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近年来,人工智能在肝癌领域研究取得突破进展,应用于肝癌研究各阶段,以期全面改善肝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肝癌中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包括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后者是前者的1个分支并基于神经网络结构。当前,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的应用在肝癌中已展示出巨大潜力,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包括提高结果的泛用性和可解释性等。笔者系统阐述近年来人工智能在肝癌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目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探索的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肝癌消融治疗的应用及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当肿瘤直径≥5 cm时被定义为大肝癌,大肝癌因其自身特点,只有少部分能接受切除手术治疗,因而其非切除手术治疗成为广为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随着消融技术的发展,单独应用消融和消融联合其他方式治疗大肝癌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虽然消融治疗大肝癌的报道很多,但目前并没有规范的治疗指南,在治疗策略方面仍存在争议,现就消融治疗大肝癌的发展、单独及联合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现状及其相关并发症的防范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靶向联合免疫新辅助方案治疗巨块型肝癌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 男性,64岁,因“发现肝占位6个月”于2022年6月3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患者2022年1月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肝内不均匀回声,未进一步诊治。2022年3月出现纳差伴消瘦,2个月内体重下降5 kg,2022年4月出现间断性上腹部胀痛,肝区为著,可自行缓解,于当地医院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考虑诊断为肝右叶巨块型肝细胞癌,大小约14.2 cm×10.2 cm。遂于2022年4月29日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一次,术后疗效评估:病变部分坏死,大部分血供存在,考虑肿瘤存活。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30年,口服抗病毒药物1个月;糖尿病病史8年,血糖最高17 mmol/L,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药物治疗,血糖控制良好;高血压病史8年余,血压最高150/100 mmHg(1 mmHg=0.133 kPa),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吲达帕胺片等治疗,血压控制良好。无冶游史及手术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体检无特殊。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60 500 μg/L;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乙肝病毒DNA定量<100 U/ml。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正常,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5分),MELD评分6分。腹部增强MRI检查(2022-06-06):肝右叶巨大团块状占位,大小约14.3 cm×10.2 cm;肝右叶病变介入术后,大部分血供存在。PET-CT检查(2022-06-09):肝右叶可见14.8 cm×9.3 cm×13.6 cm巨大混杂低密度肿块,不均匀放射性摄取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为 18.2。初步诊断:(1)原发性肝癌,中国肝癌分期(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Ⅰb期;(2)慢性乙肝;(3)高血压2级(极高危);(4)2型糖尿病;(5)标准化余肝体积比例(standardized remnant liver volume ratio,SRLVR)为40.0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巨大多发肝腺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33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2周”入院,查体:右上腹触及巨大包块,质韧,无压痛,边界清,活动度可。肝炎指标均正常,血清肿瘤标志物CA724 13.06 U/ml。MR增强扫描:肝Ⅵ段占位灶,大小约10.5 cm× 9.1 cm× 8.1 cm,增强后呈快进快出,考虑肝癌(图1),肝内多发异常小结节,考虑转移。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符合慢性肝炎。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肝Ⅵ段外生性肿瘤,直径约11 cm,腔镜超声探查另见胆囊床左侧及Ⅱ段低回声占位,直径分别为2 cm和1 cm,超声引导下精准切除此3处病变(图2, 3)。快速冰冻及术后病理显示:3处结节均为肝腺瘤(图4)。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质子束放疗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肿瘤放疗的基本准则是提高肿瘤靶区的放射剂量,同时更好地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质子束治疗(PBT)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放疗技术之一,其能更好地体现这一准则。理论上,质子束以其特有的Bragg峰和优越的相对生物学效应,可给予肿瘤靶区最大剂量,同时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接受剂量,实现对肿瘤靶区的"定向爆破",提高肿瘤的局部治疗率和控制率,优于传统光子治疗。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研究包括黑色素瘤、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和儿童恶性肿瘤等多种病变,但多为回顾性研究,而且建立和维护质子设备的成本巨大,因此用PBT治疗恶性肿瘤尚存争议。PBT面临的挑战是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和不明确的生物学效应等,克服这些不足可能会更好地促进PBT的快速发展。