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压支撑螺钉与部分螺纹空心螺钉固定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加压支撑螺钉(CBS)与传统3枚平行部分螺纹空心螺钉(PTS)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120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患者自身意愿,60例接受PTS固定(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为(46.1±7.6)岁;改良Pauwels分型:Ⅰ、Ⅱ型17例,Ⅲ型43例。60例接受CBS固定(观察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为(44.8±8.1)岁,改良Pauwels分型:Ⅰ、Ⅱ型11例,Ⅲ型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依据Pauwels分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内固定失效(8.3%,5/60)、骨不连(5.0%,3/60)、<10 mm股骨颈短缩(10.0%,6/60)及向外侧退钉的发生率(11.7%,7/6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8.3%(23/60)、28.3%(17/60)、41.7%(25/60)、71.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患者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向内侧移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改良PauwelsⅢ型骨折中,观察组患者内固定失效和骨不连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无论是改良Pauwels Ⅲ型骨折还是Ⅰ、Ⅱ型骨折,对照组患者<10 mm股骨颈短缩和内固定物松动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PTS固定相比,CBS固定显著降低了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在高能量改良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类型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腕舟骨骨折患者13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类型及手术相关指标;随访两处骨折愈合时间,记录并发症;末次随访测量患腕影像学参数: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采用DASH评分及Mayo评分评定患腕功能,并记录患腕与健侧腕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术后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5.3±6.8)个月。所有患者桡骨远端及舟骨骨折均愈合,桡骨远端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0.6±2.8)周,舟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5±3.8)周,无延迟愈合、舟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末次随访,平均掌倾角为(8.8±5.2)°、尺偏角(17.2±6.6)°、桡骨高度(11.5±4.8)mm;患腕平均DASH评分为(12.3±5.4)分;根据Mayo评分标准:优9例,良3例,可1例。患腕平均掌屈角度(49.4±8.2)°小于健侧(5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腕背伸、尺偏、桡偏、旋前与旋后角度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舟骨骨折发病率低,临床应注意鼻烟窝压痛症状及完善CT扫描,避免漏诊。一期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与无头加压螺钉固定舟骨骨折,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肌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肌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53例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肌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32例;年龄(66.2±7.4)岁(范围48~81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责任节段包括L 2~S 1 3例,L 3~S 1 13例,L 2~L 5 5例,L 4~S 1 17例,L 3~L 5 15例。手术沿Wiltse手术入路,以上关节突外缘和横突中线连线的交点为进针点置入椎弓根螺钉,切除突出椎间盘及增生黄韧带,使用弹性绳将间隔器套入上下椎弓根螺钉间,收紧加压后固定。术后采用MR检查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头侧邻近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高度(intervertebral height,I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SS),并采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 结果:手术时间(173.5±64.7)min(范围125~240 min);术中出血量(469.5±118.2)ml(范围380~620 ml)。术后随访(47.9±6.7)个月(范围38~62个月)。末次随访MR检查示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未见进一步加重。ROM由术前6.05°±1.85°增至6.93°±1.87°,IH由术前(10.97±2.11)mm增至(11.05±2.02)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腰椎前凸角由术前37.6°±8.8°增大至43.2°±9.1°,PT由术前24.7°±9.3°减小至20.5°±5.1°,SS由术前22.1°±7.7°增大至26.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JOA评分由术前(6.4±1.2)分增加至术后3个月(19.8±1.6)分、术后1年(22.3±0.9)分、末次随访(20.6±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ODI由术前50.6%±11.3%降至术后3个月13.8%±4.7%、术后1年11.9%±2.8%、末次随访13.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F-36由术前(81.5±3.6)分升至术后3个月(93.0±2.7)分、术后1年(99.4±3.0)分、末次随访时(95.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VAS由术前(4.2±1.0)分降低至术后3个月(1.3±0.7)分、术后1年(1.2±0.6)分、末次随访时(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例术后3.5年出现L 2左侧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予以对症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肌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有效,恢复腰椎后方完整的张力带结构和功能,结合术后康复训练可阻止多裂肌脂肪浸润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正前方切口入路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创伤小的儿童股骨颈骨折手术入路方法,并初步评估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3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市儿童医院小儿骨科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采取切开复位、加压螺钉或克氏针固定治疗的儿童股骨颈骨折患儿临床资料,共13例(14侧,其中1例合并癫痫患儿两侧股骨颈先后相隔6个月发生骨折),男10例、女3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6.5岁。