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制备和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是一种具有立体纤维蛋白结构、富含大量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第二代血小板浓缩物,可持续释放各种促进伤口愈合的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PRF已在创伤外科、整形外科及口腔科等临床科室广泛用于治疗患者各种急慢性创面。对创伤外科中常见的慢性难愈合创面,常规的外科处理常效果不佳。大量的研究已证实PRF对慢性创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根据标本选择、离心方法、离心管材质、冻干保存技术等多种方法,研究者尝试对PRF进行改良增效,并已取得巨大进展。本文就PRF制备和保存技术研究现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藜芦醇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创面愈合困难是临床各科室医师均有可能遇到的难题,目前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及促进血管新生等作用,是潜在的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然而,白藜芦醇因生物利用度不高等原因,临床应用受限。该文对白藜芦醇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创面治疗中的给药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的重新开发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放射性溃疡中细胞衰老的特征及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放射性溃疡是一种严重的皮肤损伤,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常呈进行性进展,且皮损易向非照射区域扩展、迁延难愈。然而,现有的理论无法充分解释放射性溃疡的进展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衰老在不同类型的慢性创面中起着重要作用,提示衰老细胞的积累可能与放射性溃疡相关。陆军军医大学史春梦教授团队在《Burns & Trauma》杂志上发文《Characterization of cellular senescence in radiation ulcer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conditioned medium》。该研究团队首先采用40 Gy X线照射大鼠局部皮肤,建立了具有临床患者特征的放射性溃疡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连续超过260 d的观察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放射性溃疡的进展,衰老细胞在辐照组织中不断积累,并在后期保持较高的衰老水平。其中,衰老的巨噬细胞主要出现在放射性溃疡的早期阶段,而衰老的真皮Fb和内皮细胞则在辐射后呈持续增加。此外,该研究证实向放射性溃疡中注射外源性衰老细胞,会显著加重皮损的进展。接着,该研究团队通过体外研究观察到,辐照诱导的原发性衰老细胞及其条件培养基(CM)诱导的继发性衰老细胞均可通过旁分泌功能诱导正常细胞发生衰老。最后,该研究团队将标准化制备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M(uMSC?CM)以2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至放射性溃疡大鼠模型中,观察到经uMSC?CM处理后,皮损部位的渗出、结痂和溃疡等病理变化得到改善,血清中IL?1α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管生成素?1水平显著恢复(P<0.05),衰老相关基因(p16、p21 和p53)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uMSC?CM能够通过抑制细胞衰老,有效缓解放射性溃疡的进展;衰老细胞在放射性溃疡的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或许是治疗放射性溃疡的一个有效靶点;间充质干细胞的分泌因子在放射性溃疡的治疗中存在巨大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异物残留致1例患者腹部慢性难愈合创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18年12月1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因异物残留导致局部窦道形成的59岁男性患者。经检查,残留异物为患者27年前行阑尾切除手术时植入的“毡布”成分,23年前因右下腹阑尾炎手术致切口处增生性瘢痕形成,瘢痕切除术后继发感染导致创面不愈合。该次收入院后经手术治疗后创面完全愈合,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局部肉芽肿性炎。该病例提示在植入物附近的手术操作一旦继发感染,容易形成慢性难愈合创面,积极手术治疗是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努力把中国创面修复科建设好发展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强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溃疡)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在简要回顾我国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重要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就我国创面修复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论述,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抓住历史机遇,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努力把我国创面修复科建设好、发展好,最终造福广大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控制损伤和加速康复技术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讨控制损伤和加速康复外科技术理念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的应用效果。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35~92(65±12)岁。试验组50例用控制损伤和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对照组50例用传统围术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感染、血肿、尿失禁)、创面痊愈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度。