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萎缩性胃炎之中医观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基于中医脾胃学术思想,运用中医的哲理和思维,指出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皆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因,尤其须重视脾胃虚弱;对微观病理的辨识,认为萎缩是"虚",肠化生是"逆",内瘤变是"瘀(郁)";治则应遵循从"虚"论治,从"和"论治,从"瘀"论治,从"心"论治,并强调整体论治。特提出CAG应按消化心身疾病管理,重视医患沟通,实行"心胃同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吸嗅疗法临床应用文献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分析中外吸嗅治疗疾病特点,为吸嗅疗法临床应用指南的规范建立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以期促进吸嗅疗法的多维发展.方法 以在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ScienceDirect(SD)数据库检索到吸嗅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归纳治疗类型、治疗途径、主治病症、药物成分、治疗方式、治疗剂量、时长、频率及周期等.结果 共筛选出158篇文献,其中治疗类型以植物精油为主;吸嗅疗法中直接吸嗅为主要治疗途径;辅助工具多用棉花(球)、扩散器等;主治神经系统病症,脑部疾病和情志疾病居多;薰衣草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药物形式单方应用广泛,常与西药联用;用药时长以30 min常见;临床试验中模糊剂量多为2滴;其用药频率大多为每天2次;疗程以15-30天较多.结论 吸嗅疗法应用研究广泛,具有非侵入性、无副作用、操作简单且具有成本效益等特殊优势,但芳香物质的强挥发性和气味辨识的强主观性,加之未有科学统一的客观治疗标准,使其疗效略有差异.因此,在明晰吸嗅疗法特点的基础上,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创新化对其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扶阳运枢"疗法干预代谢综合征的方案构建及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和前瞻性横断面病例研究的方法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人群的中医证素、四诊资料、体质特点、情志因素、社会背景、生活方式等进行研究,发现MetS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阳)虚为多,占该病证型的 76%;脾肾气(阳)虚证的核心症状为:乏力倦怠,畏寒肢冷,动则汗出,脘腹痞胀,便溏,夜尿增多,舌体胖大、边有齿痕,性功能减退.基于阳气亏虚、枢机不利的核心病机,结合现代数据挖掘、健康智能物联网、健康管理与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最终构建了MetS早期中医识别模型、专用智能健康物联网,及具体的扶阳运枢法干预MetS的综合服务技术方案.该方案包括扶脾补肾中药汤剂内服、中医起居调适、膳食指导、日光浴辅助疗法等,能够实现对MetS人群健康的动态辨识及个体化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不同作业环境海军官兵中医体质类型辨识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了解分析不同作业环境海军官兵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为开展以体病调理为中心的中医卫勤保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沿海驻地391例海军官兵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分析其不同作业环境官兵的体质差异情况.结果 海军官兵群体中平和质211例(53.96%),偏颇体质180例(46.04%),以气虚质54例(13.81%)、兼夹质43例(11.00%)、湿热质22例(5.63%)、痰湿质17例(4.35%)为多.不同作业环境海军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01,P<0.01).作业环境与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相关性(Cramér's V相关系数=0.222,P<0.05),对应分析显示,舰艇环境与阴虚质、气郁质,陆战环境与气虚质、血瘀质,潜艇环境与兼夹质、阳虚质、湿热质关联性较强.结论 海军官兵偏颇体质占比较高,作业环境与中医体质类型间存在关联性,应根据不同作业环境官兵易出现的偏颇体质,建议从中医药、饮食、训练、作息、情志等针对性地进行体质调理指导和干预,增强海军官兵健康体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李斌运用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思想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文章整理李斌教授运用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的学术思想,对各经主方主证治疗皮肤疾病进行分析,可知其从六经辨证入手,善用经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取得确切的疗效.丘疹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急性期湿疹、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等因风邪犯表、营卫不和的疾病多从太阳经辨治;脂溢性皮炎、红皮病、丘疹脓疱型酒渣鼻等肺胃有热诸疾可自阳明经辨治;与情志不畅相关,易于反复发作的疾病如慢性荨麻疹、痤疮、慢性湿疹等可由少阳经辨治;伴有消化系统症状的皮肤病多从太阴经论治;辨为心肾不交的皮肤病可从少阴经论治;顽固性痤疮、丘疹等辨识为寒热错杂、肺热脾寒之病能由厥阴经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郁闷不舒状态疾病过程及辨治层次
编辑人员丨2023/8/6
