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胆囊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AC)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后序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90例AC患者分为2组,各45例.2组患者均行PTGBD,观察组术后5~8周行LC,对照组术后1~4周实施LC.比较2组手术效果、生活质量以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64±8)min、术中失血量(15±4)ml、腹腔引流时间(2.5±0.6)d、肛门排气时间(20.5±2.2)h、住院时间(5.6±0.8)d,均少于对照组(85±12)min、(27±8)ml、(4.6±0.9)d、(23.6±2.9)h、(7.4±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生活质量、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患者PTGBD术后5~8周行LC更加安全、有效,可缩短术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经筋理论"运用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基于"经筋理论"运用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对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各脱落1例).观察组采用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对照组为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 d.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头痛影响测定表-6(HIT-6)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和伴随症状量表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VAS量表评分、HIT-6量表评分、NDI量表评分及伴随症状积分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以上量表评分与治疗后相比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29/31),高于对照组的83.87%(2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能有效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症状,见效较快且效果持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脐静脉置管在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脐静脉置管在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超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使用脐静脉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周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早产儿达到足量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出院时体重、每日平均体重增长、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f the newborn,NEC)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在达到足量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出院时体重、每日平均体重增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早产儿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EC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使用脐静脉置管,有助更早达到足量喂养、恢复出生体重,在出院时获得更优体重、每日平均体重增长更快,同时有助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JAK抑制剂巴瑞替尼抗斑秃急性和慢性体内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评价巴瑞替尼对小鼠斑秃的体内药效,为相关JAK抑制剂的临床前体内药效学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斑秃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刺激小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产生建立急性药效学模型,快速评价巴瑞替尼的体内抗炎活性;利用咪喹莫特诱导C3H/HeJ小鼠建立斑秃模型,通过斑秃严重程度评分、脾脏指数、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免疫荧光染色表征浸润炎症细胞的变化,评价巴瑞替尼对斑秃的治疗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巴瑞替尼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清IFN-γ产生;咪喹莫特可诱导C3H/HeJ小鼠产生严重的斑秃,巴瑞替尼能有效抑制小鼠斑秃的疾病进展,抑制全身性炎症引起的脾脏肿大,改善毛囊周围CD4+T和CD8+T细胞浸润,同时显示出对毛囊周期的促进作用.结论 巴瑞替尼在体内具有强大的抗炎活性,可能通过减少皮肤中T细胞浸润和促进毛囊生长周期,改善斑秃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小针刀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腿痛36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椎体成形术(PVP)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有效措施,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势,但术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留腰腿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满意度[1].究其原因与术中穿刺损伤、骨水泥分布及注射量不理想、胸腰椎筋膜损伤、竖脊肌痉挛、骨质疏松、椎体感染均存在一定关系[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θ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抑郁症作为一种心境障碍,在我国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等特点.θ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有关θ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刺激参数的选择还存在争议.本文就θ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刺激参数对疗效的影响进行描述及讨论,为临床应用θ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枫杨总黄酮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网的释放减轻大鼠类风湿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枫杨总黄酮(PHSTF)干预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制,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 将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IA组)、枫杨总黄酮低剂量组[CIA+PHSTF(45 mg/kg)]、枫杨总黄酮高剂量组[CIA+PHSTF(90 mg/kg)]、雷公藤多苷片组[CIA+TPG(10 mg/kg)],5只/组.除正常组外,对其余大鼠采用二次免疫法建立CIA大鼠模型.二次免疫结束后,枫杨总黄酮组和雷公藤多苷片组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1次/d,连续4周.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水平;HE染色检测踝关节组织损伤情况;免疫组化(IHC)检测踝关节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网(NETs)标志物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H3)的表达水平.建立细胞模型,设立枫杨总黄酮不同剂量组(0、12.5、25、50、100、200 μg/mL),利用CCK-8探索PHSTF用药浓度,采用迪夫快速染色法观察中性粒细胞的形态;设立对照组(Control),佛波酯(PMA)刺激中性粒细胞模拟NETs形成建立模型组(PMA),枫杨总黄酮低剂量组[CIA+PHSTF(100 μg/mL)],枫杨总黄酮高剂量组[CIA+PHSTF(200 μg/mL)].Western blotting检测枫杨总黄酮干预后NETs标志性蛋白Cit-H3,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I4),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Cit-H3的表达观察NETs形成.结果 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较枫杨总黄酮可明显改善CIA大鼠踝关节的肿胀程度(P<0.05),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P<0.05),显著改善踝关节组织病理程度,降低血清以及踝关节软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浓度,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释放(P<0.05).体外实验中,枫杨总黄酮并未对中性粒细胞活性有明显影响(P<0.01),此外枫杨总黄酮显著抑制PMA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释放(P<0.05).结论 枫杨总黄酮可以通过抑制NETs的产生,达到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胆石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研究基于损伤控制理念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对高龄患者急性胆石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并通过临床指标表征患者PTGD治疗前后的差异,探讨其与传统标准治疗相比较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纳入46 名65 岁以上急性胆石性胆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23)和对照组(n=23).实验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24h 内完成PTGD操作,对照组仅接受标准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每日NRS疼痛评分、死亡率、每日SOFA评分、住院时间及基础原因、检验指标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TGD术后3d内,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等关键指标相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而淀粉酶、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和凝血酶原时间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术后恢复、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体温、快速C反应蛋白与术后症状缓解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PTGD结合标准治疗为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结果,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局部麻醉药的安全性及其新剂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局部麻醉(局麻)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与传导的药品,临床上广泛用于皮肤黏膜麻醉、周围神经阻滞麻醉、脊髓神经麻醉和治疗慢性疼痛等。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局麻药的新剂型包括经皮给药剂型和缓控释剂型。经皮给药剂型的优点是实现表面局麻,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减少注射麻醉对患者局部的损伤和刺激,提高患者的耐受性;缓控释剂型可维持较长效的麻醉效果,避免因局麻药吸收过快产生血药浓度过高,从而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加强临床监测智能化研究 提升患者围麻醉手术期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临床监测技术体现了现代医学与生物工程、电脑技术与新材料的完美结合。医学发展与时代科技进步息息相关,临床监测技术更是现代医学与科技完美结合的载体之一 [1]。既往的监测技术不断改进,无线智能监测和人工智能技术等脱颖而出,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扩大,极大地丰富了临床监测的内涵,如传统的血氧测量技术改进为数字化血氧测量技术,通过复杂的信号处理系统,提高对动脉灌注信号获取和静脉噪声隔离的水平,使脉搏氧饱和度监测的抗运动干扰性能以及获取弱灌注条件下信号的能力显著提高;超声可视化技术在围麻醉手术期的应用,让麻醉科医师多了"一只眼睛",使血管穿刺置管和区域神经阻滞操作又准又快;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使无数患者心脏手术效果得到了及时评估,并发症得到了及时处理;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在镇静麻醉深度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机体、器官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使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得到更直接的指导;新型凝血监测技术使临床对凝血功能障碍的判断和处理更为及时准确。同时网络信息化、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技术进入临床监测领域,使监测大数据信息获取和智能化分析更加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