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ssARRAY基因分型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MassARRAY基因分型技术应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诊断的准确性、时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浙江省新生儿筛查中心应用串联质谱筛查的疑似阳性患儿7 922例,采用MassARRAY技术进行27种遗传代谢病的常见变异位点检测,通过Sanger或二代测序验证并进一步寻找潜在变异。结果:共1 408份样本送检MassARRAY,307例确诊为遗传代谢病患儿,其中高苯丙氨酸血症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和甲基丙二酸血症。经Sanger测序验证100%(307/307)符合。287例检测为携带者,49.1%(141/287)经Sanger测序确认为携带者,以 SLC22A5、 MCCC1基因为主。50.8%(146/287)还检测到另一个等位基因变异,以 PAH、 PTS和 ACADS基因为主。814例未发现变异,对其中158例复查后串联质谱特征性指标持续阳性、尿有机酸及其他生化检测等异常的样本进行二代测序,38%(60/158)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变异。最终确诊513例遗传代谢病患者,MassARRAY的总检出率为59.8%(307/513)。 结论:MassARRAY技术可作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早期分子筛查方法,在高苯丙氨酸血症、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等热点变异集中的疾病中检出率较高,后期需不断优化新的疾病基因和变异位点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新生儿17例的血液肉碱谱及 SLC22A5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福建宁德地区的新生儿进行串联质谱筛查,分析17例疑似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rimary carnitine deficiency,PCD)新生儿的血游离肉碱(C0)以及 SLC22A5基因的变异,了解本地区的发病情况,并探讨C0水平与基因型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宁德市9个县(市、区)出生的148 043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谱分析,对其中血C0 < 10 μmol/L或C0在10 ~ 15 μmol/L的新生儿进行 SLC22A5基因检测,分析其游离肉碱水平与基因变异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共确诊17例PCD,折算新生儿患病率为1/8 707。共发现12种 SLC22A5基因变异,其中热点变异为c.760C>T、c.1400C>G、c.51C>G。相比于其他位点,携带c.760C>T变异者的C0值显著偏低( P<0.01)。 结论:宁德地区新生儿PCD的患病率较高,需制定干预措施积极防控。携带c.760C>T变异者C0水平明显偏低,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州市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新生儿筛查评估及SLC22A5基因变异谱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CD)新生儿筛查性能、优化筛查指标,并探讨广州地区PCD发病率及SLC22A5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采用串联质谱法对辖区内2015至2019年出生的200 180名新生儿进行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以游离肉碱(C0)<10 μmol/L伴多种酰基肉碱降低为PCD筛查阳性,召回新生儿及其母亲复查,复查仍阳性者进行SLC22A5基因测序确诊。回顾性分析筛查结果,同时以丙酰基肉碱与棕榈酰基肉碱之和(C3+C16)作为多种酰基肉碱的辅助量化指标,并评估其效果。PCD新生儿及PCD母亲所生新生儿血酰基肉碱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以广州地区2 395名健康儿童外显子测序中SLC22A5基因结果计算人群致病变异携带率,推算PCD发病率。 结果:在200 180名新生儿中筛查阳性239例,阳性率0.12%,确诊PCD 37例,其中PCD新生儿15例,PCD母亲22例,新生儿PCD发病率为1/13 345,分娩母亲人群PCD发病率约为1/9 099,阳性预测值15.5%。初筛C0<10 μmol/L共810例,增加量化指标(C3+C16),以C0<8.5 μmol/L或C0 8.5~9.9 μmol/L伴(C3+C16)<2 μmol/L为阳性切值,则筛查阳性224例,确诊37例,不增加假阴性。PCD新生儿与PCD母亲所生新生儿两组间初筛C0及(C3+C1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2.4)比(5.0±1.8)μmol/L,(1.4±0.4)比(1.2±0.5)μmol/L, t=3.826、0.326, P=0.058、0.572]。7例PCD母亲有不同程度的晨起头晕、疲劳,其中1例在妊娠期出现心肌病。SLC22A5基因分析显示,PCD新生儿常见3种变异为p.S467C、p.F17L、p.R254X;PCD母亲及健康儿童常见3种变异均为p.S467C、p.F17L及p.R399W,罕见重型变异p.R254X。健康儿童SLC22A5基因致病变异携带率为1/65,推算人群PCD发病率为1/16 500。 结论:PCD新生儿筛查可同时检出新生儿患者及母亲患者,增加多种酰基肉碱量化指标(C3+C16)<2 μmol/L可改善新生儿PCD筛查性能。重型变异p.R254X在PCD新生儿中常见,而在PCD母亲和健康儿童中罕见,提示低估了广州地区PCD患病率,可能漏检部分PCD新生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南京地区175 767例串联质谱技术新生儿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检出情况。方法:分析2013年12月至2018年7月南京市出生的175 767例串联质谱新生儿筛查的结果。采用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干血滤纸片氨基酸、酰基肉碱和琥珀酰丙酮浓度,筛查新生儿氨基酸、有机酸和脂肪酸等三大类遗传代谢病。对于筛查阳性的患儿,通过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因Panel检测致病基因突变。