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黄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通过搜集古代名医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中药地黄的不同经验及用量,总结出汤剂中地黄用量约10~440 g;常用剂量约10~30 g;散剂用量约0.305~12.393 75 g.如治疗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硬皮病、肌无力、脑萎缩、老年性白血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骨纤维发育异常等疾病,可使用熟地黄益精填髓,生地黄清热凉血解毒,常配伍当归、淫羊藿、生晒参、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等,剂量为15~30 g;再生障碍性贫血、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慢性乙肝、肝硬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疾病,可使用生地黄清热凉血解毒,常配伍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玄参、枸杞、当归等,剂量为10~30 g;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崩漏等疾病,可使用熟地黄补肾扶正,生地黄滋阴养血,常配伍淫羊藿、海风藤、乌梢蛇、山茱萸、生晒参等,剂量为10~30 g;治疗崩漏时常取其滋补肾精、充养冲任、凉血止血之功,常配伍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剂量为10~30 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刘鑫教授治疗肺结节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刘鑫教授治疗肺结节处方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组合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刘鑫教授门诊的肺结节患者198例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四气、五味、归经、核心药物组合、潜在新药物组合及新方等用药规律.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核心药物组合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和通路等作用机制.结果 198例处方中涉及163味中药,药性以温、平、寒居多,药味以甘、辛、苦居多,归经以肺经、肝经、脾经和心经为主.高频药物组合为甘草-桔梗、甘草-石上柏等,核心药物为柴胡、生地黄、川牛膝、当归、红花、桃仁、赤芍、桔梗、枳壳、川芎、甘草、浙贝母、桑白皮、石见穿和石上柏,得到潜在新药物组合10个、新处方5个.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核心药物组合治疗肺结节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等,通过作用TP53、Akt1、JUN等靶点,调控AGE-RAGE、TNF、IL-17、HIF-1、PI3K-Akt、FoxO等信号通路起作用.结论 刘鑫教授治疗肺结节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和温肺化饮为主,兼以健脾益肾,体现其基于"龙虎回环"理论、"从肝论治"肺结节的学术特点,得出潜在新的药物组合及新方,为临床治疗肺结节提供新的思路,其核心药物组合治疗肺结节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主要参与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为进一步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柴胡桂枝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阻络型DPN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柴胡桂枝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震动感觉阈值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感觉阈值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SNCV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柴胡桂枝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DPN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感觉异常,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中医证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从“汤液经法图”角度分析乌梅丸组方配伍原理及功效特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乌梅丸为经典的驱虫剂,用于蛔虫证、蛔厥和久利,被认为是治疗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其组方以酸味药(乌梅、苦酒)与辛味药(附子、桂枝、蜀椒、当归、干姜、细辛)为主,以苦味药(黄连、黄柏)与甘味药(人参、蜂蜜)为辅。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肝德在散,虚则四肢厥逆,实则胁满腹痛,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脾德在缓,虚则倦怠乏力,实则腹满吐利,以甘补之、以辛泻之、以苦燥之。故乌梅丸作用定位于肝脾,兼顾心肺,功效以泻肝泻脾为主、补泻兼施,用于肝木脾土之虚实夹杂证,以胸胁腹痛、四肢厥冷、呕吐下利、筋脉拘挛等肝木或脾土病证特点及经脉循行部位症状为主,临床常用于蛔厥、腹泻、阳痿、抑郁等疾病的治疗。同时兼顾心肺,也可用于咳嗽、焦虑等疾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VOSviewer及CiteSpace的当归芍药散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当归芍药散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当归芍药散相关期刊论文,采用VOSviewer 1.6.18及CiteSpace 6.1.R6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 357篇,年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发文最多的期刊为《河南中医》;发文最多的作者为许钒;发文最多的机构是河南中医药大学。