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常规MRI影像组学无创性诊断胶质细胞瘤IDH1基因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瘤IDH1基因突变型与野生型的常规MRI特征,评价常规影像对胶质瘤IDH1基因状态的无创性预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华山医院胶质瘤共305例.收集强化均匀性等24个特征.根据2016版WHO胶质瘤病理分级,将入组患者分为低级别(WHO Ⅰ和Ⅱ级)胶质瘤IDH1基因野生型与突变型组;高级别(WHO Ⅲ和Ⅳ级)胶质瘤IDH1基因野生型与突变型四组.采用Feature Selection Library(FSLib)中的mrmr等十种特征选择方法,筛出与IDH1基因相关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计算特征的P值.结果 在低级别胶质瘤组中,选择的6个有效特征集为(年龄、脑干、块状强化、左侧额叶、岛叶、T2WI信号),诊断正确率为79%.在高级别胶质瘤组中,筛出的6个有效特征集为(强化程度、水肿均匀性、坏死、强化均匀性、环形强化、钙化),诊断正确率为82%.结论 基于常规影像学特征选择数据分析有助于术前无创性诊断胶质瘤IDH1基因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无创性诊断脑胶质细胞瘤异柠檬酸盐脱氢酶1基因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无创性诊断弥漫性胶质细胞瘤异柠檬酸盐脱氢酶1(IDH1)基因状态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95例弥漫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肿瘤实性区域IVIM的各影像学参数:灌注比例系数(F)、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mean)、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stADC)、扩散系数(DDC)、伪扩散系数(D*).计算以对侧脑白质区标化后的参数:相对灌注比例系数(nrF)、相对平均表观扩散系数(nrADCmean)、相对快速表观扩散系数(nrfastADC)、相对扩散系数(nrDDC)、相对伪扩散系数(nrD*).随访所有入组患者的病理学诊断和IDH1基因检查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同级别IDH1基因野生型与突变型各参数差异,有效参数绘制ROC曲线,同时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计算IDH1基因整体正确预测率.结果 突变型低级别组的F值、ADCmean值、nrADCmean值、DDC值均显著高于野生型低级别组(P值均<0.05),两组间nrF值、D*值、nrD*值、nrDDC值、fastADC值、nrfastADC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突变型高级别组的F值、fastADC值均显著低于野生型高级别组(P值均<0.05),两组间nrF值、ADCmean值、nrADCmean值、D*值、nrD*值、DDC值、nrDDC值、nrfastADC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级别胶质细胞瘤患者F的切值、敏感度、特异度、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125、0.667、0.625、0.780,ADCmean值分别为1.182、0.750、0.875、0.842,nrADCmean值分别为1.481、0.762、0.875、0.899,DDC值分别为1.193、0.792、0.750、0.774.高级别胶质细胞瘤患者F的切值、敏感度、特异度、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155、0.750、0.750、0.775,fastADC值分别为1.545、0.708、0.875、0.813.低级别胶质细胞瘤联合F值和nrADCmean值得出诊断IDH1基因的整体正确预测率为93.8%,似然比为13.97.高级别胶质细胞瘤联合F值和fastADC值得出诊断IDH1基因的整体正确预测率为82.5%,似然比为46.07.结论 IVIM检查为术前无创性诊断弥漫胶质细胞瘤IDH1基因状态提供了新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伴IDH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靶向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类造血系统异常增殖、克隆、异常分化或分化不良的恶性肿瘤,其特征在于克隆进化和遗传异质性[1].过去40年里的标准疗法是阿糖胞苷联合蒽环类药物诱导缓解,随后巩固化疗和(或)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大多数患者仍存在复发,预后差[2-3].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我们对AML的发病机制有了深入的理解,其中异常的DNA甲基化和蛋白组蛋白修饰导致基因表达失调,这种表观遗传调控的异常被认为是AML致病机制之一[4].这为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提供了切入点,并据此开发靶向治疗[5].15%~30%的AML患者存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IDH包含2种亚型,即IDH1和IDH2[6].IDH突变导致体内2-羟基戊二酸盐(2HG)积累,使DNA超甲基化以及抑制组蛋白脱甲基,最终导致髓系分化受阻和恶性克隆的形成[7].IDH抑制剂通过降低血清2HG,减少组蛋白及DNA的异常甲基化,恢复骨髓分化,达到治疗目的[8].本文将概述AML中IDH1和IDH2的生物学效应,并描述IDH1和IDH2靶向治疗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饲料硒含量对黄颡鱼肠系膜脂肪组织中脂类代谢和 miRNAs表达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使用3种不同硒含量的饲料饲养黄颡鱼12周,研究饲料硒含量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肠系膜脂肪组织脂类代谢和miRNAs表达水平的影响,饲料硒含量分别为0.03(低硒组)、0.25(适宜硒组)和6.39 mg Se/kg饲料(高硒组).结果表明,相比较于适宜硒组,高硒和低硒组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的酶活性在低硒组中活性显著下降(P<0.05),在高硒组中活性显著上升(P<0.05);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的酶活性在低硒组中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在高硒组中显著下降(P<0.05);苹果酸酶(ME)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的酶活性在低硒和高硒组中均显著上升(P<0.05).