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驮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白内障术后屈光意外的有效性及准确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背驮式(Piggyback)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矫正白内障术后IOL眼屈光意外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行睫状沟二期背驮式IOL植入的白内障术后屈光意外患者22例(22眼)。IOL采用三片式折叠式疏水性丙烯酸IOL,屈光力测算分别采用Gayton、Gills公式。对比分析术前与术后视力矫正情况。将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屈光度带入Gayton和Gills公式,计算公式预测的IOL屈光力与实际植入IOL屈光力的差异,分析2个公式预测的准确性。术前与术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除2例(2眼)由正视过矫为近视,余20例(20眼)术后LogMAR裸眼视力(0.21±0.13)较术前(0.77±0.38)明显提高( t=7.81, P<0.001),术后LogMAR最佳矫正视力(0.07±0.09)较术前(0.14±0.12)明显提高( t=3.18, P=0.005)。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98, P=0.061),无一例发生术后明显并发症。实际植入IOL屈光力与Gayton和Gills公式预测的IOL屈光力差值的绝对值≤0.5 D和≤1.0 D的占比分别为72.7%、81.8%和63.6%、86.4%。在远视屈光意外矫正(植入IOL>0 D)的IOL屈光力预测方面,Gayten公式预测较实际IOL屈光力低估占比为71.4%,而Gills公式高估占比为71.4%;在近视屈光意外矫正(植入IOL<0 D)中,2种公式预测IOL屈光力高估占比分别是66.7%和60.0%。 结论::采用三片式IOL睫状沟背驮式植入矫正IOL眼屈光意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采用Gayton和Gills公式预测IOL屈光力准确性较高。但对于远视屈光意外,Gayten公式常低估,Gills公式则相反。对于近视屈光意外,2种公式常高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混浊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发生IOL混浊的特点以及IOL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随机选取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青岛眼科医院白内障科诊断为IOL混浊的50例(51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混浊IOL的材质、型号,IOL混浊的类型(暂时性或永久性),混浊IOL的外观变化,IOL置换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手术前后BCVA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术中植入发生暂时性IOL混浊的有4例(4眼),均为表面疏水处理的亲水性丙烯酸酯IOL,包括1枚球面L-312(Oculentis),2枚809M(Carl Zeiss)和1枚839M(Carl Zeiss),这4枚IOL在使用之前均从室外低温环境转移到室温环境,且从发现IOL混浊到恢复不超过3 h;46例(47眼)为永久性IOL混浊,包括37枚亲水性丙烯酸酯球面860UV(US),3枚水凝胶折叠式H60M(Bausch and Lomb),5枚表面疏水处理的亲水性丙烯酸酯球面L-312(Oculentis),2枚三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MA60MA(Alcon)。混浊的亲水性丙烯酸酯球面860UV(US)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其表面有大量致密沉积物。永久性混浊的IOL从手术植入至诊断为混浊的时间为(39.2±32.0)个月。IOL置换术前BCVA(LogMAR)为1.43±1.08,术后BCVA为0.39±0.44,术后BCVA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0, P<0.001)。 结论::不同材质的IOL均可发生混浊,低温引起的暂时性混浊可逆;IOL置换术可明显改善IOL混浊患者的视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玻璃体切割术后IOL混浊病例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PPV)后人工晶状体(IOL)混浊的病例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07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发现的全部PPV术后出现IOL混浊的病例资料11例,选取其中2枚取出且保存良好的IOL进行体外光镜、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以及能谱分析。结果::11例患者年龄为23~76(63.3±15.0)岁,发现IOL混浊与PPV间隔时间为24~180(82.2±45.7)个月。11例患者中8例有视网膜光凝史,5例有眼内硅油/气体注入手术史,1例有青光眼手术史。11例患者中糖尿病6例,高血压5例。患者所用IOL类型及临床处置情况分别为:9例(9/11)为亲水性丙烯酸酯,型号分别为860UV(1例,已取出)、Akreos Adapt AO(2例,已取出1例)和具有疏水涂层的亲水性L-312(6例,已取出4例);另外2例(2/11)为疏水性丙烯酸酯MA60MA(未取出)。2枚混浊的IOL检测情况如下:第1枚是860UV型IOL,混浊部位主要集中于光学部前表面,光镜及扫描电镜下呈弥漫、凹凸不平蚯蚓状、地嵴状,襻部及周边未见明显沉积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混浊主要集中在前浅层,深度大约为IOL整体厚度的前6.9%;能谱分析显示,按元素组成比例高低排列为碳、氧、钙、磷、硅和镁元素。第2枚是Akreos Adapt AO型IOL,混浊主要处于光学区中央,光镜及扫描电镜下呈粗糙、小圆形的砂粒,襻部也散在累及,呈较为致密的砂粒状;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混浊区域更深,大约为IOL整体厚度的前12.5%;能谱分析显示,按元素组成比例高低排列为碳、氧和硅元素。