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感染性骶髂关节炎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2例感染性骶髂关节炎为病例组,同期同科室28例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累及骶髂关节患儿为对照组,收集并分析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治疗转归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χ2检验。 结果:病例组12例中男5例,女7例,病程0.8(0.5,1.2)个月,发热9例,跛行1例,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1例,无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对照组28例中男19例,女9例,病程7.0(3.0,17.0)个月,发热1例(4%),跛行14例(50%),HLA-B27阳性18例(64%),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18例(64%);病例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磁共振成像单侧受累及CT骨质破坏比例均高于对照组[(11.1±6.2)×10 9比(7.3±2.3)×10 9/L、0.64±0.10比0.55±0.12、72(34,86)比18(5,41)mm/1 h、24.6(10.1,67.3)比3.6(0.8,15.0)mg/L、11/12比36%(10/28),9/12比11%(3/28), t=2.90、3.07, Z=-2.94、-3.28, χ2=10.55、16.53,均 P<0.05]。 结论:儿童感染性骶髂关节炎多表现为单侧受累,病史短,白细胞计数、CRP、ESR升高,骨质破坏比例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类型感染性骶髂关节炎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总结并分析不同类型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回顾性分析40例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布鲁菌非结核性感染性骶髂关节炎(ISI)16例,结核性骶髂关节炎(TSI)13例,布鲁菌感染性骶髂关节炎(BSI)11例。ISI者中女性11例,TSI者中女性12例。ISI者中骶髂关节单侧受累15例,TSI者中12例。与ISI者、TSI者比,BSI者男性(8例)和骶髂关节双侧受累(6例)多见。磁共振成像(MRI)见骨侵蚀ISI者6例,TSI者7例,BSI者2例;MRI见脓肿形成ISI者3例,TSI者4例,BSI者1例。40例患者经抗感染和抗结核治疗后症状多于1~2周缓解,但MRI恢复较慢,3例(2例ISI者,1例BSI者)患者治疗6(3~9)个月复查MRI基本正常,8例(4例ISI者,4例TSI者)患者治疗3.5(2~18)个月复查MRI仍异常。ISI、TSI多为骶髂关节单侧受累,女性多见,骶髂关节骨质破坏明显,周围软组织受累及脓肿形成多见。BSI较少出现骨质破坏及脓肿形成。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患者MRI影像学恢复滞后于临床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感染性骶髂关节炎110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其的认识水平,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科收治的110例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主要临床表现、伴随症状、治疗反应)、实验室检查[包括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HLA)-B 27、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布鲁菌凝集试验]、血培养(包括细菌、真菌、抗酸杆菌、布鲁菌)、磁共振成像及病理学特点。 结果:110例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男性44例,女性66例,年龄15~58(29.4±10.8)岁,病程10 d~60(5.7±13.2)个月。其中化脓性骶髂关节炎71例,结核性骶髂关节炎24例,布鲁菌感染骶髂关节炎15例。107例(97.3%)患者骶髂关节受累为单侧,10例(9.1%)为分娩后出现的感染性骶髂关节炎。83例(75.5%)患者以臀区痛为主要临床表现,77例(70.0%)有发热。11例(10.0%)HLA-B 27阳性,100例(91.0%)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升高。110例患者中103例患者行骶髂关节穿刺活检明确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7例未行骶髂关节穿刺活检者2例血培养布鲁菌阳性;5例布鲁菌凝集试验阳性明确诊断。化脓性骶髂关节炎和结核性骶髂关节炎MRI示骨髓水肿和骨侵蚀较布鲁菌感染骶髂关节炎更明显。 结论: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易与脊柱关节炎相混淆,但本病女性患病较高,病程时间较短,HLA-B 27阴性为主,并伴有发热;多为单侧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MRI见活动性炎症病变较明显,炎症范围多超出骶髂关节解剖结构,并有骨侵蚀的表现。因此了解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可降低误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青少年感染性骶髂关节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4/3/23
患者女,14岁,因"右侧臀部疼痛10 d,加重5 d"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患者10 d前长跑后出现右侧臀部疼痛,为持续性隐痛,无向他处放射,行走及弯腰时疼痛明显,休息后疼痛可缓解,对侧无明显疼痛,无下肢麻木、发凉、肿胀;无盗汗、发热畏寒、头晕头痛、腰痛等不适。5 d前,患者自觉右侧臀部疼痛加重,并出现右侧臀部皮疹,伴行走困难及双下肢乏力,在外院就诊,查尿液分析提示尿白细胞阳性,外院予止痛、消肿、抗感染等治疗后,疼痛稍缓解,使用抗生素后尿白细胞由阳转阴,但仍存在行走困难伴双下肢乏力。入院当天早晨患者出现低热(体温37.9 ℃),伴畏寒,无伴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查生化分析显示:肌红蛋白<21 ng/ml(25~28 ng/ml),白蛋白33.6 g/L(42~56),淀粉酶30 U/L(35~135),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均正常。入院时体温37 ℃、脉搏101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7/73 mmHg。发育正常,痛苦面容,神志清楚,右侧骶髂关节局部压痛,右髋活动明显痛性受限,髋关节屈伸活动度患者疼痛无法完成,右下肢其余关节、肌力、感觉功能等均正常,骨盆挤压试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小儿布鲁杆菌病临床与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布鲁杆菌病在许多国家都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种地方病,虽然在人类身上通常不是致命的,只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是畜牧业生产能力丧失所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害,以及该疾病对人类的衰弱影响及其复杂的治疗方法,也可能使布鲁氏菌有机体成为生物战的候选制剂[1].布鲁杆菌病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类通过食用未经巴氏杀菌的牛奶和其他奶制品,如奶酪、冰淇淋、黄油等,或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吸入有感染性的气溶胶而发生的由布鲁杆菌属的生物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可能影响几个器官系统,从而导致广泛的临床特征,如发热、出汗、不适和关节痛等,而骨骼系统是一个常见的受累部位,可能出现周围性关节炎、骶髂关节炎、脊椎炎等疾病,关节炎是儿童的常见表现,儿童布鲁杆菌病占报告病例的3%至10%[2],然而,在流行地区,几乎四分之一的患者年龄在14岁以下[3],其最常见的年龄组是8-12岁[4,5],因此,在医院工作的所有儿科医生都应该熟悉此疾病,并且应该排除所有患有关节炎和关节痛的儿童的布鲁杆菌病,以防止进一步的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