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酸氨溴索联合甲泼尼龙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小儿呼吸系统疑难重症病例解析》由尚云晓,蔡栩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31500.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尤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发病率最高.据报道,我国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约为0.85%~4.76%,其中,学龄儿童占到了一半以上,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小儿肺炎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祛痰药和止咳药、退热镇痛药、氧疗治疗.小儿肺炎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种类、药敏试验结果、年龄和体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祛痰药和止咳药可用于减轻咳嗽、胸闷、气急等症状,如氨溴索,西替利嗪、可待因等;退热镇痛药用于对症状进行处理,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肺功能受损造成机体氧合的血氧饱和度下降,采用鼻导管氧疗、面罩氧疗等方法增加血氧饱和度.其他治疗措施,如补液、输氧、营养支持、祛痰护理等,对减轻症状和改善疗效有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7 - 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湖北省十堰市重点人群碘营养现状,为指导重点人群科学补碘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6版)》要求,2017 - 2020年选择湖北省十堰市所辖8个县(市、区)的孕妇和8~10岁学龄儿童(年龄均衡、男女各半),采集其家中食用盐盐样及随意1次尿样,分别检测盐碘、尿碘含量。同时,采用B超法检查儿童甲状腺,计算甲状腺肿大率。结果:共检测孕妇家中食用盐盐样3 198份,盐碘中位数为23.7 mg/kg,碘盐覆盖率为99.9%(3 196/3 198),碘盐合格率为96.0%(3 068/3 196),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9%(3 068/3 198);共检测孕妇尿样2 898份,尿碘中位数为198.2 μg/L。共检测儿童家中食用盐盐样6 363份,盐碘中位数为23.8 mg/kg,碘盐覆盖率为99.8%(6 352/6 363),碘盐合格率为95.5%(6 067/6 352),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3%(6 067/6 363);共检测儿童尿样5 764份,尿碘中位数为259.8 μg/L;共检查2 188名儿童甲状腺,甲状腺肿大率为0.4%(9/2 188)。结论:2017 - 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重点人群碘盐覆盖率(≥95%)、合格碘盐食用率( > 90%)及儿童甲状腺肿大率( < 5%)均符合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孕妇总体处于碘适宜水平(150~249 μg/L),儿童总体处于碘超适宜量水平(200~299 μg/L)。需继续加强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工作,落实"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周边离焦设计框架眼镜对学龄儿童近视进展的影响:四年回顾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8~14岁儿童连续4年配戴周边离焦设计框架眼镜后的近视进展情况,评价其近视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北京同仁医院验光配镜中心电子病历系统中2011—2014年连续4年配戴周边离焦设计框架眼镜(PDMLs)、单焦点框架眼镜(SVLs)的217例儿童就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提取包括年龄、性别、屈光度、镜片类型等相关信息。使用的周边离焦镜片为非球面设计,采用"周边视力控制"技术达到延缓近视发展的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DMLs、SVLs组各44例,取右眼数据纳入统计分析。2组儿童近视进展情况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卡方检验和广义估计方程等方法。 结果::PDMLs组2011—2014年期间每年屈光度进展分别为(-0.85±0.43)D、(-0.60±0.35)D、(-0.64±0.26)D和(-0.53±0.28)D,SVLs组分别为(-0.82±0.42)D、(-0.79±0.44)D、(-0.61±0.40)D和(-0.58±0.33)D。PDMLs组中约59%(26/44)的儿童屈光度进展未超过2.00 D,略高于SVLs组(50%,22/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06, P=0.12)。对基线屈光度、年龄分组后,2组儿童屈光度进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每年屈光度进展与年龄( β=0.06;标准误:0.01;95% CI:0.03,0.09; P<0.001)、镜片类型( β=-0.09;标准误:0.05;95% CI:-0.19,-0.01; P=0.04)相关。 结论::与单焦点镜片相比,该设计类型的周边离焦镜片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儿童近视进展速度,但临床效果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学龄儿童远视流行病学及其正视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远视是影响学龄儿童视力最常见的屈光不正眼病之一。由于基因、种族和环境等的影响,以及不同学者所做研究制定的标准不同,世界各地学龄儿童远视的患病率差异较大。笔者就学龄儿童远视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眼部结构和生长模式进行综述,探讨正视化机制以及一些远视儿童随年龄增长可以不再依赖眼镜而其他儿童需长期配戴眼镜的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沙市中小学6~18岁儿童与青少年夜遗尿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长沙市中小学6~18岁儿童与青少年夜遗尿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为儿童夜遗尿症儿童保健、疾病病因及防治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的长沙市17所中小学,每所学校随机选取4个班级共3055例儿童与青少年,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夜遗尿症流行病学特点调查。