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腰部"筋"伤的可行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量化评估腰部"筋"伤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90例被诊断为单侧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经3个月强筋功法训练后已无腰痛症状).在训练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所有患者L4~L5节段两侧多裂肌并测量多裂肌厚度、截面积,利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测量多裂肌剪切波速度(SWV).结果 ①最终共收集90例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28.49±5.8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2.20±2.45)kg·m-2.②训练前,疼痛侧与非疼痛侧多裂肌的厚度、截面积及SWV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疼痛侧与非疼痛侧多裂肌的厚度、截面积及SW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训练后,浅层与深层多裂肌的深度及SW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训练后,两侧多裂肌厚度的平均值、截面积的平均值和SWV的平均值之间存在相关性(r=0.311,P=0.004;r=0.316,P=0.003).⑤训练后,两侧多裂肌SWV重复测量的组内一致性良好(P<0.05).结论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是量化评估腰骶部"筋"形态功能的可靠手段,可用于指导和评价慢性筋骨病从"筋"论治,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筋骨失衡力学源性分析探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4/7/1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诊断率逐年上升,其高发病风险、发病率以及并发脆性骨折,致残、致死率增加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和负担,也成为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老年性、慢性疾病防治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其发病过程,明确力学退变性筋骨病原因与其力学平衡和稳定有关的脊柱关节静力系统、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动力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发生与持续静态负荷和动态负荷、额外负荷、增龄性因素均相关.OP筋-骨系统力学生物学特性失衡,这与现代医学所讲的力学源性平衡因素改变如出一辙.通过对人体力学平衡特点和骨质疏松症患者筋骨失衡的力学源性分析,揭示筋骨系统力学失衡的功能性与结构性代偿临床病理变化分型,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筋骨力学失衡不同病理分型,为临床防治策略的建立和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沈钦荣基于"不荣则痛"理论治疗慢性筋骨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2/3
慢性筋骨病是人体自然退变过程中由于创伤、感受外邪、劳损、代谢障碍等因素,造成骨与关节、脊柱、骨骼肌等筋骨退变,出现全身和局部的疼痛、肿胀、麻木、肌肉萎缩、活动障碍等症状体征的综合征[1],包括脊柱和骨关节退变性疾病、软组织损伤疾患及代谢性疾患,常见的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骨性关节炎、肩袖损伤及骨质疏松症等[2],中医学中称之为"痹证""筋痹""骨痹"或"痿证".沈钦荣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对中医经典深有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思路.笔者有幸跟随沈师学习,现将其基于"不荣则痛"理论治疗慢性筋骨病经验总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大健康背景下慢性筋骨病中医药防治模式构建与应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慢性筋骨病病程长且病因复杂,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我国慢性筋骨病的发生逐渐趋于年轻化.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具有手段多样、疗效确切、技术操作性强、患者依存性高等特点,在慢性筋骨病健康管理、医养结合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符合大健康这一"时代命题".本文从大健康理念出发,重点探讨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的意义、特点及优势,并就防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进行探析,为慢性筋骨病在大健康问题中的应对提供可参考的路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沈钦荣运用张仲景方治疗慢性筋骨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19
慢性筋骨病是由人体自然退变,并因各种因素加速退变造成脊柱、骨与关节、骨骼肌等部位筋骨动静力平衡失调,出现全身和局部的疼痛、肿胀、麻木、肌肉萎缩、活动受限等症状体征的综合征,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病等,属于中医"骨痹""痿证"范畴[1].沈钦荣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在运用张仲景方治疗慢性筋骨病方面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施杞应用膏方防治慢性筋骨病的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8/6
膏方在调治慢性筋骨病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撰写膏方时,施杞教授的临床心得为一静(心)、二平(气)、三入(境)、四好(开好方、配好药、煎好膏、服好药)、五求:即一谓处方须三辨;二谓扶正兼祛邪;三谓调治贵和平;四谓摄养先后天;五谓守护精气神.施杞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慢性筋骨病是内伤学说的发挥,认为膏方既是中医药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医疗技术,又具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筋骨理论"对肌腱病的临床诊治指导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基于"筋骨理论"探索,从肌腱与肌腱病的基本概念、肌腱病与慢性筋骨病的病因病机理论渊源,论证肌腱病属于中医学"慢性筋骨病"范畴,认为肌腱病的病理基础是"气虚血瘀,本虚标实",治当以"气血兼顾、脏腑同治、筋骨并重"为原则,并确立了肌腱病的三期治则与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学“骨、筋、肌肉”三位一体观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6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临床慢性代谢性骨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其防治已成为现代医学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据其临床特点,此病应隶属于中医学“骨痿”“骨缩”“骨枯”等范畴.《灵枢·经脉》载:“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故而笔者认为,据以此,骨干之病,当与筋脉、肌肉之关系密不可分.文章将由此点出发,探讨“骨、筋、肌肉”三者之间的平衡性与OP发病的相关性,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筋为先,以衡为用”理念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筋为先,以衡为用”是在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体系指导下拟定的筋骨病的治疗原则.筋骨生理功能是维持膝关节平衡及灵活运动的基础.膝骨关节炎主要是由于长期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外伤、退变等因素致膝部筋伤,进一步发展可累及骨与关节.膝骨关节炎的症状、体征及诊疗也主要体现在筋骨方面.特别是针对“筋滞骨错”的手法治疗,首先需要松筋,调理与疏通膝部相关的肌肉、肌腱、韧带等周围软组织,然后再对骨与关节进行整复.因此,“筋滞骨错”理论中“以筋为先,以衡为用”的治疗理念应贯穿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探究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健康视角下慢性筋骨病诊疗思路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慢性筋骨病以其“一大五多五高”的临床特征,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当今面临的最大的卫生与健康问题.文章阐述了慢性筋骨病的范畴及发病特点,围绕慢性筋骨病的诊疗思路提出4点思考,即坚持“四早”方针,注重“四个结合”,建立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以及强化健康管理、预防“已病”治“未病”.这些思路充分彰显了中西医并重、兼容并蓄的科学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