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建感觉的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重建感觉的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11例,切取皮瓣时分离其感觉神经,与受区指掌侧神经缝接重建皮瓣感觉。创面均有指骨外露,面积为1.2 cm×1.0 cm~2.5 cm×2.2cm,皮瓣切取面积1.6 cm×1.5 cm~3.0 cm×2.7cm。足部供区创面直接缝合10例,植皮修复1例。本组病例均通过门诊复查及微信随访,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皮瓣质地、皮纹、出汗、稳定性、感觉、臃肿程度、血液循环状态、使用情况以及供区瘢痕。结果:本组1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12 h出现静脉危象,予以松解敷料、拆除部分缝线后静脉危象解除,后皮瓣顺利成活;供区伤口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7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耐磨,稳定性良好,皮纹恢复,均有少量或正常出汗,有1例皮瓣轻度臃肿,1例皮瓣色泽稍差、温度略低,所有皮瓣感觉恢复良好,均达到S 3+级以上,TPD为6.0~8.5 mm,平均7.1 mm,1例患者担心使用患指,3例患者保护性使用患指,足部供区均无磨损及溃疡发生。参考王澍寰对皮瓣功能的评定、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本组病例进行评分,优8例,良3例。 结论:应用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能取得比较好的修复效果,而且供区隐蔽,对行走没有影响,是修复指端创面的理想供区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指端或指腹创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指端、指腹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2月—2019年4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21例(21指)拇指指端、指腹创面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1~65岁,缺损部位:指端14例、指腹7例,均存在骨骼和/或肌腱外露。本组患者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4.0 cm×2.7 cm,均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3 cm×1.8 cm~4.3 cm×3.0 cm。术中将皮瓣携带的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与创面内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供区直接缝合。观察术后皮瓣成活、供区伤口愈合情况及随访时皮瓣和供瓣区外观。末次随访时,测量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参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评估患者对患手外观满意度,测量患指与健侧拇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及患手与健手虎口角。对数据行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术后2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血运良好、无感染;供区伤口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指端及指腹无疼痛,皮瓣无异位感,拇指桡侧供区仅残留轻微线性瘢痕。末次随访时,本组患者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为6~11 mm。18例患者对患手外观表示非常满意,3例患者对患手外观表示满意。本组患者患指TAM为(140±5)o、患手虎口角为(94±9)°,分别与健侧拇指的(141±5)°、健手的(95±9)°相近( t=-2.024、-1.142, P>0.05)。 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皮瓣解剖恒定、操作简便,修复拇指指端、指腹创面后,拇指外形美观、功能恢复好,为拇指指端、指腹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合急诊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臂旋转撕脱离断伤再植成功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男,40岁,因传送带绞伤右前臂致完全离断出血、疼痛1 h急诊入院。入院检查:右上肢离断,皮肤离断平面约为肘上8 cm,肌肉等软组织离断平面约为肱二头肌腱膜止点平面,尺桡骨离断平面约为远端1/3平面,尺骨断端远端缺损。肘部至前臂可见残存肌肉组织挫伤较重,仅屈伸肌群起点处活性尚可,尚可见肌组织渗血;屈伸肌群近端存留少量腱性组织,远端腱性组织呈马尾状撕脱。神经血管束长段抽出,断端挫伤回缩,"鼠尾征"明显。尺桡骨断端不规整,尺骨远端毁损。创面重度污染,指端无血运。诊断:右前臂旋转撕脱离断伤。考虑截肢术,截肢平面设计在肘关节上方,但患者再植意愿强烈,故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清创再植术。术中于肉眼及显微镜视下清除较重挫伤的软组织,标记残存活性腱性组织。显微镜视下清创至神经断面神经纤维束整齐,血管清创至神经内外膜无挫伤,断端无血栓形成。尺骨于正常骨质处截骨,旷置,桡骨截骨后短缩约5 cm。钛板固定桡骨骨折断端,术中透视见骨折对位及对线可。尺动脉近端毁损,桡动脉远端毁损,显微镜视下以8-0无损伤线吻合桡动脉近端与尺动脉远端、头静脉及前臂肘正中静脉。6-0无损伤线缝合尺、桡及正中神经。前臂肌组织毁损,术中判断需二期重建。将拇长屈肌腱、示中环小指指深屈肌腱编织缝合后近端与指屈肌腱止点缝合;3-0肌腱线修复桡侧腕屈、伸肌腱;将拇长伸肌肌腱、示中环小指伸肌腱远端编织缝合后近端与伸肌腱起点缝合。松止血带,彻底止血后,间断稀疏缝合创面,创口安置负压封闭引流器一枚。手术历时5.5 h,术中出血约2 000 ml。术中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8U,新鲜冰冻血浆800 ml。