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离腕横纹皮瓣结合皮神经移植修复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携带皮神经的游离腕横纹皮瓣修复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采用携带皮神经的游离腕横纹皮瓣治疗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7例,软组织缺损大小1.0 cm×2.5 cm~2.2 cm×4.0 cm,皮瓣切取面积1.3 cm×2.7 cm~2.5 cm×4.5 cm。单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5例,双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伴手指血运障碍2例,应用Flow-through皮瓣重建手指血运;4例单侧指掌侧固有神经缺损,3例双侧指掌侧固有神经缺损,应用桡神经浅支修复5例,正中神经掌皮支修复2例。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本组7例术后皮瓣及患指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15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色泽正常,外形无臃肿,质地柔软,保护性感觉恢复。指端感觉恢复:5例为S 4,2例为S 3+。指体无萎缩,指骨间关节屈、伸活动自如。供区除遗留线样瘢痕外,腕关节活动自如,无功能影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 结论:携带皮神经的游离腕横纹皮瓣解剖恒定,切取方便,横向切取适合修复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可同时重建血运及感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Flow-through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或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Gustilo Ⅲ C型损伤创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Flow-through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或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F)一期修复足部Gustilo Ⅲ C型损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足踝外科治疗的足部Gustilo Ⅲ C型损伤患者共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25~62(45.88±12.96)岁。根据创面大小、血管缺损长度及口径选择Flow-through ALTPF或Flow-through MSAPF修复足部创面,其中6例行游离Flow-through ALTPF修复,2例行游离Flow-through MSAPF修复,皮瓣切取面积9 cm×5 cm~22 cm×8 cm[(115.00±46.16) cm 2],血管桥接长度6~12(8.75±2.50) cm。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记录皮瓣外观、患肢血运、骨折脱位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应用Maryland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所有8例患者皮瓣均成活,受区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2(12.25±5.39)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患肢血运良好,桥接血管通畅,骨折和脱位均愈合,足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较满意。足部Maryland功能评分:优3例,良4例,可1例。结论:临床可以根据创面大小、血管缺损长度及口径选择运用Flow-through ALTPF或Flow-through MSAPF急诊一期修复足部Gustilo Ⅲ C型损伤创面,后期患肢功能恢复满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在伴复合组织缺损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在伴复合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应用的临床疗效、手术注意事项以及皮瓣供区损伤的控制策略。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手足外科对11例手指离断伴皮肤、血管、神经缺损的患者,急诊采用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进行桥接修复相应的缺损组织,完成断指再植。术中根据缺损创面大小,于腕横纹水平桡掌侧设计皮瓣,以桡动脉掌浅支走行为轴心线,皮瓣宽度不超过2.0 cm,长度2.0~5.0 cm,皮瓣内携带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分支或桡神经浅支鱼际分支备用。皮瓣内动脉桥接修复指掌侧固有动脉,皮瓣内携带的神经桥接修复指掌侧固有神经。术后观察皮瓣及再植指的成活情况,门诊定期随访手指外观、感觉、腕及手指关节功能,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1例皮瓣及断指全部成活,其中1例发生动脉血管危象,探查后成活。术后随访5~36个月。皮瓣外观不臃肿,质地优良,颜色与受区相近,皮瓣TPD为8~10 mm;除1例出现轻度瘢痕挛缩外,其余再植指体外形及功能均恢复良好,TPD为8~12 mm。供区仅有线形瘢痕,腕关节功能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属优10例,良1例。结论: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血管恒定,易于切取,供区损伤小,为伴皮肤、血管、神经缺损的断指再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保指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术后护理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四肢合并血管损伤的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9例上肢、28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进行创面修复重建,术后护理给予绝对卧床,注重体位护理;使用无光式两用保暖烤灯进行皮瓣保温保暖;手术后7 d内强化夜间护理;应用"四步一字口诀法"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并使用"数字记分式"护理记录单记录血运情况,以及时发现血管危象;采用微视频进行功能锻炼指导,防止肢体功能丧失。