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2个创面五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2个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利用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2个软组织缺损5例,其中修复手背与环指背侧不规则创面1例;修复手背桡侧与环、小指近节背侧创面1例;修复示、中指中节及近节背侧创面1例;修复中、环指远指骨间关节及中节掌侧创面1例;修复中、环指远指骨间关节及中节侧方创面1例,创面大小为4.3 cm×1.8 cm~9.2 cm×5.3 cm,均为双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4.5 cm×2.0 cm~9.5 cm×5.5 cm。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3~15个月,成活皮瓣外形不臃肿,无需再次手术修薄,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可同时修复手部2个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供区隐蔽,瘢痕轻,临床效果良好,是修复手部2个创面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岛状皮瓣及其组合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岛状皮瓣及其组合皮瓣在外鼻肿瘤切除后鼻翼缺损一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11例外鼻肿瘤切除后存在鼻翼贯通或全层缺损的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1~89岁。依据鼻翼缺损范围,选择岛状皮瓣、岛状皮瓣联合鼻唇沟瓣或V-Y推进皮瓣、岛状皮瓣联合双叶皮瓣等进行修复。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5~59个月,鼻部外观及通气功能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对于外鼻肿瘤切除后鼻翼缺损的患者,选择适合的岛状皮瓣或组合皮瓣进行修复,可以重建较为理想的鼻部外观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个体化选择局部皮瓣Ⅰ期修复鼻翼部分缺损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个体化选择局部皮瓣Ⅰ期修复鼻翼部分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大连市中心医院38例鼻翼区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皮内痣5例,交界痣8例,基底细胞癌21例,毛发上皮瘤3例,鼻翼沟瘘管合并感染1例。采用局部麻醉为主的手术治疗,术中行冰冻病理学检查确诊并确定安全缘。所有患者均无鼻翼软骨浸润。鼻翼病灶切除后的缺损面积在1.0 cm × 1.0 cm~3.0 cm × 2.5 cm。根据鼻翼缺损的位置、大小,按照美学要求设计局部皮瓣,Ⅰ期修复术区缺损。其中,采用带蒂鼻唇沟皮瓣修复15例,改良菱形皮瓣修复10例,鼻唇沟旋转皮瓣修复6例,V-Y推进皮瓣修复5例,双叶皮瓣修复2例。结果:1例术后因压迫包扎过紧导致血运障碍,1例术后感染,2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延期愈合;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所有皮瓣均成活,无面部畸形,美容效果良好。结论:鼻翼部分缺损的Ⅰ期皮瓣修复,需要按照鼻面部的美学要求,因病而异,因医者经验而异,进行个体化皮瓣选择,达到兼顾修复缺损和美容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种类型的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复杂创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应用多种类型的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复杂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应用以桡侧副动脉后支为血管蒂的肱骨远端外侧骨皮瓣、骨肌腱皮瓣、Flow-through皮瓣、双叶皮瓣等多种类型的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复杂创面7例,7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缺损及掌、指骨骨缺损,同时伴有肌腱缺损1例,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及神经缺损2例,伴有相邻手指软组织缺损2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顺利成活。2例皮瓣臃肿二期给予皮瓣修整。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随访12~42(平均24)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术后6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至S 3,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5例,良2例。 