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信息化管控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切实发挥病原学诊断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指导作用,各级医院亟须建立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有效管控体系。针对我国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较低、微生物标本结构不合理以及大多采集晨痰、晨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等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信息化管控系统,运用内置智能规则引擎对医生开立抗菌药物时的微生物标本采样送检实行全过程管控,促使医生在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执行有样必采的要求,并推荐优先采集无菌标本;此外,以能够24 h不间断接收微生物标本并实时处理为目标改造实验室及送检流程。该管控系统于2015年12月开始在全院应用,2016—2023年每年6月的首剂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均值为79.2%,较2014年6月的41.7%提高90.2个百分点( χ2=467.781, P<0.01);微生物标本结构持续优化,无菌标本在所有送检标本中的占比由2014年的47.2%提升至2023年的49.9%( χ2=139.119, P<0.01);晨痰和晨尿标本的占比分别从2014年的65.2%和60.6%降至2023年的11.1%和16.9%( χ2值分别为19 787.434和4 346.664, P<0.01),为临床提供了更可靠的病原学诊断依据,可为医疗机构改进病原学标本送检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大数据的急诊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建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大数据探究临床规律,建立急诊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最终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基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急诊专科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及电子病历系统,将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急诊科就诊患者的结构及非结构化信息通过抽取融合、标化归一、脱敏质控等手段建立数据库。此外,从数据库中提取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急诊就诊的预检分诊Ⅲ级及以下成人患者的数据,如人口学特征、预检分诊时生命体征、诊疗特征、诊断和分级、时间指标和结局指标等,分析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数据库记录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急诊科就诊患者共计338 681人次,就诊信息包括人口学信息、分诊信息、就诊信息、绿通和抢救、诊断信息、病历信息、检验检查概况、检验信息、检查信息、微生物信息、用药信息、治疗信息及住院信息、胸痛管理及卒中管理等15个模块数据,数据库保证了数据的可视化和可操作性。②从急诊数据库中筛选出预检分诊Ⅲ级及以下患者140 868例,纳入患者的性别、年龄、来院方式、脉搏、血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指标,以急诊入手术室、急诊入介入室、急诊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或急诊死亡为不良预后,构建预检分诊Ⅲ级及以下患者预后不良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森林图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用于临床有利于降低急诊预检分诊不足的风险。结论:基于急诊科大数据建立高质量的临床数据库,有利于挖掘大数据中的临床价值,并辅助临床决策,提高临床诊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生物检验菌种条码化管理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菌种条码化管理应用.方法 采用基于LIS的混合式多级条形码实现微生物检验样本的接收、培养、分纯、药敏和菌种条码化保管存取.结果 智能化微生物检验操作流程及菌种条码化管理,能快速分类、定位、提取、归还所需要的菌种.结论 基于LIS的混合式多级条形码应用,规范了操作流程,提高了检验质量,实现了微生物检验和菌种保管整体信息化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临床实验室标本可接受性质量指标室间质量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中国临床实验室标本可接受性质量指标(QI)的现状并制定初步质量规范.方法 使用基于Web的室间质量评价软件,收集从2015年~2017年(截至6月15日)参加“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室间质评的实验室数据,包括2015年1次,2016年2次和2017年1次的标本类型错误率、标本容器错误率、标本采集量错误率和抗凝标本凝集率.用率和西格玛两种方式度量评价.采用各指标总体分布的P25和P75制定初步的高、中等和低性能规范.结果 分别有5 346,7 593,5 950和6 874家实验室回报了有效数据.生化(除标本采集量错误率外)、免疫和微生物专业4项指标的P50达到6σ水平.临检专业除标本容器错误率外,其它指标的P50为4σ~6σ水平不等.连续3年的QI数据没有明显变化.以2017年第一次结果为依据制定初步质量规范,标本类型错误率的P25为0,P75为0.084 4%;标本容器错误率的P25为0,P75为0.047 6%;标本采集量错误率的P25为0,P75为0.114 2%;抗凝标本凝集率的P25为0,P75为0.0784%.结论 大部分实验室生化、免疫和微生物4项指标表现良好,临检专业有待加强.实验室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保证采集数据真实可靠,从而长期纵向监控实现质量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微生物检验流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实验室信息系统,配备显微镜、摄像系统等硬件设施,设置血培养血量的评估环节,在审核界面可以随时调取临床相关信息,实现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等各个环节的检验信息传递及质量控制.结果 改变了微生物检验原手工操作流程,自动记录了每份标本全流程各节点的操作时间、操作内容和操作者,提高了检验质量.结论 基于LIS,实现了对微生物检验全程质量控制,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快捷的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种实验室检测技术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检测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微孔板法、实时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简称“熔解曲线法”)、多色巢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简称“Xpert法”)和罗氏药物敏感性试验(L-J药敏试验,简称“比例法”)用于快速筛查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连续收集2014年7月至2018年3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确诊为结核病,且具有微孔板法、比例法、熔解曲线法、Xpert法检测MTB对利福平、异烟肼耐药性诊断结果的2792例患者资料;其中微孔板法、比例法采用阳性分离菌株检测,熔解曲线法和Xpert法采用患者标本直接检测.