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甾体抗炎药不同疗效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大脑静息态振荡振幅百分比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不同疗效的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woA)患者静息态脑功能自发活动的差异及其与偏头痛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集NSAIDs有效偏头痛患者30例、NSAIDs无效偏头痛患者30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对所有被试进行3.0 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振荡振幅百分比(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AF)对3组受试者的静息态脑功能活动进行比较(Bonferroni多重比较校正)。使用SPSS 24.0软件和RESTplu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perAF值,所得差异脑区perAF值与两组偏头痛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被试左侧前扣带回(x,y,z = -6,9,-3)、左侧额中回(x,y,z = -39,48,9)和左侧颞中回(x,y,z = -57,-30,-15)的perA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Bonferroni校正)。与无效组MwoA患者相比,有效组MwoA患者左侧前扣带回皮层、左侧额中回和左侧颞中回perAF值减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效组MwoA患者左侧额中回perAF值升高。有效组MwoA患者左侧前扣带回皮层的perAF值与病程呈正相关( r=0.506, P=0.007);无效组MwoA患者左侧前扣带回皮层的perAF值与头痛频率呈负相关( r=-0.414, P=0.032)。 结论:前额叶皮层和前扣带回皮层的神经活动可能是MwoA患者对NSAIDs应答的潜在神经病理基础,其中前扣带回皮层功能活动与偏头痛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估NSAIDs疗效的影像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吸烟成瘾青少年大脑静息态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吸烟成瘾青少年与非吸烟健康对照组大脑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自发活动的差异。方法:采用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方法(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AF)对吸烟青少年( n=18)和非吸烟健康对照组( n=20)的静息态脑功能活动进行比较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吸烟成瘾青少年perAF值的变化与烟龄、尼古丁成瘾评估得分(fagerstrom test for nicotine dependence,FTND)、吸烟量(包年数)的相关性。 结果:与非吸烟健康对照组相比,吸烟成瘾青少年在海马旁回、颞中回及额上回的perAF值均显著增加(海马旁回:2.026 5±0.516 7比0.781 6±0.148 9;颞中回:0.796 7±0.203 2比0.545 5±0.134 1;额上回:2.734 5±0.372 8比1.962 4±0.416 8;均 P<0.001)。海马旁回perAF值的增加与吸烟成瘾青少年的烟龄呈显著负相关( r=-0.600 7, P=0.008 4)。 结论:吸烟成瘾青少年的静息态脑功能局部活动强度增加,主要表现为海马旁回perAF值的显著增加,且该区域功能活动差异与吸烟者的吸烟年限有关,该发现有助于理解青少年吸烟成瘾的神经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不同运动亚型的帕金森脑灰质体积及自发活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亚型帕金森病(PD)患者灰质体积及静息状态下局部脑功能自发活动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PD患者56例,其中姿势不稳步态障碍(PIGD)型35例,震颤(TD)型21例,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被试均接受BOLD rs-fMRI和高分辨率3D-TiWI扫描及临床评估.MRI图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低频振幅(ALFF)、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PerAF)算法进行分析处理,观察三组间灰质结构和自发脑活动差异.提取差异脑区的灰质体积、PerAF值与统一帕金森病等级量表评分(UPDRS)、简易状态评分量表(MMSE)评分、PIGD评分、T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PIGD组右侧海马、右侧颞极(颞上回)、右侧颞中回及左侧海马旁回的灰质体积明显缩小(P<0.05).与HC组相比,PIGD组的PerAF值在右侧直回显著降低,在左侧岛盖部额下回显著增加(P<0.05);与HC组相比,TD组的PerAF值在右侧内侧额上回显著降低(P<0.05).PIGD患者右侧海马的灰质体积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541,P=0.001).结论:PIGD和TD患者均存在额叶自发脑功能活动的异常,PIGD患者存在颞叶灰质体积的萎缩,与认知功能有关,这些结果可能有助于解释PD不同运动亚型之间的临床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小儿重度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估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小儿重度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北省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ARDSp患儿28例,在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失败后行HFOV治疗.参数设置:初始设置平均气道压较CMV时高2~3?cmH2O(1?cmH2O≈0.098?kPa),?吸入氧浓度(FiO2)0.6~1.0,维持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89以上;振幅以观察到胸壁振荡延续到患儿腹股沟处为限,振荡频率为9~12?Hz,偏置气流25~30?L/min;吸气时间百分比初始设置为33%,根据血气水平调整呼吸机参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时提高振幅,降低频率,反之亦反.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72?h通气-氧合指标、循环指标的变化以及患儿预后.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HFOV治疗后12、24、48、72?h患儿通气-氧合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aCO2明显降低〔mmHg(1?mmHg≈0.133?kPa):45.7±13.2、41.4±11.7、43.5±12.8、42.4±10.7?比52.3±16.1,均P<0.05〕,?氧合指数(OI)也明显降低(24.5±2.3、23.7±2.4、22.7±2.5、21.6±1.7?比?29.7±2.8,均P<0.01),动脉血氧分压和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O2)均明显升高(mmHg:115.5±12.2、120.7±14.2、151.8±10.5、113.8±12.6?比?69.3±11.2,均P<0.01).随时间延长,HFOV治疗后患儿心率较治疗前逐渐降低并趋向于正常(次/min:147.0±9.4、139.1±11.5、124.1±10.3、125.3±11.6?比172.1±9.5,均P<0.01),治疗前后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无明显变化(mmHg:50.2±7.6、51.5±8.6、50.6±8.5、51.2±6.3比52.6±7.8,均P>0.05).本组患儿存活18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35.7%).结论 对CMV治疗无效的ARDSp患儿,尽早实施HFOV治疗可有效改善肺部氧合及通气,对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HFOV可作为ARDSp患儿的重要抢救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睡眠剥夺后静息态额顶网络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静息状态下额顶网络自发功能活动的差异.方法:使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收集持续性注意力行为学数据.采用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方法(perAF)对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的静息态额顶网络功能活动进行比较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额顶网络差异脑区的perAF值与PVT脱漏频次差值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睡眠后相比,睡眠剥夺后额顶网络中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眶部额中回、左侧中央后回及右侧角回的perAF值均显著下降(FDR校正,P<0.05,团块大小≥20体素).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及右侧顶上小叶睡眠剥夺与正常睡眠后perAF值的差异与PVT脱漏频次差值显著负相关.结论:睡眠剥夺后额顶网络局部功能活动强度降低,主要表现为背外侧前额叶及顶上小叶perAF值的显著下降,且上述区域功能活动差异与PVT脱漏频次差值有关,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睡眠剥夺后持续性注意力受损的神经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