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臂机引导下经皮背侧入路Herbert螺钉治疗腕舟骨B2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C臂机引导下经皮背侧入路Herbert螺钉治疗腕舟骨B2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自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1例腕舟骨B2型骨折患者行空心Herbert螺钉微创治疗,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modified Mayo wrist score,MMW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及腕关节功能.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1~16周,平均14.2周.术后患者VAS(1.55±0.69)分和 MMWS 评分(89.55±7.89)分,均较术前 VAS(5.45±0.93)分和 MMWS 评分(55.45±6.88)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臂机引导下经皮背侧入路Herbert螺钉治疗腕舟骨B2型骨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腕关节功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先天二分舟骨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 男,36岁,主因左腕摔伤,肿痛、活动受限3 d入院.既往无双侧腕部外伤史.临床检查:左腕部肿胀、畸形,压痛,桡骨远端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腕关节活动受限,手指活动、末梢血运及感觉正常;右腕检查无阳性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腕关节镜辅助套针法在新鲜手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腕关节镜辅助下套针法在手舟骨新鲜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0月—2018年12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腕关节镜治疗的12例手舟骨新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0~5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 h~2周。患者均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套针定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固定。CT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测定腕关节屈、伸、尺偏、桡偏角度及握力强度,根据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本组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切口长度3.0~4.0 mm,术中出血5~10 mL,手术时间50~90 min。骨折复位良好,螺钉偏离手舟骨中轴线≤1 mm 2例,<1~≤1.5 mm 6例,<1.5~≤2.0 mm 4例,平均偏离手舟骨中轴线1.5 mm。术后12例患者均获有效随访6~15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术后6~18周经CT检查证实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1周。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屈伸活动度为75°~135°,平均107.0°,为健侧的85%;腕尺桡偏为40°~80°,平均51.5°,为健侧的88%;握力均值为355.74 N,是健侧的86%。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评定疗效,优9例、良3例。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套针法定位、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手舟骨骨折,操作简单,定位相对准确,可避免反复穿针,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早期的康复锻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腕关节镜辅助复位经皮穿钉(针)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经皮钻入空心加压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9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62岁,平均38.2岁。右侧3例,左侧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 h至16 d,平均4.5 d。摔伤5例,交通事故4例,全部为闭合性损伤。采取腕关节镜辅助复位经皮钻入加压空心螺钉固定舟骨骨折、克氏针固定月骨脱位。术后腕部功能位予短臂"U"形支具固定。4周后进行腕部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及CT检查评估舟骨骨折、月骨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测定腕关节屈、伸、尺偏、桡偏角度及握力强度,并依据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本组9例患者的腕关节镜辅助复位均获得满意效果,并顺利植入加压空心螺钉及克氏针,骨折及脱位关节固定稳定。手术时间2~3 h,平均2.3 h。住院时间1~3 d,平均1.4 d。8例获得14~19个月的随访,平均17个月;1例失访。术后10~16周复查X线片及CT,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4周,月骨未出现坏死;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侧腕关节功能:优7例,良1例。结论: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复位经皮钻入空心加压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微创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损伤小,固定可靠,随访效果较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双腕二分舟骨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 男,43岁,6 d前左腕轻微扭伤后出现左腕部疼痛、肿胀,症状逐渐加重伴活动受限,于外院拍X线片诊断为左腕关节陈旧性骨折,否认既往左腕明显外伤史。临床检查:左腕关节无明显畸形,轻度红肿,无皮下淤斑,左腕桡背侧有压痛,活动时疼痛加重,鼻烟窝处无压痛,腕舟骨移动实验(Watson′s test)阴性。双侧舟骨位X线示双腕二分舟骨;左腕关节CT可见左舟骨腰部透亮线影,将其分为独立、边缘较为光滑的两块舟骨,且骨密度基本相同(图1)。尿酸值为581.4 μmol/L,高于参考值(134~416 μmol/L)。结合病史、专科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后考虑患者可能是高尿酸导致的腕关节痛风性滑膜炎,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后症状缓解,未行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瓣治疗手舟骨骨不连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瓣治疗手舟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瓣移植治疗手舟骨骨不连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8~63岁,平均(43.5±15.5)岁。