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病防治院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职业健康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但当前我国职业病防治院还不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本文从"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角度切入,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重要论述,结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实践与成效,从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发展新质生产力两大方面阐述了职业病防治院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新质科研推动中国骨科的原始创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一词,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进一步明确中国骨科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体现了以高质量考核为新质生产力赋能助力的鲜明导向,照亮了中国骨科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面对中国式现代化与新一代医学革命浪潮同频共振带来的战略机遇,我真诚希望与各位骨科同仁一起,通过创新技术和方法,提升骨科医疗服务质量,实现高效、精准、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以新质科研引领我国骨科高质量发展,共同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加快发展骨科新质科研势在必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当前全球科技发展快速开辟新领域和新赛道、新能源和新优势加速重塑的关键时刻,培育、发展和不断完善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为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打下坚实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际近视研究院关于近视影响的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全球近视负担正在逐年加重。2020年,近视累及了近30%的世界人口,预计到2050年将上升至50%。本文旨在分析近视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总结了近年来有关近视,包括高度近视的患病率、终生病理表现、直接健康支出、生产力损失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间接成本的研究证据。目前主要的趋势是近视,包括高度近视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其中高度近视患病率以不成比例的速度升高。这预示着未矫正的近视以及高度近视相关并发症,如近视性黄斑变性导致的视力丧失将在未来增加。未矫正的近视、高度近视或高度近视并发症会影响生活质量。总的来说,目前全球与近视相关的直接卫生支出和生产力损失有关的费用估计为数十亿美元,成人的卫生支出较大,这反映了与近视相关的并发症所增加的费用。除非当前近视和高度近视患病率上升的趋势发生改变,否则成本将继续增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出现了一些预防和减缓近视的新方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近视对个人的终生影响,以及各种减少近视负担新方法的成本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聚焦新质科研,打造中国骨科学发展新时代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以科技自立自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展现了新时代生产力的新质态。当今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中国骨科学“新质科研”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内涵,必须要坚持基础研究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积极创造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培养创新型人才,避免科研“泡沫化”,不断塑造骨科学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国的骨科学研究要牢牢把握新质科研方向、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创新人才,焕发中国骨科医师的原始创新意识,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中国骨科事业行稳致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创伤救治体系与能力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创伤都是45岁以下人群首位死亡原因,对家庭、社会和劳动生产力造成沉重的打击,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居各种疾病之首。2018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局发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 [1],提出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在地级市和县的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建设,对我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和创伤医学学科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完善的救治体系和高水平能力是创伤医学高质量发展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同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业务,研发创伤救治的新技术、新型药物和器械,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时代"超人"的机遇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新时代在召唤,新征程已开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打造一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纵观历史,古往今来,人才是国家和民族兴旺之本。"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近年来国家在人才项目中投入巨大,包括中组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基金,全国各省市也推出了各种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教育好青年人才也是我们未来超声事业的根本所在!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多年来重视中青年医师的培养,近年来相继举办了多期中青年英文论坛、中青年创新研究论坛、杰青优青论坛、中青年优秀/疑难病例分享,线下和超声学院线上学习人数累计280余万人次。超声分会各学组在过去一年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活动。腹部学组举办高端人才学术活动27场,累计线上线下参会22万人次;开展36场下乡巡讲活动助力基层人才培养,同时开展了医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培养多样化创新人才。心脏学组举办4城5站规范化巡讲,累计线上线下参会近50万人次;通过超声大讲堂普及超声心动图知识,线上线下参会20余万人次。浅表学组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展了"亲和行"巡讲活动,共举办10场,累计线上线下参会超50万人次;开设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管理学院,线上参会人员41万人次。妇产学组借助国际妇产标准课程系统培训和制定国内指南共识,培训医生8万余人;通过国际大师课,开拓超声医生的新思路,培养骨干人员600余人。介入学组启明星活动已连续举办5年,累计69场学术活动,线上线下参会超300万人次;万里行活动深入基层,手把手帮带100位超声医生实现介入超声从0到1的质的突破;开设"医工信"交叉论坛,促进介入超声诊治能力提升。新时代青年"超人"在上述培训和学术交流中如饥似渴地汲取养分,不断成长与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工智能在生殖临床及质量管理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工智能是新一代生产力。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取得一定的突破,已有成熟的人工智能模型应用于临床辅助决策,在辅助生殖医学领域,已建立了助孕结局预测、超声自动化监测、辅助促排卵过程的临床决策、精液自动分析和胚胎选择等方面的人工智能模型。本文综述人工智能在生殖临床的研究进展,探讨未来人工智能在生殖临床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中存在的尚待解决的问题,为人工智能在辅助生殖临床的进一步广泛应用提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创新的春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尤其是1978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科技工作者正名、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人民一道,团结协作、奋发图强,中国科技实力实现了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各个科技领域均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机械化对矿工职业健康影响的神经网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索机械化对矿工职业健康影响的传导机制,为煤炭行业发展健康与高效兼顾的新质生产力提供实证依据,于2022年8月,选择某典型煤矿,通过问卷调查,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矿工职业健康综合评价指标,并采用贝叶斯模型验证机械化水平对矿工职业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职业病预测概率可以作为职业健康水平的综合指标,为职业病的早期干预与预防提供依据;机械化水平可以直接促进矿工职业健康水平的提升,也可以通过影响危害因素水平和工作强度来间接影响职业健康水平;机械化水平对工作强度的间接影响是正向的,机械化水平对危害因素水平的间接影响呈现出的"倒U型"过程,在机械化水平突破半机械化水平后会实现健康防护的规模经济效应,其对职业危害因素防控的影响会由负转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