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ILE术后增效手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是目前主流的角膜屈光手术之一,尽管手术成功率高,但术后仍会出现过矫、欠矫和屈光回退等问题,影响术后视力。随着SMILE的日益普及,一些患者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增效手术。现笔者就SMILE术后增效手术的种类、优缺点及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角膜屈光手术后增效手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初次角膜屈光手术后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术后屈光异常(残余屈光不正)或者视觉质量不佳,要求手术修正,这种在手术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再次进行且以提高视力、改善初次手术效果为目的的屈光手术即为增效手术。现笔者对增效手术的流行病学、术前术后评估和具体方法等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矫正常规飞秒LASIK术后偏中心切削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19岁,因"左眼飞秒LASIK术后视力恢复欠佳6个月"于2019年6月10日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就诊。患者6个月前曾在我院行双眼飞秒LASIK手术。术前检查:左眼主觉验光:-6.25-0.75×155;散瞳验光:-6.25-0.75×171;角膜曲率:44.50 D/45.75 D@91°;角膜厚度:600 μm,其余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泪膜破裂时间、眼压、眼位、眼底检查)均无异常。手术设备:IntraLase FS型激光角膜手术仪(Intralase FS2,美国AMO公司)、Star S4 IR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机(VISX S4IR,美国AMO公司),手术参数:能量密度为160 mJ/cm 2,传输率为26.5%,拟矫度数为-6.65-0.65×165,角膜瓣直径8.5 mm,切削直径8 mm,光学区直径6.5 mm,过渡区1.5 mm,总切削深度104 μm。术后1d、1周、1个月3次复查均显示左眼裸眼视力(UCVA)及矫正视力欠佳,角膜地形图显示有偏中心切削,患者自觉左眼视物模糊、眩光、夜视力下降,已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要求再次手术。患者2019年6月10日检查结果如下:UCVA:右眼1.0+,左眼0.4-;屈光度:右眼0.00 D,左眼0.00 D;右眼其余检查无异常。左眼主觉验光:+1.00-0.75×35,矫正视力0.6,左眼角膜厚度:496 μm;角膜地形图提示左眼光学区偏中心切削,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1.18,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0.44(见图1A),左眼OrbscanII提示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值正常,排除圆锥角膜,左眼波前像差仪检查结果见图2。多次复查波前像差后选择重复性最好、屈光状态与主觉验光相吻合的检查结果作为手术设计方案,由于波前设计方案中显示光学区直径为6.0 mm,过渡区3.0 mm,总切削范围达9.0 mm,大于初次手术的角膜瓣直径8.5 mm,故我们将光学区直径修正为5.5 mm。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双眼角膜中央透明,角膜瓣边缘可见,根蒂位于上方。诊断:左眼飞秒LASIK术后偏心切削。治疗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增效手术。术中采用掀开原角膜瓣法,掀瓣后将事先储存的设计方案调出(波前屈光度数+0.56-0.87×23,切削区直径5.5 mm,过渡区3.0 mm,最大切削深度20 μm),虹膜定位,行个性化准分子激光切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肝细胞癌是一种侵袭性强、发病率及病死率高,预后较差的癌症。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就已处于肿瘤晚期而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对于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目前已从系统化疗逐渐过渡到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联合治疗,特别是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基础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联合治疗可形成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已然成为未来肝细胞癌的治疗趋势。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将贯穿晚期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的全过程,有望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现就晚期肝细胞癌在一线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药品动态监测的合理用药项目化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药品动态监测是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的重要抓手。2020年3月,某三级医院建立了药品使用动态监测系统,将药品动态监测结果与药品合理性评价相结合,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下设的工作小组对不合理用药问题突出的异动药品采取合理用药项目化管理,逐项推进落实,形成合理用药闭环管理。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某医院先后开展了辅助用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和抗菌药物3类药物的合理用药项目化管理实践。实践后,2022年辅助用药收入占比为1.17%,较2019年下降26.88%;骨科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合理率从2019年的53.53%升至2022年的75.12%,围手术期雾化吸入制剂预防用合理率从55.80%升至89.8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019年的51.30降至2022年的39.28。基于医院药品使用动态监测的合理用药项目化管理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全院"提质、控费、增效"的合理用药局面,可为其他医院加强精细化合理用药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哈佛南岸计划2019版强迫症药物治疗流程解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哈佛南岸计划之精神药理学规范近期发布2019版强迫症药物治疗流程,新版治疗流程共包括7个节点,分别是强迫症的诊断,选用SSRIs氟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治疗,更换另一种一线SSRIs或氯米帕明治疗,联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增效治疗,联用增效新药,无创物理治疗,神经外科手术。