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期白血病2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白血病患者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探索妊娠期白血病最佳临床管理办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79 890例孕产妇中妊娠合并白血病患者共22例(0.028%),包括妊娠前诊断的白血病5例[均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妊娠后首次诊断的白血病17例[9例AML,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根据入院孕周及白血病确诊孕周,将22例患者分为早期组(初诊孕周<14周,5例)、中期组(初诊孕周≥14周且<28周,11例)、晚期组(初诊孕周≥28周,6例,其中2例为既往诊断白血病)。最终妊娠结局包括流产、引产、早产、足月产及母婴死亡。分析白血病的临床处理、产科处理对最终母婴结局的影响,随访了解孕妇原发病进展和生育情况及白血病、孕期治疗对婴儿远期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22例妊娠期白血病患者中,14例(63.6%)(包括早期组全部5例和中期组中9例)选择放弃妊娠,其中4例妊娠早期流产,10例妊娠中期引产;14例中有12例接受先期化疗诱导白血病病情缓解后流产或引产。其余8例患者(包括中期组中2例、晚期组全部6例)继续妊娠并分娩活婴,其中3例接受分娩前化疗。结论:妊娠期白血病是产科高危病例,但在良好的管理及治疗下患者仍有望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在遵循白血病治疗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孕周、患者意愿制订个体化的临床管理方案,选择准确的化疗时机有利于母婴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期及产后心脏手术20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及产后心脏手术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结局,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并经多学科会诊后妊娠期及产后行心脏外科手术的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转归、妊娠结局、随访等病历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20例妊娠期及产后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8例(40%)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7例(35%)急性主动脉夹层,4例(20%)心脏瓣膜病变,1例(5%)左心房黏液瘤。(2)20例心脏外科手术时间:早孕期3例(15%),中孕期9例(45%),晚孕期2例(10%),晚孕期剖宫产同时手术4例(20%),产后2例(10%)。9例(45%)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手术,均未发生严重产后出血。(3)除1例急性动脉夹层患者心脏外科术后1 d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及1例心脏外科手术后失访外,余18例患者均存活,其中中孕期引产1例、晚孕期胎儿宫内死亡引产1例、剖宫产分娩14例、阴道分娩2例(均为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孕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晚孕期阴道分娩)。16例活产儿中,除1例生后1 d因肺出血及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余均存活。结论:对于需要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孕产妇,应多学科合作,根据病情及孕周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严格的术后监护随访,以保证母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中期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肺动脉高压药物引产成功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35岁患者,盆腹腔巨大肿物进行性增大6年、停经16周余,为终止妊娠入院。入院后经详细检查及多学科会诊,诊断为宫内孕16周余,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瘤体巨大,肾功能轻度受损,已错过手术的最佳时机,手术风险极大,选择药物姑息治疗。充分准备后予以序贯使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在手术室药物引产,引产成功,子宫复旧好。产后2个月月经复潮,口服依维莫司片治疗原发病(结节性硬化症),腹部较前稍缩小,可平卧入睡,生活自理。妊娠合并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者文献中鲜有报道,现结合文献,报道其临床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脏出生缺陷胎儿产前诊断与分级咨询后的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对心脏出生缺陷(CBD)胎儿进行准确产前诊断、分级咨询后,结合胎儿CBD分级对其临床随访结果进行研究,为产前-产后一体化治疗提供数据基础。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产前诊断结果为CBD的胎儿1 971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预后、出生后可能的手术时机将胎儿CBD分成Ⅰ~Ⅵ级,并提出分级标准及包含的常见疾病种类。