郁闷不舒状态属于中医情志类疾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疾病是过程的集合体.文章且以“生命过程”为论调,阐述郁闷不舒状态的疾病过程以及基于其疾病过程的辨证论治层次,以期为郁闷不舒状态的临床辨识与诊治提供重要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福州地区大学生中医体质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及健康状况.方法:对福州地区大学生进行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调查,运用王琦教授中医体质辨识法进行辨识,得出福州市部分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平和质居多,偏颇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最为常见.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平和质和瘀血质方面差异显著(P<0.01).气虚质为最常见兼夹体质,阳虚质最易兼夹其他体质类型.结论:当代大学生总体体质尚可,但偏颇体质仍普遍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膳食、调整作息、舒畅情志,有助于改善体质状态,提高身体素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200例高血压痛患者的发病刺激因素,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和证候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对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发病刺激因素及中医体质的问卷调查,依据王琦“体质九分法”同时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分型最终总结体质辨识结果,进行中医四诊资料采集及证候诊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的相关性.结果:(1)发病刺激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患者受到喜怒情致过激、思虑过度、饮食不节、饮食偏成、抑郁情志不遂等刺激因素的影响,前三位依次为:喜怒情致过激142例(71%)、思虑过度138例(69%)、饮食不节127例(63.5%);(2)200例患者中,平和质3例,特禀质4例,其余193例均为病理体质,如果兼杂质者按每种体质出现频次统计,以痰湿质出现频次最高,其后依次为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平和质;(3)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表明,200例入选患者中以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占39%,其后依次为痰瘀互结证(25%)、肝阳上亢证(16%)、痰热内阻证(10%)、气阴两虚证(6%)、阴阳两虚证(4%);(4)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相关数据表明,痰湿质与痰湿壅盛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内阻证呈正相关;气郁质与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呈正相关;血瘀质与痰瘀互结证、肝阳上亢证呈正相关;阴虚质与肝阳上亢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呈正相关;湿热质与痰热内阻证呈正相关;气虚质与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呈正相关;阳虚质与阴阳两虚证呈正相关(P<0.05或P<0.04).结论: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郁质最为常见,证候特点以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体质类型与本病临床表现证候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其危险因素及至关重要的特质.其中痰湿质多为痰湿壅盛证、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气郁质表现为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这些体质和证候的形成可能与喜怒情致过激、思虑过度、饮食不节、饮食偏咸、抑郁情志不遂等刺激因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不同情感状态脉图特征参数分析与识别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不同情感状态下脉图特征参数进行分析与识别,以期为大学生情感状态的辨识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11名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以中医情志脉象理论为基础,通过素材诱导,激发受试者不同情感表达.采用ZBOX-Ⅰ型脉象数字化采集分析仪采集受试者平静、喜悦、恐惧、悲伤4种不同情感状态下的脉图共224人次,提取4组情感状态下脉图时域参数和多尺度熵参数,采用非参数检验统计4组脉图特征参数差异,随机森林分类器对情感状态进行分类识别.结果 4组脉图时域参数及多尺度熵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脉图时域参数对不同情感状态进行识别,识别率为70.52%,基于脉图时域和多尺度熵参数进行识别,识别率提高至74.52%.结论 脉图特征参数可为情感状态的辨识提供客观参考依据,脉图时域参数结合多尺度熵参数可提高情感状态识别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经络状态的人体体质状态辨识理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经络状态是机体状态的外在体现,也是调节机体状态的有效途径,体质反映人体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将“经络状态”与“体质状态”相联系,通过梳理经络相关理论,按照十二经脉的气血特点、致病特点结合临床表现,以辨经为核心辨识体质,以气血为判断经络状态的物质基础,从十二经脉的气血状态、经络特征、经络禀赋性格特征、发病倾向、对外界适应能力等角度总结十二经脉不同的体质状态特点以及经脉平和质状态,初步探寻以经络状态为基础的人体体质状态辨识理论,以期为人体体质分析提供新思路,为临床提供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的早期个性化干预和指导,有效纠正失衡状态,也为精准化体质分型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