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化归因训练法在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个性化归因训练法在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60例,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留置管道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归因训练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留管知识认知度、拔管心理改善度与拔管危险事件发生次数。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留管知识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认知得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认知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改善度与危险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个性化归因训练干预能够优化患者对留管知识的认知程度及改善拔管心理,从而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归因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归因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病耻感、生活质量、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归因训练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1、3个月采用归因方式问卷(ASQ)、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简版(SSCI-8)、世界卫生组织与健康有关QOL测定量表(WHOQOL-10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ASQ、SSCI-8、WHOQOL-100得分的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干预与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A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归因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病耻感及焦虑、抑郁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归因训练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情绪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归因训练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术后情绪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8月—2019年7月收治的128例NSCLC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8月—2018年7月纳入的NSCLC术后患者64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8月—2019年7月纳入的NSCLC术后患者64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归因训练。采用归因方式问卷(AS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肿瘤治疗功能评价量表-肺癌(FACT-L4.0)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SQ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DS中的焦虑、抑郁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ACT-L4.0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归因训练能帮助NSCLC术后患者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术前定位联合归因训练对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术前定位联合归因训练应用于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对并发症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术中造口定位联合归因训练干预,观察组实施术前造口定位联合归因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主观幸福感各维度评分、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造口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术前定位联合归因训练应用于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可改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从而提升主观幸福感及自我护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归因训练在儿科护士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归因训练对儿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和身心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9—12月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324名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2名。对照组儿科护士进行常规工作和日常学习,而干预组儿科护士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归因训练进行干预,干预3个月后采用护士同情心疲乏量表和康奈尔健康问卷调查两组儿科护士的同情心疲乏和身心健康水平。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护士同情心疲乏量表总分为(93.31±12.48)分,低于对照组的(110.71±13.57)分,且干预组的热情丧失、精神紧张、情感淡漠、行为消极、斗志丧失以及能力怀疑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的康奈尔健康问卷总分为(15.78±3.46)分,低于对照组的(20.63±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归因训练可降低儿科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改善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提升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归因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癌性疲乏、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归因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癌性疲乏、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89例肺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44)及观察组( 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归因训练干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癌性疲乏量表(CF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 结果:干预后1、3个月观察组患者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F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CF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1、3个月观察组患者HA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归因训练能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癌性疲乏及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针刺联合归因训练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归因训练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将 93 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46 例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7 例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应用针刺联合归因训练干预.2 组均连续干预4 周.比较2 组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归因方式问卷(ASQ)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结果 2 组干预后NIHSS评分、HAMD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 NIHSS 评分、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 组干预后ASQ评分、CD-RISC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ASQ评分、CD-RIS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针刺联合归因训练能有效改善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归因评分及心理弹性,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及抑郁评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体质指数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分析与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位居全球首位.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威胁人们健康水平,给我国人民群众带来沉重负担.随着肥胖患病率不断上升,预计糖尿病疾病负担将持续上升,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目的 描述和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状况及其变化趋势,预测 2020-2024 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 2 型糖尿病疾病负担状况,旨在为中国 2 型糖尿病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5月,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中提取1990-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DALYs率、标化DALYs率、死亡人数、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等疾病负担指标的数据,采用联结点回归模型通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其变化趋势.基于 1990-2016 年数据(训练集),构建归因于高BMI的 2 型糖尿病DALYs率和死亡率的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利用 2017-2019 年数据(测试集)进行模型评价.用预测值与实际值得到的相对误差、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方误差(MASE)及均方根误差(RMSE)判断模型预测效果,选择最佳模型预测 2020-2024 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 2 型糖尿病疾病负担.结果 1990-2019 年:疾病负担整体呈上升趋势(标化DALYs率AAPC=2.85%,标化死亡率AAPC=2.32%,均P<0.05),标化DALYs率从 80.21/10 万增至 181.54/10 万,标化死亡率从 1.25/10 万增至 2.39/10万;男性和女性的标化DALYs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与 1990 年相比,2019 年男性标化DALYs率增长了173%,女性增长了89%,男性标化死亡率增长了146%,女性增长了58%;DALYs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明显增加,DALYs率在 30 岁后迅速增加,高峰基本维持在 65~69 岁(1990 年 337.47/10 万,2019 年 711.09/10 万)和 70~74 岁年龄组(1990 年 323.64/10 万,2019 年 730.47/10 万),人群死亡率在 45 岁后迅速增加,高峰维持在 95 岁以上(1990年 12.78/10 万,2019 年 33.29/10 万);与全球相比,我国归因于高BMI的 2 型糖尿病的DALYs率和死亡率整体增速均较高.在 1990-2019 年中均有 4 个时间拐点,标化DALYs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在 2000-2004 年和 1996-2004年增速最快.经ARIMA模型预测得到 2020-2024 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 2 型糖尿病标化DALYs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到 2024 年分别达到 205.142/10 万(95%CI=189.775/10 万~220.508/10 万)和 2.621/10 万(95%CI= 2.343/10 万~2.900/10 万).结论 我国归因于高BMI的 2 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总体呈上升趋势,表现为由伤残导致的疾病负担与死亡人数升高,且增速高于全球.我国男性归因于高BMI的 2 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逐渐高于女性,归因于高BMI的 2 型糖尿病的DALYs率和死亡率有年轻化趋势,ARIMA模型显示归因于高BMI的 2 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预计将持续上升.为减轻 2 型糖尿病疾病负担,应该对重点人群(男性、中老年人群)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对糖尿病防治的知晓度,可以通过提倡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加强体质量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品格优势干预联合归因训练对肺癌术后康复患者癌性疲乏、希望指数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康复期采用品格优势干预联合归因训练的价值.方法 将78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品格优势干预联合归因训练)各39例,对比两组癌性疲乏、希望指数、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癌性疲乏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评分,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及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癌患者术后康复期选择品格优势干预联合归因训练可缓解其癌性疲乏,且通过科学、持续的护理服务能改善患者希望指数及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心理引导联合归因训练对结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主观幸福感及归因方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心理引导联合归因训练对结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主观幸福感及归因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我院住院的结肠造瘘口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引导联合归因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归因方式(ASO)、幸福感评分及自护能力(ESCA)评分.结果 观察组正性事件高于对照组(P<0.05),负性事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幸福感、自我适应度、家属理解度测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结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实施心理引导联合归因训练,可引导患者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建立健康应对疾病的心态,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和幸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