Delbet分型:Ⅰ型2例(2侧),Ⅱ型9例(10侧),Ⅲ型2例(2侧)。术前均存在明显骨折移位或成角畸形。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于C臂下精准定位,采用正前方切口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游离股直肌近端外侧,并将股直肌近端向内侧牵开,显露髋关节囊前部。对于Ⅱ、Ⅲ型骨折,打开关节囊,助手牵引,直视下复位,打入导针确定无误后打入2枚直径4.0 mm的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对于Ⅰ型骨折,采用3~4枚直径2.0 mm的克氏针固定。术后髋人字支具或石膏固定6周。术后3个月内患侧避免负重,每个月随访1次,术后6个月拆除内固定。收集患儿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患儿平均切口长度3.2 cm,术中未切断任何肌肉,平均手术时间3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3 mL。术后X线片均显示解剖复位。13例均获随访,拆除内固定时间为术后6~12个月,平均为术后6.8个月。1例Ⅰ型骨折患儿拔出克氏针后,MRI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DAA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骨折部位暴露清楚,创伤小,不破坏前方肌肉的完整性,术后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术入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联合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联合微创接骨板技术(MI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技术体会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3月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人民医院骨科采用PHILOS钢板联合MIPO技术治疗的3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19例;年龄45~80岁,平均61.0岁。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透视确认骨折复位后,于肩峰下方做小切口,肩袖附着点留置骨科缝线,于结节间沟外侧4 mm插入PHILOS钢板,骨科缝线穿入钢板近端缝线孔备用,PHILOS钢板加压孔拧入加压螺钉,牵拉缝线对抗肩袖应力,维持肱骨头内倾角,复位后用多枚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证实骨折复位及钢板位置良好,置入锁定螺钉。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侧肱骨头内倾角。末次随访时依据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评定疗效,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无内固定物失效。其中25例患者骨折达解剖复位,5例功能复位,肱骨头内倾角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平均1.9分。随访复查X线片示所有患者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8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肱骨头内倾角为130°±5°,与术前的90°±11.2°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依据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评定疗效:优22例,良6例,中2例。 结论:PHILOS钢板联合MIPO技术适于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舟骨-月骨掌侧脱位伴尺骨茎突骨折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男,37岁,因工地坠落伤致右腕畸形,肿胀疼痛伴活动受限急诊入院。临床检查:右腕掌侧隆起、肿胀,皮肤完整无破损。右腕桡侧痛(+),右手感觉麻木,桡动脉可触及,右手各指毛细血管反应正常。右腕主动屈伸活动受限,桡偏、尺偏活动受限,右手各指关节及掌指关节自主活动良好。右腕X线、CT示:考虑右腕舟状骨骨折、右腕月骨脱位,右尺骨茎突骨折(图1)。入院诊断:右腕经舟骨月骨掌侧脱位,右尺骨茎突骨折。完善术前检查后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采用腕背侧及腕掌侧联合入路手术,腕背部经舟月间隙稍偏尺侧做"S"形切口,腕掌侧做"Z"形切口,见腕关节囊掌侧破裂,术中注意保护血管神经肌腱,显露腕关节囊,打开腕管,见月骨完全脱位到尺骨头掌侧,嵌顿于尺神经、尺动脉深面,正中神经局部见明显压迹,仅余部分桡腕掌侧韧带与月骨舟骨相连。暴露舟骨骨折端,直视下复位舟骨、月骨,术中注意保护舟骨月骨相连软组织,舟骨骨折予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月骨脱位予复位后克氏针固定月三角关节、头钩关节、舟月关节、舟头关节。术中透视确认位置满意,骨折及脱位复位满意(图2),依次修复舟月韧带、月三角韧带及腕关节囊,冲洗止血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逐层缝合皮肤。尺骨茎突骨折予高分子夹板外固定治疗,术后1个月拆除外固定夹板,指导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6周拆除内固定克氏针。定期随诊指导患者进行锻炼,术后15个月来院复查(图3),骨折端愈合良好,关节均在位,月骨及舟骨未见坏死表现。Mayo评分95分,右腕关节尺偏、桡偏:42.8°、15.4°;屈曲、背伸:62.6°、45.2°;旋前、旋后:70°、90°(图4)。疼痛VAS评分为1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短期疗效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与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CCS)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短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数据库检索应用FNS或倒三角CC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所有文献,采用RevMan 5.4.1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均为高质量的队列研究,合计787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FNS 369例、应用CCS 418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CCS相比,FNS手术时间更短[ WMD=-8.09,95% CI(-14.12,-2.06), P=0.009],术中出血量更少[ WMD=6.63,95% CI(1.42,11.83), P=0.010],术后下地部分负重时间更早[ WMD=-2.11,95% CI(-3.00,-1.22), P<0.001],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更早[ WMD=-1.01,95% CI(-1.59,-0.43), P<0.001],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SMD=-0.67,95% CI(-1.04,-0.30), P<0.001],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更高[ WMD=4.67,95% CI(3.26,6.08), P<0.001],术中透视次数更少[ WMD=-9.05,95% CI(-10.92,-7.18), P<0.001],术后重度股骨颈短缩率更低[ RR=0.36, 95% CI(0.19,0.70), P=0.002],术后并发症(泌尿系感染、静脉血栓栓塞症、骨不连、螺钉松动、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更低[ RR=0.38,95% CI(0.27,0.53), P<0.001]。