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护理路径在晚期食道癌患者中的护理价值及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晚期食道癌患者护理价值及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第960医院就诊的晚期食道癌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8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采用欧洲生命质量核心问卷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数字评估法(NR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能力、健康知识评分高于护理前;临床护理路径组护理后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能力、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护理前;睡眠质量、心理情绪评分低于两组患者护理前;临床护理路径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睡眠质量、心理情绪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后;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轻度疼痛患者65.79%高于常规护理组的42.11%,重度疼痛患者2.63%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5.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晚期食道癌患者中的护理价值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波消融结合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微波消融术结合椎板减压内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术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脊柱外科开展了20例微波消融结合椎板减压内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手术,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3~72岁,平均62.5岁.原发肿瘤肺癌2例,肝癌1例,肾癌6例,结肠癌2例,食道癌1例,甲状腺癌4例,前列腺癌4例.转移位置T42例,T61例,T71例,T82例,T102例,T113例,L14例,L22例,L32例,L41例.术前给予全身骨扫描、脊柱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PET-CT)进行诊断,使用Tomita评分进行脊柱肿瘤评估,2~3分4例,4~5分9例,6~7分7例.神经功能使用Frinkle评分,E级8例,D级7例,C级5例.结果 本组20例均行手术,时间180~270min,平均220 min;术中出血330~650 mL,平均出血量456 mL;术后引流量450~800mL,平均650mL.术后出现1例食道破裂,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随访时间13~36个月,平均随访23.3个月.8例患者因为肿瘤晚期合并其他并发症死亡;原位肿瘤复发6例,占总患者数30%;其他脊柱节段复发(包括原位复发)10例,占总患者数50%.术前及术后2周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8.65±1.02)分,术后2周降至(2.38±1.0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神经功能使用Frinkle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患者Frinkle评分中D级及C级均改善1~2级.结论 微波消融结合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及神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DSA引导下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行支架治疗的中晚期食道癌患者45例,分成两组,其中普通支架25例、粒子支架20例,观察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普通支架与粒子支架植入成功率100%,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短期吞咽困难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但2~6月复查食道钡餐,粒子支架再狭窄率为15%,明显低于普通支架再狭窄率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月,粒子支架组KPS评分(85.70±9.50)高于普通支架组KPS评分(75.12±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粒子支架组平均生存期明显长于普通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道癌患者发生食道再狭窄率低、疗效显著、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食道癌血清标记物及生存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住院治疗的8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放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介入化疗,观察和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人糖连抗原199 (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水平的变化及1、2、3年的生存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完全缓解率和总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和3个月的血清CEA、CA125、CA199和SC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62% ∶34.78%,41.37%∶26.08%,20.69%∶17.39%,x2=2.9199,1.3253,0.0898,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放射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的疗效与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使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的960例肿瘤患者进行病例信息收集,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分析药物适应症、治疗疗程、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资料.