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苏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基因家族成员PfFT3调控开花功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是严格的短日照植物.目前,对紫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量和脂肪酸积累等农艺性状,而对紫苏开花进程及花器官形成的研究较少,其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FLOWERING LOUC T(FT)是目前公认的感知光周期的关键基因,在花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PfFT3是FT-like亚家族基因,其在植物开花调控的功能尚待揭示.本研究首先通过亚细胞定位证明PfFT3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之后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I1303-PfFT3,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转化野生型Col-0和突变体fd-2、fd-3和ft-10拟南芥,以此分别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的过表达和回补转基因株系.结果分析表明,PfFT3的过表达能够显著促进拟南芥开花并且能够挽救突变体fd-2、fd-3和ft-10的晚花表型,进一步研究表明,外源PfFT3基因的表达促进下游内源开花基因AtSOC1、AtAP1、AtFUL和AtLFY的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 PfFT3在促进开花过程的积极作用,为深入研究PfPEBP基因的功能及紫苏短日照早花优良种质培育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影响因素及与血清sHLA-G、ACA水平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血清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抗心磷脂抗体(AC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先兆流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保胎结局分为保胎失败组与保胎成功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sHLA-G、ACA水平,经单因素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讨先兆流产保胎结局的影响因素及与血清sHLA-G、ACA水平关系.结果:两组年龄、既往流产史、合并阴道炎、生殖道感染、妊娠期糖尿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等方面有差异;保胎失败组sHLA-G(7.43±1.20 U/ml)水平低于保胎成功组(50.14±4.56 U/ml),ACA阳性率(74.1%)高于保胎成功组(20.8%)(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既往流产史、合并阴道炎、生殖道感染、妊娠期糖尿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sHLA-G水平低、ACA阳性率高均是影响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的重要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年龄、既往流产史、合并阴道炎、生殖道感染、妊娠期糖尿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与血清sHLA-G水平呈负相关,与ACA阳性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可能与高龄、既往流产史、合并阴道炎、生殖道感染、妊娠期糖尿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sHLA-G水平及ACA阳性率有关,临床可针对上述因素给予密切关注,并通过监测sHLA-G水平及ACA阳性率的变化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以确保母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克罗恩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24)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全消化道均可受累,尤以末端回肠及邻近结肠多见,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作为慢性致残性疾病,克罗恩病可导致瘘管、腹腔脓肿、肠腔狭窄、肠梗阻和肛周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克罗恩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23年研究报道,中国城镇地区克罗恩病发病率约为0.71/10万,男性好发于30~34岁,女性好发于25~29岁[1].克罗恩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研究认为是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参与,黏膜免疫系统对肠腔内抗原物质的异常免疫应答进而引起的肠道损伤[2-3].西医治疗克罗恩病主要为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但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的疗效存在"天花板效应",临床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4],而中医药治疗在预防机会感染、抗纤维化、减少并发症、改善营养不良等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定量磁敏感图在大脑以外区域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定量磁敏感图(QSM)是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定量MRI技术,QSM技术在量化人体脏器组织中铁沉积的含量、监测血氧饱和度以及鉴别其他各种抗磁性、顺磁性物质方面具有极大的价值与优势,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以及疗效的评估,对临床决策提供良好的参考.目前关于QSM方面的大部分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比如脑卒中、脑肿瘤、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以及脱髓鞘病变.近年来,随着QSM技术的成熟以及算法不断革新,该技术在大脑以外区域的临床应用逐渐活跃,本文就QSM技术在大脑以外区域的临床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糖化学生物学的糖类药物研发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在多种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多种生物医药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糖类药物包括不同来源的单糖、寡糖、多糖、糖苷类物质、糖缀合物和拟糖复合物等,被广泛应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可观察的生化反应转变为可测量的物理量的仪器.生物传感器由分子识别元件(抗体、适配体、蛋白质等)、转换元件(氧电极、光敏管等)和信号放大装置组成.