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医学院校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总结我国医学院校的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医学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和文献研究方法。结果:经过150余年的发展,2020年我国医学院校数量达到192所,但相对数量仍然严重不足,每千万人口医学院校数量尚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部分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难以令人满意,优质医学院校数量不足。此外,还存在医学院校平均招生规模较大、地区分布不均衡、缺乏国家级专业管理机构等问题。结论:我国在医学院校建设与发展中应当注重顶层设计,制定医学院校发展规划;多措并举稳步增加医学院校数量;建立国家级专业管理机构,完善医学院校的宏观管理;通过政府主导,扶持欠发达地区医学院校的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调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的院校教育资源指标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构建调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的院校教育资源指标体系。方法:基于教育生产理论,初步构建指标池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的院校教育资源专家咨询问卷,采用模糊德尔菲法与最优赋权法构建指标体系。结果:对来自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20位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或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2轮咨询,确定了由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4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95和0.89,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和0.87。结论:指标体系较为科学与系统地反映了确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需要考虑的教育资源,明确了不同院校教育资源对招生规模的影响程度,为医学院校根据自身教育资源合理确定招生规模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医学院校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人才培养探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在医学领域,高层次应用型统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培养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Applied Statistics,MAS)研究生的医学院校逐渐增多。本文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介绍MAS教育目标、定位和培养方式,分析MAS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结合MAS在校研究生访谈结果探讨培养体系、教学基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扩大招生规模、优化"双导师制"、完善培养体系以及发展新教学基地等建议;以期为医学院校MAS研究生教学与培养工作提供参考和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医学院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高校合并后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的变化,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是否经历医学院校合并,将纳入研究的68所院校分为27所合并医学院校和41所独立建制医学院校。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分别计算不同类型医学院校1998至2010年以及2015至2019年历年校均招生规模和招生规模增长率,并按照地区、院校层次分别讨论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年均增长率。结果:1998至2010年,独立建制医学院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9.3%,2015至2019年招生规模相对变缓,年均增长率为3.3%;与独立建制医学院校相反,合并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历年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浮动。近年来,独立建制医学院校校均招生规模已是合并医学院校的2倍。结论:合并医学院校招生增长率和招生人数远远低于独立建制医学院校,在综合考虑地区和院校层次的基础上,合并医学院校应当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招生数量。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在控制单点招生规模的同时,也应当得到更多的资源投入,以缓解院校间、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五年制眼视光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016年起,我国五年制眼视光医学专业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中国医科大学成为东北地区首个获批眼视光医学专业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结合我国国情,围绕如何培养眼视光医学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执业技能和科研能力,使学生既具备完整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又具备眼科学和视光学专业特长;积极探索五年制眼视光医学专业"以全面医学教育为基石,以系统眼视光教育为特色,以人文医学教育为内涵"的课程体系构建,创新性提出眼视光医学专业"基础-临床主干-专业方向与特色发展课程"模式;为培养现阶段亟须的眼视光医学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统筹与优化:医学博士生导师特征分析及招生现状问题思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研究梳理并分析了同济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生导师2015至2018年队伍特征和招生现状。结果显示,博士生导师年龄、性别、职称特征分布相对平衡;导师招生呈集聚趋势;临床医学各学科招生差异明显,博士生导师与博士生规模不相匹配、分布不均。统筹学科资源、优化招生配置是充分提升博士生导师师资建设和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网站调研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的现状。方法:通过网站调研获取该专业的开设学校、开设年份、招生计划、培养目标和课程等信息。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18至2021年,共有48所高校被批准开设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人才培养规模为每年近2 400人。②获取47所高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所属学院信息,其中59%(13/22)的综合性高校将该专业归属医学相关的学院。③获取40所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大数据智能处理和软件研发能力,其中12所高校还要求学生掌握硬件研发能力。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是该专业的主干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语言和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结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我国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教育快速兴起,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指导性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我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分析与政策建议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2018年我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的总体状况以及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区域的招生规模情况,以期为合理优化招生规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类型高校的单点招生数、校均招生数及不同区域招生的总体规模与相对规模情况。结果:2018年,我国180所高校共计划招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70 480人,每10万人口招生数为5.1人,校均招生数为392人,单点招生数最大为1 350人;44所高校的单点招生数在600人以上;普通本科院校或地方公办高校的校均招生数高于985、211高校或中央部门办高校;招生的总体规模与相对规模在不同区域间有较大差异。结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招生总体规模尚需适度扩大,存在部分高校单点招生规模过大、不同类型高校招生规模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我国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发展现状及问题,为构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职业教育国家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我国东、中、西部54所开办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专业建设情况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差异分析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ANOVA分析或卡方检验。 结果:在被调查院校中,近3年平均每年招生规模6 415人,其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最大,占比47.39%。师资队伍方面,不同地区在学历、职称结构、职业资格和专业背景上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训条件方面,仅有26.42%和3.77%院校配置虚拟仿真实训室和口腔材料学实训室,以及18.52%和22.22%院校配备椅旁修复系统和虚拟仿真软件。 结论:我国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实训条件和课程建设有待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布局与招生规模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及布局,以期为促进其教育提供政策建议。方法:2021年9月,选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35所样本院校(军队院校、军事科学院除外),收集并整理2021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开源数据,分析不同地域、不同学科评估等级高校、不同二级学科方向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招生情况。结果:35所样本院校共招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799名。地域上,华东地区招生最多,为272人(34.1%)。学科评估等级上,A级院校招生最多,为245人(30.7%)。二级学科上,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招生最多,为353人(44.2%)。结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小,且存在布局不均衡,可以通过合理增设和布局学位授权点、扩大招生规模等措施来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