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关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或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受损甚至失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作为新型降糖药物目前普遍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但GLP-1RA使用期间带来血糖的快速变化可能存在短期潜在DR发生增加的风险。其对于DR的潜在影响和机制包括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炎症、视网膜神经变性和其他细胞因子。GLP-1RA是否导致DR风险增加的争议仍较大。未来仍需要更多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期进一步明确GLP-1RA与DR风险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司美格鲁肽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分析1例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既往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司美格鲁肽联合基础胰岛素序贯治疗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57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9年,血糖波动15 d”入院,患者体形偏胖、血糖较高、依从性较差,既往已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入院测糖化血红蛋白9.10%。给予胰岛素泵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逐步简化方案为司美格鲁肽联合德谷胰岛素,二甲双胍0.5 g、3次/d,卡格列净100 mg、1次/d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后出院。司美格鲁肽是一种可与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具有降糖、减重作用的新型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序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降糖策略:利格列汀对比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心血管结局研究试验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年来,随着大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涌现,各项权威糖尿病诊疗指南的决策理念逐渐转向关注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或安全的降糖药物。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作为最早开展心血管结局研究(CVOT)的新型降糖药物,已经证实了其心血管安全性。而新近公布的使用利格列汀对比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血管结局研究(CAROLINA)作为目前唯一以活性药物(格列美脲)作为对照开展的CVOT与利格列汀治疗具有心脏和(或)肾脏疾病高风险的成人T2DM患者的心血管与肾脏安全性结局试验(CARMELINA)相互补充,在更广泛的T2DM人群中证实了利格列汀的长期心血管安全性,为T2DM患者选择最优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多的循证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血管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与糖尿病共病现状十分严峻,而此类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却严重不足且缺乏规范。近几年,多项大规模、随机对照、心血管结局临床试验证实两类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在此背景下,欧美相继发布了糖尿病伴心血管病相关指南,对糖尿病伴心血管高风险或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进行了全面更新。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发起撰写该共识,旨在为我国心血管及内分泌医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临床实践指导意见。该共识以降低心血管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为宗旨、以综合管理心血管危险因素为核心内容、以最新国际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为核心依据,致力于推动血糖管理新模式在我国心血管代谢领域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应用、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心血管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心血管风险的综合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在糖尿病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类不依赖胰岛素分泌、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对葡萄糖重吸而发挥药效的新型口服降糖药。临床研究表明,此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而且还能延缓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肾功能进展。目前关于SGLT2抑制剂对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结果提示,除降糖外,SGLT2抑制剂主要通过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状态、降低血压及抗炎、抗氧化、抑制肾脏纤维化等来发挥肾脏保护作用。本文旨在对SGLT2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DKD患者的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关注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引起的非高血糖性酮症酸中毒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新型的口服降糖药,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中葡萄糖排泄而降低血糖。SGLT2i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但也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属于该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SGLT2i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DKA的发生风险增加至少7倍,其中约70%为非高血糖性酮症酸中毒(euDKA)。euDKA的风险因素包括胰岛素分泌细胞储备不足、1型糖尿病、胰岛素减量或停用、血容量减少、围手术期、减肥和进食限制等。由于euDKA患者血糖升高不明显,常延误诊断,应高度关注。临床应加强SGLT2i的安全性培训,提高对SGLT2i相关euDKA的认识,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euDKA的诱因;一旦发生euDKA,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药师应参与SGLT2i的安全管理,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2型糖尿病病情进展,传统的阶梯治疗是一种"Treat to failure"的治疗策略。经过治疗理念的发展和变迁,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应该由"Treat to failure"转为追求"Treat to Success"的治疗策略。其中,治疗成功更全面的定义应为通过早期/起始联合治疗达到血糖长期稳定控制,心肾并发症综合管理,和更好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最大程度的减缓或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实现追求治疗成功策略,或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目标,应更早地使用更积极的联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依从性、减缓或阻止2型糖尿病进展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为新型口服降糖药,除降糖外,还具有确切的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并能改善最终临床结局。二甲双胍是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基础降糖药。SGLT2i联合二甲双胍可针对2型糖尿病不同的病理生理缺陷,发挥机制互补、协同增效的降糖作用,更有助于维持血糖控制,同时还可以带来多重代谢获益,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糖尿病临床结局,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双一线"联合治疗方案。SGLT2i/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具备两种药物的治疗优势,可进一步简化治疗,具有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方便性、降低治疗费用等优势,提供了更多选择。为了让临床医生对SGLT2i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有更全面的认识,根据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研究新进展,制定了本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常见共病药物与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风险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存在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往往需要多重用药,易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临床医生需要格外关注这部分患者的治疗管理。本文就Micromedex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Medicine complete.com、利物浦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Epocrates、Medscape和drugs.com这6个数据库中所检索到的COVID-19治疗药物与主要的心血管疾病药物、降糖药、降压药等常见共病药物间潜在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旨在提醒临床医生预防药物间相互作用的产生,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在非糖尿病肾脏疾病中的肾脏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先后被证实可为糖尿病患者及心力衰竭患者带来显著心血管获益。近期公布的SGLT2抑制剂肾脏终点临床试验结果继续证实,其可降低伴或不伴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肾脏和心血管预后风险并降低全因死亡率。SGLT2抑制剂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逐渐引起关注。在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中,已有多篇研究证实SGLT2抑制剂类药物存在多种潜在的肾脏保护机制,同时其在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on-diabetic kidney disease,NDKD)人群中的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的证据也陆续出现。本文将就SGLT2抑制剂在NDKD中肾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司美格鲁肽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分泌科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司美格鲁肽单药治疗,并达到糖尿病逆转的治疗经过。患者为34岁男性,因“口干、多饮、多尿1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5 d,入院后第3天加用司美格鲁肽,出院后予司美格鲁肽1 mg,每周1次皮下注射单药治疗,用药半年后停药,停药3个月后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5.6%,达到糖尿病逆转标准。司美格鲁肽是一种可以平稳控制血糖及减轻体重的新型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于肥胖及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在糖尿病逆转治疗中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