待测物质经扩散作用进入分子识别元件,由其识别并发生生物学反应,产生的信息由转换元件转换成可量化和可处理的声、光、电等信号,再经信号放大装置放大并输出,从而得到待测物浓度.生物传感器由传感器检测原理可分为热敏生物传感器、压电生物传感器、光学生物传感器、介体生物传感器等,在食品检测、环境污染、临床诊断、药物发现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表面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物传感器是一种光学生物传感器,具有无需标记、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简易、可靠、低成本、实时响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细菌、病毒、生物毒素、重金属、蛋白、核酸等快速检测.本综述作者对SPR的原理、检测形式和近年来快速检测的应用进行总结,期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UPLC-Q-TOF-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人参黄精杏麦饮化学成分群的抗疲劳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采用超高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与网络药理学探讨人参黄精杏麦饮抗疲劳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UPLC-Q-TOF-MS技术鉴定人参黄精杏麦饮化学成分,并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化学成分相关靶点;利用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检索疲劳靶点,利用韦恩图绘制平台获取共有靶点,并将信息导入Cyto-scope3.7.1 软件和STRING在线分析平台,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最后,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通过UPLC-Q-TOF-MS分析鉴定出35 个药物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对药物和疾病靶标集进行拓扑分析,获得 14 个关键成分和39 个核心靶点;通过KEGG富集到癌症、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PI3K-Akt、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等信号通路.结论 人参黄精杏麦饮的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靶标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免疫介导的炎症和感染以及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细胞功能发挥抗疲劳作用,初步阐明人参黄精杏麦饮抗疲劳的作用,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动态模型在分级和反馈调节中的制作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制作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动态模型,该模型以甲状腺激素为例,用透明输液壶和医用输液管分别模拟分级和反馈调节中的不同器官和血管,用不同颜色的H2O2溶液模拟各种激素,用H2O2分解产生大量能量导致温度计示数上升模拟甲状腺激素能够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作用,利用虹吸现象导致液体倒流和H2O2分解产生大量O2增大输液壶中的压强助推液体倒流为原理,动态模拟人体在感受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过程,充分落实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模型与建模"科学思维,促进了学生对大概念的深入理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对内镜下行内痔套扎术围手术期患者疼痛指数、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镜下行内痔套扎术围手术期应用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对患者疼痛指数、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0例内镜下行内痔套扎术治疗的内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干预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与观察组(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干预),每组35例.记录并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情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肛门坠胀感、水肿、术后出血、尿潴留].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24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7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四个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四个维度评分均提高,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躯体、心理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为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 内镜下行内痔套扎术围手术期应用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可降低患者疼痛指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制备工艺及透皮主要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为复方藤芷膏开发新剂型,并考察其透皮主要成分.方法 以凝胶贴膏剂基质的感官评价、初黏力、持黏力为综合指标,以NP-700、甘羟铝、EDTA-2Na、甘油、PVPK-90、酒石酸、纯化水的使用量作为课题的主要考察因素.依次采用单因素设计实验法和正交设计实验法在不同材料用量配比下优选凝胶贴膏剂的最佳基质配方.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QTOF-MS/MS),采用垂直Franz扩散池法进行透皮实验,检测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的透皮主要成分并确定.结果 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的最佳配方为NP-700 4.0 g,甘羟铝 0.5 g,EDTA-2Na 0.2 g,二氧化钛 2.0 g,甘油 40 g,PVPK-90 5.0 g,酒石酸 0.7 g,纯化水50 g,载药含量10%.透皮结果初步鉴定出3个化合物,包括大黄素、盐酸小檗碱及欧前胡素.结论 研究所得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膏体均匀,表面光滑,易于涂布.成型后具有优良的初始黏力和保持黏力,易剥离,无残留,保湿性好,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致敏性.透皮成分的确定为寻找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进一步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