结论:应用多种类型的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的复杂创面,可一期同时重建缺损的掌指骨、肌腱、指掌侧固有动脉及神经,切取双叶皮瓣可同时修复2个相邻手指的创面,该皮瓣有望成为修复手部中、小面积复杂创面的主力皮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皮瓣的设计方法及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皮瓣的设计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1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应用包含上行支及下行支的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皮瓣修复相邻两指同时存在软组织缺损以及单指末节脱套伤患者12例,其中单指末节脱套伤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5 cm×5.2 cm~3.4 cm×6.8 cm,相邻手指同时存在软组织缺损7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0 cm×2.6 cm~2.7 cm×3.2 cm。分别在前臂远端尺掌侧缘和手背尺侧缘,设计以包含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及下行支的双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单叶皮瓣切取范围2.0 cm×2.8 cm~3.0 cm×3.6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采用门诊直接访问、电话咨询以及手机微信视频通话相结合的形式随访。结果:术后11例皮瓣完全成活。出现动脉危象1例,经手术探查皮瓣成活;其中1例以下行支营养血管远端叶皮瓣术后出现皮瓣远端供血不足,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外形、弹性、质地、色泽均满意。远端叶皮瓣TPD为6.2~12.4 mm,平均7.3 mm;近端叶皮瓣TPD 7.3~14.8 mm,平均9.4 mm。结论:包含上行支及下行支的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皮瓣修复相邻两指同时存在软组织缺损及单指末节脱套伤,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修复效果,手术操作方便,疗效肯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对苏州大学附属瑞华骨科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6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患儿采用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皮瓣修复,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范围在3~12岁,平均8岁;皮肤缺损大小范围在13. 0 cm×6. 0 cm~15. 0 cm×12. 0 cm;合并胫骨骨折1例、胫后动静脉断裂2例、腓浅神经断裂2例、合并肌肉及肌腱损伤的5例,仅皮肤缺损的1例,创面均有深部肌腱及骨外露,但未有肌腱等组织缺损。一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血管、神经、肌肉、肌腱修复,创面VSD覆盖,择期在静脉全麻下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皮瓣修复。根据创面大小设计样布,在股前外侧区纵行设计双叶皮瓣,以方便皮瓣切取后供区能直接缝合,皮瓣切取总面积22. 0 cm×4. 0 cm~29. 0 cm×7. 5 cm。如果两块皮瓣血管同源,皮瓣内的主干血管直接与受区血管吻合并桥接受区血管;如果两块皮瓣不同源,则先通过内增压的方式并连成一个血管蒂的双叶皮瓣,再与受区血管吻合并桥接受区血管,大腿供区直接缝合。结果:6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均未植皮,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36个月,平均17个月。6例患儿皮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臃肿及供受区瘢痕增生,皮瓣色泽、质地接近周围皮肤,3例皮瓣行二次手术修薄整形,2例行供受区瘢痕切除术,术后恢复满意。供区除有瘢痕增生外,功能无影响。结论: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皮瓣是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较好方法,具有血供可靠、供区损伤小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术后皮瓣臃肿、瘢痕增生等可通过二次手术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足踝外科收治13例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男性患者,年龄27~73岁,对其行回顾性队列研究。4例患者创面经2次扩创,9例患者创面经1次清创+1次或2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所有患者创面干燥清洁无脓性渗液、分泌物培养阴性后行皮瓣修复。本组患者扩创后创面面积为13.0 cm×5.5 cm~36.0 cm×10.5 cm,采用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切取面积为14 cm×6 cm~37 cm×11 cm),其中1例患者创面采用双叶皮瓣修复。皮瓣内旋股外侧动脉斜支或降支及其伴行静脉与受区胫后动脉及其伴行静脉或足底内侧动脉及其伴行静脉吻合,皮瓣内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隐神经或足底内侧皮神经吻合,供区均直接缝合。记录皮瓣成活情况,供受区伤口愈合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时观察足底修复皮瓣溃疡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3例患者14个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重新吻合血管后,皮瓣顺利成活。1例患者出院后出现深部组织感染,二次手术扩创后愈合;其余患者供受区伤口均愈合。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5例患者皮瓣外形稍臃肿,其余8例患者皮瓣外形及质地较好。6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随访时皮瓣有溃疡发生,免负重活动后,自行愈合。