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案模式干预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专案模式干预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随机抽样法抽取200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该院感染科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专案模式干预,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并使用慢性肝炎生活质量量表(QLS-CHB)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量表(ESCA)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入院当日,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前1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QLS-CHB评分及ESCA评分均得到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出院前1 d对照组患者的总蛋白(TP)低于观察组,总胆红素(TB)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实施专案模式干预能够改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提高其自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前列腺素E2的代谢和转运途径及其在肝再生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肝脏是具有再生能力的器官,对于机体稳态的维持至关重要。在病理情况下,例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脏再生能力的受损会导致患者肝功能不足甚至肝衰竭,促进肝脏的再生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前列腺素E2是一种有生理活性的激素样信使,具有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现针对前列腺素E2的代谢和转运途径及其在肝脏组织再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提出前列腺素E2是参与肝再生过程的重要细胞因子,具有潜在治疗肝损伤的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西藏高原地区肠气囊肿6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西藏高原地区肠气囊肿(PCI)的临床特征,探讨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7月确诊的PCI患者60例的病历资料,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60例PCI患者男女比例约为2.2∶1;发病年龄为(48.6±14.5)岁;居住海拔为(3 832.3±399.8)米;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的就诊原因,20例患者伴有痔疮、慢性肝炎、胆囊结石等基础性疾病;59例患者通过内镜检查确诊PCI,1例患者通过手术确诊PCI,其中病变累及结肠者43例、小肠2例、十二指肠1例,其余14例患者因检查结果描述模糊,不能确定具体病变部位;大便隐血试验阳性2例,血红蛋白中位值156.0 g/L;49例予以高压氧舱、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结构等内科保守治疗,11例行手术治疗;随访43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17例患者失访。结论:PCI在西藏高原地区相对常见,多见于男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病变最常累及结肠,主要依靠内镜检查来确诊,根据不同病因予以个体化治疗有助于改善PCI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肝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48例。患者自愿接受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48例患者根据Scheuer法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共5期,S0期10例,S1期13例,S2期10例,S3期10例,S4期5例,比较各期患者门静脉平均流速、门静脉流速峰值(peak portal vein velocity,PVVmax)、门静脉主干内径(portal vein diameter,PVD)、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肝杨氏模量,且以肝穿刺活检为金标准,分析各项检测方式灵敏度、特异性。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ˉ± s表示,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Spearman法分析肝纤维化分期与各参数之间相关性;用ROC曲线分析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联合检测预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结果:肝纤维化分期中,S0期组患者LSM为(5.29±0.19)kPa、肝杨氏模量为(21.65±2.35)kPa,S1期组患者LSM(6.38±1.25)kPa、肝杨氏模量(22.89±3.19)kPa,S2期组患者LSM(9.76±1.33)kPa、肝杨氏模量(23.77±3.52)kPa,S3期组患者LSM(15.44±2.44)kPa、肝杨氏模量(25.14±2.29)kPa,S4期患者LSM(18.08±1.22)kPa、肝杨氏模量(27.94±2.58)kPa,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115.47、4.84, P值分别为<0.001、0.00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0期患者门静脉平均流速(20.56±4.21)cm/s、PVVmax(22.19±4.33)cm/s,S1期门静脉平均流速(18.39±3.79)cm/s、PVVmax(20.69±3.12)cm/s,S2期门静脉平均流速(13.46±2.21)cm/s、PVVmax(16.65±2.54)cm/s,S3期门静脉平均流速(10.56±2.85)cm/s、PVVmax(13.42±2.46)cm/s,S4期门静脉平均流速(8.15±1.65)cm/s、PVVmax(11.89±2.89)cm/s,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21.35、16.96,均 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Spearman法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纤维化分期与门静脉平均流速、PVVmax均呈负相关性( r值分别为-0.75、-0.88;均 P<0.001),与肝杨氏模量、LSM均呈正相关性( r值分别为0.54、0.86;均 P<0.001)。经ROC曲线分析,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预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AUC为0.75,门静脉血流动力学预测AUC为0.68,联合检测预测AUC为0.94。 结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联合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评估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具有一定诊断效能,存在较高特异性和灵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巨大多发肝腺瘤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男,33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2周”入院,查体:右上腹触及巨大包块,质韧,无压痛,边界清,活动度可。肝炎指标均正常,血清肿瘤标志物CA724 13.06 U/ml。MR增强扫描:肝Ⅵ段占位灶,大小约10.5 cm× 9.1 cm× 8.1 cm,增强后呈快进快出,考虑肝癌(图1),肝内多发异常小结节,考虑转移。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符合慢性肝炎。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肝Ⅵ段外生性肿瘤,直径约11 cm,腔镜超声探查另见胆囊床左侧及Ⅱ段低回声占位,直径分别为2 cm和1 cm,超声引导下精准切除此3处病变(图2, 3)。快速冰冻及术后病理显示:3处结节均为肝腺瘤(图4)。