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辐射剂量在数字化X射线摄影床旁胸部摄影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优化辐射剂量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床旁胸部摄影的效果.方法 选择实施胸部DR检查的10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曝光,观察组采取质量控制,曝光参数设置:次高千伏(90kV)、AEC自动曝光控制,基于患儿年龄明确曝光体位,借助于甲级片评价标准对两组患儿DR胸片情况进行评价,对两组患儿DR胸片质量和患儿所受到的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级片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辐射剂量[(0.102±0.018)mGy]低于对照组[(0.303±0.087)mGy],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小儿床旁DR胸部检查中予以有效的影像质量控制,能提高DR胸片一级片率,可减少患儿受到的辐射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生儿床旁胸部DR摄影照射野外出现肢体影像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新生儿床旁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时在照射野的周围出现淡淡肢体影像的原因.方法:从曝光剂量、透射线及漏射线3方面入手进行曝光实验,参考DR成像原理,逐一排查寻找出现淡淡肢体影像的原因.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排除了曝光剂量过高、遮线器遮线板铅当量不足等因素,最终确定照射野外有散射线的存在,是形成照射野外肢体影像的辐射源.结论:焦点外射线和探测器的高灵敏度综合因素是造成照射野周围出现淡淡肢体影像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婴幼儿床旁X射线投照防辐射用推车的应用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设计一种婴幼儿床旁X射线投照防辐射用推车,使一定距离内的其他婴幼儿免受辐射.方法:推车立面采用三面铅玻璃、单边工作口不锈钢包边铅橡胶防护,底面置普通玻璃,下设可容置胶片暗盒、计算机X线摄影(CR)和数字X线摄影(DR)板槽,底部铅板防护,采用不锈钢方管、滑轮和底盘相连接的结构形式,当需投照时防辐射用推车可与X射线管照射野相对位置进行同步移动.结果:婴幼儿床旁照片防辐射用推车的使用有效地阻隔了散乱X射线,且三面防辐射铅玻璃方便观察车内婴幼儿实时情况.结论:通过婴幼儿床旁投照防辐射推车的设计及应用,从而避免一定距离内的其他婴幼儿遭受不必要的辐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床旁胸部DR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中的应用及质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床旁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中的应用及质控措施.方法 将100例有DR记录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质控前组和质控后组各50例.质控前组摄影参数93 kV/1.6 mAs,88 kV/2 mAs等,随机选择,平静呼吸曝光,照射野设置最大,探测器板置于背部包括胸部,对所得图像简单后处理.质控后组根据患者体型合理选择79~81 kV/1 mAs、84~85 kV/1 mAs、88~89 kV/1 mAs和93~96 kV/1 mAs的曝光参数,采用调节控制超短曝光时间技术,改进曝光模式,让患者处于深吸气后屏气状态下曝光,合理控制照射野,使探测器板平整置于患者背下,通过优化和调整图像后处理参数,找到最佳参数组合,对所得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 质控后组各体型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均较质控前组明显降低,尤其是偏瘦型患者接受辐射剂量降低最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控后组图像质量评分较质控前组明显提高,质控后组图像质量评分10分的占80.0%(40/50),不合格片为0,而质控前组图像质量评分10分的只占14.0%(7/50),优质片占24.0%(12/50),不合格片占20.0%(10/5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床旁胸部DR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中质控前后的应用比较,质控后床旁胸部DR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图像质量大幅度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可视化无线移动DR与传统移动DR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可视化无线移动DR床旁摄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室(ICU)需行床旁胸部摄影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采用A款0.7/1.3U163C型传统移动式DR摄影(传统DR),60例采用B款UDR 370i新型可视化移动式DR摄影(可视化DR).记录每次检查耗时,评价图像质量,并比较两组摄影后图像的优片率、单次检查耗时.结果:60例传统DR摄影图像中优片52例(86.7%),差片8例(13.3%),可视化DR摄影图像中优片58例(96%),差片2例(4%),两组图像质量优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3.927,P<0.05).传统移动式DR每完成一次检查的平均耗时为(5.7±1.0) min,可视化移动DR为(5.0±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移动DR可提高床旁摄影图像的优片率,缩短检查时间,对急重症患者床旁摄影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应用床旁超声与可移动数字化X线(Digital radiography,DR)诊断工具,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湿肺的鉴别诊断价值比较,以及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儿的资料.生后24 h内出现呼吸困难患儿共80例,分析床旁超声与可移动DR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湿肺的鉴别诊断价值.同期临床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67例,对比床旁超声与移动DR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不同影像学特征的检出率.结果:床旁超声和可移动DR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符合率都很高(93.75%和100%),但床旁超声对湿肺的诊断符合率较可移动DR高(95.35%和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超声相对于可移动DR,对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肠管扩张/肠梗阻、穿孔征象、腹腔积液、肠管发育不成熟等均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应用床旁超声相较于可移动DR安全无创,且对湿肺有更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表现出的多种影像学特征有更高的检出率,对指导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移动DR床旁胸片对心脏术后即时摄片的作用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更新,从床旁胶片摄影到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摄片,已发展到如今的数字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DR技术具有显著的灵敏度高,曝光宽容度大等优势,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由于其扫描简单、快捷以及成像质量高等优势,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摄影体位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显示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摄影体位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X线影像清晰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床旁标准前后位 X线摄影(对照组)51 例,左侧躯体向右倾斜 10°~30°(改良组)50 例,统计分析 2 组间摄影图像质量,观察 2 组 PICC显示情况.结果 改良组 X线摄影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7.27,P<0.05).结论 PICC患者行移动DR床边 X线摄影时,采用躯体左侧抬高,向右倾斜 10°~30°摄影方法可有效提高导管走行及末端显示清晰度,为准确判断PICC导管深度提供影像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普通床旁机和无线平板探测器婴儿数字胸部X射线摄片技术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无线平板探测器(无线DR板)和普通移动床旁摄片机实现婴儿数字化胸部X射线摄片的技术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7年1 1月至2018年3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58例患儿,其中男性179例,女性79例;年龄1天~3岁.使用普通移动床旁摄片机和无线小尺寸DR板,进行床边胸X射线摄片检查.研究无线传输图像的可行性,由3名诊断医生对图像质量分别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检查均1次成功完成,技术成功率为100%.曝光参数均在原设定基础上减少2~3kV及0.3 ~ 0.5 mAs;无线路由器均(100%)成功远程接收患儿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RIS)信息并实时发送数字图像至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未出现检查相关并发症.3名诊断医生甲级片分别为79.84%、87.21%、85.66%,乙级片分别为19.77%、12.02%、13.95%,丙级片分别为0.004%、0.008%、0.004%,废片为0.结论 联合应用无线小尺寸DR板和普通移动床旁摄片机进行婴儿床边数字胸部X射线摄片检查技术可行.实现了普通移动床旁摄片机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的改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应用价值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诸多影像学检查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末推出了数字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成像系统,DR数字影像具有成像质量高,成像速度快,辐射剂量小等优点通过该系统,可以直接将X线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既缩短了拍摄时间,同时由于自带显示系统,医生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有关患者病情的清晰影像资料,这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1].临床研究与实践证实,数字化DR摄影具有显著的灵敏度高,曝光宽容度大等优势,在曝光量不理想的情况下,依旧可以获得高质量图像.在临床疾病诊断中意义显著.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由于其扫描简单,快捷以及成像质量高等优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对于重症患者、术后不能搬动、骨折牵引和老年体衰者,床旁摄片是最佳选择.本文对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评估分析,从而对DR床旁胸部摄片的临床意义做出肯定的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