期,4/5患者眼压在21 mmHg以下,通过眼底照相能明确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只占一半病例。随访中约2/3患者视野恶化,可能与屈光回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2年东部战区某舰艇支队官兵近视矫正手术情况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2022年东部战区某舰艇支队官兵的近视矫正手术情况,为保障官兵视觉健康及部队战斗力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3-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东部战区某舰艇支队246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眼表疾病指数(QSDI)量表,同时结合视力检测、电脑验光、裂隙灯检查、泪液分泌量(Schirmer Ⅰ)、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等临床检查结果,将调查对象分为正常视力组、佩戴框架眼镜组、行近视矫正术组,其中行近视矫正术组再以手术方式、术前屈光度数分组,对其眼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的246例官兵中,72例(144眼,29.3%)曾行近视矫正手术,其中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40例(80眼,55.6%)、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术(FS-LASIK)22例(44眼,30.6%)、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7例(14眼,9.7%)、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3例(6眼,4.2%);手术组干眼症高危率明显高于正常视力组和佩戴框架眼镜组( P<0.01),SMILE组与FS-LASIK组术后干眼高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度近视组(12例)和中高度近视组(60例)术后出现干涩、阅读疲劳感、夜视力下降、眩光及重影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未手术组和SMILE、FS-LASIK、LASIK手术组Schirmer Ⅰ、BUT、FL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ASIK组术后屈光回退发生率(14.29%)高于SMILE组(3.40%)、FS-LASIK组(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部队官兵近视矫正手术已由以LASIK为主转变为以SMILE为主,有助于减少术后干眼症及严重眼外伤后角膜瓣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