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至2019年药物不良事件相关死亡率的国际趋势:对世界卫生组织54个国家死亡率数据库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死亡率数据库的数据和与药物不良事件(ADE)相关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代码,作者分析了5个区域(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西欧、东欧和西太平洋地区)54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至2019年ADE相关死亡率的趋势。结果显示,ADE相关死亡率从2001年的每10万人2.05(95%置信区间:0.92~3.18)上升至2019年的6.86(95%置信区间:5.76~7.95),上升了约3.3倍;男性高于女性;≥75岁人群高于年轻人群;北美洲在5个区域中最高。研究期间所有区域ADE相关死亡率都在上升,北美洲上升了约4倍,显著高于其他区域的增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病理在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作用的变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日本呼吸学会/拉丁美洲胸科学会于2022年2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进行了官方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IPF的定义和命名曾经在国际范围内并不统一,历版IPF共识和指南在统一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管理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历版共识/指南中涉及病理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回顾,以期提高病理医师对于IPF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恰加斯病传播媒介红带锥蝽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恰加斯病(又称美洲锥虫病)是一种由克氏锥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该病潜伏期长、确诊率低,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且病程发展到晚期无特效药物,故有学者称其为"新型艾滋病"。在过去20年中,恰加斯病已经从主要流行区拉丁美洲蔓延到其他非流行国家,同时,其主要传播媒介之一的红带锥蝽在全球分布广泛,包括我国部分潮湿温暖的南方地区。因此,本文从红带锥蝽的分布特征、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我国输入性恰加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临床病理特点和生存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EB病毒(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EBV +DLBCL-NOS)是一种少见病,2003年首次被报道,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中暂命名为老年EBV +DLBCL,2016年WHO分类中正式命名为EBV +DLBCL-NOS。其发病率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4.7%~28.0%)稍高于西方国家(4.4%~5.8%)。与EBV -DLBCL相比,EBV +DLBCL是否预后更差,不同研究结果报道存在差异,可能与纳入患者的年龄、地域以及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 +肿瘤细胞比例不同有关。2016年WHO标准中规定EBER阳性率>80%,该研究为符合该诊断标准的最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06年至2019年在法国Lyon-Sud大学医院诊断的1 696例DLBCL-NOS患者中的70例 EBV +DLBCL-NOS患者(患病率为4.1%)。诊断时中位年龄为68.5岁;79%的患者为进展期(Ⅲ~Ⅳ期),48%存在结外病变,14%合并了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诊断时8例,治疗期间1例)。组织病理46例表现为多形性,21例为单形性;均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表型,多数肿瘤细胞表达CD30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分别为98%和95%)。EBV潜伏感染类型,88%为Ⅱ型,12%为Ⅲ型。在治疗方面,59%的患者接受了免疫化疗,22%接受了化疗,19%因高龄和体能状态差仅接受了姑息治疗。中位随访48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2.7%和54.8%。在多因素分析中,年龄较大(>50岁)和合并HLH与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较短相关。进一步比较接受标准治疗(免疫化疗或化疗)的56例EBV +DLBCL-NOS患者与425例EBV -DLBCL-NOS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在年轻患者中,EBV状态对其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5年无进展生存率:EBV +比EBV -患者为91.3%比69.0%, P=0.066;5年总生存率:EBV +比EBV -患者为91.3%比83.8%, P=0.438);但在>50岁的患者中,两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9%比45.8%, P=0.405),EBV +患者5年总生存率更低(53.0%比60.8%, P= 0.03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过敏性肺炎诊断临床实践指南摘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过敏性肺炎是易感个体暴露于环境中的致敏源后经免疫介导机制而导致的间质性肺疾病(ILD)。目前临床上对于HP的诊断缺乏指南性的共识,因此美国胸科学会、日本呼吸学会及拉丁美洲胸科协会共同制定了成人HP诊断的国际性循证指南,阐述了HP的定义、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和分类,并对HP诊断中的6个问题进行了系统评价,进而确定了HP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以期为临床上HP的诊断提供基于循证医学的建议。