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频超声对手骨关节炎患者骨赘评估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手OA患者双手骨赘的好发部位,分析骨赘严重程度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手OA患者104例,根据病程分为3组:<1年组,1~5年组,>5年组。应用高频超声对手OA患者的第一腕掌关节(CMC1)、掌指关节(MCP)、近端指间关节(PIP)、远端指间关节(DIP)进行探查,记录骨赘部位并进行半定量分级(OSGS),同时记录入组者年龄、病程、ESR、CRP,填写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澳大利亚/加拿大手骨关节炎指数(AUSCAN)疼痛量表,比较不同病程组的各项指标,统计骨赘好发部位及发生率,分析骨赘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 χ2检验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①共检查双手3 120个关节,骨赘占33.56%(1 047/3 120)。不同病程组OSGS和AUSC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3.485, P<0.01; H=51.491, P<0.01),VAS、ESR、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5.808, P=0.055; H=2.878, P=0.237; H=2.319, P=0.314)。②双手不同关节区中,PIP所占比重最大(46.54%,484/1 040),其次为DIP(46.51%,387/832)、CMC1(30.77%,64/208),MCP所占比重最小(10.77%,112/1 040),不同关节区骨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84.194, P<0.01)。③双手指间关节区中,骨赘构成比最大的分别是MCP3(46.43%,52/112)、PIP3(30.58%,148/484)和DIP2(31.01%,120/387)。④ OSGS与年龄、病程、VAS、AUSCAN评分呈正相关( r=0.370, P<0.01; r=0.382, P<0.01; r=0.215, P=0.029; r=0.390, P<0.01),与ESR、CRP无相关性( r=0.173, P=0.079; r=0.162, P=0.101)。 结论:手OA骨赘多见于PIP,其次为DIP,高频超声对骨赘的探查有助于手OA诊断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日光温室作业与职业高发疾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日光温室作业人员健康状况,为制定日光温室作业人员职业高发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大坝村从事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的作业人员245人为日光温室作业组,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体质指数等进行匹配,选择相邻的砂梁村不从事日光温室作业的282人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开展现场调查,并进行健康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五官科检查、眼科检查、骨关节检查和皮肤检查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对象骨关节(上肢、下肢、手、脊柱)检查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烟龄和饮酒量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与对照组比较,日光温室作业组人员鼻部检查、咽喉部检查、裂隙灯检查、眼结膜检查、下肢骨关节检查、手骨关节检查、脊柱检查、头颈皮肤检查、躯干皮肤检查、上肢皮肤检查、下肢皮肤检查异常检出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1.53、7.94、9.92、27.93、79.32、81.42、9.43、6.79、9.76、4.34、8.29,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体质指数等因素后,与对照组比较,日光温室作业是骨关节检查异常的危险因素( OR=1.178,95% CI:1.151~2.143, P=0.001)。 结论:日光温室作业对作业人员健康存在一定的损害作用,日光温室作业人员上肢、下肢、手、脊柱骨关节异常患病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侵蚀性手骨关节炎:最新发现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OA是肢体残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中,OA为常见类型。临床上将其分为侵蚀性手OA(erosive hand osteoarthritis,EHOA)、结节性手OA以及第一腕掌关节OA。EHOA的临床症状严重,且难以诊断,易出现误诊和延误治疗,进而导致关节破坏和残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地舒单抗治疗侵蚀性手骨关节炎:一项2a期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侵蚀性手骨关节炎病情进展快,容易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然而,目前侵蚀性手骨关节炎治疗方法有限,且只能缓解症状,难以阻止结构性损伤,亟需有效药物延缓疾病影像学进展。最近,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附属医院Wittoek等 [1]进行了一项2a期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地舒单抗在侵蚀性手骨关节炎患者中的疗效,并重点研究地舒单抗能否延缓疾病影像学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中记忆B细胞比例与骨侵蚀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RA患者外周血记忆B细胞分布特征及其分布和骨侵蚀的关系,进一步了解B细胞在R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0例RA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外周血的B细胞亚群分布,根据表面标记将B细胞分为CD19 +CD27 +IgD -转换后记忆B细胞、CD19 +CD27 +IgD +转换前记忆B细胞、CD19 +CD27 -lgD -双阴记忆B细胞和CD19 +CD27 -IgD +幼稚B细胞,分析RA中B细胞亚群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疾病活动度、病程及治疗下B细胞亚群分布的改变。根据关节超声结果将RA患者分为无骨侵蚀、手骨侵蚀、膝骨侵蚀及手和膝均骨侵蚀4组,分析B细胞各亚群分布、自身抗体和RA骨侵蚀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 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①RA患者外周血中转换前记忆B细胞[(9.5±6.7)%]的比例低于健康对照[(12.1±4.7)%]( t=2.46, P=0.015),而双阴记忆B细胞[(3.8±2.5)%]的比例高于健康对照[(2.7±1.3)%]( t=-4.74, P<0.001)。