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功能性微创理念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几十年来,微创内镜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儿外科各个领域,微创内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势,但手术切口的微创并不等于功能上的微创。本文旨在评述功能性微创的理念及其在儿童外科领域的临床应用,通过与精准医疗、新技术应用以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结合,实现以最小创伤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在儿童心脏外科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指采用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和并发症。ERAS理念在成人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但在儿童这一特殊人群中应用相对较少。由于儿童心脏外科手术具有风险高、精细度高、操作复杂等特点,此类病人往往面临更为复杂的外科应激。本文综述了ERAS理念在儿童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现状,为ERAS理念在儿童心脏外科的更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胃肠肿瘤外科并发症规范化诊断登记历程回顾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胃肠肿瘤外科研究的逐步深入,肿瘤外科尤其是胃肠肿瘤术后并发症诊断信息的登记日益受到重视。国内胃癌规范化手术的推广及微创外科、加速康复外科、新辅助治疗等新技术、新理念的引入推动了胃癌规范化手术安全性临床研究(如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系列研究等)开展,并进一步推动短期安全终点即并发症的数据规范化登记。我国胃肠外科并发症诊断登记也逐步由基于临床经验发展为基于临床研究的诊断登记。在此基础上,自2015年起,国内同行共同搭建的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进一步推动全国各医疗中心登记汇报真实临床数据。近年来,国内同道共同制订并发症诊断登记专家共识,开展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并发症注册登记研究,上述工作都将推动全国各医疗中心尤其基层医疗中心进入基于真实世界的规范化并发症诊断登记时代。笔者回顾梳理我国胃肠肿瘤外科并发症规范化诊断登记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旨在为我国胃肠外科的临床实践规范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术后肠麻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防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术后肠麻痹(POI)是外科手术后由于非机械原因导致的胃肠道运动功能受到暂时性抑制造成无法经口摄入的临床现象,其发病机制涉及手术创伤、麻醉药物、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及肠道炎症反应等多个因素。POI分为早期的神经源性阶段和后期的炎症阶段,炎症阶段对机体和临床转归影响较大。随着加速康复外科和微创技术的出现,在POI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POI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需要对其机制和防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控制损伤和加速康复技术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探讨控制损伤和加速康复外科技术理念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的应用效果。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35~92(65±12)岁。试验组50例用控制损伤和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对照组50例用传统围术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感染、血肿、尿失禁)、创面痊愈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度。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创面痊愈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22.3±3.5)比(28.6±2.4) d、(67.2±5.2)比(86.2±6.4) d、(15 146.6±111.2)比(19 828.5±109.6)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满意度98%,试验组100%满意。并发症方面,试验组1例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5例出现切口感染。控制损伤和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在治疗慢性创面患者中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愈合时间、加快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加速康复理念联合早期肠液回输在新生儿小肠造瘘术后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理念联合早期肠液回输技术在新生儿肠梗阻中高位小肠造瘘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因肠梗阻行中高位小肠造瘘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术后随机分为加速康复组与传统治疗组。加速康复组术后应用加速康复理念联合早期肠液回输,传统治疗组术后采用常规胃肠减压、不常规镇痛及根据排便量实施肠液回输等传统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肠外营养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每日体重增长、住院时间、相关并发症指标及30 d内再入院率。结果:共纳入42例患儿,加速康复组22例,传统治疗组20例。加速康复组术后肠外营养时间[(22.6±9.4)d比(30.7±11.3)d]、导管留置时间[(5.9±0.8)d比(9.9±2.1)d]、术后住院时间[(26.8±9.8)d比(33.8±11.5)d]均短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每日体重增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加速康复组术后胃肠黏膜出血发生率低于传统治疗组(13.6%比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喂养不耐受、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肠液回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前关闭造瘘率以及30 d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加速康复理念联合早期肠液回输在新生儿肠梗阻中高位小肠造瘘术后的应用安全可行,能缩短肠外营养使用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加速患儿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ERAS深入开展的今日外科医师还需做什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术后加速康复(ERAS)理念自提出以来,在争议与讨论中不断地被重视、丰富与发展。虽然ERAS的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并非外科学的独立分支,但外科医师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外科医师需要给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住院率及再手术率等问题更多的关注,并能够结合优秀的外科技术与扎实的非外科技术最大程度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实施和开展ERAS,使患者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综合医院日间手术室运行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为推进综合医院规范、高效开展日间手术,优化日间手术室管理机制,提高手术当日服务流程关键节点和要素管理水平,夯实医疗质量安全基础,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和国家科技部内镜微创技术装备与标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制订《综合医院日间手术室运行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该共识主要内容包括综合医院开展日间手术的优先运行模式、日间手术室的归口管理和人力资源调配、日间手术专区设置、日间手术室设备和手术器械配置、日间手术室岗位设置、日间手术排程、手术医师手术日安排原则、首台手术入室时间、手术部位标识、日间手术患者组织标本病理学诊断、日间手术室医疗辅助人员配置等,适用于开展日间手术的各级综合医院,包括日间手术中心和专科病房日间手术单元2种运行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全腹腔镜下脾脏切除联合断流术的综合评估与手术技术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全腹腔镜脾脏切除联合断流术目前已成为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手段。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操作精细、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显著优势。精准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手术操作及精致的围手术期管理仍是腹腔镜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术前合理精准的个体化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是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及手术合理性的重要依据;术中规范化个体化的精细手术操作是精准断流、减少术中出血及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关键;术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有利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快速恢复,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抗凝治疗是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加强多学科间协作是未来推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重要任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管理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无痛胃肠镜检查和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接受了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和评估、手术方式和术中麻醉管理对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及快速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此例患者术前合并严重的冠心病(三支病变)、不全肠梗阻、陈旧性脑梗死、轻度贫血和低钾血症,围手术期遵循肠道患者加速康复策略,术者选择了目前微创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麻醉以优化心肌氧供需平衡为目标,患者预后良好,顺利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