结论::PPV后不同类型丙烯酸酯IOL均有可能发生混浊,且IOL混浊的形态和表面沉积物各不相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时形态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白内障术中不同设计、材质及屈光度的折叠式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晶状体囊袋时的展开形态,探讨不同因素对IOL植入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方法,收集2021年2—8月于陕西省眼科医院日间手术中心完成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1 005例。术中实时录像并记录IOL前襻、光学部、后襻在囊袋内展开的形态和时间及手术医师。植入的1 005枚IOL中疏水性681枚,亲水性324枚;C襻型733枚,板式272枚;一片式909枚,三片式96枚;预装式620枚,非预装式385枚。比较非常规植入各因素差异及IOL展开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OL植入形态的相关因素。结果:前襻植入出现非常规形态14枚(占1.4%),包括反曲7枚、折叠4枚、扭转2枚、伸直1枚;后襻非常规形态101枚(占10.0%),包括推注器内卡顿49枚、折叠40枚、反曲10枚、断裂2枚;前、后襻抱臂需辅助分开22枚(占2.2%);光学部翻转4枚(占0.4%),光学部破损2枚(占0.2%)。使用C襻型IOL发生前襻非常规植入形态的比率高于板式I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亲水性、非预装、三片式、C襻型IOL发生后襻非常规植入形态的比率分别高于疏水性、预装式、一片式和板式I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100、61.400、81.885、7.587,均 P<0.05)。发生前、后襻抱臂粘连22枚(占2.2%),均为疏水性IOL;发生光学部翻转4枚(占0.4%),均为非预装式IO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OL材质、装载方式、设计及手术医师均为后襻出现非常规植入形态的影响因素( OR=9.894、3.720、6.810、1.338,均 P<0.05)。疏水性IOL平均展开时间为26.12(21.21,30.91)s,明显长于亲水性IOL的3.03(2.16,4.4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5.603, P<0.05);C襻型IOL平均展开时间为25.53(19.41,30.25)s,明显长于板式IOL的2.70(2.08,3.6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3.764, P<0.05)。 结论:IOL在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过程非常规形态多样,植入疏水性、预装式、一片式、板式IOL可减少襻异常形态;植入亲水性IOL可以减少前、后襻抱臂,植入预装式可减少IOL光学部翻转的发生;植入亲水性、板式IOL可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6例白内障术后非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非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治疗过程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0月13日至2020年11月19日期间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纳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004例(1420眼),将发生非感染性炎症与未发生炎症者分为炎症组与非炎症组,分析术后发生非感染性眼内炎的患者的围手术期所用药物、器械使用及手术操作等环节,并查找其发病时间、症状、体征、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评分等。采用 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发生非感染性眼内炎16例(21眼),其中男5例(7眼),女11例(14眼),年龄54~83(68.6±9.5)岁。围手术期所有药品、器械无违规,所有消毒用品消毒指标均合格,手术操作过程规范,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均使用同一品牌型号的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发病时间为术后(23.3±9.7)d。结膜呈现混合性充血,角膜透明,前房闪辉(+~+++),前房细胞(++~+++)。部分患者前房内有纤维素性渗出,B超显示玻璃体不同程度的混浊。所有患者前房水及玻璃体病原微生物检测均为阴性。炎症组与非炎症组术前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均为正常,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炎症组前房深度明显小于非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5, P=0.010)。 结论::本研究中白内障术后非感染性眼内炎高度怀疑与人工晶状体有关,经过积极治疗后,炎症均得到控制并消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设计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功能差异性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究白内障患者植入三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与一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后视功能变化差异.方法 选取老年白内障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植入一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ZCBOO),B组植入三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AR40e),每组47例(47只眼).