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在慢性肝病中的表达及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慢性肝病中的表达及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病患者341例,包括慢性肝炎88例、肝硬化97例、肝癌145例(初发60例、复发39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23例、手术和射频治疗后2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11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之间AFP和AFP-L3(%)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FP-L3(%)对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癌(初发)患者血清AFP-L3(%)和AFP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c=28.384、9.913, P=0.001、0.019);两两比较显示肝癌(初发)患者血清AFP-L3(%)水平均高于肝炎、肝硬化患者( P均<0.05),血清AFP水平高于肝硬化患者( P<0.05),但AFP-L3(%)和AFP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均差异不大( P均>0.05)。肝癌复发患者AFP-L3(%)和AFP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癌手术和射频治疗者( P均<0.05)。肿瘤大小、TNM分期影响血清AFP水平( P均<0.05),但病因、肿瘤大小和数量、癌栓、CTP评分和TNM分期等多种病理因素均不影响血清AFP-L3(%)水平。血清AFP-L3(%)对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优于AFP( Z=2.637, P=0.008);AFP-L3诊断肝癌的最佳截断值为6.10%,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6.63%、61.29%。 结论:血清AFP异质体对肝癌的诊断价值优于AFP,其受病理因素的影响较小。为提高诊断效率,可通过大样本的验证建立可靠的Cut-off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Abernethy畸形Ⅰb型多层螺旋CT表现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文报道儿童Abernethy畸形Ⅰb型并肝移植一例。患儿因反复解血便3年于2019年10月6日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CT血管成像显示门静脉主干呈“残端状”改变,肠系膜下静脉与右侧髂内静脉交通,其门静脉血绝大部分通过肠系膜下静脉与髂静脉异常沟通,继而汇入下腔静脉。患者行肝移植术重建门静脉,术后恢复良好。病理诊断:慢性肝炎2级,纤维化程度2期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49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确定DIL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其治疗预后,为临床医师在DILI的诊断、治疗及其预防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9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712例确诊的DILI病例的数据,其中498例纳入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与分型,实验室检查指标,疾病严重程度及病死率等数据。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Pearson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Spearman秩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导致DILI的可疑药物中,单一用药占89.56%,主要有中药(56.43%)、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剂(8.03%)、抗感染药物(4.42%)、解热镇痛药物(4.22%)等,联合用药占10.44%。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63.05%),年龄段在临床分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不同药物导致的DILI中,年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在不同可疑药物种类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001、0.003、0.001、<0.001、<0.001);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ALT、AST、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TB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嗜酸性粒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0.001、<0.001、<0.001、<0.001、0.018、0.003、0.019)。54例完善肝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的患者以慢性肝炎型多见,西药组纤维化高于中草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96.99%的DILI患者治愈或者好转,3.01%的患者未治愈。有序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GGT、INR为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DILI的可疑用药以草药/膳食补充剂、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剂、抗感染药物、解热镇痛药物常见,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多见,多数DILI患者停药后预后良好,GGT、INR为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国医大师周信有运用药对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国医大师周信有常以药对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常用药对有虎杖与茵陈,虎杖解毒散瘀,茵陈利湿退黄,二药相配,利湿解毒,消除病毒性肝炎病因;丹参与赤芍,具有活血而不伤正的特点,防止肝病“久病入络”;淫羊藿与黄芪,先天后天同补,补中有通、通中有补,共同修复肝脏受损功能;柴胡与莪术,既可疏肝健脾、活血消积,又可预防肝病后期可能出现的肝硬化等,以治未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明确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经肝穿活组织学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查确诊的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207例,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分别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方( n = 127)和扶正化瘀胶囊( n = 80)治疗,疗程均为24~48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肝脏生化学、肝脏硬度值(LSM)、无创性肝纤维化指数[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标(FIB-4)]的变化,评估益气活血方抗肝纤维化疗效。 结果:益气活血方组和扶正化瘀胶囊组患者基线LSM、APRI、FIB-4比较, P值均> 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用益气活血方和扶正化瘀胶囊患者症候积分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益气活血方在改善肝病面容、肝区不适及腰膝酸软方面优于扶正化瘀胶囊( P < 0.05);肝脏生物化学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随疗程延长逐渐复常,治疗24~48周复常率两组分别为100%对比100%、100%对比93.8%、96.8%对比92.3%及87.5%对比81.8%。治疗12周后两组APRI值均显著降低;治疗48周,两组LSM显著改善;而FIB-4显著改善仅见于益气活血方治疗48周,与扶正化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治疗后LSM、APRI、FIB-4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对比63.6%, P = 0.046;68.4%对比52.0%, P = 0.052;68.4%对比62.0%, P = 0.437;益气活血方治疗患者LSM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组。 结论:中药益气活血方可作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优选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