本文对该指南进行摘译,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医药在拉丁美洲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医药已成为拉美国家医疗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疗法在当地颇受欢迎。中医针灸已纳入巴西和厄瓜多尔医疗保障体系,且巴西、古巴、墨西哥等多所高校开设了包括针灸在内的传统医学相关课程。拉丁美洲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中药市场潜力大,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等国颁布了草药使用的法规。我国与拉丁美洲多国政府签署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其寻求中医药合作的意愿较为强烈,也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中医药政策保障。目前,中医药在拉美国家发展还面临中医诊所规模不大、中医教育良莠不齐、中药产品进入当地市场规范等问题。建议我国在国家层面围绕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深入合作,规划拉美地区中医药海外中心布局并推进建设,而中医药科研院校应与拉美国家开展中医药联合攻关,并加强合作办学以规范中医教育,以期促进与拉美国家传统医学的广泛合作,推动中医药在拉丁美洲的传播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球女性乳腺癌发病趋势及年龄变化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根据国际癌症登记协会发布的全球女性乳腺癌发病数据,分析全球不同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趋势及不同地区人群乳腺癌发病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从《五大洲癌症发病率》时间趋势数据库提取1998—2012年的恶性肿瘤连续监测数据,提取数据库中ICD-10编码为C50的全部女性乳腺癌发病信息,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发病趋势,并采用标化平均发病年龄和发病构成等指标分析女性乳腺癌发生与年龄的关系。结果:1998—2012年,除了北美洲,其他各洲女性乳腺癌发病均呈现上升趋势,亚洲上升趋势最明显,AAPC为4.1%(95% CI:3.9%~4.3%);标化人口年龄结构后,亚洲、拉丁美洲和欧洲发病上升趋势有所减慢,大洋洲和非洲趋势趋于平稳,北美洲则呈现下降趋势,APPC为-0.6%(95% CI:-1.0%~-0.1%)。1998—2012年全球女性乳腺癌发病平均年龄在亚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欧洲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年增幅依次为0.12、0.09、0.04、0.03岁;标化人口年龄结构后,只有欧洲女性乳腺癌发病平均年龄依然保持逐年递增的趋势,年增幅为0.02岁,而北美洲则表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每年减少约0.03岁。 结论:1998—2012年全球不同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趋势和发病年龄变化各异,全球人口老龄化普遍存在,从而影响实际发病年龄的变化趋势,防控策略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人群制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ATS/ERS/JRS/ALAT研究共识》解读(一):临床、影像、病理和相关术语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中肺气肿较为常见,两者合并存在被称作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综合征。由于目前国际上缺乏CPFE统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2022年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日本呼吸病学会(JRS)/拉丁美洲胸科联盟(ALAT)发表的研究共识对CPFE进行了详细描述。本文旨在对该研究共识中CPFE的临床表现、影像学与病理学特征和相关术语等内容进行解读,以便进一步提高对CPFE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0年国际成人过敏性肺炎诊断指南要点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HP)是一类环境暴露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发病与个体易感性和环境抗原暴露有关,其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和自然病程具有高度异质性,其潜在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以Ⅲ型和Ⅳ型超敏反应为特征。在临床诊疗工作中,HP的诊断,无论在临床、影像及病理上均存在巨大挑战。2020年8月1日美国胸科协会(ATS)、日本呼吸病学会(JRS)和拉丁美洲胸科协会(ALAT)联合制定发表了成人过敏性肺炎诊断指南,建立了HP诊断的国际准则, 通过专家共识创建了诊断标准和算法,也为将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笔者就2020年过敏性肺炎诊断指南的要点进行解读并对未来发展需求进行解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受者接受肺移植治疗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20年初,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冲击着全球医疗系统,各国器官捐献数量、列入等待名单的受者数量和肺移植手术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肺移植临床研究领域最受到关注的,是对患有COVID-19伴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及不可逆肺纤维化患者的救治。目前,以中国、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地区和以巴西为代表的拉丁美洲国家和欧洲多国,均开展了COVID-19相关ARDS及不可逆肺纤维化受者肺移植的相关临床研究和病例报道,关注点主要在如何评估肺移植的时机以及受者的选择方面,这也成为了2022年4月在美国波士顿举办的第42届国际心肺移植年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ISHLT)上的讨论热点。本文现对COVID-19疫情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受者接受肺移植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更好的应对未来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