术后随访1年,肢体存活良好(图1~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趾腓侧皮瓣联合第2趾胫侧皮瓣游离修复拇示指较大缺损创面7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拇示指指端/腹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最大限度保留拇示指功能并恢复指端/腹的感觉。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科应用 趾腓侧皮瓣联合第2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示指指端/腹缺损患者7例(11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2.8 cm×3.6 cm~4.0 cm×5.8 cm。 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平均随访5.5个月,指端/腹外观饱满、有螺纹、无明显瘢痕增生,皮肤耐磨有弹性,两点分辨觉6~8 mm,持物时无异常滑动、无异常感觉;供区隐蔽,不遗留功能障碍。结论:采用 趾腓侧皮瓣联合第2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示指指端/腹较大缺损,能在最大限度保留功能的同时恢复指端/腹的感觉,且供区隐蔽无功能障碍遗留,方法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游离腕横纹皮瓣结合皮神经移植修复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携带皮神经的游离腕横纹皮瓣修复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采用携带皮神经的游离腕横纹皮瓣治疗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7例,软组织缺损大小1.0 cm×2.5 cm~2.2 cm×4.0 cm,皮瓣切取面积1.3 cm×2.7 cm~2.5 cm×4.5 cm。单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5例,双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伴手指血运障碍2例,应用Flow-through皮瓣重建手指血运;4例单侧指掌侧固有神经缺损,3例双侧指掌侧固有神经缺损,应用桡神经浅支修复5例,正中神经掌皮支修复2例。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本组7例术后皮瓣及患指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15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色泽正常,外形无臃肿,质地柔软,保护性感觉恢复。指端感觉恢复:5例为S 4,2例为S 3+。指体无萎缩,指骨间关节屈、伸活动自如。供区除遗留线样瘢痕外,腕关节活动自如,无功能影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 结论:携带皮神经的游离腕横纹皮瓣解剖恒定,切取方便,横向切取适合修复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可同时重建血运及感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逆行穿支皮瓣接力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讨论逆行穿支皮瓣接力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及指背供区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我们收治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7指,应用指动脉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缺损创面,皮瓣供区以掌背动脉指蹼穿支为蒂的接力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1.5 cm×2.0 cm~2.0 cm×3.0 cm。皮瓣切取后通过皮下隧道或明道转移覆盖受区,掌背部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7例7指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3~13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弹性好,肤色质地与健侧无明显差异,外观无臃肿,伤指活动功能满意,无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皮瓣两点分辨觉达7~10 mm,平均8 mm。手功能按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定:优6例,良1例。患者对伤指的外形和功能满意。结论:采用指动脉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缺损创面,皮瓣供区以掌背动脉指蹼穿支为蒂的接力皮瓣修复,操作简单,不牺牲主干血管,兼顾耐用性和美观,供区可直接缝合,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携带穿支血管推进皮瓣在肢体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创面邻近知名血管穿支推进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7月—2017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骨科应用创面邻近知名血管穿支推进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7~68岁。腕部缺损3例、手背皮瓣供区缺损4例、指端缺损9例、踝部缺损5例、小腿缺损5例;腕部创面大小为2.0 cm×2.5 cm~2.5 cm×4.0 cm,手背创面大小为1.2 cm×1.6 cm~1.4 cm×2.0 cm,指端创面大小为0.8 cm×1.2 cm~1.0 cm×1.3 cm,小腿及踝部创面大小为2.5 cm×3.0 cm~3.5 cm×5 cm。术前应用多普勒探测穿支血管,以穿支血管为中心设计推进皮瓣。术中分别以桡动脉、掌背动脉、指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腓动脉等知名血管穿支为皮瓣之血管蒂,于一侧切开皮瓣,找出穿支血管,然后找出主干血管,应用会师法切取皮瓣,游离后将皮瓣向前推移覆盖创面。25例患者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例踝部缺损患者供区创面约2 cm×2 cm,行皮片移植修复。