随访孕妇经产前分级咨询后胎儿的结局,计算引产率、活产率、产前产后超声诊断符合率等指标。统计各级的疾病种类构成比、不同分级胎儿的预后及一体化治疗的结局。结果:本院产前诊断为CBD的胎儿1 971例,占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总人数的16.2%(1 971/12 188),排除因其他原因引产者30例,最终纳入本研究1 941例,其中Ⅰ级196例(10.1%)、Ⅱ级433例(22.3%)、Ⅲ级615例(31.7%)、Ⅳ级261例(13.4%)、Ⅴ级388例(20.0%)、Ⅵ级48例(2.5%),Ⅱ级和Ⅲ级(手术时间为出生后1年内)共占54.0%(1 048/1 941)。部分病种的分布在不同分级中具有明显的占比优势,具有代表性。1 747例成功随访的孕妇中因胎儿CBD终止妊娠者736例,引产率为42.1%(736/1 747);死胎1例;活产1 010例,活产率为57.8%(1 010/1 747),无死产。活产儿中975例(96.5%,975/1 010)产前与产后诊断一致,漏诊3例,误诊32例;Ⅰ~Ⅲ级(主要为严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活产儿产前与产后诊断符合率为98.5%(383/389)。258例胎儿已在出生后进行手术治疗,Ⅱ级和Ⅲ级的手术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7.3, P<0.001)。随着分级水平的升高,Ⅰ~Ⅴ级(除Ⅵ级外)的活产率逐渐上升,引产率逐渐下降。经比较,Ⅰ~Ⅴ级之间引产率和活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623.6, P<0.001)。 结论:产前诊断和产前分级咨询是CBD胎儿产前-产后一体化治疗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根据胎儿CBD分级可以细化胎儿出生后的治疗策略,指导分娩决策,并可作为产前诊断及产前咨询开展是否规范合理的评价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晚期特重度烧伤并发死胎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15年5月9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烧伤与皮肤修复外科收治1例24岁妊娠晚期特重度烧伤女性患者。患者在伤后即出现胎儿宫内窘迫,于伤后第12 h确诊死胎,通过与产科医师合作,在伤后5 d引产成功。伤后8 d,患者出现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经抗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强心利尿、切削痂+皮片移植等治疗,患者最终痊愈。该病例提示把握适当时机、选择合理引产方式,果断处理死胎极其关键;休克期过后经阴道引产的方案,值得探讨;引产后24 h内极端、阵发的呼吸、循环及尿量变化为本例患者主要特点,动态关注并及时有效调整呼吸循环支持,有可能为该类患者救治的另一关键;尽可能抓住时机切削痂、覆盖异种皮,及时行皮肤移植修复创面则是重中之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胎妊娠孕妇妊娠晚期引产10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引产的临床特点和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引产的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临产分为成功组(引产临产者,72例)和失败组(引产未临产者,30例),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特征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失败组双胎妊娠引产孕妇的产次、子宫颈Bishop评分显著低于成功组,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占比、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和子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比例,产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成功组( P均<0.05)。成功组孕妇人工破膜 ±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的比例为72.2%(52/72),显著高于失败组(46.7%,14/30; P=0.030)。成功组与失败组孕妇的分娩孕周,严重产后出血、输血的发生率,产后出血量、两胎儿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所有引产孕妇均无严重会阴裂伤、均未切除子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产妇( OR=3.064,95% CI为1.112~8.443; P=0.030)和子宫颈Bishop评分<6分( OR=5.208,95% CI为2.008~13.508; P=0.001)是影响双胎妊娠孕妇引产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双胎妊娠孕妇择期引产是安全可行的;严格把握终止妊娠时机和指征,根据子宫颈条件选择合适的引产方法,积极促使子宫颈成熟,有利于提高引产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妊娠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1例妊娠和产褥期VTE患者。根据VTE的发生时机,分析妊娠和产褥期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 t检验、秩和检验或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研究对象年龄为(30.9±5.2)岁,20例(24.7%)年龄≥ 35岁。