结果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主要用于晚期肺癌、晚期肝癌患者,用法及用量基本符合药物使用说明书要求;完全符合说明书适应症者754例,符合率为78.54%,不符合说明书适应症者206例,占21.46%;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肺癌、肝癌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乳腺癌、食道癌、结直肠癌、膀胱癌、宫颈癌等其他肿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用药<3种者201例,占20.94%,合并用药3~5种者321例,占33.44%,合并用药6~10种者375例,占39.06%,合并用药10种以上者63例,占6.56%;有8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发热及静脉炎等,但程度较轻,为中度或者轻度,且均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临床应用广泛,大多数患者符合用药说明书所规定用量、疗程及适应症,但仍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引起临床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镜下钛夹处理经皮胃造瘘术后瘘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经皮胃造瘘术(PEG)术后瘘在内镜下的几种封闭处理方式,为临床寻求更有效、简便的方法 以封闭PEG术后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3例PEG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1为72岁男性晚期食道癌患者、病例2为52岁男性小脑出血后遗四肢功能障碍并吞咽障碍患者、病例3为46岁男性食管气管瘘3年后患者),均为解决胃肠道营养至我科经内镜下行经皮胃造瘘术.观察术后拔除造瘘管后,内镜下使用钛夹封闭瘘口的效果,并与其他封闭瘘口方式相比较.结果 3例PEG术后瘘口使用钛夹均封闭成功.病例1瘘口封闭后腹部脓性渗出物逐渐减少,1周后腹部创口闭合出院,1个月后行内镜复查瘘口已完全闭合;病例2在1个月后因述吞咽有所改变要求拔除造瘘管,继续康复科其他治疗;病例3在术后2个月回院拔除造瘘管.病例2和病例3在1个月后门诊行内镜复查造胃瘘口已完全愈合,钛夹脱落,局部瘢痕形成.结论 对于PEG术后瘘,使用钛夹夹闭瘘口与其他封闭瘘口方式比较,具有更快速有效、简便经济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扶正固本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消化道肿瘤约占我国常见肿瘤(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的一半,其类型较多,包括食道癌、胃癌、肠癌、肝胆胰腺癌等,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一旦确诊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为了延长患者生命,多数患者选择化疗[1-2];但化疗靶向性较差,且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有诸多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3].研究显示化疗药物联合中药治疗肿瘤不仅可以减毒增效,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使癌症患者从中获益[4-5].本文笔者将自拟扶正固本解毒方用于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的辅助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晚期食道癌PET/CT代谢体积变化与临床效果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前瞻性探讨治疗前、中和治疗后采用PET/CT确定的同步放化疗中晚期食道癌原发肿瘤代谢体积(PTMV)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2年9月~2017年6月38例中晚期食道癌行放化疗患者,在治疗前、放疗后第3~4周、治疗后第6周行PET/CT检查.利用ROC寻找治疗前、中和治疗后PTMV的变化的最佳界值,将其分为高、低值组.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OS时间为19.1个月(95% CI为8.1 ~30.1),1、2、3年OS率分别为63.2%、47.4%和31.6%.pre-PTMV、mid-PTMV、Post-PTMV、ΔPTMV和ΔPTMV2的阈值分别为80.68(cm3)、58.75(cm3)、53.90(cm3)、-35.02%和-13.65%.但只有治疗后PTMV比治疗中PTMV缩小体积在13.65%者有较高的总生存率,而根据其余各项阈值进行分组的两组之间没有差异.结论 对于行CRT的中晚期食道癌患者,治疗前、中和后PTMV的绝对值以及治疗后PTMV/治疗前PTMV的变化率与患者的预后无关,治疗后PTMV/治疗期间PTMV的变化率对判断食道癌的预后总生存期相关,这一指标可为食道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治疗晚期食道癌分析及预后判别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晚期食道癌中医药治疗预后生存期初步判别模型的思路与方法 .方法 将影响晚期食道癌预后的多个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并将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通过非参数判别分析的方法 建立晚期食道癌中医治疗生存预测模型.72例晚期食道癌患者纳入研究,通过生存期分为优势人群、中间人群和劣势人群.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发病部位是否包含食管上段、发病部位是否包含食管中段、癌细胞分化程度、转移部位、烫食、吸烟史、饮酒史、经中医治疗后症状自评、经中医治疗后情绪自评和是否肺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α=0.1).结论 纳入中医特色证候要素后,通过7/3验证(70%样本做训练集,30%样本做验证集)建立了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为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循环肿瘤细胞在肝癌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肝癌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癌、食道癌而居第三位〔1〕.尽管针对肝癌已有诸多治疗措施,但由于大多数患者诊断延迟,发现时已达中晚期,导致肝癌患者治疗后的预后较差,而根本原因即是肿瘤的复发与转移〔2〕.目前所能发现的肿瘤转移灶大多数是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磁共振成像( MRI)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等影像检测手段,但此时往往进入了肿瘤晚期.循环肿瘤细胞( CTCs)是指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通过血管侵犯而侵入癌症患者外周血液中的肿瘤细胞〔3〕.早在1869年,Ashworth就在1 例乳腺癌患者尸检过程中发现了外周血中存在肿瘤细胞,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及检测技术的发展, CTCs成为肿瘤早期转移及治疗术后复发领域研究的热点〔4,5〕.已知,CTCs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及结直肠癌复发及预后的预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在肝癌中的研究应用还远不及这些肿瘤类型.本文着重探讨肝癌 CTCs的检测及其对肝癌复发及转移的预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