笔者详细论述了PBT的物理、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肿瘤新抗原的晚期肝细胞癌过继免疫细胞治疗相关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晚期肝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研究发现肝癌进展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状态存在密切关系。过继免疫细胞治疗可通过给患者输注激活的特异性免疫细胞产生抗肿瘤作用,改善免疫抑制状态,是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并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展示出较好的效果,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在肝细胞癌治疗方面基于肿瘤新抗原的过继免疫细胞治疗成为新的热点,而其应用方式、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估、疗效预测及评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晚期肝细胞癌过继免疫细胞治疗相关进展,并阐述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atatin样磷脂酶结构域蛋白3基因rs738409多态性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种以肝脏脂肪蓄积为特征的疾病,是终末期肝病、原发性肝癌、肝移植的重要原因。MAFLD影响了全球约1/4的人口,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MAFLD发生发展中共同发挥作用,其中patatin样磷脂酶结构域蛋白3( PNPLA3)基因rs738409多态性是MAFLD发生发展的决定性遗传因素之一。该文就 PNPLA3基因rs738409多态性在M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MAFLD的预测、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酒精性肝纤维化是因长期过量饮酒产生的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慢性肝病。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酒精消耗量日益增多,酒精性相关肝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酒精性肝病最终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其中酒精性肝纤维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因此积极治疗肝纤维化,使之逆转或延缓发展,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酒精性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有限,特别是早期的无创诊断方式还有待完善,针对肝纤维化的治疗药物和手段仍然缺乏,因此迫切需要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发展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法。同时,也需要国家政策的重视和扶持,多学科配合以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合并同时性胃癌行腹腔镜手术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77岁,因“上腹部隐痛4 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后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肿瘤标记物:CA 19-9 68.7 U/ml,甲胎蛋白726.42 ng/ml,癌胚抗原31.08 ng/ml。全腹部增强CT(图1)及上腹部增强磁共振均提示肝左叶类圆形占位,大小约6.9 cm×7.7 cm,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考虑肝癌,同时提示胃小弯侧胃壁局部增厚,增强期呈轻度强化,考虑胃癌。胃镜示胃体小弯侧巨大深凹溃疡,胃壁僵硬,上覆污秽苔,予活检,病理提示胃癌。经多学科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讨论,诊断考虑原发性肝癌合并胃癌,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联合全胃切除术。术后肝脏病理示肝细胞肝癌,胃病理示中低分化腺癌(PT4aN3aM0),见图2、3。术后1个月左右开始行辅助化疗,经过6个周期SOX方案化疗,肿瘤标记物CA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均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年,患者恢复良好,复查增强CT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及转移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晚期巨大肝癌综合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 男性,49岁,因“消瘦乏力2个月余”于2020年8月31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出现乏力,体重逐渐减轻约10 kg,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畏寒等不适。1周前于当地医院检查,肝胆胰超声检查结果提示肝脏占位,为求进一步治疗至我院就诊。患者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患者神志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未见明显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软,右肋缘下可触及一个巨大肿块,大小约10 cm×8 cm,伴压痛,腹部其他部位无明显压痛或反跳痛,脾脏未触及明显肿大,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6.6×10 9/L,血红蛋白116 g/L,血小板计数360×10 9/L;肝功能:总胆红素13.6 μmol/L,ALT 35 U/L,AST 64 U/L;乙肝表面抗原(+),HBV DNA拷贝数低于检测值;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2.3 s,国际标准化比值1.09;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6.8 μg/L,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75 000 AU/L。影像学检查:腹部增强CT及增强MRI检查结果提示右半肝巨块型肝癌伴出血囊变,周围子灶,肿瘤挤压闭塞门静脉右支及肝右静脉(图1A1D)。肺部CT检查结果提示双肺多发小结节,部分转移瘤可疑(图1E, 1H)。诊断:巨大肝癌,肺转移可疑,分期为中国肝癌的分期方案Ⅲ期(Ⅲb期可能性大),2020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分期Ⅲ期(Ⅲb期可能性大);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C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