出院后通过微信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术后3例发生动脉危象,探查后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1例,其余皮瓣完全成活,质地及色泽良好,成活率89.36%。伤口感染1例,伤口裂开2例,供区发生局部感染并发症1例。40例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皮瓣色泽、轮廓和质地评分分别为(9.1±0.3)分、(8.8±0.4)分和(9.2±0.2)分。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3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89.47%;下肢功能根据临床下肢评分(LEM)标准评定:优19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71%。结论: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重建四肢合并血管损伤的软组织缺损,术后加强护理,尤其夜间。局部保温保暖,定时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并加强早期康复锻炼,是保证皮瓣手术成功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穿支皮瓣通过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我科采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术中通过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采用Flow-through方式分流16例,采用吻合主干动脉分支分流12例,动脉端侧吻合分流8例。其中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12例,桡动脉腕掌支皮瓣5例,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14例,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3例,旋髂浅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各1例。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2.0 cm~12.5 cm×9.0 cm。术后观察皮瓣血运情况、皮瓣存活情况及指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36例采用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穿支皮瓣全部存活,均未发生血管危象,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软,无瘢痕增生,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31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结论:游离穿支皮瓣通过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可以自动调节皮瓣供血、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游离皮瓣移植的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静脉淤血皮瓣微循环功能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静脉淤血皮瓣的微循环功能变化。方法:2019年5月至6月,取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大鼠12只(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对照组构建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轴形皮瓣,模型组构建同样的轴形皮瓣并结扎腹壁浅静脉。应用moorFLPI-2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检测皮瓣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oorVMS-LDF2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系统检测皮瓣细胞聚集度和血流速度并计算微血管自律运动。应用 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 结果:对照组皮瓣术后72 h的皮瓣血流灌注量、细胞聚集度及血流速度分别为100.4、174.2、31.2 PU,模型组则分别为10.5、81.5、13.5 PU,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血流灌注量=26.214, t细胞聚集度=20.923, t血流速度=10.492, P<0.05)。对照组术后72 h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和振幅分别为163 Hz,35.2 PU。模型组大鼠血流灌注水平失去正常节律,术后72 h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及振幅分别为28 Hz,4.5 PU,显著低于对照组( t频率=29.382, t振幅=33.81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皮瓣静脉淤血导致微循环血流灌注、细胞聚集度和血流速度显著降低,微血管自律运动受损可能是皮瓣淤血的关键环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Flow-through胫后动脉皮瓣联合Orthofix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小腿离断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Flow-through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联合Orthofix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严重离断伤的临床疗效和技术要点,评估保肢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0例小腿中下段离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3~56岁,平均40.