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命案侦查过程中,准确找到被丢弃、掩埋的人体遗骸至关重要.寻找人体遗骸的方法主要有人类的视觉搜索、空中探测、地球物理技术、远程成像技术以及犬类嗅觉搜索技术等.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是一种公认的具有时效性的非侵入性搜索方法,是法医调查中最有价值的搜索工具.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和总结相关文献资料,以人体遗骸分解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理论基础,探寻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的基本原理,对以人类血迹、人体组织、尸体腐败液、气味替代物作为嗅源训练犬类搜索人体遗骸技术在法医调查中的使用进行综述,从尸体腐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气味替代物和吸附装置的研发、犬类训练与使用的技战法等角度展望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证患者口腔呼气气味图谱特征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基于电子鼻技术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湿热证患者口腔呼气气味图谱特征及识别效果.方法 招募慢性胃炎患者,其中CAG湿热证组60例、CAG非湿热证组5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湿热证组60例、CNAG非湿热证组50例,同时将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随机选取CAG湿热证组中10例和CAG非湿热证组50例组成CAG组,选取CNAG湿热证组10例和CNAG非湿热证组50例组成CNAG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运用电子鼻(GISXM-MQWA01)采集所有受试者口腔呼气气味绘制图谱,对健康对照组与CAG组、CNAG组受试者,CAG湿热证组、CAG非湿热证与CNAG湿热证口腔气味图谱各响应曲线(包括曲线A、B、C、D、E、F、G、H、I、J)振幅、斜率进行比较.运用改良Transformer模型对气味图谱特征进行分类,并采用混淆矩阵方法对分类模型进行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ROC曲线下面积(AUC)等.结果 CAG湿热证组Hp阳性率为80.00%(48/60),CAG非湿热证组为62.00%(31/50),CNAG湿热证组为46.67%(28/60),CNAG非湿热证组为42.00%(21/50),CAG湿热组与CAG非湿热组H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组气味图谱的响应曲线A、B、C、D、F、G、I振幅及A、F的斜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曲线E振幅及斜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CNAG组(P<0.05或P<0.01);CNAG组的图谱响应曲线A、B、C、D、F、G、I振幅及A、D、F斜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CAG湿热证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D振幅及J斜率高于CNAG湿热证组,曲线F振幅低于CAG非湿热证组,曲线H振幅及A、H、J斜率高于CAG非湿热证组(P<0.05).CAG组与健康对照组组间气味图谱识别模型的识别准确率达77.78%,AUC=0.88;CAG组与CNAG组的识别准确率达69.44%,AUC=0.61;CAG湿热证组与CAG非湿热证组识别准确率可达75.8%,AUC=0.70.结论 电子鼻技术能对CAG湿热证患者的口腔呼气气味作出较为准确的识别,曲线F振幅降低,曲线H振幅及A、H、J斜率升高可能是其气味图谱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康复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为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晚年医案选集,所录之医案多为迁延难愈的内科杂病,其中蕴含丰富的康复思想.叶天士注重辨体质偏颇、察正气盛衰以提出适宜的摄生康复方案,参四时之气以采用圆机康复之法.对于久病康复主张"王道"养正,以药性和缓之药物改善虚损体质;对于虚损康复注重调护脾胃,以化生精气充养脏腑,调中气复元气.在治疗上,叶天士重视药食气味于病后康复,主张以薄味饮食养病,且药物剂型与服法灵活;强调节欲静养以却病,旨在形神共康.叶天士晚年提出的康复思想对当今慢性病的康复调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医大师许润三巧用经方治疗带下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许润三教授是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妇科首席专家.许老临床七十余年,擅长治疗妇科常见病及疑难病,临证处方多遵仲景意,用药味少力专,现将许教授古方新用治疗带下病的经验整理如下.1带下病治疗不拘泥于利"湿"带下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表现之一,当带下的量、色、质、味发生异常则成为带下病,患者可出现阴道分泌物过多,或可伴阴道瘙痒甚至疼痛,以及出现"五色带"并伴有气味异常等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疫喉浅论》辨治猩红热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清代喉科医家夏云治疗猩红热的用药特色及规律.方法 手工检索夏云所著《疫喉浅论》中治疗猩红热的内服与外用方剂,分别建立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中统计分析、关联分析与层次聚类分析挖掘内服与外用方剂中药物频次、功效、四气五味归经、常用药对及核心药物组合规律.结果《疫喉浅论》中共有 64 首猩红热治疗方,其中内服方剂 41首,外用方剂23 首.内服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玄参,药物功效以疏散风热为主,药物气味归经以寒性、甘味、肺经药多用,常用药对为地黄-麦冬,通过聚类分析得出 3 类内服核心处方.外用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冰片,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为主,药物气味归经以寒性、苦味、肺经药多用,常用药对为硼砂-冰片,通过聚类分析得出 3 类外用核心处方.结论《疫喉浅论》中治疗猩红热的内服、外用方剂均反映了夏云对猩红热病因病机及病位的认识,体现了其"清透化毒凉营泄热"的治疗原则,可为当今猩红热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艰难梭菌感染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是社区和医院较常见的病原菌感染之一,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腹泻、假膜性肠炎,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CDI现有诊断依赖于患者粪便中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相关毒素或毒素编码基因的鉴定,这些传统的细菌学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延误疾病诊疗。研究发现CD有一种特殊的"马粪样"臭味,这种特殊气味来自CD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人体呼气、血液、尿液和粪便中的VOCs作为潜在的非侵入性诊断生物标志物用于感染性疾病和消化道等多种疾病诊断。研究发现,CD的VOCs有助于CDI的快速诊断,其具有潜在的特征性VOCs成分。该文就VOCs及其在CDI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诊断未用药帕金森病患者的眼球运动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诊断未用药帕金森病患者的眼球运动特点及其与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新诊断的未用药帕金森病患者75例与同期当地社区招募的健康对照者46名。