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依赖运动诱发急性荨麻疹伴过敏性休克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29岁,因全身皮肤瘙痒和风团,伴视物不清0.5 h就诊。患者进食馒头(约100 g)0.5 h后快速行走过程中突发全身瘙痒和风团,伴视物不清,无腹痛、呕吐、腹泻,无意识丧失,无呼吸困难,口服地塞米松片4.5 mg,症状无缓解,急就诊。既往反复荨麻疹病史,口服氯雷他定可缓解,有过敏性休克病史2次,分别为食用小麦类食物后跑步和快走时发作。否认药物过敏史,无阿司匹林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应用史,发病前无饮酒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入院后体检:体温36.5 ℃,血压83/41 mmHg(1 mmHg = 0.133 kPa),心率84次,神志清,精神可,口唇无紫绀,心肺听诊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颈部、躯干、四肢多发风团。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比例0.345(参考值:0.40~0.75,下同),淋巴细胞比例0.588(0.20~0.50),淋巴细胞计数4.52 × 10 9/L [(1.1~3.2)× 10 9/L],血小板计数396 × 10 9/L(125 × 10 9/L~350 × 10 9/L),余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天津市某儿童医院8 092例儿童湿疹与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分布特征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研究分析湿疹、荨麻疹患儿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检测结果,比较不同疾病、性别、年龄患儿的过敏情况,为儿童湿疹、荨麻疹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采用回顾性研究,应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皮肤科的8 092例湿疹、荨麻疹患儿的血清样本做食物(10项)和吸入(10项)sIgE检测,采用 χ2检验分析湿疹、荨麻疹患儿不同性别、年龄组的过敏原分布特征。结果显示,8 092例患儿中,湿疹比例64.42%(5 213/8 092),荨麻疹比例35.58%(2 879/8 092);过敏原sIgE阳性率66.65%(5 393/8 092),食物过敏原sIgE阳性率61.74%(4 996/8 092),吸入过敏原sIgE阳性率34.85%(2 820/8 092)。8 092例患儿中,食物过敏原sIgE检出前三位依次为鸡蛋46.65%(3 775/8 092)、牛奶32.64%(2 641/8 092)、小麦面粉15.08%(1 220/8 092),吸入过敏原sIgE检出前三位依次为屋尘21.40%(1 732/8 092)、交链孢霉11.78%(953/8 092)、粉尘螨7.33%(593/8 092)。不同年龄,过敏原sIgE阳性率,食物组吸入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食物过敏原中不同年龄组阳性率为<1岁48.92%(947/1 936),1~3岁72.28%(2 680/3 708),4~6岁64.58%(919/1 423),>6岁43.90%(450/1 025);吸入过敏原中不同年龄组阳性率为<1岁17.67%(342/1 936),1~3岁36.35%(1 348/3 708),4~6岁46.38%(660/1 423),>6岁45.85%(470/1 025)。湿疹和荨麻疹患儿过敏原sIgE阳性率前六位相同,依次为鸡蛋白蛋黄、牛奶、屋尘、小麦面粉、交链孢霉及粉尘螨,湿疹患儿与荨麻疹患儿血清过敏原sIgE≥4级的过敏原检出阳性率不同,且吸入过敏原交链孢霉、食物过敏原鸡蛋白 蛋黄、小麦面粉、蟹、虾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本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湿疹、荨麻疹患儿的过敏原sIgE分布特征,不同年龄组中过敏原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有必要根据分布特征和临床症状,合理规避高风险的过敏原,做好过敏性皮肤病的预防和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28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在患多种过敏性疾病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收治的应用奥马珠单抗治疗的患多种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性别、年龄、过敏疾病的种类、治疗前血清总IgE(TIgE)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水平、奥马珠单抗应用剂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28例患儿,男/女为17/11;年龄(9.6±2.7)岁。患过敏性疾病种类:哮喘24例(85.7%)、过敏性鼻炎24例(85.7%)、食物过敏9例(32.1%)、特应性皮炎7例(25.0%)、慢性荨麻疹2例(7.1%),其中26例(92.8%)有2种以上过敏性疾病。28例患儿均有TIgE或sIgE升高。血清TIgE 39.5~3 826.0 kU/L,中位数611 kU/L。治疗后24例哮喘患儿喘息发作次数均减少,24例过敏性鼻炎患儿鼻部症状均减轻,特应性皮炎患儿6例皮肤瘙痒减轻,1例改善不佳,慢性荨麻疹2例症状减轻,9例食物过敏患儿3例达耐受。结论:奥马珠单抗在儿童过敏性疾病治疗中,除哮喘外,也适用于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在食物过敏治疗中也有提高食物过敏原耐受阈值作用。对同时存在多种过敏性疾病或存在对多种过敏原过敏的患儿,有明显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致速发型过敏反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39岁女性因胃脘部疼痛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40 mg。服药约2.5 h后出现全身瘙痒,继之全身出现荨麻疹样皮疹,伴呼吸困难、心悸。