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建感觉的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重建感觉的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11例,切取皮瓣时分离其感觉神经,与受区指掌侧神经缝接重建皮瓣感觉。创面均有指骨外露,面积为1.2 cm×1.0 cm~2.5 cm×2.2cm,皮瓣切取面积1.6 cm×1.5 cm~3.0 cm×2.7cm。足部供区创面直接缝合10例,植皮修复1例。本组病例均通过门诊复查及微信随访,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皮瓣质地、皮纹、出汗、稳定性、感觉、臃肿程度、血液循环状态、使用情况以及供区瘢痕。结果:本组1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12 h出现静脉危象,予以松解敷料、拆除部分缝线后静脉危象解除,后皮瓣顺利成活;供区伤口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7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耐磨,稳定性良好,皮纹恢复,均有少量或正常出汗,有1例皮瓣轻度臃肿,1例皮瓣色泽稍差、温度略低,所有皮瓣感觉恢复良好,均达到S 3+级以上,TPD为6.0~8.5 mm,平均7.1 mm,1例患者担心使用患指,3例患者保护性使用患指,足部供区均无磨损及溃疡发生。参考王澍寰对皮瓣功能的评定、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本组病例进行评分,优8例,良3例。 结论:应用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能取得比较好的修复效果,而且供区隐蔽,对行走没有影响,是修复指端创面的理想供区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静脉共干的心房颤动患者冷冻消融特点及长期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二代冷冻球囊电隔离共干肺静脉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入选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456例,其中男368例,年龄平均54.6岁,年龄范围33~85岁。根据术前左心房肺静脉CT结果分为肺静脉共干(CPV)组45例,对照组90例。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左心房CT、手术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包括肺静脉电隔离时间(TTI)、隔离时温度、冷冻次数、射频补点次数、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房颤复发情况。结果:CPV组冷冻135支肺静脉,对照组360支。两组患者TTI[(51.3±28.4) s对(48.6±29.2) s, P=0.41]、隔离时温度[(-47.6±7.4)℃对(-49.4±6.0)℃, P=0.334]、射频补点( P=0.8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V组X线曝光时间及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随访时间[(24.2±3.7)个月对(23.9±4.8)个月]、并发症及房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房颤患者左侧肺静脉共干临床非常常见,手术时间和冷冻消融次数较正常解剖肺静脉略有增加。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消融策略,其中远期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对患者心理、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对患者心理、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低位前切除20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ARS量表评分,并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进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调查。结果:本组患者在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后LARS发生率为43.0%。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4 kg/m 2、吻合口瘘、吻合口距肛缘≤5 cm、术前放疗是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后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2.123、15.109、7.302、12.682,均 P<0.05)。术后重度LARS组患者总体健康水平、功能维度中躯体功能与情绪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无/轻度LARS组患者( t=5.788、8.831、8.745,均 P<0.05),疲倦、腹泻评分均显著高于无/轻度LARS组患者( t=26.280、49.476,均 P<0.05)。重度LARS组患者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中心理痛苦温度计评分及问题列表中交往问题、情绪问题、身体问题评分均显著高于无/轻度LARS组患者( t=4.246、6.563、5.913、4.408,均 P<0.05)。重度LARS组与无/轻度LARS组男性患者勃起功能障碍与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8.6%比51.6%、65.5%比58.1%,均 P>0.05)。 结论:BMI≥24 kg/m 2、吻合口瘘、吻合口距肛缘≤5 cm、术前放疗是直肠癌发生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低体温预防措施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低体温预防的最佳措施。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CINAHL、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髋膝关节置换术低体温预防措施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2月;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出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并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共6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结局指标核心温度方面,充气升温装置优于电热毯、电热垫、循环水垫床等非充气升温措施[标准化均数差(SMD)为0.59,95% CI0.27~0.92, P=0.0004];次要结局指标术后寒战方面充气升温系统优于电热毯、电热垫、循环水垫床等非充气升温措施( OR值为0.28,95% CI0.14~0.58, P=0.0006);热舒适度方面,充气升温系统效果并不显著(SMD为0.21,95% CI-0.56~0.98, P=0.59)。 结论:充气升温系统与非充气升温措施比较,能够有效维持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核心温度,降低术后寒战的发生,但在改善患者热舒适度方面并不明显,但由于研究数量及其统计学异质性,还需进行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以验证本研究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诊开放性伤口冲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伤口冲洗是创伤后开放性伤口处置的首要步骤,也是预防伤口感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伤口冲洗通过去除伤口内的细胞碎片、致病微生物、异物以及伤口渗出物等,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并促进伤口愈合。伤口冲洗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冲洗的压力、水流方向、冲洗液的种类、温度及用量。