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发展现状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措施与建议。方法:于2021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相关机构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职业病防治院(所)、市县级疾控中心、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职业健康中介服务等机构发展情况。用数和构成比(%)进行数据描述,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共有职业病防治院(所)140家,与2019年比较,增加65家。承担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市、县级疾控中心分别为323、2 704家,分别占疾控中心总数的97.00%(323/333)、95.01%(2 704/2 846)。全国共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4 520家,职业病诊断机构587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1 093家,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623家。结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力量和能力有待提升,职业病防治院(所)的力量还较薄弱;市、县级疾控中心需进一步完善条件、提升能力;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治疗康复机构数量相对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和职业认同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在心内科护理水平、护理职业认同感和患者满意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在该院心内科25名护理人员中实施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运用对患者调查问卷、医生打分和护士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自我职业认同度进行评价,与实施小组责任制模式前进行比较。结果:实行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度后,患者满意度的4项总体指标(病房环境、护理态度、护理工作水平、落实用药情况)、护理质量的5项总体指标(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病区管理、各项技术操作技能、健康教育)和护理人员自我职业认同度的4项指标(自我价值认同感、薪酬满意度、职业成就感、工作环境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在心内科护理人员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该制度体现高效的管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各级护士的作用,有效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自身职业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加拿大PICU和NICU临床医生的道德困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量化NICU和PICU临床医生的道德困境,并确认相关因素。设计:对在NICU或PICU中工作的临床医生进行全国性横断面调查。采用道德困境量表修订版(Moral Distress Scale-Revised,MDS-R)和自我评定法评价道德困境程度。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子量表评定去人格化。受访者报告参加6项可能有助于缓解一线员工道德困境的医院支持活动中每一项的具体情况。通过分析受试者特征比较预后,通过分层线性回归评估个体、ICU、医院和地区的影响。场所:入组ICUs为加拿大的PICUs和三级NICUs。对象:入组受访者已在参与研究的ICUs内工作3个月以上。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从31家医院中确定了54个符合纳入标准的ICUs。49个(91%)加拿大NICUs和PICUs提供了2 852份完整回复,应答率为45.2%。多数受访者为护士(64.9%)或来自NICU(66.5%)。中位MDS-R评分为79(52,113)分,997例(34.2%)的受访者MDS-R得分≥100分,234例(8.3%)受访者强烈认同工作引起的严重道德困境。护士的中位MDS-R评分为85(57,121)分,比内科医生高19分,比呼吸治疗师高8分( P<0.001)。ICU工作年限<1年者MDS-R评分为53(35,79)分,工作30年以上者MDS-R评分升至83(54,120)分( P<0.001);22.5%的受访者报告高度去人格化,这与道德困境有关( P<0.001)。MDS-R评分的变异性个体因素占92%,医院因素占5%,ICU影响占1%。参与可能有缓解作用的医院支持活动的频率对MDS-R平均值影响很小(<10分)。 结论:道德困境常见于儿童ICUs临床医生。解决道德困境需要针对高危群体的个体化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湖南省尘肺及尘肺合并慢阻肺患者流感和肺炎疫苗接种及认知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湖南省尘肺及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流感和肺炎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尘肺患者疫苗接种规划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2019年5月住院并完成出院后1年随访的尘肺患者为调查对象,回顾性收集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保类型、住院次数、吸烟状态、是否合并慢阻肺等资料。随访其出院后近1年收入,共同居住人数,流感、肺炎疫苗接种情况以及影响接种决策的主要原因。对影响疫苗接种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的获知途径和未接种原因进行占比分析。结果:完成1年随访的患者共474例,其中合并慢阻肺96例(20.3%);尘肺病患者的流感、肺炎疫苗知晓率为13.1%(62/474),1年内疫苗接种率为7.6%(36/474);尘肺合并慢阻肺患者1年内疫苗接种率为8.3%(8/96)。接种疫苗的正相关因素有多次住院、≥3人居住及合并慢阻肺, OR(95% CI)值分别为10.49(2.39~46.08)、5.17(1.08~24.72)和2.59(1.11~6.07)。疫苗接种获知途径主要为医生推荐(86.1%)。 结论:湖南省尘肺及尘肺合并慢阻肺患者流感、肺炎疫苗接种率低;医生宣教为患者获知的主要途径,需加强尘肺科医生及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疫苗接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尘肺病诊断相关影像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职业性尘肺病(简称尘肺病)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病种,根据我国现行标准GBZ 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尘肺病主要依据高千伏或数字化X线摄影(DR)后前位胸片表现进行诊断、分期。尘肺病胸部X线摄影技术是尘肺病诊断中研究最多、应用最成熟的影像检查技术。但该技术在一些早期尘肺病检查及职业健康体检的筛查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一定漏诊、误诊的风险。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人工智能(AI)技术作为辅助影像检查手段在尘肺病辅助诊断研究中表现出不同的应用诊断价值。本文综述了几类影像检查技术的优点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尘肺病诊断相关影像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公共卫生硕士校外实践培养体系的构建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公共卫生硕士(MPH)校外实践培养体系。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国内外MPH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以胜任力为导向创新设计一个全面的、可行的MPH校外实践培养体系。结果:中山大学-广州市CDC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针对实践时长2年以上的MPH探索构建了“4+N+综合评价”的实践体系,“4”代表基于实践的教学、专业实践、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参与和科研训练,分别培养MPH“公共卫生科学”“操作与实践”“人群健康管理”“卓越技能”能力。“N”代表拓展实践,培养MPH“综合能力与职业精神”能力,以综合评价来评估培养效果。结论:本研究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MPH“4+N+综合评价”校外实践体系,培养新时期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0 - 2022年杭州市恙虫病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杭州市恙虫病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收集杭州市2010 - 2022年恙虫病病例信息,分析恙虫病的发病情况及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特征。以街道(乡镇)为单位,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10.1.2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扫描。