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离小腿同一供区多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多处热压伤狭长创面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小腿同一供区多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多处热压伤狭长创面的效果观察.方法 自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我们共收治了5例手部多处热压伤患者,一期清创,二期切除热压伤坏死皮肤后,残留创面13块,创面分布为示中环指创面3例、示中指创面1例、中环指创面1例,缺损面积为3.3 cm × 1.8 cm~11.8 cm ×2.8 cm,其中1例创面游离同侧小腿3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例创面游离对侧小腿3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例创面游离同侧小腿2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中将皮瓣腓浅动脉穿支及其伴行静脉、皮下静脉与受区优势侧指动脉及皮下静脉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为3.5cmx2.0cm~12.0cmx3.0cm.记录皮瓣存活情况、供区愈合情况,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皮瓣均存活良好,未发生血管危象,其中4例皮瓣供区均一期缝合,伤口 Ⅰ期愈合,仅留线性瘢痕;1例供区行腹部取皮植皮覆盖.术后愈合良好.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优良,弹性良好,外形饱满.2例患者术后6个月皮瓣稍显臃肿,行皮瓣修薄整形术.小腿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外形良好,功能无影响.结论 游离小腿同一供区多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多处热压伤狭长创面,具有供区损伤较小、一处供区可修复多个创面、皮瓣质地好的特点,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红外热成像仪辅助穿支定位的旋股外侧嵌合皮瓣在四肢关节复合组织缺损中的立体修复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嵌合筋膜皮瓣在关节复合组织缺损重建中的立体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们对16例四肢关节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采用红外热成像仪辅助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嵌合筋膜皮瓣进行立体重建,其中5例合并少量关节部位骨质部分缺损,1例合并肌腱缺损.创面面积24 cm×11 cm~6 cm×3 cm,皮瓣大小20 cm×6 cm~6 cm×3 cm,筋膜瓣面积6.0 cm×4.0 cm~3.0 cm×1.5 cm.供区阔筋膜及皮瓣一期缝合.结果 术前共探查穿支48条,术中证实穿支45条,阳性率93.4%.术后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35个月,平均9.4个月.16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随访期内关节无窦道、肿胀、疼痛表现,关节活动无明显障碍,2例患者自觉皮瓣部位臃肿,二期行皮瓣修薄术.结论 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穿支定位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嵌合筋膜皮瓣立体修复关节部位复合组织缺损安全可靠,是关节复合组织缺损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游离第二足趾移植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重建手功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并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重建手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们应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并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残存创面重建手功能9例,其中拇指缺损伴创面存留1例,第2~5指缺损伴创面存留6例,第3~5指缺损伴创面存留1例,示环小指缺损伴创面存留1例,手部残存创面大小为9.0 cm × 6.0 cm~18.0 cm × 10.0 cm.术后观察再造指体及皮瓣存活情况,定期随访再造指体活动度、力量、感觉及手使用情况,皮瓣外形、感觉及供区功能、外形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9例再造指体及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8个月,再造指体及皮瓣血运良好,再造指体感觉恢复S3~S4,外形满意;皮瓣质地良好,2例外形稍臃肿,7例外形满意,感觉恢复S2~S3.足部及大腿供区遗留线性瘢痕,下肢行走功能正常.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例,良5例,可1例.结论 应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残存创面重建手功能,可恢复手部抓捏握持功能,效果满意,是一种手毁损伤理想的修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个性化设计游离皮瓣精准修复手、腕部热压伤创面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个性化设计游离皮瓣精准修复手、腕部热压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21年11月,我们对32例手、腕部热压伤患者,根据部位、程度及创面大小,结合患者不同需求,应用个性化设计游离皮瓣精准修复单纯手指创面15例,单纯手掌部创面3例,单纯腕部创面3例,手掌合并手指创面4例,手掌合并腕部创面3例,手掌合并手指及腕部创面4例.皮瓣切取面积为2.0cmxl.5 cm~30.0cmx8.0cm,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或植皮,均于伤后1~3周内手术.结果 术后本组32例55块皮瓣全部存活,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6年,平均14个月.皮瓣色泽红润,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21块皮瓣行皮瓣修薄),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皮瓣温、痛、触觉恢复,两点分辨觉为5~11 mm,平均8 mm;未重建感觉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 根据热压伤部位、程度及创面大小,个性化设计游离皮瓣,精准修复手、腕部创面,治疗更具针对性,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前臂Flow-through静脉皮瓣在电损伤所致濒危手指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介绍控制动脉血流的改良前臂Flow-through静脉皮瓣在电损伤所致濒危手指血运重建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我们共收治20例手部重度电烧伤患者,采用控制动脉血流的改良前臂Flow-through静脉皮瓣进行血运重建与创面修复.皮瓣面积为3.0cmx2.5cm~12.0cmx4.0cm.结果 术后所有患指均存活,5例皮瓣发生部分坏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所有患者对术后手部外观和功能均感到满意.