结果:26例皮瓣均存活,其中25例皮瓣于术后第14天拆线,创口一级愈合;另1例小腿推进皮瓣远端边角约0.5 cm×1 cm术后出现坏死,经换药后痂下愈合。术后随访1~3年,皮瓣无臃肿,外观满意,质地良好,与周围皮肤质地相近,周围关节活动无受限,手部皮瓣两点辨别觉6~8 mm,腕部及下肢皮瓣感觉恢复S 3~S 5,供区远端皮肤感觉S 4~S 5。 结论:采用创面邻近知名血管穿支推进皮瓣修复肢体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皮瓣存活率高、外观良好、与周围皮肤质地相近,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8字捆绑甲板回植术在甲床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8字捆绑甲板回植术在甲床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21年6月—2022年12月南京江北医院手足显微外科甲床损伤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9~50(35±6)岁。20例均为单侧单指损伤,其中右侧13例、左侧7例,示指6例、中指10例、环指1例、小指3例;甲板脱落7例、浮起13例,甲板均完整且无断裂。20例采用8字捆绑甲板回植术治疗:将甲板按甲床形态进行修剪后回植于甲床表面,缝线缝穿过甲上皮缘皮肤,远端线交叉固定于指端克氏针或5号针头处,形成8字捆绑。参照吕桂欣等疗效评价标准对新生甲进行评估。结果:本组2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2周拆除缝线,术后创面均一期愈合,其后,甲板均自行脱落。出院后随访4~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新生指甲外观光滑平整,指甲附着能力强,无明显疼痛等感觉异常,新生甲评估为优16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8字捆绑甲板回植治疗甲床损伤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功能性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嵌合背阔肌游离移植重建前臂复合组织缺损13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功能性胸背动脉穿支皮瓣(TDAPF)嵌合背阔肌游离移植重建前臂动力肌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技术与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整复外科择期游离移植嵌合背阔肌的功能性TDAPF重建前臂复合组织缺损共13例(男12例、女1例),平均年龄33.2岁。本组均为前臂开放伤,左侧5例,右侧8例。急诊行失活肌肉清除加血管、神经探查修复和创面VSD处理。重建手术在伤后4~12 d,平均7.5 d内完成,缺损面积为9.0 cm×8.0 cm~21.0 cm×11.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0.0 cm×9.0 cm~22.0 cm×12.0 cm,嵌合的功能性肌瓣体积为9.0 cm×2.0 cm×1.5 cm~ 19.0 cm×9.0 cm×1.5 cm,重建指深屈肌4例,指总伸肌8例,桡侧腕屈肌3例,拇长屈肌1例,其中用1块背阔肌的2个功能亚单位分别重建桡侧腕屈肌和指总伸肌3例。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关闭。后期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评估皮瓣外观、手指活动范围、肌力恢复和手部握力等情况。结果:术后12例组织瓣一期顺利成活,另1例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成活。术后随访17~52个月,平均34.1个月。肢体和皮瓣外形美观,无明显臃肿、色素沉着及瘢痕挛缩。4例重建屈指的肌力恢复均为M 4,握拳时指端距离掌心小于2.0 cm,平均手部握力达到健侧的27.5%(20%~35%);5例单独重建伸指的肌力恢复M 4,手指屈、伸范围无明显受限,平均手部握力达到健侧的75.4%(65%~80%);在同时重建2种动力肌的3例患者中,桡侧腕屈的肌力恢复均为M 4,伸指肌力恢复M 4 1例、M 3 2例;1例重建屈拇的肌力无明显恢复。 结论:功能性TDAPF同时具备穿支皮瓣和功能性肌肉移植的优势,不仅可满足复杂创面覆盖的需求,而且还能精准、可靠地重建前臂毁损肌群,恢复前臂外形和手部活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Flow-through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在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Flow-through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在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中应用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2019年6月,对收治的24例(男18例,女6例)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设计切取Flow-through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修复,利用尺动脉腕上支及分出的下行支桥接指掌侧固有动脉重建指端血供,上行支穿支皮瓣覆盖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或局部转移皮瓣修复。术后通过门诊及电话、微信方式进行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测定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4例皮瓣及供区创面均I期愈合,其中2例术后皮瓣远端出现水疱予换药处理后好转。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7.6个月。皮瓣外形、质地优良,供区线形瘢痕,愈合良好,无疼痛、麻木等并发症。结论:Flow-through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切取方法简单,充分利用其上行支及下行支,可作桥接血管重建指端血供,同时覆盖软组织创面,效果满意,是一种治疗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较理想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