其中检测血药浓度、联用增效药物治疗、无创物理治疗等节点内容值得我国强迫症规范化治疗中借鉴,有利于强迫症的临床合理用药。因此,本文中对哈佛南岸计划2019版强迫症药物治疗流程的亮点进行了分析推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玄府开阖研究葛根、石菖蒲对三七总皂苷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脑屏障损伤的增效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风药(葛根、石菖蒲)与三七总皂苷配伍后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阐明“风药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三七总皂苷组、葛根组、石菖蒲组、葛根+三七总皂苷组、石菖蒲+三七总皂苷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7 d后,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EB)染色检测缺血侧脑组织血脑屏障(BBB)通透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BBB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密封蛋白(Claudin 5)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闭锁小带蛋白1(ZO-1)、主要促进因子超家族成员2a(Mfsd2a)、闭合蛋白(Occludin)和P糖蛋白(P-gp)、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乳腺癌抗性蛋白(BCRP)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 P<0.05),脑梗死率降低( P<0.05),脑组织EB含量下降( P<0.05),脑组织Claudin 5、ZO-1、Mfsd2a、Occludin蛋白表达升高( P<0.05),P-gp、BCRP、MCT1蛋白表达降低( P<0.05),且葛根+三七总皂苷组、石菖蒲+三七总皂苷组Claudin 5、ZO-1、Mfsd2a、Occludin蛋白表达高于各单独用药组( P<0.05),MCT1蛋白表达低于各单独给药组( P<0.05);葛根+三七总皂苷组ZO-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单独给药组( P<0.05);石菖蒲+三七总皂苷组P-gp蛋白表达低于三七总皂苷组、石菖蒲组及葛根+三七总皂苷组( P<0.05)。 结论:风药(葛根、石菖蒲)可增强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BBB结构完整性、维持中枢屏障特性,同时调节物质转运蛋白、提高药物脑内含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8 600眼SMILE术中术后并发症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非随机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济南爱尔眼科医院行SMILE矫正且资料完整的患者4 386例(8 600眼),对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视觉质量的研究。结果::术中244眼(2.84%)发生并发症,其中负压吸引环脱失12眼(0.14%),不透明气泡层(OBL)154眼(1.80%),微切口出血25眼(0.29%),寻找角膜基质透镜困难1眼(0.01%),非计划分离透镜33眼(0.38%),透镜残留4眼(0.04%),切口撕裂13眼(0.15%),扫描黑区2眼(0.02%)。术后并发症17眼(0.20%),其中早期弥漫性板层角膜炎8眼(0.09%),术后中期免疫性角膜炎9眼(0.10%)。术后3个月后过矫>0.75 D者26眼(0.30%),欠矫>0.75 D者1眼(0.01%);术后需二次增效手术者1眼(0.01%)。术后视觉质量异常主要为术后初期雾视、眩光、光晕,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99.30%的患者对手术的综合评价为非常满意。结论::SMILE治疗近视并发症少,未出现影响视力的严重并发症,但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角膜屈光手术目前正广泛开展,是矫正屈光不正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传统角膜屈光手术可能会出现医源性高阶像差,且对不规则角膜的矫正的能力不足,可能导致视觉质量下降、夜间主观症状增加。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能考虑到角膜形态、厚度与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术后视力及视觉质量。除了作为一期屈光不正的矫正手段外,个性化手术也能为术后角膜形态不规则、高阶像差及主观症状明显的患者提供增效治疗。现就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的设计原理、适应证、临床应用、并发症、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增效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患者的效果: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增效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8月至2021年12月本院行剖宫产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麻醉操作方式、药物用量、起效时间、阻滞平面、作用效果、补救用药及操作相关并发症。增效硬膜外麻醉主要包括以下要点:①硬膜外穿刺针原位旋转测试负压确定针尖位置;②通过硬膜外穿刺针给药后置管。对有硬膜外操作资质的134名麻醉医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问卷内容包括硬膜外操作中是否常规转针、转针方向、穿刺针给药剂量占总剂量的百分比。结果:纳入10 054例硬膜外麻醉(10 016例)和硬膜外麻醉中转全麻(38例)患者,硬膜外局麻药物使用量18(15,20) ml;可查阅到阻滞平面有4 287例,其中阻滞平面T 6-8水平比率86.84%;从开始麻醉穿刺到手术切皮时间为25(20,30) min。硬膜外麻醉效果不佳中转全麻16例(0.159%);10 016例硬膜外麻醉患者中,术中辅助用药925例(9.235%);患者均未见全脊麻发生,因穿刺原因或转针导致硬膜外穿孔25例(0.248%),局麻药中毒4例(0.039%),术后神经损伤3例(0.030%),硬膜外给药后30 min内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干预的患者142例(1.412%)。问卷调查:硬膜外腔内旋转穿刺针的麻醉医师比率为85.1%,置管前通过硬膜外穿刺针注射局麻药物剂量大于总剂量50%的麻醉医师比率为84.2%。 结论:增效硬膜外麻醉可为剖宫产术患者提供有效的麻醉效果,且未明显增加硬膜外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