对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75 767例新生儿筛查初筛阳性率为2.1%(3 691/175 767),3 691例初筛阳性中召回3 598例,最终临床诊断遗传代谢病患儿62例,包括氨基酸代谢病35例、有机酸代谢病12例、脂肪酸代谢病15例。本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总发病率为0.035 3%,其中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和脂肪酸代谢病的总发病率分别为0.019 9%、0.006 8%和0.008 5%。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分别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0.015 9%、甲基丙二酸血症0.005 1%和原发性肉碱缺乏症0.005 1%。62例临床诊断为遗传代谢病的患儿中,51例(82.2%,包括17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和34例其他遗传代谢病)进行了基因诊断(另外11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拒绝进行基因诊断)。17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均找到2个致病突变,分别来自于父母。34例其他遗传代谢病患儿中29例找到2个致病突变,分别来自于父母;另5例患儿仅找到1个致病突变,其中2例高甲硫氨酸血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本地区发病率较高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和原发性肉碱缺乏症。串联质谱筛查出的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筛查指标异常,随访中尚未出现特异性临床症状,需要进行更长期的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沙地区352 449例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的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长沙地区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情况,了解其单病种患病率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长沙地区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出生的352 449例新生儿进行串联质谱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一步行生化检测和基因变异分析以确诊。结果:新生儿中初筛阳性6 170例,阳性率1.75%;召回5 437例,确诊92例,总体患病率为1/3 831,阳性预测值为1.69%。92例患儿共计检出18种遗传代谢病,包括氨基酸代谢病33例,其中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20例,占60.60%;有机酸代谢病17例,其中2-甲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4例,占23.50%;脂肪酸代谢病42例,其中原发性肉碱缺乏症27例,占64.30%,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2例,占28.60%。基因分析共发现90种基因变异,最常见者为c.51C>G、c.1400C>G、c.760C>T、c.1031A>G和c.1165A>G。结论:长沙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患病率较高者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和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本研究初步阐明了长沙地区遗传代谢病患儿的基因变异谱,有助于实现早期诊断及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西地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新生儿筛查代谢谱及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rimary carnitine deficiency,PCD)新生儿筛查代谢谱和基因变异谱,了解广西地区人群的患病率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技术(MS/MS)对广西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辖区内从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400 575份样本进行分析,初筛阳性者召回新生儿和其母亲复筛,复筛仍阳性者行 SLC22A5基因检测。 结果:共确诊PCD新生儿22例(患病率为1/18 208),母亲9例。对其中22例(18例新生儿和4例母亲)行基因检测,发现 SLC22A5基因14种44个变异位点,其中变异频率最高分别为c.51C>G(10/44,22.7%)、c.1195C>T(9/44,20.5%)和c.1400C>G (7/44,15.9%)变异,所有变异均为致病性;同时发现2种未报道的新变异c.1031C>T和c.517delC,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c.517delC(p.Leu173Cysfs*3)变异被评估为致病(PVS1+PM2_supporting+PM3+PP4),c.1031C>T(p.T344I)变异被评估为可能致病(PM1+PM2_supporting+PM3+PP3+PP4)。 结论:c.51C>G、c.1195C>T和c.1400C>G为广西地区的热点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化与热点基因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生化和热点基因筛查的检测效率。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对来自10个省区12家医院的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出生的21 442例新生儿样本进行生化和热点基因联合筛查。生化筛查包含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酶活性检测及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基因筛查包括75种新生儿疾病相关的135个基因。