考虑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引起的过敏反应,立即给予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和维生素C等抗过敏药物治疗,2 h后呼吸困难、心悸、瘙痒症状缓解,3.5 h后皮疹完全消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单一与多重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比较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屋尘螨(house dust mite,HDM)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specific immunotherapy,SCIT)对单一尘螨过敏和多重变应原过敏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疗效比较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变态反应门诊,确诊为HDM诱发的变应性鼻炎并应用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进行3年及以上标准化SCIT,且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共372例进行分析,年龄5~55岁、中位数年龄13岁、(19.4±14.7)岁;男性216例,女性156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高龄组(>14岁)和低龄组(≤14岁);根据过敏原数量将其分为单一过敏原组(仅对屋尘螨过敏的HDM组)和多重过敏原组(包含尘螨在内2种或2种以上过敏原),多重过敏原组再分为HDM+1组、HDM+2组、HDM+3组、HDM+4及以上组。各组患者在治疗前(T0期)、接受SCIT治疗1年时(T1期)和3年时(T2期)建立档案,分析比较平均鼻炎症状评分(TNSS)、鼻炎伴随症状评分(TNNSS)、视觉模拟评分(VAS)、总用药评分(TMS)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估此疗法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变应原谱、年龄对于SCIT疗效中各项评分的比较。记录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SCIT的安全性。各项评分均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和独立样本Kruskai-Wallis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选用Bonferroni校正;不良反应发生率及TNSS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时选用χ2检验和连续性校正法,进一步两两比较选用α分割法校正。 结果:372例患者SCIT治疗后T1期与T2期的TNSS、TNNSS、TMS、VAS、RQLQ评分均较T0期明显减少,T2期各项评分较T1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 vs T1期比较 Z=-11.168、-4.786、-6.639、-13.012、-10.652;T0 vs T2期比较 Z=-13.527、-8.746、-13.397、-14.477、-11.833;T1 vs T2期比较 Z=-4.721、-4.604、-10.020、-7.180、-5.721;均 P<0.05)。在T1期与T2期,与高龄组相比,低龄组TNSS、TNNSS、TMS、VAS、RQLQ评分均较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期的各项评分中位数分别为 M低龄组=3.0、1.0、2.0、4.0、2.6, M高龄组=5.0、2.0、3.0、5.0、3.2;T2期各项评分中位数分别为: M低龄组=3.0、1.0、0、2.0、1.3, M高龄组=4.0、1.0、1.5、3.0、2.3;T1期的 Z=-4.525、-5.830、-4.061、-3.608、-2.785;T2期的 Z=-3.847、-4.055、-2.820、-2.998、-3.418;均 P<0.05)。在T1期与T2期,单一组SCIT治疗后TNSS、VAS及RQLQ评分均低于多重组(T1期的各项评分中位数分别为 M单一组=4.0、4.0、2.6, M多重组=5.0、5.0、3.2;T2期各项评分中位数分别为: M单一组=3.0、2.0、1.4, M多重组=4.0、3.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期的 Z=-3.002、-2.092、-1.977;T2期的 Z=-3.354、-2.469、-2.116; P均<0.05),T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期的评分中位数 M单一组=2.0、 M多重组=3.0, Z=-1.130;T2期的评分中位数 M单一组=1.0、 M多重组=1.0, Z=-1.544;均 P>0.05)。进一步组内两两比较发现,T2期HDM组、HDM+1组、HDM+2组、HDM+3组TNSS改善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DM vs HDM+1比较χ 2=0.277、HDM vs HDM+2比较χ 2=0.785、HDM vs HDM+3比较χ 2=0.075、HDM+1 vs HDM+2比较χ 2=0.057、HDM+1 vs HDM+3比较χ 2=0.019、HDM+2 vs HDM+3比较χ 2=0.003;均 P>0.005),改善率分别为92.5%、90.3%、89.1%及89.5%,而HDM+4及以上组TNSS改善率为60.9%,分别与HDM+4及以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26.144、13.254、15.144、8.808;均 P<0.005)。