纳入同时具有微孔板法和比例法耐药性检测结果的14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1例行微孔板法+比例法+ Xpert法检测利福平耐药性,87例行微孔板法+比例法+熔解曲线法检测利福平耐药性,66例行微孔板法+比例法+熔解曲线法检测异烟肼耐药性.以比例法为标准,采用SPSS13.0软件分别计算微孔板法、熔解曲线法、Xpert法检测利福平和(或)异烟肼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Kappa值等.结果 以比例法为标准,微孔板法、Xpert法、熔解曲线法检测利福平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97.2%(731/752)、96.9%(713/736)、96.9%(731/754)、97.1%(713/734)、97.0%(1444/1488)、0.94,97.2%(140/144)、94.9%(187/197)、93.3%(140/150)、97.9%(187/191)、95.9%(327/341)、0.92,97.10%(33/34)、84.9%(45/53)、80.5%(33/41)、97.8%(45/46)、89.7%(78/87)、0.79;微孔板法和熔解曲线法检测异烟肼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94.8%(751/792)、95.7%(667/697)、96.3%(751/780)、94.2%(667/708)、97.9%(1418/1448)、0.91,97.3%(36/37)、86.2%(25/29)、90.0%(36/40)、96.2%(25/26)、92.4%(61/66)、0.84.结论 微孔板法、熔解曲线法、Xpert法检测利福平和(或)异烟肼耐药性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适合快速筛查耐多药结核病;微孔板法还能获得各药物最低药物浓度,为临床用药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段尿培养细菌谱的分布及U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中段尿细菌谱的分布及U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泌尿系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从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数据库和实验室信息系统中导出数据,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患者6803份中段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情况及6779份尿沉渣中白细胞与亚硝酸盐的检测情况.结果 在6803株细菌中,男性4377株,女性2426株;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和门诊部细菌分离率依次为78.1%、6.8%和0.4%;细菌分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G-杆菌,G+球菌和真菌属,涵盖的细菌种数分别为34种、22种和8种;在6779份尿沉渣结果中,亚硝酸盐阳性率,白细胞阳性率和混合项阳性率与细菌培养符合率依次为76.2%、87.3%和90.6%;对G-杆菌和G+球菌耐药率最高的U组药物依次为头孢唑林(64.4%)和四环素(45.5%),最低的依次为呋喃妥因(24.5%)和左旋氧氟沙星(13.0%),对真菌耐药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为伊曲康唑(50.4%)、两性霉素B(13.8%).结论 泌尿系感染患者男性高于女性;细菌分离率内科系统高于外科系统;G-杆菌的分离率高于G+球菌,真菌属最低;与细菌培养符合率比较,混合项高于白细胞,亚硝酸盐最低;中段尿培养的细菌谱种类繁多,各种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应依照药敏试验选用U组药物,以达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智能化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临床微生物检验流程及重要操作节点的智能化控制,统一判断规则,杜绝操作流程中的人为差错.方法 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分析流程中的质量控制节点,重置临床微生物检验操作流程,编写信息化控制程序.结果 将流程中的室内质量控制(IQC)内容概括为更换试剂批号/货号后的新试剂质控及批内质控.临床微生物检验操作流程的控制节点被细分为涂片及接种环节、鉴定药敏环节、报告复核环节、样本的校核预警及血培养危急值处理环节.通过对流程中这些环节中关键技术要素的管控,完善对微生物检测流程的质量控制,实现了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结论 智能化的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系统(MLIS)规范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和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增强了流程可控性,实现了微生物检验全流程的监控和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智能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微生物检测流程的复杂性使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滞后于其他专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智能化专栏重点介绍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微生物实验室自主研发并成功应用于微生物实验室的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系统(MLIS),覆盖微生物检测经典流程的5个环节:涂片及接种、鉴定及药敏、报告复核、样本校核预警及危急值报告环节,并实现了个人计算机(PC)终端和移动终端2种模式的应用.智能化的MLIS规范了微生物检测操作流程,实现了智能化质量控制,明显降低了差错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智能化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系统移动终端和PC终端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智能化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系统(MLIS)的移动终端和个人计算机(PC)终端在微生物检验全程无纸化和全流程管理设计与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基于经典微生物检验模式建立MLIS的PC终端和移动终端2种模式,实现微生物检验样本专业组签收、入库分配单元、接种培养、快速检测、分离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审核发布和质量控制以及医院感染监测的申请、签收、监测和报告审核发布等各个环节检验信息的记录储存、传输和监控.结果 在经典微生物检验流程的基础上,实现了PC终端和移动终端2种模式下各操作环节的优化及检验流程的规范化,实现了检验全流程的规范化和无纸化.结论 MLIS的PC终端和移动终端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工作效率,保证检验质量和操作的规范化,并实现了检验全流程的规范化和无纸化,适合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