相比于适宜硒组,在高硒组miR-26a、miR-183、miR-135、let-7b、let-7c和let-7g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而在低硒组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miR-181a-5p和let-7e在低硒组中显著上升(P<0.05),在高硒组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miR-130和miR-203a在低硒和高硒组中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miR-200a、miR-143、let-7d和let-7f在低硒组中表达量显著下降同时在高硒组中表达量上升(P<0.05).miR-143、miR-203a和miR-130在脂肪组织中高表达,且对硒产生强响应,通过TargetScanFish6.2和miRwalk3.0共预测3个miRNA的靶基因,并对靶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miR-143的靶基因在矿物盐吸收、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胰岛素通路、自噬、脂肪酸代谢、鞘脂类代谢、调节脂肪细胞脂肪分解和甘油磷脂代谢等途径中显著富集(P<0.05,FDR≤0.05);miR-203a的靶基因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通路、调节脂肪细胞脂肪分解和自噬等代谢途径、信号通路中显著富集(P<0.05,FDR≤0.05);miR-130的靶基因在胰岛素通路、胰岛素抵抗、自噬、鞘脂类代谢、调节脂肪细胞脂肪分解和mTOR通路中显著富集(P<0.05,FDR≤0.05).综合分析发现,miR-143、miR-203a和miR-130的靶基因共同富集在脂肪酸合成、调节脂肪细胞脂肪分解、胰岛素抵抗等脂代谢相关的通路中,选取共富集通路中的靶基因进行qPCR检测,结果显示fas、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α(chrebpα)、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α(cpt1α)、激素敏感酯酶(hsl)、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和脂肪组织甘油三酯酶(atgl)的表达趋势与miR-143、miR-203a和miR-130的表达趋势相符合,推测饲料硒缺乏和过量诱导黄颡鱼肠系膜脂肪组织脂质沉积是通过诱导miR-143、miR-203a和miR-130的表达量上调,进而负调控靶基因chrebpa、cpt1a、hsl、srebp1、ppara和atgl的表达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IVIM-MRI对人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及IDH1基因突变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IVIM)-MRI对人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及异柠檬酸盐脱氢酶1(IDH1)突变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术后病理确诊的100例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3.0TMRI扫描仪检查,获取IVIM-MRI参数,包括灌注比例系数(F)、真实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与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 与高级别胶质瘤相比,低级别胶质瘤ADC值与D值明显增高(P<0.05),而F值与D*值均显著降低(P<0.05).无论是低级别胶质瘤,还是高级别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型病人ADC值显著高于IDH1基因突野生型(P<0.05).高级别胶质瘤病人中,IDH1基因突变型病人F值、D*值均显著低于IDH1基因野生型(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对于鉴别胶质瘤级别,ADC值的最佳临界值为1.091,灵敏度为86.92%,特异度为89.45%;D值的最佳临界值为0.934,灵敏度为78.26%,特异度为94.71%;D*值的最佳临界值为6.161,灵敏度为73.95%,特异度为73.66%;F值的最佳临界值为0.190,灵敏度为56.55%,特异度为100.00%.对于区分IDH1基因型,低级别胶质瘤病人中,ADC值区分IDH1基因突变的最佳临界值为1.181,灵敏度为92.87%,特异度为80.01%;高级别胶质瘤病人中,F值的效能最高,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2.87%.结论 IVIM-MRI定量分析可用于胶质瘤术前诊断与分级,并对预测胶质瘤IDH1基因状态具有潜在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右侧额颞叶胶质肉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1病例资料55岁女性,因持续性头痛6d于2018年12月2日入院.外院头部CT示右侧额颞叶囊实性占位,周围水肿明显,右侧脑室受压左偏(图1A).入院颅脑MRI示T1像呈低信号,T2像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呈低信号,增强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呈环形强化(图1B~D).考虑恶性胶质瘤,限期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成囊实性,边界清楚伴坏死,实性部分较韧,囊液呈灰黄色,血供丰富,与大脑中动脉包绕紧密.术后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基因检测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riant,EGFR)基因扩增阴性,1p/19q无缺失,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区基因C2287为突变型,C250为野生型,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基因第 132氨基酸为野生型,诊断为脑胶质肉瘤.术后头痛缓解,术后10 d复查颅脑MRI显示肿瘤复发并异位转移(图1E),放疗6d、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联合替莫唑胺化疗1次后复查颅脑MRI示肿瘤有增大趋势(图1F),因头痛明显、颅内压高,行贝伐单抗治疗10 d,再次复查颅脑MRI示肿瘤较前缩小(图1G).目前感腰部酸痛,腰椎MRI示胸椎12椎体有转移(图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敲除aceE基因对猪链球菌丙酮酸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缺失编码丙酮酸脱氢酶蛋白的aceE基因对猪链球菌生长特性、三羧酸循环和丙酮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测量菌液的OD600值,绘制野生型菌株与aceE基因缺失突变株的生长曲线;利用试剂盒测定三羧酸循环和丙酮酸代谢旁路中乙酰CoA、琥珀酸CoA、延胡索酸、草酰乙酸、丙酮酸、乳酸和ATP的含量,通过荧光定量qRT-PCR确定柠檬酸合酶基因、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琥珀酸脱氢酶基因、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丙酮酸脱羧酶基因、乳酸脱氢酶基因、乙醇脱氢酶基因和乙醛脱氢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野生株相比,菌株△aceE在平台期OD600值下降;添加1 g/L乙酸盐能够显著提升菌株△aceE平台期OD600值.菌株△aceE的丙酮酸含量上升,ATP含量下降;三羧酸循环代谢中乙酰CoA、琥珀酸CoA、延胡索酸含量降低;柠檬酸合酶基因和苹果酸脱氢酶基因表达水平上升,琥珀酸脱氢酶基因和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表达水平下调;在丙酮酸代谢旁路中丙酮酸脱羧酶基因、乳酸脱氢酶基因、乙醇脱氢酶基因和乙醛脱氢酶基因表达水平上升.[结论]结果显示,菌株△aceE三羧酸循环活性降低,虽然能够通过PDH旁路将部分丙酮酸分解为乙酸盐,进一步转化为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但ATP含量仍未恢复至野生株水平,这为进一步研究代谢改变与细菌表型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