所有患者SCIT治疗注射期间发生局部不良反应122例,占总人数32.8%;局部不良反应共759针次(总注射针次15 336次),占比4.95%,大部分以注射部位肿胀、红晕、硬结、瘙痒为主,口服抗组胺药物或2 h内可自行缓解;其中有2例出现局部荨麻疹,每例各1次,口服抗组胺药物后1周内症状缓解;无严重全身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标准化SCIT对于AR患者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过敏原种类可能是SCIT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合并除屋尘螨以外的其他3种及3种以下过敏原的AR患者,SCIT疗效比较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过敏性哮喘患儿使用奥马珠单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中国真实世界中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在中国真实世界中评估过敏性哮喘患儿使用奥马珠单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6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中国17家医院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6~11岁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数据包括患儿接受治疗前的人口学特征、过敏史、家族史、总免疫球蛋白E(IgE)与特异性IgE、皮肤点刺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合并症;描述性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模式,包括首次剂量、注射间隔频率和疗程与说明书推荐模式的差异;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后疗效整体评估(GETE),比较治疗前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率的差异、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剂量的变化、肺功能变化,基线与奥马珠单抗治疗后第4、8、12、16、24、52周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和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AQLQ)的变化、合并症改善;安全性评估数据包括不良事件(AE)与严重不良事件(SAE)。对"中重度哮喘年化发作率"以及"ICS减量"指标采用 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显著水平为0.05。其他指标均为描述性分析。共纳入200例患儿,其中男151例(75.5%),女49例(24.5%);年龄(8.20±1.81)岁。 结果:200例患儿中位总IgE为513.5(24.4~11 600.0) IU/mL,中位治疗时间为112(1~666) d。200例患儿奥马珠单抗首次注射中位剂量为300(150~600) mg,其中114例(57.0%)有说明书推荐剂量。患儿经奥马珠单抗治疗4~6个月有效率为88.5%(117/200)。患儿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4周后C-ACT评分提高[(18.90±3.74)分比(22.70±3.70)分],达到哮喘控制。奥马珠单抗治疗4~6个月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率降低了(2.00±5.68)次/(人·年)( t=4.702 5, P<0.001)。中位ICS日剂量降低[0(0~240) μg比160(50~4 000) μg], P<0.001。PAQLQ评分提高[(154.90±8.57)分比(122.80±27.15)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提高[(92.80±10.50)%比(89.70±18.17)%]。在有合并症(包括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鼻窦炎)评估记录的患儿中,总体改善率为92.8%~100.0%。200例患儿中,58例(29.0%)发生124例次AE,发生率为0(0~15.1)例次/(人·年)。在53例发生AE且报告了严重程度的患儿中,83.0%(44例)发生轻度AE,17.0%(9例)发生中度AE,无重度AE发生;SAE的发生率为0(0~1.9)例次/(人·年)。与药物相关常见AE为腹痛(2例患儿,1.0%)和发热(2例患儿,1.0%),未出现因AE而停药。 结论:奥马珠单抗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患儿有效率高,可降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减少ICS剂量、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其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IgE疗法——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荨麻疹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部分患者对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一类以新型生物制剂为主的抗IgE疗法能够较为有效和安全地应用于慢性荨麻疹等疾病的治疗。为规范并促进临床医生对抗IgE疗法的应用和认识,基于国外指南及近年相关研究报道,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制订本共识,以奥马珠单抗为代表,详细介绍抗IgE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具体机制、应用方案和注意事项,为皮肤科医务工作者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用药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半乳糖凝集素-13在呼吸道和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中表达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13(galectin-13,Gal-13)在过敏性疾病中的表达情况,为过敏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新途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筛查2018年3月至2021年5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和呼吸内科就诊的,以屋尘螨或曲霉为过敏原的过敏性疾病患者216例。