术中清创骨折段后,将骨瓣移至手舟骨处充填骨缺损,将骨瓣动脉与桡动脉端侧或端端吻合,伴行静脉与桡动脉伴行静脉端端吻合,采用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膜瓣治疗13例,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软骨瓣治疗2例。术后根据X线表现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握力及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手术前、后功能组间比较使用 t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其中门诊随访11例,微信随访4例,平均随访32.5(8~60)个月。1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2.5(10~16)周。术前VAS评分为(3.5±1.5)分,术后末次随访降至(1.0±1.0)分;握力由术前的(16.5±4.3)kg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31.5±3.5)kg;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6.2±11.4)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68.5±10.8)分,腕关节功能:优8例,良6例,可1例,手术前后功能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瓣移植治疗手舟骨骨不连具有良好的功能效果。该技术为手舟骨提供了充足的血液供应及结构支持,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对于手舟骨近极缺血性坏死的可以采用骨软骨瓣移植替代,防止腕骨骨关节炎和塌陷,这在治疗难治性手舟骨骨不连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吻合血管的三节段腓骨瓣移植重建小儿跟骨和距骨缺损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报道2020年7月收治的1例因外伤致右足跟骨、距骨缺损及舟骨开放性骨折合并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儿,术前运用3D打印技术明确骨缺损情况及一期手术置入的骨水泥的位置和形态,术中"V"形截断腓骨设计三节段腓骨瓣,固定后吻合腓动脉与胫前动脉,骨瓣静脉与胫前静脉、皮下静脉吻合。患者术后三节段腓骨瓣成活良好,随访结果示患者行走功能良好,下蹲站立动作完成良好,未诉酸胀、疼痛等不适,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纳布啡与地佐辛用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纳布啡与地佐辛用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舟山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用地佐辛术后镇痛,观察组用纳布啡术后镇痛。观察两组患儿手术后躁动评分、苏醒期恢复情况、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拔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02±7)次/min、(83±6)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8)次/min、(92±7)mmHg( t=6.214、8.283,均 P<0.05)。观察组患儿睁眼时、拔管时、拔管后30 min躁动评分分别为(4.45±0.34)分、(5.02±0.38)分、(3.65±0.3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31±0.48)分、(5.75±0.35)分、(4.12±0.37)分( t=6.392、7.194、7.382,均 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30 min、术后3 h、术后6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5.345、6.124、7.553,均 P<0.05)。观察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7.32±4.17)min、(11.65±3.32)min、(12.13±2.41)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0.34±4.15)min、(14.43±3.18)min、(15.16±2.23)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t=7.216、5.382、7.319,均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7%(3/43),低于对照组的27.27%(1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80, P<0.05)。 结论:纳布啡用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镇痛,可有效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自体松质骨富血小板血浆植入联合带血管蒂骨膜瓣转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伴骨坏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松质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混合物病灶植入联合带血管蒂骨膜瓣转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伴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我科应用自体松质骨PRP混合物病灶植入联合带血管蒂骨膜瓣转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伴骨坏死患者16例,其中腰部骨不连7例,近极骨不连9例。记录手术时长并随访观察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后比较术前术后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握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腕关节改良Mayo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1~25个月,平均(13.1±2.6)个月。手术时长55~92 min,平均(66.0±9.3)min。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2~23周,平均(13.3±0.5)周,随访结束时无新发骨坏死病灶形成。末次随访时,患腕屈伸活动度、平均握力、VAS疼痛评分及腕关节改良Mayo评分均优于术前( P<0.01)。 结论:自体松质骨PRP混合物病灶植入联合带血管蒂骨膜瓣转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伴骨坏死临床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腕关节镜联合机器人导航技术在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机器人导航经皮内固定舟骨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对7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患者,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复位,机器人导航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舟骨,克氏针经皮内固定月骨三角骨。术后功能位支具固定,定期摄X线片和腕关节CT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20个月,平均13.5个月。7例患者舟骨均获得愈合,亦无月骨坏死及舟月、月三角分离发生。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结论:腕关节镜联合机器人导航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复位精准,螺钉位置满意,疗效可靠,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