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事护理在提高肝移植受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叙事护理将文学方法与价值引入护理,构成与循证护理的互补,是护理人员落实人文关怀的重要手段。肝移植受者术后存在的问题并非都是外在化的、可量化的实体,而是情感化的、可叙述的生命故事,可通过叙事护理手段将其呈现出来。故本文从叙事医学的来源、叙事护理的产生、发展及其意义等出发,通过参考国内外叙事护理发展,以及肝移植受者生存质量调查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国叙事护理在肝移植受者生存质量调查中的重要性及现存问题,以期为国内在肝移植受者中开展叙事护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本科护理人文学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设计以职业情感培育和职业素养提升为核心的本科护理人文学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本科护理人文学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方案,主要步骤包括明确课程思政维度,设计课程思政目标;匹配思政教学主题,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制作多元化课程思政微案例资源.选取某医科大学2021级护理专业本科生112名作为研究对象,在护理人文学中实施"触发感知—学习赋能—行动转化"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通过课程成绩、教学满意度及教学效果调查结果、思政反思主题讨论区的学生回帖内容语义网络分析与情感分析结果评价实施成效.结果 112名学生课程成绩为(85.55±3.41)分;108名(96.4%)学生对教学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依次有106名(94.6%)、101名(90.2%)、102名(91.1%)学生赞同或非 常赞同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提高其护理人文关怀意识水平、培养其共情能力、锻炼其沟通能力,依 次有103名(92.0%)、99名(88.4%)、96名(85.7%)学生赞同或非常赞同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提升其职业认知水平、职业价值感、增强其职业自信.2167条回帖内容的语义网络分析与情感分析结果显示,形成了以"护士"和"护理"为核心词的两大语义网络,对于"护士"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工作能力与工作环境,有关"护理"的讨论则主要集中于内部职业感知及外部职业评价等方面;积极情绪文本数为916(78.90%).结论 护理人文学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收获感,还有助于激发其职业情感、提升其职业素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护理专业老年方向本科生课程改革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健康福祉学院通过转变办学理念、设定符合时代背景的培养目标、建立老年护理课程群、增加实训课比例、增设老年护理与介护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以培养具有健康福祉理念的专门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让女神之灯永放光芒——写在5·12国际护士节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护理学由简单的医学辅助学科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独立学科,是由人类生产、生活和人民医疗卫生事业对护理工作越来越高的需求所决定的.巴甫洛夫说过:"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活动" .也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护理活动.四大文明古国的书籍中曾经记载,人类社会很早就出现了泥敷、热疗、包扎、固定等护理技术,可以说是现代护理的萌芽.西方近代医学中医护专业是分开的,病人时刻会感到护士的重要,以至于著名文学家狄更斯(1812—1870)以诗人的语言,深情地呼唤着优质护理,纵情讴歌着护理工作的伟大.他写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强医学人文需要学术支撑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今天,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正式揭牌,这是北大医学部的一件大事,也是北京大学的一件大事.回忆历史,在北医校园里,三十多年前有过一次更名,就是基础医学系改名为基础医学院.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保持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这四个学院,今天我们在这里正式揭牌成立一个新的学院——医学人文学院,是我们使医学回归初心的一种努力,是针对社会需求的一种努力,也是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以培养出更优秀医学人才的努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忆护理峥嵘岁月贺祖国七十华诞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护士作为一门职业始于 19 世纪60 年代,伴随西医进入中国.最初,"Nurse"一词被翻译为"看护",照顾病人的行为被叫作"护病".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留学国外接受护理教育的女性、原中华护士会副会长钟茂芳认为此翻译不妥,她请教数位知名文学家,详加审议,广泛参考,最后根据《康熙字典》将"Nurse"一词的含义译为"护士","护"意在照顾、保护,"士"是指知识分子或学者.她认为从事护理事业的人应是有科学知识和有学识的人,应称为士.她的提议在 1914 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护士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从此,"护士"一词沿用至今已逾百年.新中国成立前,时局动荡,护理事业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护理事业发展获得了稳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展较为迅速.恰逢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本文梳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护理事业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护理工作始终与祖国同发展,与时代共进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肿瘤患者心理干预的照片艺术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明确诊断无误后产生了很强的失落感和悲观情绪,认为时候到了,担心自己未结婚的女儿无人照顾.入院后出现食欲减退、易激惹、少言少动、睡眠差、多梦、期盼与家人团聚.在疾病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照片艺术治疗,包括照片、绘画、超轻黏土、杂志及文学艺术治疗等.具体方法如下:①根据Weiser [1-2]和金俊亨[3]提出的照片治疗技法为理论依据设计照片治疗方案.治疗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照片治疗相关内容,评估患者兴趣爱好以制订个性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保罗·利科的现象阐释学
编辑人员丨2023/8/5
保罗·利科的现象阐释学在护理质性研究中独树一帜,被誉为是融合科学性、艺术性和批判性思维于一体的研究方法.1 利科的现象阐释学用艺术性进行通读理解研究者呈现和解释文本时,需要在把握文本整体意义的基础上,将其表达连贯.有些学者(如Pender-son)甚至主张通过故事、隐喻甚至诗歌的运用来获得新的理解.这就需要阐释者有较高的文学创作功底,才能实现用艺术性完成通读理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当代医学生生死教育的探究与实践——"第七届中国当代生死学研讨会"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22年9月24日~25日,"第七届中国当代生死学研讨会:医学生的生死教育"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共计一万两千多人次线上收看了本次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与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主办,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联合承办.会议引发了全国各地的生死学、哲学、医学、医学人文、社会学、社会语言学等相关领域的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得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家高等院校、医学院校、医院、媒体和相关机构的响应、支持和协助.北京荣德利生慈善基金会赞助支持了本次大会,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健康与护理研究院、中国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医学与哲学》杂志、《中华医学教育》杂志、《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叙事医学》杂志、《澳门护理杂志》、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伦理专业委员会、北京袭明教育咨询工作室作为协办单位给予了大会必要的支持.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周程、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二级巡视员徐长顺、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张萍、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何仲先后致辞,对医学生生死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予以肯定,并呼吁国内医学院校开展系统的医学生生死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