这些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过敏性鼻炎、变应性结膜炎、特应性皮炎、变应性荨麻疹。选取25例无基础疾病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检测各组疾病血浆Gal-13含量,并采用Pearson相关判断各组疾病血浆Gal-13含量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特异性IgE、过敏性疾病相关评分量表等的相关性。结果显示,Gal-13在过敏性哮喘组(71.44±39.44)pg/ml、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组(100.10±47.62)pg/ml、过敏性鼻炎组(54.11±24.81)pg/ml、特应性皮炎组(44.12±19.51)pg/ml中表达均显著升高,在变应性荨麻疹组(32.75±10.29)pg/ml和变应性结膜炎组(30.55±9.87)pg/ml无明显升高。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Gal-13含量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r s=0.54, P<0.001)、屋尘螨特异性IgE呈正相关( r s=0.51, P<0.001);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患者血浆Gal-13含量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r s=0.63, P=0.025)、曲霉特异性IgE呈正相关( r s=0.58, P=0.046);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浆Gal-13含量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r s=0.52, P=0.000 2)、屋尘螨特异性IgE呈正相关( r s=0.41, P=0.005);变应性结膜炎患者血浆Gal-13含量与结膜炎症状评分呈正相关( r s=0.47, P=0.048);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浆Gal-13含量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r s=0.58, P<0.001)、屋尘螨特异性IgE呈正相关( r s=0.47, P=0.002);变应性荨麻疹患者血浆Gal-13含量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屋尘螨特异性IgE无明显相关性。综上,Gal-13可能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相关,且可能参与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评估体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缺乏敏感且检测方便的生物标志物来评估CSU的严重程度以及药物疗效。在CSU日常管理中选择具有良好信度、效度的患者报告结局评估工具格外重要,如荨麻疹活动度评分、荨麻疹疾病控制评分和慢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等。本文梳理了已有的CSU评估工具,分析其优点、局限性和在临床上的应用,旨在构建CSU临床评估体系,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含有金盏花提取物的防晒乳对儿童皮肤防护作用的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含有金盏花提取物的温和倍护防晒乳对儿童皮肤日晒的防护效果、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2022年7 - 8月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为中心招募健康儿童,采用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入组3 ~ < 18岁健康儿童20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A组(左侧涂抹试验品、右侧涂抹对照品)或B组(右侧涂抹试验品、左侧涂抹对照品),涂抹后进行阳光暴露活动,在阳光暴露前后对颞部、上臂伸侧和前臂伸侧部位进行皮肤测试评估。试验品为含有金盏花提取物的温和倍护防晒乳[防晒系数(SPF)50+,长波紫外线防晒系数(PA)++++],对照品为含有甘草提取物的婴儿防晒霜(SPF35,PA++)。采用双侧差异量表评估日晒后症状,采用红斑评分评估晒后红斑情况,采用MPA10多功能皮肤测试平台检测评估部位黑色素及红斑值、含水量及经表皮失水量(TEWL)。观察记录相关不良事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或Wilcoxon配对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198例受试者完成研究及访视,男100例(50.5%),女98例(49.5%);年龄3 ~ 17(8.11 ± 0.23)岁,A组、B组各99例。颞部、前臂伸侧和上臂伸侧日晒后对照侧症状更明显的受试者例数多于试验品侧(颞部:11例比4例,上臂伸侧:16例比2例,前臂伸侧:33例比3例),两侧频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01)。3个测试区域试验侧和对照侧红斑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上臂和前臂部试验侧日晒后与日晒前黑色素值差值(3.57 ± 2.41、1.74 ± 1.68)均低于对照侧(9.50 ± 2.21、8.13 ± 1.87),颞部、上臂和前臂部试验侧日晒后与日晒前角质层含水量差值[7.72(-2.19,19.44)、9.56 ± 1.37、9.05 ± 1.37]均高于对照侧[-3.25(-13.54,9.94)、3.63 ± 1.32、3.73 ± 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01)。3个测试区域试验侧和对照侧日晒后与日晒前红斑值、TEWL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研究期间1例(0.51%)的对照侧发生一过性荨麻疹,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含金盏花提取物的温和倍护防晒乳对3 ~ < 18岁健康儿童日晒后黑化的防护优于对照品,且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