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水下轴位调整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后水下轴位调整轴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谱瑞眼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白内障6例(6眼)的临床资料,均行超声乳化toric IOL植入术,术后出现轴位旋转。术后2~4周进行无黏弹剂辅助的水下轴位调整术。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7~1.0者5眼(83.3%)。轴位调整术前散光残留1.00~1.50 D,术后3个月减少至0.5 D以下。轴位调整术术前IOL轴位与目标轴位相差:11°~15°者4眼,15°以上者2眼;轴位调整术后IOL轴位与目标轴位相差均在5°以下。结论:白内障术后行无黏弹剂辅助的toric IOL水下轴位调整术,切口小,无需分离原切口,无黏弹剂的副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角膜内皮移植联合白内障手术1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患者,女性,59岁。2023年10月因左眼视物不清加重就诊。自诉2年前有角膜内皮炎病史,近年来视物不清逐渐严重。患者全身状态佳,否认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患者右眼视力0.6,最佳矫正视力0.8;左眼视力指数/20 cm,矫正视力不提高,光感光定位正常。双眼眼压正常,左眼角膜全层水肿,角膜上皮大泡样改变,基质混浊,全周新生血管长入基质层,后弹力层皱褶(+),双眼晶状体混浊,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底窥不入。Spectralis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德国海德堡公司生产)眼前节成像显示,左眼角膜全层水肿增厚,上皮下大泡形成。HRT3型共聚焦显微镜(德国海德堡公司生产)检查结果显示左眼角膜上皮细胞水肿增大,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水泡样改变,暗区中可见圆顶状亮点的赘生物。SP-3000P型角膜内皮镜(日本TOPCON株式会社生产)检查结果显示角膜内皮细胞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均异常,可见蜂巢样暗区。见图1A~图1G。根据患者的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左眼角膜内皮失代偿,双眼老年性白内障。经专家组讨论,给予患者行一期角膜内皮移植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且在内皮移植术前,在角膜水肿的情况下先行白内障手术操作。参照对侧健眼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测算结果,选择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前给予患者复方托比卡胺(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麻痹睫状肌,制作角膜内皮植片。使用自动板层刀(法国Moria公司生产)系统和负压控制系统垂直于供体角膜表面旋转制作前部深板层角膜片,厚度约400 μm,剥除前部深板层角膜片,沿角巩膜缘外1~2 mm环形剪下供体后板层角膜片,将内皮面朝上置于专用的角膜刻切枕上,以环钻钻取带有部分后基质的内皮植片,标记基质面。术中先刮除病变的角膜上皮以增加视野的清晰度,3:00时钟位角膜缘处做侧切口,前房注入过滤空气后注入吲哚菁绿注射液(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染色晶状体前囊,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角膜内皮移植采用后弹力层剥离自动内皮角膜移植术,7.5 mm环钻在术眼角膜上皮定位,亚甲蓝注射液(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标记出需要剥除的后弹力层范围,穿刺刀扩大主切口至5 mm宽,前房内注入黏弹剂,于角膜缘做辅助切口,用后弹力层剥除钩沿标记环钻刮除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层,角膜内皮植片内皮面朝下放于植入器,10-0尼龙线缝合标记角膜植片,在缝线辅助下将角膜植片植入前房,前房内注入无菌空气形成前房。使植片和植床紧密相贴,术中见双环征,即为注气成功。使用虹膜恢复器在角膜表面推压以排净植片与植床之间多余的液体和气体,促使植片与植床的紧密贴附。术毕,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美国Alcon公司生产)涂术眼,嘱患者仰卧位24 h。术后第1 d,术眼视力眼前光感,光定位准确,术眼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角膜植片与植床贴敷良好,颞上方角膜缝线在位,前房上方可见圆形气泡,前房深度正常,人工晶状体正位。术后1周,术眼视力恢复至0.3,前房气泡消失。术后1~6个月,术眼视力波动于0.5~0.6,角膜水肿消退,人工晶状体在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提示角膜植片与植床贴敷良好。见图2A~图2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不同屈光不正患者无黏弹剂辅助植入人工晶状体前后瞳孔直径变化和瞳孔动力变化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在无黏弹剂辅助下植入人工晶状体(ICL)后,不同屈光不正组患者的瞳孔直径和瞳孔动力变化.方法 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中国北京安贞医院眼科接受ICL V4c植入术的53例(104只眼)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1例(22只眼),女性42例(82只眼);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3.5±6.9)岁.根据患者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分为中低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检查所有患者的眼压、等效球镜、前房深度、中央角膜厚度、白到白直径及瞳孔直径.年龄、眼压、瞳孔直径及瞳孔动力变化等计量资料经过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术前术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效球镜不服从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性别以例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x检验.两组间术前术后瞳孔动力变化趋势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或者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明光下,中低度近视眼组患者术前术后瞳孔直径分别为(4.16±0.60)mm和(3.99±0.65)m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8,P<0.05);在暗光下,术前术后瞳孔直径分别为5.76(1.58)mm和5.48(1.13)mm,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73,P>0.05).