针对国内急诊临床工作中对于开放性伤口冲洗不规范的现象,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后特殊感染与咬蛰伤学组和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组织国内急诊科、创伤救治中心等相关领域专家,收集急诊开放性伤口冲洗最新证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并结合中国专家临床经验,撰写本共识,以期提高从事急诊开放性伤口处置的医务人员对伤口冲洗的认识和处置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协同护理对甲状腺恶性肿瘤切除行 131I治疗患者的心理痛苦及自我护理管理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甲状腺恶性肿瘤切除患者行 131I治疗的患者的心理痛苦及自我护理管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核素病房甲状腺癌术后行 131I治疗的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使用心理痛苦温度计评估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痛苦情况及护理后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行为,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评价护理质量满意度。 结果:出院时两组显著心理痛苦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入院时,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干预组降低的更显著;干预组患者服药前准备充分、服药后完全依从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出现的并发症有恶心、呕吐、颈部肿胀、腮腺肿胀,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协同护理有助于减轻甲状腺恶性肿瘤切除行 131I治疗患者的心理痛苦,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患者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种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全球变暖和参与高强度运动人数增多的趋势下,热射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热射病是一种热急症,如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50%以上。早期、快速、有效降温是热射病救治的关键点。在降温的"黄金30 min"内迅速将核心体温降至38.9 ℃能获得较好的临床预后,且并发症较少,但此时间内远远不足以完成急诊转运与评估。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适用于野外救治及转运的热射病急救服,以实现野外环境下早期快速有效降温的治疗目标。为此,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适用于在缺少医疗物资和水源的恶劣环境下以及转运过程中的热射病患者,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1627326.4)。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由衣服部、帽子部、袖筒和包裹式裤筒4个主要部分组成,且均为温变面料制成的结构件,温变体为细孔硅胶颗粒与硝酸钾制成的复合材料。衣服部的肩部与袖筒,以及衣服部的下摆前端与包裹式裤筒均以可拆卸的连接件连接,方便固定和搬运。为了对注水量进行定量控制,还设计了注水袋和相应注水结构,以保证每次注水都能达到一致的制冷效果,且制冷温度为14~18 ℃,长时间使用不会对患者造成局部冻伤。该分体式急救服可实现热射病患者移动、救援转运时紧急应用,具有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降温效果确切、利于搬运、成本低、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可广泛用于热射病患者现场急救及转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种恒温消毒装置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制一种恒温消毒装置,并评价其在产后会阴部消毒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2020年11—12月选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产妇3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分娩后会阴部消毒,试验组进行恒温消毒装置辅助下的会阴部消毒。比较2组产妇会阴部消毒后的温度舒适感受、存在会阴撕裂或侧切的产妇会阴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产妇会阴部消毒后的温度舒适感受分别为3(1.5)、5(0)分,试验组产妇的温度舒适感受得分较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3.73, P<0.05);2组产妇会阴伤口均无丙级愈合,对照组产妇的会阴伤口甲、乙级愈合构成比分别为89.61%(69/77)、10.39%(8/77),试验组分别为93.75%(90/96)、6.25%(6/96),后者会阴伤口愈合情况较好,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99, P>0.05)。 结论:该恒温消毒装置符合临床护理需求,通用性强,能够增强产妇的舒适体验,对促进产后会阴伤口愈合有一定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修复大鱼际肌的掌骨平面拇指离断再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修复大鱼际肌的掌骨平面拇指离断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3月,对9例急诊伴有大鱼际肌损伤的掌骨平面拇指离断患者实施再植。结果:9例掌骨平面离断指均Ⅰ期存活,其中3例出现肌腱粘连,术后3个月予肌腱松解术。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10个月。再植指没有旋转、成角畸形,大鱼际肌饱满;8例拇对掌功能:拇指指间关节掌侧纹到第三掌骨远侧掌横纹之间最大距离为5~8 cm。5例再植指总主动活动度大于健侧75%,4例再植指总主动活动度大于健侧50%;7例再植指指体皮肤色泽、温度正常,张力适中,毛细血管反应灵敏,2例色泽稍差,温度略低,怕冷;指腹两点分辨觉7~9 mm,感觉恢复至S 3~S 3+。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再植拇指功能:优5例,良3例,可1例。 结论:伴有大鱼际肌损伤的第一掌骨平面拇指离断伤进行再植,存活后外观和功能良好。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离断指体完整的前提下,熟悉拇指解剖及变异,术前充分评估受伤情况,可提高掌骨平面拇指离断再植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镇痛镇静治疗在神经重症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其评估、实施、减停等具体实践仍存在一定争议。随着神经重症医学的发展、循证医学证据的更新和新型镇痛镇静药物的上市,考虑到我国神经重症从业人员对镇痛镇静认知和实践的差异,由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重症亚专业工作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本领域内专家组成《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工作组,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对《重症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专家共识》(2013年版)进行了更新,针对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镇痛镇静治疗过程中的监测、镇痛镇静药物选择,以及镇痛镇静治疗在难治性颅内高压和目标温度管理中的应用等5个方面的18个问题,共给出31条推荐意见,旨在指导临床诊疗,提高神经重症医疗质量,改善神经重症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