结论 控制动脉血流的前臂Flow-through静脉皮瓣是一种操作简单、血供可靠的重建电损伤所致濒危手指血运与修复创面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体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Arteriovascular malformations,AVM)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科进行手术治疗的43例体表软组织AVM病例的资料,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8~62岁,平均27.3岁.病灶位于头颈部29例,躯干部5例,上肢4例,下肢5例.对病灶进行Schobinger临床分期和Yakes血管构筑学分型,分析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总结手术治疗策略.结果 本组43例患者,根据Schobinger临床分期,本组病例Ⅰ期8例、Ⅱ期21例、Ⅲ期13例、Ⅳ期1例.根据Yakes血管构筑分型,本组Ⅰ型5例、Ⅱ型13例、Ⅲ型7例、Ⅳ型17例,1例缺少血管造影结果未分型.手术方法包括直接手术切除(29例)、介入栓塞后手术切除(5例)、应用扩张器分期手术切除(6例)和截肢/截趾/截指(3例).创面修复方法中,14例直接关闭创面,15例采用皮片修复,6例采用扩张皮瓣修复,8例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所有切口一期愈合,皮片和皮瓣成活好.随访6~112个月(平均33.7个月),治愈37例,改善6例,治愈率84%.结论 根据动静脉畸形的部位、解剖关系、临床分期和血管构筑分型,联合介入栓塞和扩张器治疗等方法,进行个性化手术治疗,能获得比较满意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征订启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原刊名《中华烧伤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全国烧伤及创面修复学术界的权威期刊,目前已被《Medline/PubMed》数据库、《Scopus》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等9种国外知名检索机构收录,也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同时被中文三大核心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多次获省部级以上出版资金资助和各类奖项,在我国临床医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中位于整形外科学T1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后并发扩张囊部分外露的成功修复:病例报道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3年9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2例烧伤后瘢痕患者,Ⅰ期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术后并发扩张球囊部分外露,其中一例外露面积约为5 cm×5 cm,容积约为50 mL,占注水总量的20%;另一例外露面积约为3 cm×2 cm,容积约为20 mL,占注水总量的5%.分析扩张器球囊外露原因,给予换药,同时扩张器内注水并加压包扎,挽救外露的扩张球囊.最终成功注水270 mL和360 mL,约占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额定容量的67%和90%.术后2例患者瘢痕修复效果良好,扩张皮瓣未见坏死,无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患者满意.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后扩张球囊部分外露的原因如下:①瘢痕的扩张有限,周围条件不充分时,创口极易裂开;②电凝时间过长导致皮瓣局部全层坏死,易导致扩张器外露.总结此类并发症的治疗经验:防治感染,外加包扎与固定,减轻局部外露球囊的张力.此外,负压封闭引流可促进创面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督脉隔药灸联合水凝胶多功能复合敷料对压力性损伤大鼠Nrf2/HO-1/NQO1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督脉隔药灸联合水凝胶多功能复合敷料对压力性损伤大鼠创面修复及核因子E2 相关因子 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 1(heme oxygenase-1,H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 1(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 50 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水凝胶敷料组、督脉隔药灸组、联合干预组,每组 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 4组借助压力装置构建压力性损伤大鼠模型.分组干预并记录各组大鼠的压力性损伤修复情况及创面组织病理变化;借助ELISA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 以及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Western blot与RT-PCR检测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Nrf2、HO-1、NQO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皮肤结构未被破坏;模型组创面肉芽组织可见明显的细胞坏死、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干预各组可见创面修复,表现为散在炎性细胞浸润,"气球样"坏死变性明显减少.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创面皮肤组织胶原纤维较为整齐;模型组创面肉芽组织可见大面积的胶原纤维沉积、紊乱;干预各组可见不同程度的创面修复.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MDA水平和创面肉芽组织Nrf2、HO-1、NQO1、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而创面修复率、血清SOD、GSH-Px水平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水凝胶敷料组、督脉隔药灸组、联合干预组的血清TNF-α、IL-1β、IL-6、MDA水平均下降(P<0.05),而创面修复率、血清SOD、GSH-Px水平和创面肉芽组织Nrf2、HO-1、NQO1、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且联合干预组较其他干预组更优(P<0.05).结论 督脉隔药灸可有效促进压力性损伤的创面修复,与水凝胶多功能复合敷料联合使用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督脉隔药灸抑制创面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并激活Nrf2/HO-1/NQO1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手部损伤功能重建应用异体肌腱的长期随访结果与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异体肌腱修复手部肌腱缺损术后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我科应用异体肌腱二期修复手部肌腱缺损患者共36例57指,男26例,女10例;年龄6~64岁,平均40.7岁。拇指9例,示指15例,中指10例,环指12例,小指11例。屈肌腱29例46指,伸肌腱7例11指。患者均为二期修复重建,受伤至二期手术时间3~9个月,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均为急诊修复骨折及覆盖创面,其中屈肌腱多根缺损采用硅胶管道占位,术后逐渐加强锻炼强度。术后随访7~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1例患者因锻炼不当出现移植肌腱断裂,再次手术缝合;8例13指出现肌腱粘连行松解术。结果:术后采用TAM评定标准评价手部功能:优28指,良20指,可6指,差3指,优良率84.2%。结论:利用异体肌腱二期修复手部肌腱缺损、重建手部功能避免了自体肌腱移植,效果满意,值得应用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