中低度近视眼组患者在术后在明光下瞳孔直径明显缩小.在明光下,高度近视眼组患者术前术后瞳孔直径分别为4.18(1.00)mm和4.17(1.08)mm;在暗光下,术前术后瞳孔直径分别为(5.81±0.84)mm和(5.86±0.89)mm.在明光下,两组患者术后瞳孔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0.688,P<0.05);在暗光下,术后瞳孔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2,P<0.05).在明暗光下,中低度近视眼组患者术前术后瞳孔直径差分别为1.29(1.07)mm和(1.48±0.33)mm,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11,P>0.05);高度近视眼组患者术前术后瞳孔直径差分别为(1.39± 0.45)mm和(1.59±0.53)m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5,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孔直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306,-0.721;P>0.05).在明光下,中低度近视眼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瞳孔直径差值为(-0.17±0.48)mm;暗光下为-0.09(0.25)mm,均呈缩小趋势,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0,P>0.05).在明光下,高度近视眼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瞳孔直径差值为-0.17(0.43)mm;在暗光下为(0.05±0.41)m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1,P<0.05),高度近视眼组患者暗光下术后瞳孔直径呈增大趋势.中低度近视眼组患者术前瞳孔动力与术后瞳孔动力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两者呈正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587,P<0.05).高度近视眼组患者术前瞳孔动力与术后瞳孔动力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者呈正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518,P<0.05).结论 在无黏弹剂辅助植入ICL V4c会使中低度和高度近视眼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瞳孔直径在明光下瞳孔明显减小;高度近视患者术后瞳孔在暗光下瞳孔直径变化更大,更容易影响视觉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改良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改良的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该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高度近视行ICL植入术64例(128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64只眼),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即黏弹剂辅助下ICL植入术;改良组,32例(64只眼),采用无黏弹剂辅助的ICL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及拱高等.结果 术后视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小时发生高眼压者改良组4只眼(6.2%),对照组8只眼(12.5%).经前房放液后4小时改良组眼压平稳,而对照组4只眼眼压仍高(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7,P=0.025).术后拱高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房型ICL植入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RL植入术后迟发性眼前节毒性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27 岁,因"右眼近视伴弱视27 年,左眼近视16年"于2018年4月14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行"右眼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屈光晶状体(Posterior chamber phakic refractive lens,PRL)植入术".术前否认外伤史、葡萄膜炎、青光眼及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病史.术前检查:右眼视力-19.0 D=0.4,左眼-4.5 D=1.2;双眼结膜无充血水肿,角膜透明,前房深度中等,房水清,晶状体透明,玻璃体轻度混浊;右眼眼底视盘色淡,C/D约0.3,视盘颞侧可见近视弧,视网膜平伏,呈豹纹状改变,后极部可见散在萎缩灶,黄斑中心凹反光欠清;左眼眼底视盘色淡,C/D约0.3,近视弧不明显,视网膜平伏,轻度豹纹状改变,黄斑中心凹反光存.辅助检查:右眼眼压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6 mmHg;右眼眼轴长度(IOLMaster)31.8 mm,左眼25.3 mm.临床诊断为"右眼高度近视、右眼弱视、左眼屈光不正、双眼屈光参差".PRL植入术采用标准手术流程, 2018年4月1日右眼在11点位及1点位行周边虹膜激光切开术.4月14日行右眼PRL术,术中使用盐酸丙美卡因表面麻醉,于角膜缘颞侧作一长约2.8 mm透明角膜切口,前房注入适量医用黏弹剂后,植入一PRL(BK113,杭州爱晶伦),屈光度-19.5 D,手动I/A吸除残余黏弹剂后水密切口.术后嘱患者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2周,4次/d.手术顺利,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黏弹剂下V4c 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疗效的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无黏弹剂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V4c 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30例(60只眼)进行日间手术,术中未使用黏弹剂进行V4c ICL植入.术后观察2 h、4 h、24 h、1周眼压,对比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总体波前像差、全眼的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并观察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术后眼压2 h时有3例患者眼压>35 mmHg,最高眼压43 mmHg,表面麻醉下辅助切口放液后观察到术后4 h眼压正常,术后4 h时所有患者眼压均正常离院,24 h、1周复诊时所有患者眼压均正常.