妊娠期患者41例(50.6%),产褥期患者40例(49.4%)。产褥期发病的患者中,34例(85.0%)发生在产后30 d内。(2)VTE首发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肿胀[43.4%,33/76,剔除5例单纯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患者]和疼痛(28.9%,22/76),以急性发病为主。血栓范围以周围型为主(61.8%,47/76),其中妊娠期患者多为周围型(80.0%,32/40),而产褥期患者以混合型为主(44.4%,16/36, χ2=13.417)。血栓部位主要是下肢深静脉(74.1%,60/81),其中妊娠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较多(87.8%,36/41),而产褥期DVT合并PTE较多(30.0%,12/40, χ2=7.961)。累及静脉以肌间静脉最多(72.4%,55/76),其中妊娠期患者主要累及肌间静脉(85.0%,34/40),而产褥期患者累及肌间(58.3%,21/36)、股(58.3%,21/36)、腘(50.0%,18/36)、髂(47.2%,17/36)、胫(44.4%,16/36)和腓(38.8%,14/36)等多条静脉。(3)占比例最高的危险因素是年龄≥35岁(24.7%,20/81);其次是抗凝血酶缺乏(23.5%,19/81)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1.0%,17/81)。不同危险因素在妊娠期和产褥期患者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褥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较高[1 029(639~1 778)与619(355~1 117) μg/L, Z=-3.336, P<0.001]。(4)所有患者均行系统抗凝治疗。24例患者(29.6%,包括妊娠期5例,产褥期19例)因血栓范围广泛而行溶栓治疗。住院时间为(7.3±2.1)d。(5)41例妊娠期VTE患者中,治疗后9例(21.9%)选择引产,其余32例继续妊娠至分娩,包括26例剖宫产,6例经阴道分娩;8例(25.0%)为早产儿,1例(3.1%)为巨大儿。 结论:孕产妇相关VTE主要发生于妊娠晚期和产后30 d内。其中产褥期VTE累及静脉多、血栓范围广。对于年龄≥35岁、抗凝血酶缺乏或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产妇,要尤其警惕VTE。妊娠期VTE可能影响患者的妊娠结局,要密切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终止妊娠时机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何时终止妊娠是处理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时面临的常见问题。过早终止妊娠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早产,而过晚终止妊娠又可能增加母儿风险,甚至发生孕妇或胎儿死亡。规范终止妊娠时机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提高产科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全国专家讨论并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终止妊娠时机的专家共识"。本共识重点关注需要终止妊娠的常见疾病,包括母亲、胎儿、胎盘、脐带、羊水和子宫各个环节。本共识的制定参考了各国最新的指南和临床研究,并通过3轮德尔菲法专家意见调查及多次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宫颈Foley尿管水囊促宫颈成熟后早期或延迟人工破膜的引产效果: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人工破膜引产的最佳时机尚不明确,因此,2024年2月《美国妇产科杂志》发表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探讨足月引产孕妇中,与Foley尿管水囊移除4 h后人工破膜相比,移除后2 h内人工破膜能否缩短进入活跃期及阴道分娩的时间 [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足月妊娠催产素滴注引产产程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检索、评价和汇总足月妊娠孕妇催产素滴注引产术相关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以减少分娩时的并发症,例如使用手术助产比例、产程延长、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等;规范催产素引产管理流程,提升孕妇对参与做出引产决定的满意度,促进新生儿的转归。方法: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足月妊娠孕妇催产素滴注引产产程管理提出循证问题,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9日相关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及证据分级系统,对检索的各类研究进行评价及分级。结果:初检到340篇文献,最终纳入9篇文献,其中包含1篇临床决策,6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共总结出45条足月妊娠催产素滴注引产产程管理相关证据,包含引产时机、催产素不良反应、引产前评估、引产中监护、输注方案、健康教育及其他7个方面。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足月妊娠催产素滴注引产产程管理的最佳证据共45条,为助产士、产科护士及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循证依据。通过最佳证据的应用,有益于改善孕妇与新生儿围生期结局,规范催产素引产处理流程,并提高产科专科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