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制剂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最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其发病与多种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密切相关,生物靶向治疗可精准定位某种细胞因子或免疫效应阻断炎性通路从而控制疾病。目前用于治疗sJIA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IL-1受体拮抗剂、IL-6受体拮抗剂、IL-18受体拮抗剂、TNF-α受体拮抗剂,以及处于研究阶段的JAK抑制剂、干扰素γ拮抗剂、T细胞共刺激调节剂等。sJIA属于异质性疾病,不同患者对不同生物制剂的敏感性不同,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多种生物制剂的序贯和联合治疗。对现有生物制剂效果不佳的,还需要进一步探究更多的治疗靶点。在未来,生物仿制药可能将会成为治疗sJIA的新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幼年皮肌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幼年皮肌炎(JDM)是最常见的幼年特发性炎性肌病(JIIM),以皮肤和肌肉的非化脓性炎症为特点,肺部等重要脏器受累较常见。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MDA)5抗体阳性JDM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溃疡、掌部丘疹、脱发和关节炎,间质性肺病(ILD)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血清铁蛋白(SF)、涎液化糖链抗原(KL-6)和白细胞介素(IL)-18的水平可作为监测疾病活动性及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最基本的治疗药物。免疫抑制剂包括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等。难治性患者也可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JAK抑制剂和人免疫球蛋白。早期积极治疗抗MDA5抗体阳性JDM有助于缓解病情、逆转脏器损害并改善远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L-6通过促进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上CD73的表达调节其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IL-6影响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MSCs)表面CD73的表达,以及调节其迁移、黏附和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Western blot分析外源性IL-6和hPMSCs分泌的IL-6对hPMSCs上CD73表达的影响。单克隆抗体阻断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6对hPMSCs中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磷酸化的影响。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real-time cellular analysis, RTCA)分析慢病毒转染后低表达CD73的hPMSCs和APCP(5′-α,β亚甲基-二磷酸腺苷)预处理后hPMSCs的迁移、黏附和增殖变化。结果:FCM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外源性和hPMSCs分泌的IL-6均能促进CD73在hPMSCs上的表达( P<0.001, P<0.01)。IL-6R抑制剂处理后,hPMSCs上CD73表达明显下降( P<0.01);IL-6可上调hPMSCs内STAT3磷酸化和CD73水平( P<0.05, P<0.01),而加入STAT3抑制剂后,CD73表达下降( P<0.01)。RTCA分析结果显示,敲低hPMSCs上CD73的表达后,hPMSCs的黏附和增殖能力均明显降低( P<0.01, P<0.05),迁移能力明显上升( P<0.05)。使用APCP抑制hPMSCs上CD73水解酶活性后,hPMSCs同样表现出黏附和增殖能力明显降低,而迁移能力增强( P<0.05)。 结论:IL-6能够通过JAK/STAT3通路增强hPMSCs上CD73的表达,进而影响其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因子与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在强直性脊柱炎研究与临床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JAK/STAT信号通路介导信息从细胞膜传递至细胞核,不仅参与造血等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还与炎症及免疫失调等异常反应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JAK/STAT信号通路在AS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国内外AS适应证的申请获批,JAK抑制剂(JAKi)已经成为AS治疗的新选择。本文就JAK/STAT信号通路对AS免疫发病机理的影响及JAKi治疗A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幼年型皮肌炎相关钙质沉着机制及Janus激酶抑制剂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幼年型皮肌炎(JDM)是一种儿童较为罕见的风湿免疫系统疾病。钙质沉着是JDM的标志后遗症之一,最新研究发现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调节炎症诱导的活性氧介导的线粒体钙质沉着,但目前关于JAK抑制剂治疗JDM相关钙质沉着的临床证据较少,现就其作用机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旨在为该药治疗JDM相关钙质沉着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gn2基因诱导的神经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通路抑制剂治疗大鼠脑缺血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Ngn2基因(Ngn2)诱导的神经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联合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MSCs(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实验室培养)并将Ngn2基因转染MSCs,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基因转染后神经细胞标记蛋白表达情况。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10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达分为5组,分别设为Sham组,1%二甲基亚砜(DMSO)组、AG490组、Ngn2-MSCs+1%DMSO移植组、Ngn2-MSCs+AG490移植组。移植治疗24 h后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区细胞凋亡水平。分别于3、7、14 d对每组大鼠进行神经缺陷症状评分,14 d后处死动物,氯化三苯四唑(TTC)法染色后计算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称量脑含水量。结果:Ngn2转染MSCs后,Ngn2-MSCs细胞表现出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Ngn2-MSCs联合AG490移植治疗组中大鼠脑缺血区细胞凋亡水平(16.2±5.6, F=197.53, P<0.01)、脑梗死体积[(12.31±6.24)%, F=35.92, P<0.01]及脑含水量[(77.55±0.53)%, F=56.18, P<0.01]较其他各组明显降低,神经缺陷评分在移植后7 d较其他各组开始降低(3.31±0.46, F=14.47, P<0.01),移植治疗14 d后评分显著较其他组降低(1.63±0.35, F=22.71, P<0.01)。 结论:Ngn2-MSCs联合AG490移植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协同神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JAK抑制剂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肺间质炎症或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多种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构成的复杂网络在IL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Janus激酶(JAK)活性改变可激活下游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活化巨噬细胞,增加促炎和促纤维化因子释放,并促进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参与ILD发生发展。JAK抑制剂(JAKi)可通过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减轻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有望用于治疗ILD。基础研究发现,托法替布可抑制次氯酸诱导的系统性硬化症相关ILD(SSc-ILD)小鼠的纤维化和炎症反应,而芦可替尼可改善SSc-ILD小鼠模型和博来霉素小鼠模型的肺纤维化程度。JAKi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但从目前的临床应用报道看,JAKi可能对多种结缔组织疾病相关ILD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包括SSc-ILD、类风湿关节炎相关ILD,以及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相关ILD,但尚需高级别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鉴于JAKi还有很强的抗炎作用,有望在纤维化性ILD急性加重、快速进展性ILD和抗肿瘤免疫治疗相关性ILD等同时具有明显的炎症反应的ILD中发挥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JAK1/JAK2抑制剂芦可替尼挽救治疗激素难治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严重的并发症。糖皮质激素为GVHD一线治疗方案,但仍有许多受者发展成激素难治性GVHD。对于激素难治性GVHD尚无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案。研究发现酪氨酸激酶JAK1/JAK2抑制剂芦可替尼在激素难治性GVHD获得很好的疗效。现将芦可替尼治疗激素难治性GVHD的作用机制、疗效、对移植物抗肿瘤效应(GVT)的影响及并发症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Janus激酶抑制剂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Janus激酶(JAK)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所构成的JAK-STAT信号通路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参与许多炎症性疾病的发病。JAK抑制剂阻断该通路已经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方法,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然而,目前JAK抑制剂尚未被批准应用于皮肤病治疗。本文就JAK抑制剂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芦可替尼治疗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芦可替尼是一种强效选择性Janus激酶(JAK)1/2抑制剂,分别于2011和2012年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MF),并于2014年被批准用于治疗羟基脲耐药或者不耐受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LPD)是EB病毒(EBV)持续获得性感染导致的一组疾病。近年来,芦可替尼应用于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和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等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PD)的治疗取得了新进展,为EBV-LPD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旨在为芦可替尼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笔者就芦可替尼在CAEBV、EBV-HLH中的临床应用及该药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