在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均行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眼前节分析仪对眼内人工晶状体倾斜与偏中心进行测量.OPD-Scan Ⅲ测量像差,并在术后7 d统计两组人工晶状体使用后不良反应,比较两组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量表(NEI-VFQ-25)问卷评分.结果 两组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视力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7 d、1、3个月两组UCVA和BCVA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A组UCVA和BCVA显著低于B组(P<0.05);自术后7 d起A组UCVA和BCVA更趋于稳定.两组内术前和术后NEI-VFQ-25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术后3个月两组间NEI-VFQ-25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自术后7 d起A组人工晶状体眼内总高阶像差(HOA)、总慧差(TC)、总三叶草(TT)显著低于B组,且A组像差值更趋于稳定.组间第四阶球差(Z04)在术后7d、1、3个月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术后6个月,A组显著低于B组(P<0.05).人工晶状体植入7 d后,A组和B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跳视感、光晕和眩光等不良视觉现象,其中A组跳视感和光晕视觉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偏中心值在术后6个月B组显著高于A组,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倾斜度在术后3、6个月A组倾斜度均显著小于B组(P<0.05).术后7 d发现结膜充血、虹膜粘连、前房闪辉,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眼底未见新生血管,B组2例眼底出现新生血管.术后7 d两组人工晶状体均位于囊袋内,无人工晶状体下移或发生夹持.结论 一片式和三片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均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视功能恢复快,其中一片式人工晶状体不良反应较少,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Nd∶YAG激光损伤后光学成像质量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Nd∶YAG激光损伤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后IOL的光学性能表现.方法 选用3个制作多焦点IOL的疏水性丙烯酸酯材料片圆片并依序排列,采用Nd∶YAG激光从低能量(0 mJ)逐渐递增的方法依序击射各材料的后表面、中间平面(后表面与前表面之间)和前表面,确定3个材料片不同平面的损伤阈值.选取8个相同材料制作的多焦点IOL,分别在1、2、3、4号IOL的自中心直径为3.0mm的圆周上12个钟点位和5、6、7、8号IOL自中心直径1.0mm的圆周上的2:00、4:00、6:00、8:00、10:00、12:00位造成激光点痕损伤以建立IOL激光损伤的物理模型,在标准模型眼上分别观察激光损伤前后IOL在2.0、3.0和4.5mm通光孔径下的平均调制传递函数(MTF)、线扩散函数(LSF)曲线和美军标(美国空军分辨率测试标靶)的变化,以评估激光损伤对IOL视觉质量的影响.结果 每个疏水性丙烯酸酯材料片圆片间各平面损伤阈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00,P=0.337),引起材料前表面、中间平面和后表面损伤的激光能量阈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5.279,P=0.000),其中前表面损伤阈值明显高于中间平面和后表面,中间平面损伤阈值明显低于后表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3.0和4.5mm通光孔径下,1~4号IOLs和5~8号IOLs损伤后远、近焦点的MTF曲线和LSF曲线与未损伤IOLs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各通光孔径下1~4号IOLs和5~8号IOLs与未损伤IOL美军标成像质量无明显差别,通光直径为4.5mm条件下IOL损伤前后近焦点美军标均出现眩光.结论 激光对焦于IOL材料中间平面最易对IOL造成损伤,激光对焦于IOL前表面时损伤阈值最高.在标准模型眼模拟不同瞳孔直径下,激光损伤对IOL的MTF、LSF和美军标成像质量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比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在小儿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IOLs)用于小儿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研究.包括63例117眼接受双侧小儿白内障手术和原发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组Ⅰ包括30例58眼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患者;组Ⅱ包括33例59眼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患者.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点、屈光不正、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5.8(2~12)岁,平均随访时间为40.5(6~196)mo.术后,80眼(68.4%)中最佳矫正视力 ≥0.5,两组间存在可比性.两组间视觉轴混浊情况分别为组Ⅰ28眼(48.3%),组Ⅱ16眼(27.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术后形成眼内晶状体脱位和粘连.综上所述,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组(P=0.020).