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重物砸伤2例,挤压伤2例;离断处创面缺损面积9.0 cm×5.0 cm~24.0 cm×6.0 cm,血管缺损长度3.0~10.0 cm,平均5.7 cm,胫、腓骨缺损4.0~8.0 cm,平均5.6 cm;均急诊手术,一期采用游离对侧Flow-through胫后动脉皮瓣覆盖创面、桥接血管重建血运,供区一期拉拢缝合;胫骨缺损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安装Orthofix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再植术后1个月行骨缺损区域骨水泥去除加胫骨高位截骨骨搬运,带架时间为10~15个月,平均12.1个月,术后观察再植肢体及游离皮瓣成活情况、再植肢体功能及供区外形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骨折愈合的质量Paley评分、骨延长区域矿化时间、骨延长长度、带架时间、骨性愈合指数(BHI)、Likert满意度量表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10例患者皮瓣均一期成活,2例因皮瓣臃肿后期行皮瓣修整,血管彩超检查桥接的血管通畅;所有患者骨搬运延长段骨矿化良好,6例搬运骨会师断端清理加压骨性愈合,4例搬运骨会师后行软组织清理并植骨加压内固定后骨性愈合,所有患者均来院复诊随访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末次随访时Paley评分,优5例、良4例、一般1例,末次随访时Likert满意度调查显示:非常满意3例,满意6例,一般1例。骨延长区域矿化平均300 d,骨延长长度平均5.6 cm,带架时间平均12个月,BHI平均30 d/cm。供区仅留线形瘢痕,无增生。结论:Flow-through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联合Orthofix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离断伤,安全有效,既恢复了血供,又覆盖了创面,骨搬运治疗长段骨缺损安全性更高,非短缩再植下肢功能恢复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带掌长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带掌长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带掌长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23例23指,男17例17指,女6例6指,年龄23~53(平均37.2)岁。致伤原因:绞伤15例,电刨伤5例,热压伤3例。均为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其中拇指1例,示指11例,中指9例,环指2例。均为软组织及肌腱缺损,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8 cm~4.2 cm×2.6 cm,肌腱缺损长度1.6~2.6 cm;其中1例伴有伸肌腱终腱止点及中央腱止点缺损,5例伴有终腱止点缺损。3例为急诊手术修复,20例为亚急诊手术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门诊随访皮瓣的外形、色泽、质地、感觉、指体功能恢复情况和供区外形。结果:术后随访8~23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外形无臃肿,质地柔软,有轻度色素沉着,保护性感觉恢复;指近侧及远侧指骨间关节总活动度145°~170°,平均162.6°,按Strickland手功能评定方法评定,结果全为优。结论:带掌长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是修复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修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腕横纹Flow-through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合并血管缺损6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腕横纹Flow-through皮瓣在手指软组织合并血管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3年1月-2018年6月,潍坊瑞清医院手足外科对6例手指软组织缺损面积在3.0 cm×1.5 cm~2.5 cm×7.0 cm之间的软组织合并血管缺损患者进行治疗,右手5例,左手1例;示指2指,中指3例,环指1例;4例行一期清创急诊以腕横纹Flow-through皮瓣修复;2例行一期清创,创面稳定后二期采取腕横纹Flow-through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创面一致布样并放大10%,皮瓣大小3.8 cm×2.0 cm~8.0 cm×3.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分别在术后第1、3、6、12、24个月来院门诊复诊,观察皮瓣外形、质地和受区皮肤感觉,手指功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4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出现皮瓣远端表皮下张力性水疱,给予抬高患肢、针刺水疱减压处理后皮瓣完全成活。术后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60个月,皮瓣质地接近手指皮肤质地,厚薄适中,均未行皮瓣修整。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皮瓣区感觉恢复S 1~S 3,外观满意,手指运动总活动度(TAM)达健侧75%以上,为130°~180°,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为11~17分,结果均为良。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 结论:采用腕横纹Flow-through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合并血管缺损,重建手指血运同时修复创面,皮瓣质地优良,可直接缝合,对于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皮瓣移植受区吻合血管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复杂创面受区吻合血管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我科治疗的23例复杂手外伤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的患者资料,受区均行DSA检查,明确前臂及手的血供情况,包括桡动脉、尺动脉走行及其穿支动脉、掌深弓、掌浅弓、指总动脉及各指动脉的存在与否等。根据DSA结果及血流动态影像,综合评价血管损伤情况和邻近软组织条件,并以此结果选择合适的供血动脉吻合。结果:根据DSA结果制定受区手术入路,术中探查受区吻合血管与DSA检查结果一致。23例双叶皮瓣中穿支血管共干15例,不共干8例(均内增压提供皮瓣血供)。受区血管方式:8例与桡动脉主干吻合,6例与尺动脉主干吻合,5例血流桥接吻合(4例桡动脉、1例尺动脉),2例与尺侧下副动脉吻合,1例与肱动脉分支吻合,1例两块皮瓣分别与桡动脉分支及第3指总动脉吻合。术后2例发生血管危象,经探查后好转,所有皮瓣均Ⅰ期存活,远端肢(指)体及皮瓣血运无障碍。其中10例术后3个月行皮瓣修薄整形,术后患者对外形、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DSA可以清晰显示患侧前臂和手的血管网,发现可能存在的血管损伤,能有效指导皮瓣受区的供血动脉选择,避免肢体二次损伤,提高皮瓣移植的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