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疑似晚期慢性丝虫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丝虫病(filariasis)是淋巴丝虫病的简称,是班氏丝虫或马来丝虫在人体内寄生所引起的疾病[1].丝虫可寄生在人体的淋巴系统,过多繁殖会导致淋巴管阻塞,使淋巴系统的急性炎症反应呈反复性发作,晚期可出现淋巴水肿,鞘膜积液、乳糜尿、乳糜胸等表现,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丝虫病是全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虽然经全国流行病学统计,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达到了消除丝虫病的任务和标准,但目前仍存在极少数晚期慢性丝虫病患者[2].现报道我院收治的以乳糜胸、乳糜尿、睾丸鞘膜积液、象皮腿等为主要表现的疑似晚期慢性丝虫病患者1例并文献复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丝虫病致象皮肿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临床资料 患者,男, 48 岁. 因双下肢象皮肿20年,加重伴疼痛4年入院. 个人史:患者20年前被蚊虫叮咬后渐双下肢肿胀,伴有反复发作双下肢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发作时伴畏寒、发热、头痛、关节疼痛、肌肉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丝虫病"住院治疗,给予相关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缓解后出院. 近20年来,双下肢肿胀反复发作,逐渐出现双下肢象皮肿,曾服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4年前患者自觉双下肢象皮肿加重伴疼痛,每月1~3天,疼痛以夜间及晨起明显,伴低热、寒战,伴双下肢皮肤瘙痒,搔抓后出现破溃,继发感染,伴有恶臭味. 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体检未见异常,双下肢象皮肿,有坚实感,皮肤粗糙肥厚,汗毛脱落,肤色变暗,密集瘤状隆起及疣状结节,肿大处见深沟褶皱,外观畸形(图1). 实验室检查:WBC 4.7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63%,淋巴细胞百分数29. 5%,单核细胞百分数6.1%,嗜酸粒细胞百分数1.2%;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无异常,多次血液涂片找微丝蚴均阴性.诊断为慢性丝虫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江苏省慢性丝虫病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江苏省慢性丝虫病患者现状,为继续做好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根据历史在册病例资料,2018年6-7月对江苏省慢性丝虫病患者逐个随访并开展线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患者基础资料,对患者特征、关怀照料点分布及覆盖人群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江苏省现存慢性丝虫病患者3160例,男性占40.0%,女性占60.0%;60岁及以上占91.8%.患者主要分布于宿迁(24.2%)、淮安(19.5%)、苏州(17.3%)、徐州(11.2%)、盐城(9.8%)等设区市.单纯淋巴管/结炎、单纯淋巴水肿/象皮肿、单纯乳糜尿、单纯鞘膜积液和同时有上述2种或以上症状的病例分别占2.7%、37.1%、11.2%、0.9%和48.1%.97.8%的淋巴水肿/象皮肿患者水肿部位发生在下肢,90%以上的患者分期在I~III期.目前全省有慢性丝虫病患者照料点220个,覆盖患者2091人,当年开展关怀照料活动平均次数为3.2次,平均累计开展活动年数为11.3年.结论 江苏省慢性丝虫病患者数量明显减少,表现为高龄、病程长等特点,关怀照料点未覆盖全部患者.今后应对全部慢性丝虫病患者开展关怀照料,以减轻其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丝虫病引起慢性荨麻疹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第60例——乳糜尿、多尿、休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性,24岁,会计,住院号102084。因解乳白色混浊尿4年,排尿困难4个月,神志模糊5小时于1981年12月30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发现尿混浊,呈乳白色,伴腰部隐痛,近年来尤其频繁,每于劳累或进食油腻、肉、蛋类等食物后白色混浊尿即明显。曾服海群生一个疗程。5个月前尿中出现粉红色或白色凝块,排尿有胀痛感。4个月前突然出现排尿困难、尿频、下腹胀。当地医院诊断为尿潴留,经导出1,500ml淡黄色混浊尿后,症状缓解。但仍感腰痛,排乳白色尿时轻时重,尿中常有块状物。3个月前因再次发生排尿困难,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中探查膀胱,未发现结石、肿瘤、畸形等。经留置导尿管31天后排尿通畅。曾连续检查血中微丝蚴1周、摄腹部X线平片、膀胱镜检查以及腹股沟淋巴结活检,均无特殊发现。近7天来,时有肉眼血尿,每日尿量约2,000ml无尿频、尿急、尿痛,仅有头昏、乏力、食欲不振。入院前2天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入院前5小时神志模糊、四肢厥冷。既往健康,否认有急、慢性传染病史,无胸、腹部创伤及多尿史。生活于丝虫病流行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湖北省慢性丝虫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湖北省慢性丝虫病患者数量及患病情况,为患者开展有效关怀照料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省登记在册的慢性丝虫病患者进行走访,调查患者一般情况、既往微丝蚴检查结果,目前临床症状、体征及病情发作情况.