结果:收集到各地区生化筛查结果的新生儿数目为21 205例,初筛阳性813例,经召回复查累计确诊95例(0.45%)。纳入研究的新生儿样本均进行基因筛查总计21 442例,初筛阳性168例,确诊156例(0.73%)。生化结合基因筛查可提高包括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及2-甲基丁酰甘氨酸血症等疾病的检出敏感性,并扩大筛查范围,将较为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纳入检测范围。结论:在新生儿筛查中,联合使用生化筛查和基因筛查可以扩大筛查范围,提高筛查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部分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随访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遗传代谢病的疾病谱、发病率、遗传特征及随访追踪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上海部分助产机构出生的活产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均在出生48 h并充分哺乳后采集足跟血置于特定滤纸上,采用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法进行氨基酸、有机酸、线粒体脂肪酸氧化缺陷3大类疾病筛查,对筛查阳性病例召回诊断,确诊患儿进行治疗和随访。结果:共筛查213 391名活产儿,诊断遗传代谢病52例,总发病率为1∶4 104,其中氨基酸代谢障碍28例(1∶7 621),有机酸代谢障碍9例(1∶23 710),线粒体脂肪酸氧化缺陷15例(1∶14 226),发病率排在前4位的依次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12例、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8例、高甲硫氨酸血症6例和甲基丙二酸血症5例;另外确诊母源性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4例和母源性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2例。52例患儿随访结果,死亡5例(9.6%),失访3例(5.8%),44例(84.6%)患儿明确诊断后,按照相应的诊疗指南给予特殊奶粉或药物治疗,并定期检测随访,体格和智能发育基本正常。结论:本研究初步调查了上海部分地区新生儿氨基酸、有机酸、线粒体脂肪酸氧化缺陷的发生情况,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可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南宁市部分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疾病谱和基因谱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南宁市部分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疾病谱和基因谱的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出生并进行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的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取新生儿足跟血后采用串联质谱法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予召回后复查串联质谱并进行生化和影像学检查,采用医学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疑似病例进行遗传病基因检测,最后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确诊,并采用Sanger测序法对确诊患儿及其父母的基因变异进行验证。结果:共16 207名新生儿接受遗传代谢病筛查,初筛阳性1 423例(8.8%),召回新生儿1 311例,召回率92.1%,疑似病例15例,确诊8例,总体检出率为1∶2 026。包括氨基酸代谢病4例(苯丙酮尿症2例、希特林蛋白缺乏症和酪氨酸血症各1例),有机酸代谢病2例(甲基丙二酸血症和戊二酸血症各1例),脂肪酸氧化障碍疾病2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Ⅱ缺乏症和原发性肉碱缺乏各1例),其中纯合基因变异5例,分别为PAH基因2例,SLC25A13基因、SLC22A5基因、FAH基因各1例;杂合基因变异3例,分别为CPT2基因、MUT基因、GCDH基因各1例。8例患儿经规范治疗及随访,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南宁市部分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检出率较高、种类较多,及时行基因检测可早期诊断及治疗,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脂肪酸氧化代谢病新生儿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人群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FAOD)的发病率,分析确诊患儿的临床特点,为海南省出生缺陷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2016年10月至2021年12月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数据.采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新生儿干血斑中游离肉碱以及30种酰基肉碱水平.初筛阳性新生儿进行召回复查血串联质谱,气相质谱测尿有机酸,采集新生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研究期间共出生66 578名新生儿,参与筛查46 285名(69.5%),初筛阳性513例(初筛阳性率为1/90),召回501例,确诊FAOD 11例,发病率1/4208,其中原发性肉碱缺乏症6例,短链、中链、极长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各1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和Ⅱ缺乏症各1例.结论 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人群FAOD发病率较高,以原发性肉碱缺乏症较为多见.建议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纳入新生儿常规筛查项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