②相比于疾病缓解组RA患者,中度活动组[(8.4±4.7)%与(12.4±7.5)%, t=3.13, P=0.001]和重度活动组[(7.8±7.6)%与(12.4±7.5)%, t=3.00, P=0.003]RA患者转化前记忆B细胞均降低,而重度活动组RA患者幼稚B细胞比例升高[(70.3±15.0)%与(63.9±14.6)%, t=-2.15, P=0.034]。不同病程的RA患者B细胞亚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接受激素治疗的RA患者总B细胞[(4.8±2.9)%与(7.2±4.1)%, t=-3.24, P=0.001]、转化前记忆B细胞[(7.6±4.3)%与(10.0±7.1)%, t=-2.63, P=0.010]显著低于未接受激素治疗患者,而双阴记忆B细胞[(4.9±3.0)%与(3.6±2.3)%, t=-2.79, P=0.006]显著高于未接受激素治疗患者。④相比于无骨侵蚀组RA患者,手和膝均骨侵蚀组的RA患者外周血中转换前记忆B细胞[6.8%(2.5%,9.5%)与9.7%(5.5%,17.5%), Z=-2.12, P=0.034]比例显著降低。相比于无骨侵蚀组RA患者,双阴记忆B细胞在膝骨侵蚀组RA患者[3.3%(2.7%,5.0%)与2.6%(1.9%,3.8%), Z=-2.09, P=0.036]及手和膝均骨侵蚀组RA患者[3.9%(2.3%,5.6%)与2.6%(1.9%,3.8%), Z=-2.41, P=0.016]中的比例均显著升高。另外,手和膝骨侵蚀组RA患者中RF水平显著高于无骨侵蚀组RA患者[141.0 (38.0,874.0)U/ml与53.5(10.0,106.0)U/ml, Z=-2.07, P=0.039];手骨侵蚀组RA患者中ACPA阳性患者的比例高于无骨侵蚀组RA患者[81%(52/64),与64%(38/59), χ2=4.44, P=0.043]。 结论:RA患者外周血中双阴记忆B细胞升高、转换前记忆B细胞降低及高水平的自身抗体可能与RA骨侵蚀密切相关,可能为RA致残的发病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氨蝶呤治疗手骨关节炎和滑膜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手部骨关节炎是一种致残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较少.手骨关节炎伴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与疼痛相关的炎症表型.本研究旨在观察甲氨蝶呤对手骨关节炎和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为平行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多中心试验,研究对象为手骨关节炎(至少1个关节Kellgren和Lawrence分级≥2级)和MRI检测的1级或以上滑膜炎患者(年龄40~75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侵蚀性手骨关节炎:最新发现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OA是肢体残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中,OA为常见类型.临床上将其分为侵蚀性手OA(erosive hand osteoarthritis,EHOA)、结节性手OA以及第一腕掌关节OA.EHOA的临床症状严重,且难以诊断,易出现误诊和延误治疗,进而导致关节破坏和残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 女,24岁,因右手背肿物6个月余入院.临床检查右手背尺侧可触及一大小约6cm×4cm肿物,表面皮肤完整,色泽正常,肿物质硬,移动性差,压痛(-).辅助检查:体表彩超提示右第五掌骨骨质局部回声不光滑,呈虫蚀样改变,并向外凸出,周围肌腱回声尚连续,滑动自如;正斜位X线片提示右手第5掌骨骨皮质局限性增厚(图1).患者自诉既往无外伤病史.临床诊断:右手第5掌骨骨性肿物.于全麻下行右手骨肿物切除术.沿第5掌骨背侧做长约6 cm纵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牵开伸肌腱,剖开骨膜见第5掌骨局部隆起,与正常骨质界限欠清楚,以小骨凿凿除增生隆起之骨肿物,肿物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肉眼可见增生之骨质切除干净.冲洗,止血,缝合皮肤.病理报告: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图2).术后随访1年,未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肢运动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人体上肢是人类各部分肢体中最灵活的部分,由手骨、尺骨、桡骨、肱骨以及相互协调运动的关节和肌肉、韧带等周围软组织组成,结构复杂,且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具有灵活性高、运动范围广、各部分协调性强等特点.人体上肢创伤性骨折、运动性损伤、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对这些疾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研究上肢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动力学、运动学及上肢骨骼肌肉力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从医学生物力学角度,探讨人体上肢骨骼肌肉系统相关的力学问题,上肢运动过程中肌肉力、关节力的变化情况和骨骼的应力、应变规律.确定人体上肢骨骼的力学相关参数及主要肌肉功能的力学特性,为动力学、运动学仿真分析提供较为合理的分析平台,为临床上肢手术的术前规划和术后的康复功能研究及评价提供合理的有限元分析平台.对预防骨折、关节退行性变、运动性损伤、康复锻炼以及体育竞技方面有指导作用.本文从骨肌系统建模、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分析以及有限元分析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锁骨内侧骨骺骨化分期鉴定骨龄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的法医学骨龄鉴定一直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热点主题.手骨骨化测定、第三磨牙矿化作为国内法医学骨龄鉴定的常用方法,会出现鉴定年龄过大的情况,从而影响司法公正.因此,利用锁骨内侧骨骺骨化分期进行骨龄鉴定就成了一种可替代的新型鉴定手段.目的:利用CT分析锁骨内侧骨骺的骨化分期能否作为法医学骨龄鉴定的有效技术手段,尝试制定相应的骨化分期标准以判断被检者是否为成人.方法:回顾性收集300例年龄10-30岁被检者的胸部CT资料,分析得到300例(600个锁骨)研究对象双侧锁骨内侧骨骺的骨化分期,并将骨化分期与研究对象的生理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利用一个修正后的分期系统,将锁骨内侧骨骺的骨化分期分为Ⅰ-Ⅴ期.结果与结论:①锁骨内侧骨骼骨化中心的出现发生于11-21岁,骨化中心的部分融合发生于16-23岁,骨化中心完全融合分别发生于男性的18岁及女性的19岁;②当锁骨内侧骨骺的骨化分期在Ⅲ期时,被检者为成人(>18岁)的概率为70.8%;当骨化分期在ⅢB期、Ⅳ期及Ⅴ期时,无论男性女性,被检者100%为成人(>18岁);③结果表明,利用CT分析锁骨内侧骨骺的骨化分期,可作为法医学骨龄鉴定的有效方法.ⅢB期可作为判断被检者是否为成人(>18岁)的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