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2022年重庆市永川区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核酸阳性率及基因型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2004-2022年重庆市永川区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患者的核酸阳性率和基因型特点.方法 概率比例抽样法选取2004-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传染病监测系统中录入的所有现住址为重庆市永川区的已审核在库管理的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核酸和基因型检测,分析其核酸阳性率及基因型特点.结果 调查的489例丙肝患者中检出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阳性286例(58.49%);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医保类型的HCV-R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婚姻状况、个人月均收入及常住地区HCV-R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285例单一亚型感染和1例1b型和6a型混合亚型感染,单一亚型感染主要为1b型(56.45%)、3b型(12.94%)、6a型(12.94%).结论 2004-2022年重庆市永川区丙肝患者中超过一半比例的既往病例仍是现症感染者,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HCV基因型以1b型为主,其次为3b、6a型.要进一步动员既往丙肝患者治疗,提高治疗率和临床治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窥肺系疫病之分期分型论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通过阐释肺系疫病"逆顺传变观",提出了肺系疫病的潜伏期(未病)、发作期(顺传、逆传)、瘥后期(迁延、新病、恢复)三期演变规律;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机演化,聚焦肺系疫病分期分型防治,提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未病先防发、既病防逆传、瘥后防新病的防治策略.为未来可能发生的肺系疫病提供理论支撑,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探索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5种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肠道菌群也与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和白蛋白(ALB))具有显著相关性.然而,既往研究易受到混杂因素偏倚和反向因果关系影响,获得的因果关系往往并不准确.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探索肠道菌群与NAFLD及5种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从MiBioGen联盟发表的肠道菌群GWAS研究中获取汇总数据,筛选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IV),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利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WME)、加权模型以及简单模型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检验异质性、水平多效性和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通过MR分析显示,共有54个肠道菌群与NAFLD及5种肝功能指标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经邦弗伦尼校正后,我们发现,1型粪球菌属(β=-0.043,95%CI-0.065~-0.020,P=0.0003)与ALP水平具有强相关性,放线菌门(β=0.037,95%CI0.015~0.059,P=0.001)与ALB水平具有强因果关系.Cochran's Q检验显示,各SNP之间无显著异质性.此外,根据MR-Egger和MR-PRESSO Global检验,未发现显著水平多效性.结论 通过双样本MR分析,我们在基因预测水平上确定了与NAFLD发生、发展及5种肝功能指标有因果关系的特定肠道菌群,这可能为NAFLD的早期预防和潜在治疗及肝功能改善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维生素D在预防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作用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全球卫生危机仍在继续,而且病毒不断发生变异,传播速度逐渐变快。既往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以在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干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且低维生素D水平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严重程度以及死亡率之间存在联系。因此维生素D在减轻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上具有一定价值。但是目前的临床研究还没有明确维生素D用于广泛人群预防重症新冠肺炎的最佳补充剂量,这仍需要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试验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总编导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组织下,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专家组共同编写的《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在本期刊出。细菌性毛囊炎、疖、痈为常见、多发、普遍存在的疾病,并且患者常常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提升全科医师对其防治能力非常必要。指南既强调预防为主,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也具体阐述了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同时指出局部治疗的重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神经外科急诊分区收治管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神经外科急诊由于其危重性和紧急性等特殊情况,既要求有效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传播,又要高效救治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患者。本文就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针对神经外科急诊分区收治管理策略进行说明,以供广大同行分享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罹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2021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将持续,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占用。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IIV4为裂解疫苗,LAIV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2018-2020年,中国CDC均印发了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20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我国2021-2022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更新了2021-2022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应>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疫情形势,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推荐按照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接种:①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②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③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④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⑤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妊娠的女性。首次接种或既往接种<2剂次流感疫苗的6月龄~8岁儿童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对IIV或LAIV均建议上述原则;2020-2021年度或以前接种过≥2剂次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年人仅需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IIV。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冠状病毒与输血传播性疾病的相关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虽然冠状病毒(Coronavirus, CoV)的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感染,既往呼吸道病毒的研究和目前2019-nCoV相关报道表明该类病毒导致输血传播性疾病(transfusion transmitted disease, TTD)的可能性较小,但可在患者血浆中检测到病毒RNA,因此,尚无证据完全排除其通过输血传播的可能性。本文结合CoV特征、经血液传播途径的理论研究及数据分析,对CoV与TTD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总结了采供血机构针对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现状应采取的防控措施,为保障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了2019-nCoV的输血传播风险分析和应对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T检查场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及辐射安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CT是辅助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影像学工具,因此既需要严格把控CT检查场所及设备的消毒防护及生物安全等卫生管理措施,避免该部位成为潜在的传染源,还需要在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的前提下减少CT扫描剂量,较大幅度降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危害。根据国内外有关CT场所和设备的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状况的监测研究结果以及CT低剂量扫描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用现状、应急医院放射卫生防护管理现状,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提出CT检查场所感染控制及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建议,筑牢新冠疫情防控防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亚系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首次由南非报告,随后迅速在全世界传播,成为全球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优势株,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沉重压力。奥密克戎变异株包括BA.1,BA.2、BA.3、BA.4和BA.5等多种亚系,各亚系之间既有多个共同突变,也有各自独特的突变,这些突变具有不同的传播力。本文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各亚型的流行情况和主要病原学特征做简要综述,为更好地防控疫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