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视频眼震电图记录下的眼球运动评估,包括水平方向上视觉介导的反射性扫视(水平扫视)和平滑追踪运动(SPEM),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运动症状(Hoehn-Yahr分期、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冻结步态问卷)和非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问卷、16项气味识别测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汉化基础版、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紊乱筛查量表)的评估。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眼球运动参数的差异,包括水平扫视的潜伏期和精准度以及视标光点分别以0.1、0.2、0.4 Hz频率水平移动时的SPEM增益值,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与健康对照存在差异的眼球运动参数与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分别对扫视潜伏期、扫视精准度、不同频率SPEM增益值等眼球运动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敏感度及特异度分析,再将扫视潜伏期、扫视精准度和0.4 Hz改变最明显的SPEM增益值拟合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新发帕金森病组患者扫视潜伏期明显延长[(210.4±41.3)ms比(191.3±18.9)ms, t=-3.455, P=0.001]、扫视精准度降低(88.4%±6.8%比92.2%±6.1%, t=3.064, P=0.003)、SPEM增益值在0.1、0.2和0.4 Hz上与健康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0.68±0.15比0.74±0.14, t=2.261, P=0.026;0.72±0.16比0.79±0.16, t=2.704, P=0.008;0.67±0.19比0.78±0.19, t=2.937, P=0.004)。扫视潜伏期,扫视精准度,0.1、0.2、0.4 Hz频率SPEM增益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小于0.7,分别为0.641( P=0.010)、0.681( P=0.001)、0.616( P=0.032)、0.652( P=0.005)、0.660( P=0.003)。但拟合扫视潜伏期、扫视精准度和0.4 Hz改变最明显的SPEM增益值进行ROC分析时,区分帕金森病和健康对照的敏感度为80.4%,特异度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UC=0.780, P<0.001)。帕金森病患者的扫视潜伏期延长与长病程相关( β=0.334,95% CI 0.014~0.654, P=0.041),SPEM增益值降低与患者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0.1 Hz: β=-0.004,95% CI -0.008~-0.001, P=0.036;0.4 Hz: β=-0.006,95% CI -0.011~-0.001, P=0.012)。 结论:新诊断未用药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眼球运动异常,但单纯依靠眼球运动参数尚无法充分区分帕金森病与健康对照。眼球运动异常可能与疾病的进展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植物基除臭剂的配方设计及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植物基除臭剂的配方,探讨其净化效果。方法:采用市售植物复配精油为基底,三甘醇为溶剂,加入一定比例的乳化剂、助剂和去离子水配制植物基除臭剂。乳化剂选用比较常见的10种表面活性剂进行冷储和热储对比试验,助剂选用β-环糊精,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配方中植物精油、乳化剂和助剂含量。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除臭剂的活性成分。净化试验采用静态染毒和自动喷雾系统测试除臭剂的净化效果,并和自然沉降、去离子水和3M异味抑制剂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植物基除臭剂检出活性有效成分33种,大部分为含氧化合物。精油质量浓度0.6%、β-环糊精质量浓度1.0%,吐温-80质量浓度3.0%为最佳配比,该植物基除臭剂的平均除臭效率高于去离子水和化学除臭剂,10 min后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净化效率达到100%,30 min后氨气净化效率达到95%。结论:植物基除臭剂含有反应活性很高的功能团,能与恶臭物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抑制恶臭气味的目的,该除臭剂对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净化效果强于对氨气的净化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创面愈合新理念:姑息性创面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及各种慢性病和创伤发生率的升高,由不同原因(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压迫、感染、肿瘤等)导致的慢性创面患者日渐增多。特别是生命终末期患者的慢性创面具有愈合难度大、甚至无法愈合的特点,对其进行姑息性治疗势在必行。慢性创面的姑息性治疗着重于创面的气味、疼痛、渗出物、出血和感染管理等,以前有效预防感染,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轻医疗经济负担。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姑息性治疗在慢性创面的相关研究,探讨不同创面姑息性治疗的评估和管理,为慢性创面治疗提供新策略、新材料、新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5岁年幼儿哮喘学龄期转归的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年幼儿确诊哮喘3年后至学龄期疾病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6年至2017年北京市5家医院诊断的2~5岁哮喘患儿共494例进行电话随访,收集并分析其近3年哮喘发作情况、症状控制水平以及伴发过敏性疾病情况等资料。结果:完成电话随访并纳入本研究387例,男261例(67.4%),女126例(32.6%)。3年内哮喘无发作(临床缓解)246例(63.6%),3年内有哮喘发作(临床未缓解)141例(36.4%)。3年内有哮喘发作患儿,其症状表现为喘息116例(82.3%)、反复咳嗽59例(41.8%)、气促45例(31.9%)、胸闷或夜间憋醒22例(15.6%)。其哮喘发作诱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80例(56.7%)、变应原暴露46例(32.6%)、气候改变或寒冷空气刺激59例(41.8%)、剧烈运动36例(25.5%)、刺激性气味3例(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访时年龄、出生后烟草暴露史、哮喘起病前反复呼吸道感染、个人过敏史、打鼾、过敏性鼻炎、近1年存在过敏性鼻炎、近1年存在过敏性结膜炎等在近3年临床缓解组和近3年临床未缓解组患儿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后烟草环境暴露、近1年存在过敏性鼻炎、近1年存在过敏性结膜炎为哮喘症状持续至学龄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年幼儿哮喘至学龄期,仍有1/3以上的患儿临床症状未缓解;出生后烟草环境暴露、近1年存在过敏性鼻炎、近1年存在过敏性结膜炎是哮喘未缓解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