术后1 d裸眼视力≥0.8者57只眼(95%),裸眼视力≥1.0者52只眼(86%);术后1周裸眼视力≥1.0者56只眼(93%),裸眼视力≥术前矫正视力者57只眼(9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1 d略有降低,术前和术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SI、MTF cut off均优于术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1周的全眼总体波前像差比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眼高阶像差、全眼总彗差、全眼的三叶草和全眼总球差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黏弹剂下V4c 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无黏弹剂下V4c 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低、且眼压升高幅度低、视力恢复快,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无明显减少,手术步骤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患者手术感受轻松、视觉质量早期得到明显改善,手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3D可视化技术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效率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3D可视化技术辅助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效率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01/06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0例103眼,根据患者自主选择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术中使用传统双目显微镜为对照组52例53眼;术中使用Ngenuity 3D设备为3D组48例50眼,3D组根据病例纳入时间分为2020-01/03为3D-1组24例25眼,2020-04/06为3D-2组24例25眼.记录三组患者的总手术时间及各步骤(撕囊、超声乳化、吸除皮质、IOL植入、吸除黏弹剂)操作时间、超声乳化时间(UST)、累计能量复合参数(CDE)、液流损耗、并发症情况.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mo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结果:3D-1组总手术时间、撕囊时间、超声乳化操作时间、吸除黏弹剂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3D-2组总手术时间和手术各步骤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无差异(均P>0.05).3D-1组术中UST、液流损耗、CDE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3D-2组术中各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均P>0.05).三组间患者术后1mo UCVA、BCVA、IOP、CECC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3D可视化技术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安全有效,经过一定的学习曲线后,其手术效率与传统双目镜相比无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人工晶状体装载方法对术中襻与光学部黏附影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晶状体(IOL)装载方法对术中襻与光学部黏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行常规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患者439例(439只眼)。其中,男性214例(214只眼),女性225例(225只眼);年龄59~79岁,平均年龄(68.7±9.5)岁。按照植入疏水性丙烯酸IOL的类型,分为Tecnis ZCB00组、Tecnis ZXR00组、Tecnis ZMT组及A1UV组;按照IOL的装载方法,分为常规装载组、复方电解质装载组、黏弹剂装载组、双襻间隔装载组、预装组、复方电解质+黏弹剂装载组及复方电解质+黏弹剂+双襻间隔装载组。比较植入患者术中襻与光学部黏附发生率、黏附类型以及是否需要额外器械辅助的差异。年龄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黏附发生率、黏襻类型及额外辅助方法等分类变量以例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Tecnis ZCB00组、Tecnis ZXR00组、Tecnis ZMT组及A1UV组患者分别为45例(45只眼)、29例(29只眼)、28例(28只眼)及87例(87只眼),组间年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36,P>0.05);性别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27,P>0.05)。各组术中襻黏附发生率分别为15.6%、3.4%、14.3%及34.5%,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58,P<0.05)。A1UV组襻黏附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67,10.698,4.149;P<0.05)。各组术中需要额外器械辅助率分别为2.2%、0、7.1%及24.1%,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23,P<0.05)。A1UV组需要额外器械辅助率最高,高于其他三组,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7,8.547,5.231;P<0.05)。黏附现象发生率较高植入A1UV型IOL的患者250例(250只眼)中常规装载组、复方电解质装载组、黏弹剂装载组、双襻间隔装载组、预装组、复方电解质+黏弹剂装载及复方电解质+黏弹剂+双襻间隔装载组分别纳入20例(20只眼)、17例(17只眼)、30例(30只眼)、56例(56只眼)、61例(61只眼)、15例(15只眼)及51例(51只眼);年龄组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7,P>0.05);性别组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29,P>0.05)。IOL不同装载方法襻黏附需额外器械辅助率分别为55.0%、5.9%、10.0%、8.9%、31.1%、40.0%及31.4%,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80,P<0.05)。不同装载方法对襻黏附发生类型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90,P<0.05)。不同装载方法对单襻黏光学部、双襻黏光学部、双襻环抱及未黏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6,12.928,10.793,10.400;P<0.05)。结论:在Tecnis ZCB00、Tecnis ZXR00、Tecnis ZMT及A1UV型IOL中,A1UV的襻与光学部黏附现象较重。常规装载法、复方电解质装载法、黏弹剂装载法、双襻间隔装载法、预装法、复方电解质+黏弹剂装载法及复方电解质+黏弹剂+双襻间隔装载法中添加复方电解质眼内冲洗液效果较好,且黏附现象发生较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