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创面痊愈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22.3±3.5)比(28.6±2.4) d、(67.2±5.2)比(86.2±6.4) d、(15 146.6±111.2)比(19 828.5±109.6)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满意度98%,试验组100%满意。并发症方面,试验组1例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5例出现切口感染。控制损伤和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在治疗慢性创面患者中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愈合时间、加快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性难愈性创面(CRW)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较长及预后差等原因,是临床上面临的最具挑战性难题之一。针对CRW病因复杂、疗效不佳的现状,相关领域诊疗专家有必要对CRW的诊疗方法进行系统性总结,并制订规范化诊疗指南。为此,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创伤骨科与多发伤学组共同组织相关专家,依据需求牵引及循证医学的原则针对临床问题形成推荐意见,最终制订《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从CRW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术后管理、并发症预防与合并症管理及康复治疗与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9条推荐意见,为CRW的诊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创面愈合新理念:姑息性创面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及各种慢性病和创伤发生率的升高,由不同原因(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压迫、感染、肿瘤等)导致的慢性创面患者日渐增多。特别是生命终末期患者的慢性创面具有愈合难度大、甚至无法愈合的特点,对其进行姑息性治疗势在必行。慢性创面的姑息性治疗着重于创面的气味、疼痛、渗出物、出血和感染管理等,以前有效预防感染,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轻医疗经济负担。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姑息性治疗在慢性创面的相关研究,探讨不同创面姑息性治疗的评估和管理,为慢性创面治疗提供新策略、新材料、新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足溃疡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功能分析及临床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筛选糖尿病足溃疡(DFU)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与临床验证,以期为慢性难愈性创面的表观遗传学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取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的DFU患者基因表达谱数据集GSE80178,采用GEO2R工具分析筛选数据集中3个正常皮肤组织样本与6个DFU组织样本之间的DEG。对筛选出的DEG,采用R语言程序包中ClusterProfiler、org.Hs.eg.db、GOplot和ggplot2分别进行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的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筛选DEG中的关键基因,用Cytoscape 3.9.1软件中Cytohubba插件进行关键基因的GO富集分析。取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2018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15例DFU患者(男7例、女8例,年龄55~87岁)的DFU组织和15例急性创面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8~52岁)术后弃用的正常皮肤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富含脯氨酸的小重复蛋白1A(SPRR1A)和晚期角质化包膜蛋白3C(LCE3C)的mRNA与蛋白表达。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从DFU患者DFU组织中筛选出492个差异表达显著的DEG(校正 P<0.05或校正 P<0.01),包括363个上调DEG和129个下调DEG。GO术语分析显示,DEG在皮肤发育、角质形成细胞(KC)分化、角质化、表皮发育、表皮细胞分化等方面显著富集(校正 P值均<0.01);KEGG通路分析显示,DEG在肿瘤相关微小RNA、Ras相关蛋白1信号通路和多能干细胞调控信号通路等方面显著富集(校正 P值均<0.01)。PPI分析显示,内披蛋白、 SPRR1A、 SPRR1B、 SPRR2B、 SPRR2E、 SPRR2F、 LCE3C、 LCE3E、角蛋白16(均为下调DEG)和丝聚蛋白(为上调DEG)为从DFU患者DFU组织中筛选出的DEG中的关键基因,其显著富集于角质化、KC分化、表皮细胞分化、皮肤发育、表皮发育、多肽交联等GO术语(校正 P值均<0.01)。DFU患者DFU组织中SPRR1A和LCE3C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0.588±0.082与0.659±0.098、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2±0.05与0.24±0.04,分别明显低于急性创面患者正常皮肤组织的1.069±0.025与1.053±0.044( t值分别为20.91、13.66, P值均<0.01)、0.38±0.04与0.45±0.05( t值分别为9.69、12.46, P值均<0.01)。 结论:相较于正常皮肤组织,DFU患者DFU组织中存在DEG谱,且DEG显著富集于KC分化及角蛋白功能方面;关键DEG与KC生物学功能相关,在DFU患者DFU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阻碍溃疡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局部氧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足溃疡难治愈,易复发,远期预后差。糖尿病足溃疡标准治疗效果有限,发展辅助治疗已成为新趋势。目前,局部氧疗辅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有助于创面愈合,特别是慢性创面,但目前尚缺少高质量循证证据支持,并且临床医师对局部氧疗缺少了解。因此,笔者通过综述创面愈合与氧气的关系,局部氧疗原理、发展与演变、常见形式及优缺点,国内发展现状等,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局部氧疗的认识和重视,使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从中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