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木桶理论"提升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
编辑人员丨2023/8/6
预防医学是面向社会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在我国医学模式转变、人口老龄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慢性病患病率和发病率持续攀升、新发传染病流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等预防医学领域的新形势下,实践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新木桶理论"探讨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提升人文素养的路径和策略,即进一步重视实践教学和人文教育以加长"短板",加强实践教学和人文教育的顶层设计以做严"桶箍",完善实践型教师和人文教师队伍建设以巩固"桶底",加强制度建设和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以严密"缝隙",提升人文素养以弥补"漏洞",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资源的"长板"优势,全面提高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木桶理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门新型综合性学科,在管理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需要不断持续改进才能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应用"新木桶理论"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某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梳理,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看作是一个木桶,从夯实桶底 、固化长板 、补齐短板 、消除缝隙 、箍紧铁箍 、强化把手6个方面阐述新冠肺炎疫情期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为其他医院新冠疫情期常态化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木桶理论"视域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三甲公立医院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的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医院党委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对医院的平稳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新木桶理论"视域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三甲公立医院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的策略,为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的领导、统一全院职工思想和医院的发展指引方向,确保三级甲等公立医院能在院党委带领下有效地应对疫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类型化感物质抑制蓝藻效益比较及联合抑藻效应评述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世界范围内的蓝藻水华持续威胁着水生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健康,化感物质凭借其环境安全和对微藻有特异毒性等特征可以短期抑制蓝藻水华的暴发和生长.文章分别概括了酚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脂肪酸/酯类、萜类化合物四类化感物质及其衍生物对蓝藻的杀藻效果、潜在机制及特异作用靶点,并依据高效抑藻化感物质(EC50<10 mg/L)的经济成本进一步预估其实际应用潜能.结果表明,单独胁迫下的各类化感物质具不同抑藻特性:脂肪酸/酯类的性价比最优,能以较少剂量对蓝藻产生极强毒性,对蓝藻多样的作用靶点是其具有极强抑制效果的关键,可在0.015—52.95 mg/L浓度范围内将目标蓝藻抑制50%;酚类化合物总数最多、活性普遍较高,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0.05—162.53 mg/L,可通过抑制光合作用、破坏细胞氧化应激平衡和损害细胞壁/膜结构等多种机制抑制蓝藻生长,但高效杀藻酚类化合物的理论成本差异较大,性价比次于脂肪酸位于第二位;含氮化合物对蓝藻生长存在特异性和均匀高效的杀藻作用,EC50集中于0.3—8.14 mg/L,主要通过破坏蓝藻的光合作用、阻断电子传递和破坏细胞结构(包括超微结构)而对蓝藻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损伤,但成本较高、性价比最低而难以广泛实际应用;萜类化合物杀藻作用弱于其他三个类别的化感物质,主要集中于多途径破坏蓝藻细胞的光合功能,但EC50高达25.3—228 mg/L,实际应用也受限.为减少各种化感物质用量、降低经济成本并实现更高效的杀藻效果,文章总结归纳相同和不同类型化感物质联合作用方式和特点,指出化感物质所产生的联合作用效果取决于混合化感物质的数量、作用靶点、混合比例和混合物含量四个因素.综述还提出抑藻靶点多样且互补的化感物质混合("多靶点组合")可产生协同杀藻作用,且在混合物中应增加具有高杀藻活性化感物质的比例("新木桶效应"协同效应).同时指出依据植物实际分泌物的种类、含量及比例进行多元混合抑藻更易出现协同杀藻作用,为科学、综合、合理地选择和应用化感物质并优化其配比以控制蓝藻水华提供新见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