结论:采用原发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行小儿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方法.相较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术后并发症更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两种不同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偏心和倾斜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两种不同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偏心和倾斜程度的异同.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和北京水利医院眼科,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25例(32只眼)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研究.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的患者,术中囊袋内植入美国麦德MATRIX Acrylic 404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14例(15只眼).其中,男性5例(5只眼),女性9例(10只眼),单眼病例14例,双眼病例1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在(69.20±8.35)岁,该组作为第1组;同期收集的就诊于北京水利医院眼科的患者,术中囊袋内植入德国蔡司CT ASPHINA 603P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11例(18只眼).其中,男性7例(13只眼),女性4例(5只眼),单眼病例4例,双眼病例7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在(70.60±8.28)岁,该组作为第2组.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行跟踪随访,使用德国Oculas公司生产的三维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采集90°和180°两个位置角度上眼前节图像,用AutoCad图像分析软件,测量人工晶状体的倾斜角度和偏心距离,对所得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顺利,均未出现前囊放射状撕裂及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且人工晶状体均植入囊袋内.第1组和第2组患者术后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水平方向的偏心距离,分别为(0.22±0.15)mm和(0.18±0.09)mm.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P>0.05);第1组和第2组患者术后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垂直方向的偏心距离,分别为(0.14±0.09)mm和(0.16±0.10)mm.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P>0.05).第1组和第2组患者术后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分别为(2.57±1.25)°和(2.77±1.48)°.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P>0.05);第1组和第2组患者术后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垂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分别为(1.85±0.87)°和(1.88±1.16)°.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P>0.05).结论 两襻的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与三襻式的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植入后均体现了良好的稳定性,人工晶状体的偏心量及倾斜角度无统计学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表面处理及设计人工晶状体对后囊膜混浊影响的量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使用EPCO2000定量比较不同表面处理及设计人工晶状体(IOL)对后囊膜混浊(PCO)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随访观察2016-03/11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a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0例971眼.按IOL类型分为4组:ZCB00组43眼,ZA9003组365眼;HQ-201HEP组340眼,Human Optics组223眼.充分扩瞳后获取后照法图片,使用EPCO2000进行PCO程度评分并将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CO累及瞳孔中央3mm的有167眼(17.2%),发生显著性PCO或已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有78眼(8.0%);按IOL光学面材料疏水性分组,疏水组总分0.000(0.000,0.012)显著低于亲水组0.127(0.056,0.242)(P<0.05);按IOL光学面肝素修饰与否分组,无肝素修饰组总分0.127(0.056,0.242)低于肝素修饰组0.175(0.067,0.371)(P<0.05);按IOL一片式及三片式设计分组,一片式组总分0.000(0.000,0.012)显著低于三片式组0.120(0.041,0.247)(P<0.05);按襻成角分组,襻成角0°组总分0.107(0.000,0.212)低于襻成角5°组0.142(0.051,0.298)(P<0.05).结论:一片式疏水性直角边缘设计的丙烯酸酯IOL可以更有效地减少PCO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