FNS与CCS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WMD=0.01,95% CI(-0.36,0.39), P=0.950],骨折复位质量(Garden对线指数Ⅰ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1.04,95% CI(0.87,1.24), P=0.660],骨折复位质量(Garden对线指数Ⅱ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0.91,95% CI(0.59,1.39), P=0.650],术后中度股骨颈短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0.85,95% CI(0.58,1.26), P=0.430]。 结论:FNS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与CCS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部分及完全负重时间更早、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更高、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术后股骨颈发生重度股骨颈短缩率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可埋头加压螺钉治疗中节指骨基底部掌侧撕脱骨折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男,41岁,在同时搬运多个圆柱体管样器材时,其中一根管材滑落,右手紧急抓握,在对抗管材重量时小指猛然过伸,当即感觉小指撕裂般疼痛,随后出现小指肿胀不适,患者自认为是软组织拉伤未予以特殊处理,2周后发现小指仍肿胀疼痛不能缓解,并伴有明显屈伸受限,遂来我院就诊。X线摄片提示右手小指中节指骨基底部掌侧撕脱骨折(图1、2)。入院检查:右手小指软组织肿胀,近指间关节处压痛明显,小指主动屈伸活动受限,末梢血运及感觉良好。右上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尝试牵引指间关节并屈曲位复位,见骨折端无法复位,遂取近指间关节掌侧"ㄣ"形切口,分离皮下组织,注意保护双侧指动脉及指神经,暴露并切开A3滑车(图3),牵开指深、浅屈肌腱,暴露掌板止点及基底部撕脱骨块(图4),可见骨折断端血肿明显,清理骨折端后予生理盐水冲洗,直视下复位骨块后,以一枚直径0.8 mm克氏针临时复位(图5),C臂机透视见关节面复位良好,在骨折块正中钻孔,测深,拧入一枚直径1.5 mm的Synthes可埋头加压螺钉,并确保螺钉尾端埋于骨皮质下方(图5、6),再次透视见螺钉在位良好,骨折端复位佳(图7、8),将骨膜软组织拉拢缝合覆盖,避免螺钉尾端刺激肌腱组织,使用5-0可吸收缝线修复腱鞘滑车,缝合切口,术后屈腕屈指位石膏固定3周,限制近指间关节早期伸直活动,术后第3天即鼓励患者进行小指屈曲活动,必要时辅助被动屈曲活动,拆除石膏后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功能锻炼。术后2个月随访见患指屈伸活动基本接近正常。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年随访X线(图9、10)及活动情况(图11),见骨折愈合良好,未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患指屈伸活动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种术中判断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的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一种术中判断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的方法,以及血供情况与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1年3月期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采用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63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39例,女24例;年龄(44.9±13.6)岁;骨折Garden分型:Ⅲ型42例,Ⅳ型2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2.4)d。内固定手术完成后,在股骨头颈交界处上方2.0 cm处用2.0 mm克氏针钻孔,观察钻孔处血液流出速度、颜色及性状等。根据渗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渗血良好组(51例,在钻孔15 s内可见鲜红色血液渗出)和渗血不良组(12例,在钻孔15 s以上渗出暗红色血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运用Cox回归模型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3例患者术后获24(18,3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渗血良好组和渗血不良组分别有3、5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渗血良好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90.0(86.0,92.0)分]和疼痛VAS评分[1.0(1.0,2.0)分]显著优于渗血不良组患者[85.5(71.3,88.8)、2.5(1.0,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Garden分型Ⅳ型( HR=6.784,95% CI:1.324~35.664, P=0.023)和术中渗血不良( HR=10.744,95% CI:2.359~51.774, P=0.003)是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在股骨头上钻孔能直观判断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的血供情况。术中渗血不良是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两种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4 枚空心加压螺钉(FCCS)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52 例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FNS组(采用FNS内固定治疗,25 例)和FCCS组(采用FCCS内固定治疗,27 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 10~24 个月.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FNS组短(少)于FCCS组(P<0.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FNS组长(多)于FCCS组(P<0.05),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采用Garden指数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血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腿外侧激惹症状发生率FCCS组高于FNS组(P<0.05).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FNS组高于FCCS组(P<0.05).结论 FNS和FCCS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FNS内固定整体结构稳定性较高,操作更简便,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术后大腿外侧激惹症状发生率低,早期疗效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