本方治疗妇科病症研究较多。除检索词外,频次排名前3位关键词依次为中医药疗法、经方、名医经验;关键词聚类分析提示,当归芍药散相关研究内容以疾病研究、治疗方法、实验模型、联合用药为主。结论:当归芍药散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应用、中医经典、验案研究等方面,今后逐渐转向作用机制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当归芍药散联合叶酸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联合叶酸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龙游分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45),试验组( n=45);对照组采用叶酸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当归芍药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与病理评分、炎症指标水平、临床疗效。 结果: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反酸(0.57±0.19)分,胃脘痛(0.84±1.36)分]降低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反酸(1.46±0.39)分,胃脘痛(1.52±1.41)分]( t=4.86、6.52,均 P < 0.05);试验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3±0.11)μg/L、白细胞介素6(IL-6)(8.15±1.42)ng/L、C反应蛋白(CRP)(6.55±0.98)mg/L]均低于对照组[TNF-α(1.73±0.14)μg/L、IL-6(12.24±1.48)ng/L、CRP(10.23±1.03)mg/L]( t=4.52、7.66、6.95,均 P < 0.05);试验组胃镜及病理评分[肠上皮化生(0.78±0.35)分,异形增生(0.30±0.10)分]均低于对照组[肠上皮化生(1.31±0.38)分,异形增生(0.68±0.12)分]( t=4.13、3.85,均 P < 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42/45)]高于对照组[77.78%(35/45)](χ 2=4.40, P < 0.05)。 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当归芍药散联合叶酸片治疗,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临床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皮疹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皮疹病变根据皮肤斑疹、瘾疹及皮疹等变化特点,可分湿热蕴毒、血热炽盛、脾虚湿困三型辨治,治以透邪解毒与疏风祛湿相结合,标本兼治。若皮疹突起色红或黯红、瘙痒,属疫毒蕴于皮肤不得泄,郁久化热,浸淫肌肤,从祛湿解毒论治,方用当归拈痛汤为主;如斑疹色红成片,不高出皮肤,属血热炽盛,燔灼气血,湿热之毒,侵营入血,从凉血解毒论治,方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化裁;若皮疹散见、色黯,或皮色不变,瘙痒,属脾虚湿盛,从健脾祛湿论治,方用升阳益胃汤、荆防败毒散加减。临床辨证治疗效果满意,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段富津治疗肝硬化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国医大师段富津治疗肝硬化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段富津教授肝硬化患者病历,进行常用药物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得到新处方。结果:共收集段富津教授处方162首,涉及中药115味,药物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居多,归经多归肝、脾、心、胃经。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柴胡、郁金、茯苓、鳖甲、炙甘草等;高频药物组合为柴胡-郁金、柴胡-茯苓、郁金-茯苓、郁金-鳖甲、柴胡-鳖甲、郁金-茯苓-柴胡、郁金-鳖甲-柴胡、郁金-炙甘草-柴胡、柴胡-川芎-郁金、郁金-鳖甲-茯苓、柴胡-鳖甲-茯苓。聚类分析得出新处方2个,第1类为健脾祛湿、理气化痰方,由半夏、陈皮、炙甘草、砂仁、枳壳、茯苓、白术、人参、厚朴、大腹皮、炒麦芽、山楂组成;第2类为行气活血、软坚散结方,由当归、黄芪、鳖甲、牡蛎、郁金、延胡索、桃仁、川楝子、赤芍、丹参、莪术、牡丹皮、白花蛇舌草组成。结论:段富津教授治疗肝硬化以疏肝行气、软坚散结为主,重视活血化瘀、健脾祛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主要采用内治、外治及内外联合治疗,多围绕脏腑辨证和气血痰瘀辨证,治以疏肝理气、调和肝脾为主。内治多自拟方药或以加味逍遥散、当归芍药汤、温胆汤等经典方化裁,外治主要有普通针刺、耳针、头针、腹针、穴位贴敷等,均可改善抑郁症状并控制血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专利复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AD专利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专利数据库中治疗AD的中药复方,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SPSS Statistics 21.0及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分析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专利复方220个,涉及中药361味;排名前10的高频药依次为石菖蒲、远志、人参、川芎、黄芪、枸杞子、茯苓、熟地黄、当归、丹参;高频药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药性多属温、平、寒;药味多属甘、苦、辛;归经多属五脏经络;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关联数据16条,其中两项组合4条,三项组合12条,关联性最强的药组为“石菖蒲-远志”和“石菖蒲-川芎-远志”;聚类分析得出4个处方组合和3个药对组合,包含开心散、左归丸、八珍汤等加减结构。结论:中药专利复方治疗AD以“调补五脏治其本,化痰祛瘀治其标”为核心治法,符合中医药治疗AD的理论基础,可为临床实践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