结果:2010 - 2022年,杭州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362例,年发病率中位数为0.260/10万,发病率呈逐年波动上升趋势( Z = 3.84, P < 0.001),2021年发病率最高(0.528/1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0.013/10万)。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7 d,范围为1 ~ 28 d。发病高峰为9 - 11月(52.49%,190/362)。男性149例(41.16%,149/362),女性213例(58.84%,213/362);60 ~ 6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32.32%(117/362);职业以农民为主(77.35%,280/362)。报告病例数前3位的地区依次为淳安县(257例,70.99%)、临安区(33例,9.12%)、建德市(19例,5.25%)。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除2015 - 2018年以外,其余年份恙虫病发病率均存在空间聚集性(均 P < 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除2015和2016年以外,其余年份恙虫病发病率均有热点区域(高-高)出现,且均位于淳安县。时空聚集性分析显示,一类聚集区以淳安县金峰乡为中心,聚集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21年11月,涉及22个乡镇;二类聚集区以富阳区万市镇为中心,聚集时间为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涉及14个街道(乡镇)。2个聚集区均为山区涉农区,报告病例数占38.67%(140/362)。 结论:杭州市恙虫病病例以老年女性农民为主,高发季节为秋季,主要发生在山区涉农区。建议针对重点人群、季节、区域开展健康宣教、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庆市尘肺病患者门诊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重庆市尘肺病患者两周内门诊服务利用情况及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选取1 771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尘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情况、两周内门诊服务利用情况、因尘肺病相关症状治疗情况、医疗服务机构选择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用χ 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1 771例尘肺病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6.1±10.19)岁,两周内门诊就诊尘肺病患者中,年龄41~50岁患者占40.0%(204/510);农村患者占87.8%(448/510);矽肺患者占65.1%(332/510),贰期患者占37.5%(191/510),诊断尘肺后未继续从事接尘工作患者占75.1%(383/510),工作时从来没有工伤保险患者占57.1%(291/510)。获得尘肺相关救助和有低保患者两周内门诊率分别为17.6%(90/510)和12.5%(64/510),患者自我健康评分为3分(41~60/中等)者占59.1%(301/510),有并发症、有尘肺病相关症状加重和一年内有住院史的患者分别占97.8%(499/510)、78.8%(402/510)和76.5%(390/510)。患者自我健康评分平均得分(52.9±16.2)分;28.2%的患者购买过工伤保险;两周内进行治疗患者1 204例,门诊就诊者42.2%,住院治疗者20.7%,自己买药者36.9%,患者不同治疗方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7.53, P<0.01);不同居住地患者选择到不同医疗机构就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3.97, P<0.05);患者尘肺病期别、有无并发症、有无工伤保险、自我健康评分、近一年是否住过院等是影响尘肺病患者门诊就诊的重要因素。 结论:尘肺病患者门诊利用情况受人口社会学、社会支持、疾病特征多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基层卫生机构的职业病医疗服务质量,让尘肺病患者能获得便利有效的治疗;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支持体系,减轻尘肺病患者疾病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8年与2020年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2018年与2020年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于2018年和2020年分别抽取新疆墨玉县5 211例和5 207例维吾尔族居民,使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文化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以及3个方面(健康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6个维度(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的健康素养水平。采用 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结果:2020年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居民总体及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均高于2018年(总体8.10%比5.07%,健康知识与理念9.99%比7.6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6.88%比5.33%,健康技能40.12%比30.22%)(均 P<0.05)。2018年6个维度的健康素养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26.42%)、基本医疗素养(14.14%)、健康信息素养(13.38%)、科学健康观(10.17%)、传染病防治素养(8.96%)、慢性病防治素养(5.57%);2020年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36.09%)、基本医疗素养(24.08%)、健康信息素养(20.47%)、传染病防治素养(15.19%)、科学健康观(13.85%)、慢性病防治素养(10.10%),均高于2018年(均 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区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论:2020年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2018年有所提升,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老年人、低文化程度者、低收入者、商业人员及职员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慢性病防治素养、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的重要领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报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中男男性行为人群特征及抑郁症状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自报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中MSM特征及抑郁症状相关因素,为HIV感染者实施个性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2019年9-12月在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和临沂市选取≥15岁、自报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对一访谈核实其感染途径,对核实后实际为MSM,按照1∶1匹配在当地选择年龄范围差≤3岁、自报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的HIV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及行为特征、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分析其特征和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自报感染途径为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373例中,复核后实际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的占39.7%(148/373),年龄(40.3±12.0)岁,已婚/同居占41.9%(62/148),确证HIV前做过检测占27.0%(40/148),同性性伴数≥2人占71.6%(106/148),有抑郁症状的占55.4%(82/1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自报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的MSM中,确证前未做过HIV检测、确证前同性性伴数≥2人、首次发生同性性行为年龄>30岁和有抑郁症状者,更有可能隐瞒真实的感染途径;抑郁症状与身体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情况和职业状况稳定的因素相关。结论:在自报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中,有一定比例实际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的感染途径,并存在多性伴及双性性行为的高危行为,抑郁症状的比例较高。需加强随访的感染途径复核,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和行为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