结果:实际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908份,夜遗尿症现患病率4.47%(130/2908),女性患病率3.61%(52/1442)低于男性患病率5.32%(78/1466),夜遗尿症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结论:夜遗尿症在学龄儿童患病率仍很高,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现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DCD)的患病率及其在家庭社会经济特征中的分布,为其早期预防、诊断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6—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国7个地理区域的8个城市的20所幼儿园及10所小学3~10岁的儿童共1 887名,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由儿童的父母填写基本情况调查表,采用儿童运动能力成套评估量表第2版对儿童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按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是否为独生子女及家庭结构分组,采用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比较不同组间儿童的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结果:共纳入1 887名儿童,学龄前儿童(3~6岁)1 110名(58.8%),学龄儿童(7~10岁)777名(41.2%);男982名(52.0%),女905名(48.0%)。确诊DCD者占5.5%(104例),疑似DCD患儿占10.4%(197例),运动发育正常儿童占84.1%(1 586名)。不同地区儿童的DCD确诊率、疑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7.342、4.877, P=0.137、0.560),总运动协调能力得分( F=2.759, P<0.05)和各维度能力(手部灵活性、定位与抓取、平衡性, F=9.276、5.277、3.706,均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学龄前期儿童DCD确诊率明显高于学龄儿童(χ2=11.891, P<0.01)。女童的运动协调能力总分、手部灵活性和平衡性均显著优于男童(均 P<0.01),男童的定位与抓取能力显著优于女童( P<0.01)。男童的DCD确诊率高于女童[7.1%(70/982)比3.8%(34/905),χ2=28.508, P<0.01]。超重(体质指数>18 kg/m2)儿童总运动协调能力、手灵巧度、平衡能力均显著低于体重正常(体质指数≤18 kg/m2)儿童(均 P<0.01),DCD疑似率显著低于体重正常儿童(χ2=4.369, P<0.05)。不同家庭结构的总运动协调能力和DCD确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非独生子女的总运动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均优于独生子女(均 P<0.05)。 结论:中国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发展较好,存在地域、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和家庭结构间的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学龄儿童睾丸扭转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身体肌肉量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身体肌肉量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对15 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2019年对其进行随访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测血清25(OH)D,使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机体肌肉量,并计算全身肌肉质量指数(MMI)。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基线和随访期MMI的关系。结果:纳入分析的10 890名儿童的年龄为(11.5±3.3)岁,男童占49.6%,基线25(OH)D水平为(35.4±12.0)nmol/L,充足率为11.1%。多因素线性回归校正年龄、性别、体脂肪量、吸烟、饮酒、奶制品摄入、维生素D补充、钙剂补充、体力活动、青春期发育状态后,未观察到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基线MMI水平关联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于随访时点MMI,25(OH)D每增加10 nmol/L,其 Z值增加0.008( P=0.058);相比于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足和充足的儿童分别增高0.002( P=0.815)和0.037( P=0.031),趋势 P=0.089。亚组分析显示,在BMI正常组中,25(OH)D每增加10 nmol/L,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基线MMI和随访时点MMI Z值分别增高0.019和0.014,均 P<0.05。 结论: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身体肌肉量有关,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倾向于在未来获得更高的肌肉量。倡导儿童青少年维持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加强营养与运动,提升身体素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检测儿童甲状腺容积的影响因素与校正方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年来,超声检测儿童甲状腺容积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主要集中于不同检测人员、检测仪器和检测技术等导致的测量误差,以及随着儿童的发育水平不断提高,生理因素对甲状腺容积的影响和相关的校正方法。因此,本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通过描述国际推荐甲状腺容积参考值和各国与我国的参考值,明确了各自甲状腺容积标准值的差异,分析了各自的现状和特点;其次,通过研究超声检测方法与生理因素对甲状腺容积测量值的影响,分析了各种因素重要性的大小,讨论了几种测量方法的可用性,进行了几种甲状腺容积校正方法的对比,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儿童甲状腺容积标准值提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户外活动干预方案对中国儿童近视患病率长期影响的模拟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3种不同户外活动干预方案对中国学龄儿童近视患病率的长期影响。方法:以儿童屈光不正研究的横断面数据作为近视原始患病率,广州双生子眼病研究的10年纵向数据作为近视原始发病率,并基于广州户外活动纵向研究数据得出户外活动干预的效应量。提出3种不同的干预方案,即对1~6年级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干预(方案a)、对1~3年级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干预(方案b)和对幼儿园最后1年至小学3年级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干预(方案c),不同干预方案中户外活动干预均指每日增加40 min的户外活动时间。模拟分析假设患病率随发病率下降和儿童就读年级的升高而递减,高度近视儿童的近视程度也随着近视发病的延迟而下降。结果: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儿童整体近视患病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方案a实施5年后人群近视患病率由34.67%降至25.71%,实施10年后降至24.89%,平均每年下降0.98%;方案b和方案c对儿童近视患病率的长期影响相似,实施10年后近视患病率分别降至26.00%和26.20%,平均每年下降0.87%和0.85%。方案a带来的近视度数降幅最大,实施5年后原15岁高度近视人群的平均屈光度为-5.94 D,实施10年后为-5.88 D;其次为方案b,实施第5年和第10年的屈光度分别为-6.08 D和-6.02 D。结论:对小学1~6年级儿童实施强化户外活动干预可能是降低近视高发地区人群总体患病率的较佳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