结果 共调查慢性丝虫病患者487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97岁,平均76岁,80~89岁者最多,占44.97%;男性占46.61%,女性占54.39%;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9.94%;淋巴管/结炎占72.28%、象皮肿占88.91%、乳糜尿占11.29%、鞘膜积液占6.16%.352例淋巴管/结炎患者中,96.02%的发作部位以腹股沟和下肢为主.433例淋巴水肿/象皮肿患者中,左、右腿分期主要集中在Ⅰ~Ⅲ期,无Ⅶ期病例.55例乳糜尿症状患者中,排尿困难占30.91%.30例鞘膜积液患者中,17例有压痛感,透光试验阳性8例.结论 湖北省慢性丝虫病患者随自然减员逐步减少,各级疾控及基层医疗单位应给予慢性丝虫病患者更多的关怀和照料,以减轻其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鉴于全球尚未消除丝虫病,对出国赴丝虫病流行区务工人员仍需加强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淮安市慢性丝虫病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淮安市辖区内慢性丝虫病患者现状,为继续做好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淮安市历史在册病例资料,2018年对所有慢性丝虫病患者逐个随访并开展线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慢性丝虫病患者基础资料,对患者特征、关怀照料点分布及覆盖人群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淮安市现存慢性丝虫病患者616例,其中男性229例(占37.2%),女性387例(占62.8%);60岁及以上人群占93.2%;全市8个县(区)均有慢性丝虫病患者分布,其中涟水(占40.3%)、淮阴(占30.8%)、盱眙(占8.0%)等县(区)病例数较多.单纯淋巴水肿像皮肿、单纯乳糜尿、单纯鞘膜积液、单纯淋巴管/结炎以及同时具有2种或以上症状病例分别占49.0%、10.2%、1.0%、2.4%和37.3%,其中淋巴水肿/象皮肿患者水肿部位全部发生在下肢,且90%以上的患者分期在Ⅰ~Ⅲ期.目前,全市有慢性丝虫病患者照料点81个,覆盖患者567人,当年开展关怀照料活动平均次数为3.2次,平均累计开展活动年数为18.4年.结论 淮安市慢性丝虫病患者数明显减少,但仍处于全省前列,表现为高龄、病程长等特点;后续应进一步开展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丝虫性乳糜尿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山东原是班氏丝虫流行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0年内,乳糜尿患病率为0.22%,新病人继续出现。在333例乳糜尿中,防治前发病者126例,占37.8%,防治中发病者40例,占12.0%,防治后发病167例,占50.2%。认为在防治后仍然出现乳糜尿的原因,是由于成虫死亡,引起淋巴管一系列慢性病理改变所致。在流行区内乳糜尿以两种形式存在:现症者和非现症者,分别占病人总数的30.6%和69.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18年江西省慢性丝虫病患者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掌握江西省现存慢性丝虫病患者情况,为今后加强患者关怀照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对江西省原丝虫病流行区的在册慢性丝虫病患者进行个案随访调查,并通过线索调查搜索遗漏患者,对各流行区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进行调查.结果 2018年,江西省尚存慢性丝虫病患者802例,分布在56个县(市、区).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1,85.41%为70岁以上者;有淋巴管/结炎、淋巴水肿或象皮肿、乳糜尿、鞘膜积液等症状者分别占58.60%、93.89%、17.21%和3.62%.全省在56个流行县(市、区)设立了273个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点,2018年共开展关怀照料活动306次.结论 江西省慢性丝虫病患者数量明显减少,但仍应加强对慢性丝虫病患者的关怀照料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淋巴结(皮)瓣治疗淋巴水肿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继发性淋巴水肿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淋巴运输系统紊乱的疾病,主要原因是由于组织液的产生和回流之间存在不平衡,进而引起组织间隙中富含蛋白质的液体积聚,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增加,进行性形成脂肪沉积及炎症反应.当前认为水肿、纤维化、脂肪沉积是导致淋巴水肿的原因,但其形成机制仍末完全明确[1,2].继发性淋巴水肿的主要病因为感染性和医源性引起的导致正常淋巴管中断或阻塞的疾病.感染性淋巴水肿常见于丝虫病,医源性淋巴水肿多见于肿瘤的术后或放、化疗之后.对于淋巴水肿目前还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在主要的两大治疗方案是保守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在保守治疗方法中,较为认同并得到实践支持的方案是联合物理疗法(combined physical therapy,CPT)也称之为完全减充血疗法,并被认为是临床标准治疗方式,主要是改善肢体的物理特征和减轻症状,减少疾病进展且可降低并发症[3].但CPT并不是治愈疾病的方法,其涉及的人工因素较多,需要定期进行治疗,加之专业治疗人员短缺,进而使得患者的依从率不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