末次随访时,本组患者供区可见少许线性瘢痕增生,BMRC感觉评定为S 1级4例、S 2级7例、S 3级2例,AOFAS评分优3例、良7例、可2例、差1例。 结论: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供区可直接缝合,皮瓣外形良好,为足底本体感觉与负重功能的恢复提供了较佳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肿瘤切除后复合眶内容物缺失的上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肿瘤切除后复合眶内容物缺失的上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因口腔颌面部肿瘤行眶内容物剜除合并上颌骨缺损病例,均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根据缺损类型,分为眼眶周围皮肤、鼻腔侧黏膜、口腔侧腭部黏膜均有缺损的口-鼻-眶复合缺损;眶内容物及口-鼻腔复合缺损;眶内容物及鼻腔-眼眶皮肤复合缺损;眶内容物及眼眶皮肤缺损。根据缺损类型及股前外侧皮瓣穿支数量,将皮瓣设计为3叶、双叶或单叶皮瓣,并决定是否行口鼻瘘封闭。术后根据患者口内条件,行赝复体修复。结果:研究共纳入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23~82岁。8例为眶内容物及口-鼻-眶复合缺损,17例为眶内容物及口-鼻腔复合缺损,1例为眶内容物及鼻腔-眼眶皮肤复合缺损,3例为眶内容物及眼眶皮肤缺损。29例股前外侧皮瓣均成活,其中3例股前外侧皮瓣设计为3叶皮瓣,13例设计为双叶皮瓣,其他皮瓣未行分叶设计。25例存在口鼻瘘的患者中,11例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进行封闭,其中7例术后行上颌赝复体修复;14例患者鼻腔侧未行封闭式修复,术后口鼻相通,其中6例行上颌赝复体修复。2例患者行种植体支持式义眼修复。术后随访4~88个月,11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口腔颌面肿瘤切除后复合眶内容物缺失的上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中,股前外侧皮瓣因设计灵活,可行复杂缺损的修复,在封闭口鼻瘘、改善术后面型及口鼻腔卫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理想的皮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腓动脉穿支双叶皮瓣在舌癌、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双叶皮瓣在舌癌、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6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8~72岁。采用腓动脉穿支双叶皮瓣进行修复,一叶修复舌部,一叶修复口底,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有无肿瘤复发、转移,并评价患者的外形、张口度、吞咽功能、语言功能及下肢恢复情况等。结果:6例患者中1例口底癌因分穿支血管蒂长度不足而采用单叶皮瓣;其余5例采用双叶皮瓣修复。5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例术后形成积液感染,经冲洗、换药后愈合。术后6个月,无患者出现肿瘤复发、转移,其中5例双叶瓣患者恢复接近正常状态,张口度Ⅱ~Ⅲ度;1例单叶瓣患者恢复一般,言语、吞咽功能仍受限。6例供区瘢痕隐蔽,下肢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应用腓动脉穿支双叶皮瓣修复舌癌、口底癌术后缺损,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腓浅动脉穿支双叶皮瓣修复手指相邻2处创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腓浅动脉穿支双叶皮瓣修复手指相邻2处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指存在相邻2处创面患者,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5~51岁。清创后单处创面面积为2.5 cm×2.0 cm~7.5 cm×2.5 cm。创面均采用小腿腓浅动脉穿支双叶皮瓣修复,双叶皮瓣的单叶面积为3.0 cm×2.0 cm~8.0 cm×3.0 cm。将所有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中记录切取皮瓣数量、携带穿支数量和类型,测量穿支和腓浅动脉口径及血管蒂长度。术后记录皮瓣成活情况及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记录供受区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综合评价量表评定皮瓣修复效果,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功能。结果:术中成功切取15个双叶皮瓣,共携带36条腓浅动脉穿支,均为肌间隔穿支,口径为0.2~0.8 mm;携带腓浅动脉口径为0.4~1.1 mm;血管蒂长度为3~8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供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皮瓣颜色、质地均与手部正常组织接近,其中10例患者皮瓣外观良好;另外5例患者因皮瓣外观较臃肿,于术后6个月行Ⅱ期皮瓣削薄成形术。小腿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未见明显瘢痕增生或色素沉着,供区远端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末次随访时,15例患者皮瓣修复效果评定中优者11例、良者4例,皮瓣感觉功能评定均为S 2级。 结论:腓浅动脉穿支双叶皮瓣肌间隔穿支比例高,血供充足可靠。采用该皮瓣修复手指相邻2处创面,供区损伤小,仅需吻合1组血管便可修复2处创面,降低显微操作难度,可获得较佳的皮瓣修复效果及感觉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